穿到鳥部落后想種田 第221節
他內心的計劃還沒完善,旁邊忽然有人嚎了一嗓子,“我這里挖出煤了?!?/br> 白蕪下意識站直了身子,抬頭朝聲音發出的方向看去。 一名亞獸人高興地揮舞的手,“蕪大人,這里!” 白蕪:“我過來看看?!?/br> 周圍人像潮水一樣往后退,連忙給白蕪讓出了位置。 等白蕪走過去后,他們又像潮水一樣聚攏過來,簇擁在白蕪身邊,跟他一起查看前面挖出來的煤礦。 南遙走到白蕪身邊,和他一起看。 白蕪只看了一眼,就發現這名亞獸人說的果然沒錯,他挖出了煤炭。 底下的煤炭不是一塊兩塊礦石,而是整整一層黑色的泥土。 這樣的黑色泥土看起來極為肥沃誘人。 那名亞獸人興奮得臉頰通紅,額角掛著一層密密的汗水,連忙抓著骨鋤往后退,“快看!” 白蕪跳去到他挖出來的坑洞中,這個洞有白蕪腰那么深。 洞里有一種特別的氣味,底下的泥土還很濕潤。 白蕪彎腰捻了一下泥土,又用手挖了兩塊,分別遞給南遙和崖,“你們也看看?!?/br> 南遙查看完,點頭,“品質看起來不錯?!?/br> “那真的太好了!”那名亞獸人興高采烈,“這里起碼有三筐煤炭?!?/br> 白蕪朝那名亞獸人笑道:“對,你干得不錯?!?/br> 這邊挖到了煤,其他人紛紛跳下來,往旁邊繼續挖。 他們才剛查看完,邊上又有人喊,“我這邊也挖到了煤!” 白蕪一行人趕過去查看。 接著是七嘴八舌的聲音: “我這邊也挖到了?!?/br> “我這里好像也有!” “這里好多!” “蕪大人,這里!” 白蕪分身乏術,感覺四面八方都是大家喜悅的聲音。 很快,大家發現了,只要往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都可以看到煤層。 他們所站立的地方,底下都有煤炭。 白蕪也意識到,這個煤礦比他想象中的大,煤層掩埋的位置,也比他想象中的要淺! 這底下有個優質煤礦! 白蕪眼中閃過震驚。 哪怕他是無神論者,此時他心中也不由閃過一句話:獸神保佑! 白族所在的領地資源也太豐厚了! 大家見真的挖出了煤炭,干勁越發充足,掄起鋤頭來虎虎生風。 他們好像感覺不到疲憊一般,一直從早上挖到下午。 這一塊平原上層的土層被整齊地挖完了,展露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比足球場還大的深坑。 坑里一片漆黑,那是混了泥土的煤炭。 部落里其他人聽說這里挖出了大量的煤炭,也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把挖出來的泥土堆到遠方,也把一部分煤礦帶回了部落。 每個人臉上都是笑容。 盡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這些煤炭意味著什么,但所有人都被這豐厚的收獲所感染,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白族這邊的動靜實在太大了,其他部族聽到風聲紛紛趕來湊熱鬧。 崖和族人簡單商量了一下,覺得這消息也瞞不過去,干脆不再阻攔。 其他部族聽完煤炭的作用,再看看煤炭的儲量,眼里閃現羨慕的光芒。 現在天氣就已經那么冷,等真正的寒冬到來,一定會很可怕。 能在寒冬來臨之前,找到那么多可以燃燒的煤炭,真的是太幸運了。 白族簡直飽受獸神的寵愛。 各大部族現在都已經加緊收集柴火。 然而其實外面的樹木其實十分有限。 他們要是砍多了,來年就沒地方可以采集了。 再者,他們砍多樹木了,山就荒了,鳥蟲野獸沒了,打獵也會成為難題。 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都不敢逮著附近的山使勁砍樹。 大家會傾向去更遠一點的地方,分散收集。 鳥獸人們力氣再大,翅膀再有用,去那么遠的地方,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尤其柴禾并不輕,大家要想背夠冬天用的柴火,肩上的死皮都得掉一層。 