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但畢竟心有忌憚,也不會太重用就是了。 于是這兩朝老臣的方晟睿方大人一直坐在這從三品左副都御史的位子上,專管監督彈劾官員,算是稱了他的長處。 文宣帝觀察了兩年,覺得此人除了念書多了為人刻板之外,并沒什么不妥之處。如此有才華的人留在朝中給自己使喚,這樣極好,極好。 —————————————————— 而方青廷——也就是方筠瑤的父親,是方老爺子的第四子,頂著庶子的身份,自身又沒什么能耐,上頭又有方老夫人壓著。他親娘本是揚州名伶,入得府后雖能從老爺子那里分得不少寵愛,可方老爺子也不是什么糊涂人,不會被他親娘三言兩語哄得團團轉。 偏偏方青廷嘴皮子好,一手文章寫得也漂亮,正好對了方老爺子的喜好,方老爺子疼愛得不得了。又知他本事不強,想讓他多加磨練,不希望他這兒子在京城這富貴地兒墮了性子,就上求文宣帝外放,文宣帝大度地給了方青廷一個薊州太守的四品地方官。 因為偏心,方老爺子早早給方青廷定下了一門親事,與他定親的是吏部尚書劉家的庶女,從小養在主母身邊,與嫡女相比也差不了多少。這管官員升貶調動的吏部為何偏要與管監督彈劾官員的方老爺子結親家,其實還有那么些深意。 方青廷與這劉家小姐在京城成了親,大婚后就遠赴薊州任職了,自然也把新婚妻子帶到了邊城安頓。 誰知沒兩日,就又看上了方筠瑤的娘。 估摸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再加上氣憤新婚夫君跟外頭富商的女兒勾勾搭搭,沒一年那劉家小姐就臥病在床起不了身了。 誰知方青廷不但不體貼病中的妻子,反而把那個富家小姐納進了府,短短月余竟然抬作了平夫人! 劉小姐拼著一口氣給娘家寄了信,病得愈發厲害了。 這劉家小姐作為一個養在主母膝下的庶女,在劉家能得多少寵愛尚且不知;可人家重病臥床,方青廷不但不體貼,竟然另娶了個平夫人?這般寵妾滅妻,就是在重重地打劉家的臉了。 薊州路遠,可在京城的方家總是跑不了的,劉家人自然上門來找方老爺子討公道了。 方老爺子氣得不行,可邊城離京城太遠,方老爺子幾封書信痛罵怒斥過一通。劉家人對方老爺子的態度滿意,這才安生一些。方青廷卻在回信里打著馬虎眼,敷衍過了老爺子,仍然我行我素。 等到方筠瑤剛生下來,劉小姐實在痛心,鬧騰了幾次,方青廷索性給了她一封休書了事。 劉小姐氣不過,每天斗志昂揚的,反而把一身嬌病給養好了??蛇叧菦]有能為她做主的人,再怎么鬧騰都斗不過那兩人,氣得要命。劉小姐從小就不是個泥人性子,立馬當了自己全部的嫁妝帶著丫鬟嬤嬤千里迢迢回了京城。 劉家人一看,這可不得了!好好的女兒嫁了人,跟著到了邊關也沒訴過一句苦,生了病夫君不體貼也就算了,如今居然被那畜牲休回了娘家!劉家人怎么能善罷甘休?一紙御狀告到了文宣帝面前。 文宣帝自然知道這種家事不好摻合,這劉家是因為女兒受了虧待、自家又被打了臉,一時氣不過才跑來他這里告狀的。寵妾滅妻本是大事,問劉家想怎么處置,劉家自己也支支吾吾沒個成算,似乎還有讓女兒回去做正室、想把這門姻親留住的意思? 文宣帝煩得不行,讓他們自行去了。被休回家的劉家小姐怎么肯再回去跟那畜牲過日子?劉家只好歇了心思,跟方老爺子商量過后將這休書改為了和離文書,睜只眼閉只眼,這事也就過去了。 ——都是一朝為官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人家賠了禮道了歉還能怎么著? 方老爺子很生氣,當即跟方青廷斷絕了父子關系,此后許多年再不來往。 每年方青廷入京述職的那幾天,都會在府門外求見老爺子。然而方老爺子性子固執,他這兒子不顧大局、忤逆父親、不孝不順,算是犯了他的大忌諱。無論方青廷求見多少次,方老爺子愣是沒讓他進過方家的門。 可不見歸不見,畢竟是自己養在身前二十年的兒子,曾花費了大心血培養的,怎么能說不親就不親? 知道方青廷殉城后,方老爺子難過了好些時候。人死如燈滅,方老爺子送走了自己最疼愛的兒子,這時候對他哪還有半分怨怪?只想著護好他的妻女,也能讓兒子走得安心些。 方家也曾派人去薊州找過,看方青廷的遺孀孤女還有沒有留下,查來查去卻一無所獲。 ———————————————— 所以前兩日收到方筠瑤來信的時候,方老爺子還是挺高興的,想著自己這只見過一面的孫女也算是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可方老夫人說的一句話打散了他的高興:“青廷一家子沒一人留下來,這事兒是老爺您親自派人去查過的。如今突然冒出來個姑娘說是青廷的孤女,姑且不論這人是不是青廷的真女兒,也暫且不說她打的是什么主意?!?/br> 方老夫人微瞇眼:“只說那邊關五年的戰事,從那賊人橫行的地方逃出來的,還能有干干凈凈清清白白的姑娘?” 方老爺子一聽,渾濁的雙眼頓時目光如炬般射向方老夫人,盯得方老夫人一陣心驚。她趕緊定了定神補充道:“我也就是隨口一說,這事老爺子您自己拿主意就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