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制造 第141節
書迷正在閱讀:克蘇魯新娘(np 人外 h)、戰兵利昂、戲精出沒,請小心!、苦果(姐弟骨科 h)、蜜糖陷阱、說好的小嬌妻呢?(穿越)、娃都有了,王妃還在套路、吐血后我美貌值飆升(重生)、最后一只橘貓Omega[星際](重生)、我的條件不允許我不紅(重生)
聚會不久,朋友們便發現了季椽的大哥大電話,身為商人的他們立即明白這是一項巨大商機。 季椽擺擺手:“我只是改變了手機外觀而已,內部仍舊是大哥大的技術,有專利的?!?/br> “沒關系,我們可以買下一部分技術專利,或者支付專利費也行?!逼鋵嵾@時候國內很少有人了解和尊重技術專利,都是別人做什么就跟著一窩蜂學,反正法不責重。不過秦湛宇等朋友們受到季椽和宋冀寧影響,對專利權極為重視,倒是很清楚怎么購買專利。 到第二天早上季椽起床時,他們已經連夜做好了一份商業計劃供他審閱。 季椽看了看,發現這些人居然打算興建一所手機廠,股權都分配好了,購買手機專利的途徑也已經查詢清楚,公司名字和logo也已經準備好了。季椽和宋冀寧技術入股,占公司20%股份,只負責在空閑時提供技術指導,然后拿分紅就好。 這是一份由十多名成功商人合伙寫下的商業投資計劃,季椽一個外行看不出有什么問題,宋冀寧認真審核后認為沒問題:“我和緣緣立即能為你們提供大哥大的新設計圖,但首先你們得買得到這項技術專利?!?/br> 大哥大的技術專利并非買不到,只是很貴很貴,好在朋友們都是富有商人,而且也不是買下全部專利,只是某幾項而已,再經季椽改造,加上了小小的黑白顯示屏,最初級的手機便誕生了。 季椽并未打算在商業上花費太多精力,他本人前世也沒研究過手機,只是現在的手機技術實在太簡單了,想說不會都難。就連宋冀寧,一個完全沒有未來手機概念的人,看到季椽設計的黑白顯示屏后,都能無師自通設計出了彩色手機屏。當然,限于技術原因,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出后世的256色顯示屏,但改造成紅黃藍綠等單一彩色背景顯示屏卻很簡單。和沒有屏幕的大哥大比起來,說是彩屏手機也不為過。 伙伴們不愧是混跡商場多年的老油條,非常懂得饑餓營銷的道理,拿到兩人的手機設計圖后,沒有急吼吼的生產出來,而是一年推出一種款式,增加一兩個功能,美其名曰“版本升級”。一個黑白款手機就升級了好幾年,直到季椽和宋冀寧研究結束出來的時候,才在廣告上看到他們最新推出的“彩屏手機”。 不過那都是幾年后的事了,季椽和宋冀寧接到召回的信息時,朋友們的手機廠都還沒開始運營呢! 這是在朋友們離開后又兩個月的事了,12月25日,季椽和宋冀寧通過新聞,看到俄國宣布國名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邦”。 至此,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不復存在。 一直在等待最后結果的西爾多博士等人徹底死心,季椽和宋冀寧被緊急召回。 從蘇聯至華國,第二核武的研究再次開始了。 第195章 研究開始 季椽和宋冀寧來到深市后家里才給他們買了新的大哥大,然而來自研究院的電話就這么理所當然的打過來了。 季椽兩人一直都有準備行李,接到電話便立即向家人告別了。 因為已經知道他們參與的研究項目,家長們與有榮焉,沒有絲毫不舍,殷勤的將他們送上飛機。 兩人沒有向任何人說過自己的乘機時間,下飛機時卻已經有軍方的人在等著他們,又是一番換乘之后,乘直升機順利回到戈壁中的研究院。 短短幾個月時間,研究院的十幾公里外多了一棟新的實驗樓,處于與其他實驗室隔離的狀態。 沒辦法,第二核武的非核電磁脈沖武器攻擊目標是一切電子產品,包括軍工武器,破壞力太強,一旦實驗稍有不慎,整所研究院就完蛋了,因此要慎重隔離。 