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前車之鑒,歷歷在目。那么多的教訓,足以證實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李長明怎能把扶持的對象定在胡人身上? 李長明毫不遲疑地道:“阿辰,你姓步六孤?!?/br> 他姓步六孤,他是鮮卑人。這種話從他嘴里說出來,總有些詭異。 步六孤辰神色坦然道:“臣祖上雖是鮮卑人,可早已在魏孝文帝時改姓陸氏,習漢語,著漢家衣冠,心念儒家禮法,與漢人氏族通婚百年。不過是為紀念祖宗,才又將姓氏改回。若臣姓陸,誰又會記得臣祖上有鮮卑血脈?” 鮮卑血脈在他身上如此薄弱,他從小學的是漢家禮法,除了會幾句鮮卑語,他身上還有什么鮮卑人的影子? 李長明凝視了他半晌,道:“你可以成為漢人,為什么烏環人就不可以?” 作者有話要說: 塔吉:扛走熬夜的壞孩子! 第190章 徙戎 步六孤氏早已不是當年在草原上游獵放牧的鮮卑人, 步六孤氏的子孫,早已改變了曾經的生活方式,認可漢人的一切, 跟漢人有什么不同呢? 鮮卑人可以“變成”漢人,烏環人就不能也有一天也“成為”漢人嗎? “殿下, 臣與烏環人不同。臣自小長在中原, 受舅舅教導,臣本就是大虞人, 臣知道自己是大虞人。而諸如烏環始羅等國, 乃是戰敗歸附, 心懷怨懟。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大虞人嗎?”步六孤辰直視著李長明的雙目,面對李長明的發問, 全然不懼,“漢時內遷匈奴以保塞內附,平定氐羌遷至涼州,而漢末大亂匈奴便趁機劫掠, 屯占一地。魏武帝又徙氐羌至關中。晉時北有鮮卑, 河內有匈奴羯人, 關中氐羌混雜,乃有五胡亂華。殿下如今準許胡人內遷, 又起用番邦之人為重臣,比之漢魏更過!如此行事,不就是在作繭自縛么?” 李長明靜默片刻,沉聲道:“阿辰, 五胡之禍,錯不在漢魏內遷諸胡,錯在晉不思治, 腐朽無力。若真因內遷胡人以致大亂,保塞內附與氐羌遷居均是漢宣帝時之事,為何漢時未有如此亂象,偏偏到了晉時便有大亂?民間揭竿而起之人,難不成就都是胡人,沒有一個漢人?神州沉陸,難道就只是因為胡漢之分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不過是無能之人給自己找的借口?!?/br> 若是武德充沛,吏治清明,國泰民安,豈會有人吃飽了撐著要來攪亂這個世道?跟胡人漢人之分又有什么關系? 步六孤辰苦笑道:“殿下自認為是有能者,方才能說出這番話來??墒堑钕?,您如此寬待,又能得什么樣的回報?您待一只獵犬好,它會聽您的話為您效力,可那是因為它是獵犬。若是換了毒蛇換了惡狼呢?此等胡人性氣貪婪,兇悍不仁,弱則畏服,強則侵叛。賢圣之世大德之君亦不能通化率導,以恩德柔懷。難道這又是賢君無能嗎?” 李長明道:“人就是人,不是犬,更不是毒蛇惡狼。沒有哪個民族天生好斗,我大虞以真心待之,予胡人安寧富足,將其與漢家百姓視之如一,他們自然能如你一樣真心擁戴朝廷。五胡亂華而最終歸華,如今大虞上下,多少五胡后裔與漢人一同為大虞竭心盡力,黑衣旅軍中有五胡血脈者也不在少數。百年光陰,數代積累,便能成此事,如今不過開個頭,如何能夠斷定諸胡不能歸入我大虞?” 步六孤辰道:“戎狄志態,不與華同。今日歸順,只因我大虞勢強不可敵,若他日我大虞勢弱諸胡勢強,瀚海、燕然必亂。其弱時周公來九譯之貢,中宗納單于之朝,卻也有強時高祖困于白登,孝文軍于霸上。諸胡如今臣服,不是因為他們與我們一心,而是因為大虞強盛他們不得不臣服!殿下,蠻族就是蠻族,不可誤認為他們能真心歸順!” 李長明這下算是明白了,步六孤辰今日不是與他議論,而是要說服自己改變主意,既然如此,自己也不可能說服他了。 李長明強壓下心中一股煩躁,道:“阿辰,即便真如你所說,蠻夷兇悍不仁,若得教化,亦能有所改變。而教化萬民,正是天子之責。如今教化尚未下達,你便直接讓我放棄么?” 步六孤辰已然察覺出李長明的怒意,依舊不卑不亢地道:“殿下謬言,治亂世當用重典,治亂民亦當如是。秦任法律,非不懷柔教化,欲教化而不能也!自古為君者,皆欲以仁義治天下,然殿下可記得苻堅之流?行仁事而天下亂,皆因則天下皆暴民,朝臣皆外族二心。先除刁民異臣,方能行教化!” 李長明氣極反笑,不欲再與他辯駁,反而問道:“依你之見,如何除這刁民異臣?” 步六孤辰道:“胡人為戰敗歸降,不可以平民身份內遷,當分散為奴,各個消化。內臣為質,使其脫離本族,而非許以高官,還讓他們繼續統領舊部?!?/br> 李長明冷笑道:“如此壓迫,你就不怕胡人起反?” 步六孤辰正色道:“胡人本就心存反心,如今他們只是無力起反。削其力量才能斷其反心,優待只能是養虎為患?!?/br> 李長明忍不住一聲喝:“步六孤辰!” 步六孤辰淡淡道:“殿下,這便是臣之所想?!?/br> 李長明盯著他深深吸幾口氣,最終忍了下去,只道:“下去吧?!?/br> “是?!辈搅鲁揭膊辉俣嘌?,聽命起身離開。 這樣一句話也不多爭,讓滾就滾,反倒讓李長明更加氣惱,從手邊抄起本奏折就砸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