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舒甜仔仔細細地擦干凈灶臺,又將廚具擺回平日里順手的位置,又將一些小東西歸位后,鍋里冒出咕咚咕咚的響聲。 舒甜回頭看了看火,揭開蓋子,加入了一塊老紅糖,又重新把蓋子蓋好。 熬煮繼續。 半刻鐘后,舒甜已經把小廚房收拾得十分整潔了。 她做事的條理性一向都很好,整理完廚房便從容不迫地給灶臺熄了火,然后用兩塊厚厚的墊布,將熬粥的砂鍋端了下來。 砂鍋燙得很,舒甜小心地把砂鍋放在一塊干墊之上,不然恐怕要把桌子燙壞了。 舒甜輕輕揭開鍋蓋——香甜味兒撲面而來。 雪白的糯米早已不復當時的模樣,胖了一大圈,白白軟軟地擠在鍋里,上面漫蓋著一層豆紅色的粥水。 紅棗鮮澤明艷,在粥米一起,愜意地躺在鍋里,看上去十分誘人。 紅棗的魅力在于,無論加在哪種食物中,它的存在感總是很強,舒甜聞到的香味,有一大半也是來源于它。 舒甜盛起一大碗桂圓紅棗粥,放到了碗里,便給劉氏送了過去。 此刻,劉氏正在給董松擦身,董松有些微胖,身子重得很,劉氏便累得氣喘吁吁。 門口珠簾輕響,舒甜端著桂圓紅棗粥,輕輕放到劉氏面前。 “娘親,先吃點東西罷?!?/br> 劉氏抬眸一看,蹙眉道:“甜甜,你怎么還沒走?等下天黑了,路不好走……” 她如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般,總愛嘮叨,擔心的事永遠是那么多。 舒甜笑了笑,道:“娘親吃完我就走!” 說罷,便朝劉氏努努嘴:“娘親,快嘗嘗甜甜的手藝呀!” 劉氏看了一眼那桂圓紅棗粥,整碗粥都散發著香甜的氣息。 劉氏已經多日沒有好好吃過東西了,見到桂圓紅棗粥,頓時眼前一亮。 “以前,你爹爹……也時常煲粥給我喝?!?/br> 劉氏端起粥完,喃喃說道,笑容有些苦澀。 舒甜湊過去,嬌聲道:“娘親看一看,甜甜做的有沒有爹爹做的好吃?” 劉氏斂了思緒,點點頭。 她用勺子舀起一點粥水,放到嘴邊,輕輕吹了吹,然后抿了一口。 粥水順著舌尖向下,香濃軟糯,醇厚宜人。 紅棗軟爛適度,棗rou里裹了點糯米,吃起來綿密香甜。 紅豆也熬透了,嚼碎后,甜沙沙的,豆香四溢,令人口舌生香。 一口粥從喉嚨滑入脾胃,滿載著女兒的關切和細心,讓劉氏感覺周身都暖了起來。 這些天來,她一直獨自守著董松,時不時還要掉幾滴眼淚,不忍心讓舒甜知道。 但她一看這粥,便知道舒甜是將所有能用的好食材都集中了起來,仔仔細細熬了一個多時辰,就為了給她補補身子。 劉氏有些鼻酸,她抬眸看向舒甜,舒甜笑意盈盈地看著她,滿臉期待地問:“娘親,好喝嗎?” 劉氏笑中帶淚:“好喝,好喝極了!” 她辛辛苦苦帶大的小女兒,如今也知道心疼她了,雖然董松沒有醒過來,但是她看到舒甜如此乖巧,心中也慰藉不少。 “甜甜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眲⑹嫌行澣坏馗袊@道,眼角也跟著舒展了不少。 舒甜見到劉氏郁結解開不少,也跟著高興,她嬌嬌地笑起來:“女兒隨娘親嘛!” 爹爹常說,美好的食物能溫暖人心,舒甜算是徹底體會到了。 - 傍晚已過,云霞漫天起舞,火紅一片。 舒甜收拾好了行裝,和劉氏道別后,便踏上了回城北的路。 今夜開始,她便要住在錦衣衛指揮司了。 她攏了攏身上的包袱,想趁著夜色還未降臨,早些趕到錦衣衛指揮司去。 云朝沒有宵禁一說,到了晚上,不少小攤小販都擺了出來。 燈籠從街頭排到了巷尾,琳瑯滿目的商品,加上各色各樣的小吃,讓人目不暇接。 “糖葫蘆,好吃的糖葫蘆!”一個小販賣力地吆喝著,有孩子聽到了,立即拉著母親的衣角,嚷道:“娘親,我要吃糖葫蘆!” 另一邊,街角的面攤兒也坐了不少人,云吞、餃子、面條等應有盡有。 “老板,云吞面一碗!不要放蔥花??!”一個食客高聲喊道。 老板熱情地“噯”了一聲,手上忙得不可開交。 這便是城南和城北的區別。 城南生活的大多是平民百姓,小日子過得十分有煙火氣,到了晚上更是熱鬧不已,長街上小吃的花樣繁多,精致程度欠佳,但勝在選擇多,且氣氛很好。 而城北官宦人家居多,市坊里還有兵士巡邏,整整幾條街上,都有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令人不敢高聲言語。 那里大型的酒樓食肆不少,雖然也座無虛席,但總歸沒有這樣熱鬧輕松的感覺。 舒甜想起楊師傅交代的事……若是晚上要給錦衣衛大人們做宵夜,那他們到底喜歡吃些什么呢? 舒甜若有所思地走著,她不經意抬眸,忽然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在街口一閃而過。 舒甜面色微變,玉娘??? 玉娘平日都穿著粉紅衣裙,打扮得極盡嬌媚,但此刻,她穿了一襲深色衣裙,自街口左顧右盼了好一會兒,然后,鬼鬼祟祟地進了一條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