季椽見到了西爾多博士等人,他們的神色比剛來時好多了,已經適應了這邊的生活,對華國的美食尤其滿意。 蘇聯最后一個國家已經宣布獨立,他們失落之余也終于死心,接下來只想完成自己的研究,為人生尋找一份寄托。 他們不愛華國,不會像對待蘇聯一樣愿意為它鞠躬盡瘁,只是把在華哥的研究當成了一份高薪工作。但這段時間國內混亂,食物短缺,多虧華國給故鄉的家人送去食物和盧比,讓他們對華國感覺親切了許多,因此才決定盡早用工作回報。 季椽兩人歸位后,研究如火如荼的展開,人員和設備材料等一卡車一卡車川流不息的運來。 蘇聯研究院幾乎是整個被搬過來的,除了一些水平普通的工程師被放過,華國或引誘或綁架,把所有研究員都弄來了。如今只需要建一棟樓,把人和設備往這一放,啥都不用做就能成立一所新研究院了,不知省了多少經費。 季椽在這里見到了被綁架的科學家們,他們不知被許了什么好處,似乎對被綁架一事已釋懷,安定的留在華國工作。 后來與季椽聊天時,他們提到華國也給他們留在故鄉的家人送了食物。 “原本我想去歐美發展的,在那里有更高的薪水和更繁華的生活,但我肯定,不會有人特意去照顧我故鄉的家人?!币幻淖冎饕獾目茖W家如此說道:“華國讓我感到安心,可以無后顧之憂的專注研究,因此我才決定留下?!?/br> 也因此,這所研究院除非核電磁脈沖武器的研究外,還加上了中遠程機動發射陣地模擬件,彈箭一體化發射氣動力,外能源防暴榴彈虛擬樣機,新型抗干擾戰術通信系統……等各類未來軍工技術的研究。 不過也有一點不和諧的地方——華國的研究員超員了。 想要向蘇聯科學家學習先進技術的研究員太多了,但凡有點身份知道這事的人都提交了申請,而且大多是帶著團隊參與。他們都是某方面的技術大拿,研究院根本沒法也不敢淘汰任何一名科學家,只能都通過了。然后因為塞的人實在有點兒多過頭,害他們面對蘇聯科學家時感到有點兒心虛。本來說好讓一部份華國研究員參與的,現在這“一部份”都有蘇聯科學家的三倍之多了,大有喧賓奪主之嫌。 好在蘇聯科學家們并不介意,鑒于季椽和宋冀寧的優秀與謙虛,他們對華國研究員極有好感,知道這些人不會給他們拖后腿,人多就順便多做幾組實驗罷了。 季椽負責的是虛陰極震蕩器項目的研究,當初正卡在同軸諧震的問題上,剛有一些進展,之后蘇聯就解體了,研究被迫中止。 國內研究院未曾小瞧他的年齡,同意讓他繼續負責這項研究。只是……自己人好說話嘛,他所負責的部門被塞進的研究員是最多的,每個人都比他年長成就高。不敢說比過西爾多博士等人的技術水平,但給季椽當導師綽綽有余。如果他正常讀大學的話,搞不好給這些學者當研究生都沒資格。 盡管身份高但大家都很謙虛,看季椽雖然是看孫子的慈愛眼神,工作中卻很尊重他的研究水平,沒人倚老賣老。 季椽前世經常參與國家級研究,很適應當前的工作環境,除了不太習慣使喚年長的研究員外——他前世參與的研究,都是博士們使喚他的——但研究員的本能讓他迅速投入工作,很快就忘了身份年齡的界限。 虛陰極震蕩器同軸諧震研究有些復雜,季椽前世完全沒有接觸過這項技術,他是完全依靠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鉆研出來的。不過由于是未來的知識,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不了解他的研究基礎,季椽只能在研究中一邊教一邊指導他們實驗。 因此每次在正式研究前,他都要花上一到兩個小時開個學習會議。 “同軸虛陰極震蕩器其實是一種新型的高功率微波器件,它比原計劃要研究的軸向技術輸出功率和效率更高?!奔敬诤诎迳蠏斐鎏撽帢O震蕩器的設計圖,這張圖已經是經過幾十次修改的最終效果圖。他看向下方端坐的研究員們,其中不乏頭發花白的學者,就連教科書上的李院士也來了。 他原本參與的是核心的磁通壓縮發生器項目,然而在旁聽過季椽的會議后,他便抱著筆記本來上課了。 