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靈柩就停在對窗的墻下。 陳愿忽然不敢靠近,她握緊了蕭云硯的小臂,回眸問他:“到底發生了什么?” 為何短短數月,物是人非。 蕭云硯穩穩支撐著她,道:“年節那日,宮中盛宴,同時也是高太后的壽辰?!?/br> 在這一日,按慣例宮中上下是要給高太后送賀禮的,送禮之人若還有些臉面,便有機會親自奉到太后娘娘面前。 是以,即便宜妃同高太后關系降至冰點,也還是遵循后妃的規矩,親自奉上生辰賀禮。 高太后其實并不愿意,奈何宜妃當眾道賀,她作為長輩也不能拉下臉面,呵斥宜妃下去。 宜妃便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滑出藏在宮裝里的精巧匕首,想與眼前這個害死安家滿門的女人同歸于盡。 宜妃沒想過活著離開。 可她還是算錯了。 離太后位置最近的,正是皇帝。 蕭元景似乎發現了她的意圖,千鈞一發之際,以rou身擋在了兩個女人之間。 匕首上淬了毒,蕭元景的情況當即就不太好,卻還是強撐著下旨道:“念及宜妃痛失親子,免其死罪,發配道館,終身懺悔?!?/br> 這也是蕭元景下的最后一道圣旨。 太醫們紛紛趕來,高太后甚至親手捂著蕭元景心頭的傷口,黑紫色的鮮血染臟了高太后的指甲,她頭一次當眾失去儀態,狀若瘋癲。 可惜,太醫們發現蕭元景體內不止一種毒,還有一種慢性的毒素,長期累積,雙管齊下。 神仙來了也救不活他。 好好一場宮宴,成了帝王的絕命宴,他似乎早有所感,也因此多看了幾眼由民間工匠特制的花燈,果然比宮里的有趣。 記憶里,那個安家的嫡小姐曾說,她最喜歡過花燈節,因為那一日可以隨族中兄弟出門,去鬧市逛一逛,買喜歡的花燈回來。 蕭元景記住了安家小姐的話,也在生命的盡頭實現了她的愿望。 臨死之際,他有些貪婪地盯著安若,想叫她不要害怕,想把她的模樣帶去地獄,只是模樣。 安若怔在原地,看著他伸向她的手慢慢垂下,抓住虛無。 在掌事太監尖銳顫抖的哭聲中,一句“帝王殯天”讓來往的賓客瞬間匍匐在地。 除了蕭綏和蕭云硯。 他們同在席間,蕭綏還問到可有施救之法。 少年人搖頭。 不能救也不想救。 他早知道蕭元景會有這一日,而他就等著這一日。 皇家之中哪有真的兄弟之情,即便蕭云硯能救,也不想救。 他永遠忘不了阿娘在高太后手中窒息那一幕,殺母之仇如何釋懷,不是因為可憐蕭元景就可以抹去的。 蕭云硯想,他那皇兄能有今日,全靠高太后種下的苦果。 母債子償,并不公平,但能看到高太后痛不欲生,實在叫蕭云硯高興。 他幼年時失去阿娘,便與今日高太后失去蕭元景一般,可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帝王薨逝后,高太后這個精明的女人一夜之間蒼老十歲,卻沒有將恨之入骨的宜妃除去。 因為太醫診斷出,宜妃娘娘又有了身孕,這是高家最后的希望,也是高太后執政的下一個傀儡。 又或者說,是蕭元景留給安若的保命符,他不惜請求蕭云硯,去求他曾經瞧不起的人,也要將安若的身子治好,就是為了有朝一日,他若逝世,安若還能好好活著。 蕭元景算不上是一個多稱職的帝王,卻對母親和所愛之人都算竭盡全力,無愧于心了。 然而蕭元景沒想到的是,安若那樣烈的性子,根本不會生下他的孩子,生下仇人高太后的孫子。 哪怕高太后派人將宜妃看得死死的,也沒能攔住一個求死之人。 安若是安太醫的嫡女,就算無心學醫,也耳濡目染過許多,她懂得的毒亦不在少數,高太后防得了一時,防不了時時刻刻。 安若最后是吞金而亡的。 如她這本該絢爛的一生一樣,哪怕是死亡,也格外輝煌。 …… 靈堂之中,檀香飄遠。 得知來龍去脈的陳愿始終不明白,她無力捶打著蕭云硯的胸口,一字一句道:“是不是你的假死藥出了問題?是不是?” 蕭云硯任由她發泄,伸手輕輕抱住她說:“阿愿,你有沒有想過——” “在蕭元景這樣愛著安若的同時,她也曾在某一剎那,某一刻動過心?” 若非如此,何必同死。 第102章 · 陳愿默然不語。 她早該知道, 在這個時代,一個女子的命數那樣輕巧。 身后的小太監上前開棺,陳愿終于見到了躺在靈柩里的安若。 她面容安詳, 身上穿著后妃的華服,雙手交疊在胸前, 指尖壓著銀手鐲和虎頭鞋, 是陳愿親手做的,也是安若在人世間唯一放不下的惦念。 陳愿的手緊緊扣在棺木上,她闔緊雙眼,死死壓抑著情緒, 原本的千言萬語都化作綿密的針, 扎在陳愿心口。 她不該讓安若離開徽州來到金陵的。 曾經安若替她做飯縫衣, 如jiejie一般照顧著她,她們之間,是跨過年歲, 惺惺相惜的情分。 有安若在,清冷的宅子總會替陳愿留一盞燈。 陳愿回眸, 對候在珠簾外的蕭云硯說:“我想要一套素凈的衣衫?!?/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