翠鳴看著白族人挖出的煤炭越來越多,羨慕地對白蕪說道:“鷹族人有黑金,白族人有煤炭,蕪大人,你什么時候抽空多來我們族里轉轉,看能不能發現什么吧?” 白蕪道:“你們族里不是有竹林?對了,今年天氣比較冷,你們記得在竹根上面蓋一點干草,給它們做好保暖?!?/br> 竹子應該還算耐寒,他看過好幾處竹葉映雪的場景。 不過,竹子再耐寒,碰上大寒潮也白瞎,要是竹子全凍死了,他們可找不到竹種。 第128章 干杯 白蕪他們挖到的煤比想象中的還要多。 煤層挖出來,在平原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這些黑色的小山拔地而起,看起來很是讓人震撼。 唯一讓白蕪覺得有些遺憾的就是,他們挖到的煤中沒什么大塊的煤。 這些煤大多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層煤土。 可能這批煤埋得太淺了,風化后和泥土一起沉積,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盡管這批煤的質量不算太好,能挖到煤還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 尤其他們即將迎來一個寒冷冬天,能有足夠的煤取暖,實在太幸運了。 白族為此足足慶祝了三天。 大家早上起來挖煤,上午去打獵或者采集,下午再回來挖煤,每個人累成這樣,還慶祝了那么久,足以展現眾人的高興程度。 白蕪和南遙作為重要人物,連續三天在部落里吃晚飯。 他們倒不怎么和部落里的年輕人一起載歌載舞,吃完晚飯喂完家里的動物們,肩并肩一起上山泡澡,偶爾再來個互助活動。 經歷疲憊與放松后,白蕪往往能換得一夜好眠。 煤里面混了土,沒辦法直接燒,白蕪教白族人制作蜂窩煤。 挖出來的煤炭粗篩一遍,把里面的大塊煤炭和石頭挑揀出來,再加入少量的水,將煤泥弄濕潤,然后用特制的模具將煤泥壓實,壓成一塊塊蜂窩煤。 白蕪見過別人制作蜂窩煤,對蜂窩煤的制作流程很熟悉。 他略微研究了一下,還和南遙用木頭做了蜂窩煤壓煤器。 他們將這個小器具推廣開來,白族壓煤的效率大大提升。 族人們一起動手,很快,山上、山下、河邊、原野等,到處都曬著他們壓好的蜂窩煤。 鳥族人對辨識天氣方面很有一手,預測什么時候下雨從沒出錯。 他們很放心地將蜂窩煤留在外面晾曬。 秋天的風很干燥,蜂窩煤的含水量比較少,個頭又不大,在外面晾上兩三天,基本就能晾干。 大家把晾干的蜂窩煤收回來,疊成一堵堵墻,上面再蓋上枯草編織的簾子遮擋露水與白霜。 冬天要用的煤這么儲存成一堵堵煤墻。 鳥族人九大部落的交情都非常不錯,中間又有南遙和白蕪的面子在,白族人這邊的煤炭多,也不吝嗇,只要各部族拿東西來換,白族就愿意換。 只是煤得各大部族的人自己挖,挖完了還要背回去,也不算輕松。 背煤是辛苦了些,可這都是冬天取暖的燃料,說是救命稻草也不為過。 八大部落,哪個都沒偷懶,紛紛帶著東西來找白族換煤,再從白族學習壓制蜂窩煤的技術。 各大部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以食品用品居多。 白族人收了兄弟部落的物資,特地分了兩成送到白蕪和南遙處。 南遙是祭司,各大部族都會給他供奉族里的好東西。 白蕪則是部族中的智者,這次發現煤能燒,以及后續制作蜂窩煤,都是他的功勞,物資本來就該分他一份。 族人們對這個分法沒意見。 至于煤,煤田里多得是,兩人想要多少,盡可以去挖,這個不用特別分配。 白蕪收到部落里的物資之后,心里十分高興,高興完了,又退回了大半,讓族人自己收著。 煤那么重要的物資,大家沒有因為它起矛盾已經很讓人高興。白族人還記得他,特地給他送了那么多物資,更讓他高興。 只是他們一家四口人,加上南遙也就五口人,用不了那么多物資,留在他這里也浪費,族人們有那個心意就可以了,他不缺物資。 崖收到回話之后,率領族人給他們送來了更多的蜂窩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