季椽:“……” 欽佩于老前輩們的虛心好學,同時壓力也很大,在他們面前總感覺自己知識淺薄,好似班門弄斧。 不過工作就是工作,研究中不能存在一絲誤區,該說明的地方還是要說明。 “我們在蘇聯時做過相關實驗,當時得出的輸出波導為0.04pm,頻率、峰值、陽極皆不理想?!奔敬诤诎迳蠈懗隽藵M滿數十個公式,轉頭看向大家。不用多做解釋,所有人都能看出它的數值過低,達不到破壞軍用電子的效果——這就是所有人都是高級研究員的好處了。 甚至立即有人提出解決方案:“有沒有試過tm模式?” 季椽點頭:“te,tm,tf模式都已試過,失敗了?!?/br> 所謂te,tm,tf模式是指圓波導實驗的三種研究方式,作用是研究諧振頻率的振腔長度變化,在同軸頻率研究中至關重要??上醉棇嶒灦际×?。 如果只有這個時代的知識水平,季椽能做的也不過是重復重復再重復的實驗,好在他有未來的知識做為基礎。 而且…… “我認為比起研究模式,我們應該先解決波導參數的問題。根據諧振頻率的結構方式計算已證明是錯誤的,因此我們有個新的想法?!彼渭綄幤鹕?,為季椽補充接下來的講解。 有未來知識的,不僅僅是季椽,還包括接受他教導的宋冀寧。 撇除重生這點外,季椽的頭腦其實不如宋冀寧,宋冀寧天生就是當科學家的料,當他決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他迅速追上了季椽?,F在的研究中,很多突破性進展都來自于宋冀寧。 當然,季椽不會嫉妒,他只會為小宋哥高興。 他樂于看到小宋哥走上未來的道路,并且比原本走得更高更遠。 而且,只有一個人的優秀實在太扎眼了,兩個人反而成了平常,季椽私底下經常聽到蘇聯和華國的研究員們互相問:“你們蘇聯華國是怎么把這兩人教得那么優秀的?” 他們都以為,季椽和宋冀寧那么優秀,一定是對方的教育水平高。 一個天才是天才,兩個天才,就肯定是教育的成果了。 第196章 研究默契 除了本身頭腦的靈活外,宋冀寧還有著勝于季椽的另一項優勢。 由于季椽的知識大多來自未來,導致他有時會對現今的一些技術差生錯誤認知,比如他以為磁通量的技術已經有了,并基于此進行研究。但這是十多年后才出現的技術,此時并沒有這項技術,也沒有相應的元件,他的研究在此時是不成立的,只能推翻重新開始。 而宋冀寧雖沒有這些超前的技術,他所知所學的卻是剛剛好,比季椽少繞很多彎路,加上思路靈活,喜歡另辟蹊徑,季椽尚未考慮的方法,他總能先一步想到。 有時候科學欠缺的就是這么一點靈感,有靈感又有扎實的技術知識打底,宋冀寧漸漸追上季椽,成為這項研究的主力科研人員。 當然,如果季椽想爭的話,他隨時能夠壓制宋冀寧,但他不可能這么做。相反,他會認真聽取宋冀寧的意見,并從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完善。在兩人的默契合作之下,他們聯手解決了輸出波導、點電荷、電子束受阻……等等問題,讓整個項目的研究進度大幅度超越其他研究團隊。 “如果按這個速度研究下去,你們的項目至少會比其他團隊早半年完成?!币贿厑砺犝n,同時也偶爾幫忙研究的李院士,在查看了研究資料后,這么對季椽說道。 季椽并未驕傲,謹慎的說:“沒有那么快,微波脈沖輸出能量需要多少焦爾還沒得出結論,低通濾波器的頻率和高頻譜波導的含量也沒有測算出來,這幾項最難的問題沒有攻克,我們的研究距離完結還遠?!?/br> 李院士愣了愣,拍拍季椽的肩:“你很好?!?/br> 季椽:“……謝謝?” 此時研究已經開展8個月了,虛陰極震蕩器的組裝已經接近完成。這其中所涉及的技術多達上百項,有三分之一是季椽和宋冀寧攻克的。另外三分之二,是前蘇聯研究員和國內研究員共同攻克的。 最初時國內研究員的技術水平跟不上前蘇聯研究員,還被他們鄙夷過,雙方鬧過一些不愉快。但國內學者有的是拼勁,哪怕一把年紀了,學起新技術來一點不比年青人速度慢,又有季椽特意給開小灶,很快就趕超前蘇聯研究員,搶在他們之前攻克了幾項技術難題。之后又經歷了兩三個月的互相較勁、合作,終于磨合成一個優秀的國家級團隊。 這個團隊,以季椽和宋冀寧為中心。 盡管他們是團隊中最年幼的成員,但國內的研究員,不管什么年紀,都稱呼他們兩人為“季老師,宋老師?!?/br> 最初只是調侃,后來由于季椽教給他們的知識越來越多,帶領他們攻克的問題越來越難,這稱呼便成了真心實意,兩人如何拒絕,也沒人愿改。 這是信任、尊敬和……期許。 所有人都預見到了這兩名年青人的崛起,未來的國家科學院,必定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季椽沒想那么多,他之前對李院士說的難題,是真的很難解決。虛陰極震蕩器快完成了,但是那幾項問題不解決,爆炸發生驅動器就沒有辦法安裝,否則一不小心發生內部爆炸,整個研究院都得上天。 這是無法靠未來知識完成的工作,比如微波脈沖輸出能量需要多少焦爾,根據結構和電子束的數值不同,設定的焦爾也不同,未來知識在這里幫不上忙,只能一點一點的實驗,運算。 季椽的桌面上堆滿了公式草稿和圖紙,他花了三天算出了最小的誤差值范圍:“根據虛陰極幾何結構運算出的結果,微波脈沖輸出能量范圍在60-90焦爾間?!彼聪驎h室里的眾研究員們:“接下來就要靠大家了,40組數值,每組研究5個數值,一個月內完成,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br> 所謂的數值,是按照61焦爾,62焦爾,63焦爾,64……等數值來一個一個研究的,平均每個數值的研究時間差不多一星期,一個月內完成5個數值有點趕,好在團隊里都是高級工程師,只是趕趕時間而已,沒人覺得困難。 季椽和宋冀寧本來也負責一組數據,不知道為什么,卻被大家說“你們兩人在一個組浪費人力”,于是把兩人分成了兩個小組。沒有小宋哥在身邊搭檔感覺有點不適應,但忙著趕時間實驗,季椽也沒空多想,帶領自己的小組工作著。之后又進行交叉研究,重復實驗,花費三個月時間,終于得出了準確的數值。 第一難關攻克的時候,所有人都歡呼起來。季椽也松了口氣,比起攻克難題,他更欣喜于終于又可以和小宋哥搭檔了。雖然小組成員都很優秀,但總不如他與小宋哥無需開口的配合默契。 不知什么時候,宋冀寧站在季椽身邊,握住他的手。 兩人對視一眼,有著相同的想法。 果然默契。 一項難題攻克了,沒有休息時間,緊接著是第二項難題:找出低通濾波器的正確工作頻率。 再度開會,安排研究工作,將近一年的研究下來,團隊對季椽的安排沒有任何疑異,唯獨當他想要和宋冀寧搭檔時,再度遭到整個團隊的反對。 雖然這兩人搭檔確實很默契,但以他們在團隊中的作用,反而不應該在一個小組。這相當于把兩名主力研究員放在同一個小組,浪費人力。 不過這次季椽不再妥協,小宋哥一人在他身邊可以抵得三個助理,配合又快又默契,跟他在一起除了研究,都不用動腦考慮其他事,省心多了。 季椽不妥協,宋冀寧也不答應,大家終于還是遺憾的讓兩人繼續搭檔了。為此李院士還過來跟兩人談了談心,鼓勵他們多承擔些責任,早日習慣獨自帶領團隊進行研究:“畢竟你們不可能總在一起,要習慣分開”。 “我知道的,李院士,但暫時還是請讓我們在一組吧!”季椽能理解,根據研究的需要,被調動分開是常有的事。但這么多年下來,他已經習慣和小宋哥搭檔,分開的那三個月他感覺難受死了,至少現在絕對不想再分開。 至于以后……被調動了再說吧…… 宋冀寧沉默不語。 他比季椽更不能接受分開這件事,雖然研究忙碌時,兩人連抬頭看一眼對方都沒機會,但知道季椽在身邊,宋冀寧心中就滿足了。所以如果將來參與其他項目被分開的話,他是絕對不接受的。 當然,他不是小鬼,也不可能因為這種事就不搞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