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書迷正在閱讀:攻略太子嫁他弟(雙重生)、我的室友變成了我的小夫郎、重生后我跟對家組CP、論女a與哨向的兼容性(nph)、【BL】師尊他在劫難逃、女配的戀綜島嶼、(GB)山海異獸戀愛奇談(ABO)、冰山一角、你關注的博主更新了、我堂堂一個皇子!
【看完回放回來了,當場打臉可笑死我了。我記得方圓寺的素齋很難排吧?既然這個裴氏食府跟方圓寺之前的大廚一樣手藝好,那肯定也很好吃。那去這個裴氏食府,豈不是能輕松吃到一樣好吃的東西?】 【潯陽人狠狠震撼,不知道該不該說一句雙廚狂喜……輕松倒不一定,裴氏食府可是我們本地最紅小飯館,并不好排,不過比方圓寺素齋還是要好排點的?!?/br> …… 方圓寺的素齋,是全國知名的好吃,也是全國知名的難排。 現在得知,如果排不到方圓寺素齋,去潯陽當地一家叫裴氏食府的小飯館,能吃到一樣好吃的美食。 再加上不少吃過裴宴版素齋的食客出來repo,還有草哥的反向打臉視頻作為作證,不少游客都動心。 【十一打算去潯陽,方圓寺素齋已經定滿了,排隊的話因為帶孩子肯定沒法太早起,還好有第二選擇,裴氏食府安排上!】 【仔細做了下攻略,這裴氏食府的菜上過《華國美食月刊》的酒香版,酒則是被世界知名酒瓶家打了高分,是真的牛。而且我說怎么覺得這個名字眼熟,原來之前看的一檔網綜,嘉賓們去吃過這個小飯館……打算素齋跟裴氏食府兩頭打卡了?!?/br> 只要是來潯陽游玩的游客,方圓寺基本是必打卡的景點。 去方圓寺玩,總要買票;只要買票,很難不看到裴氏食府廣告;看到廣告,很難不產生好奇;產生好奇,上網一搜,看到裴氏食府過往新聞,很難不心動;心動之后,去裴氏食府實際一嘗,又很難不被裴宴的手藝征服。 【本來是作為方圓寺素齋的代餐去的,結果這小飯館也太好吃了,嗚嗚嗚嗚玩了一趟潯陽,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小飯館?!?/br> 【排到了素齋,也吃了裴氏食府,不得不說這小老板手藝真的好,兩邊都很好吃?!?/br> 網上也出現了大量外地游客對裴氏食府的好評,裴氏食府這個名字在游客里的知名度飛速上升,不少游客來潯陽玩,都會順便來裴氏食府吃一頓。 原本凝固已久的s省民眾認可度,終于有了動靜。 這次動靜非常大,一下子就從70跳到了78。 要知道,裴宴之前已經在70凝固了快一個月了。 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想,果然,光靠短期熱度是不行的,得維持熱度的同時,做到口口相傳的實紅才行。 靠著方圓寺的廣告,裴氏食府的熱度和口碑靠著游客們的口口相傳,穩定上升。 出于感謝,每周六的打工,裴宴更加認真了些。 第四個周六,裴宴干完活,離回去的時間還有一會。伸了個懶腰出去走了走,回到素齋館后廚,正準備收拾東西離開,陳師傅忽然叫她:“裴宴,進來?!?/br> 裴宴一愣。 陳師傅是個寡言的人。 雖說來方圓寺打工好幾次,陳師傅也一直會來“監工”,但她跟他說過的話,加起來也不知道超過五句沒有。 進去,發現桌子上擺著一碗湯。 湯是金黃的顏色,因為什么配菜都沒有,具體怎么做的并不知道。 這湯乍一看覺得質樸,但仔細一看,卻覺得圓融而誘人。 裴宴:“這是您做的?您手好了?” “偶爾動一動,問題不大,”陳師傅說,“你嘗嘗吧?!?/br> 裴宴看他一眼,沒說什么,徑自取了勺子,嘗一口湯。 一口下去,微微睜大眼。 ——很鮮。 這湯里,分明一點都都沒有,鮮美滋味卻半點不比rou高湯差。 她細細品味幾口,陳師傅忽然問她:“能嘗出這湯是用什么材料熬的么?” 裴宴沉思片刻,說:“番茄、蟹味菇、香菇、玉米、白菜……應該還有兩三樣?!?/br> 但是更多的,她就嘗不出來了。 陳師傅臉上露出了個不明顯的欣賞神情。 果然,這姑娘是最合適的。 他這幾回暗中觀察,裴宴天賦極高,人也夠努力。雖說身上有些不利因素,也沒改變他的主意。 他開口道:“你要是愿意的話,我可以將我的幾道招牌菜,包括這碗湯都教給你?!?/br> 裴宴怎會不愿意? 她清楚知道,或許她做慣了的幾道菜能比得上陳師傅,但論整體手藝,她還是差了一些。更別說,陳師傅手里還握著唯獨他知道的招牌。 廚之一道,永無止境,她永遠不會忘記學習。 只是……“不能等您手好透了么?” 偶爾動一動問題不大,說明經常動還是不行。 裴宴也更希望,能三四個月后開始學。到時候她不需要打工,能有更多時間。 “等不到了?!?/br> 裴宴一愣。 抬頭,陳師傅黝黑的臉上一如既往的面色平淡,他看向窗外,忽然露出一個淺淡的笑容。 他本來猶豫,要不要將現實和盤托出,但裴宴是這樣年輕的孩子。 “明天春天,我打算離開潯陽。你要學的話,就趁現在吧?!?/br> 第51章 “您要離開潯陽?”裴宴微怔, “為什么?” 她并非好奇心很重的類型。 但是思及陳師傅已經在潯陽待了幾乎一輩子,加上他明明臉上笑著,眼神卻沒有太多愉悅,這個問題就脫口而出。 陳師傅沉默了幾秒, 才說:“之前出車禍后, 醫院為了確保沒有內傷, 給我做了一系列檢查,結果檢查出了……一些問題?!?/br> “哪怕我骨折好了的,也沒法像以前一樣高強度工作。本身年紀也上來了, 干脆就回老家去過幾天安生日子?!?/br> 陳師傅膚色黝黑,看上去不太顯年紀, 人也非常精神, 裴宴第一眼見他的時候, 還以為他只有六十出頭。 不過照靜羅的說法,其實他已經快七十了。這個年紀的人,活一天少一天,想回老家頤養天年也不奇怪。 只是:“您跟靜羅監院說過了這件事嗎?” 陳師傅搖頭:“我骨折要休息幾個月,他就這樣發愁, 若是叫他知道以后都不能來,真要愁白頭發?!?/br> “本來打算借著找代班的機會,找到以后能接替我位置的人選,不過看來沒這么容易?!?/br> 有時間接替他位置的, 如光悟,能力遠比不上他。 能力很強的,如裴宴, 基本都有自己的事業,不可能像他一樣, 一輩子留在方圓寺這種方寸之地。 大部分,還是會想往高處走的。 他年輕的時候不也不例外么?之所以留在方圓寺,不過是因為愧疚而已。 “雖說覺得對不起靜羅……”陳師傅說,“但既然如此,不如讓他少發愁幾個月?!?/br> “到時候船到橋頭,或許就自然直了?!?/br> 總歸方圓寺是歷史悠久、還有幾位高僧的寺廟,哪怕少了素齋,也不至于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況且齋堂那邊的手藝,雖說比不上他,但是比一般寺廟,還是要好吃不少的。 三十年前了言為救他而死,陳師傅下定決心,搜索騰熏群號八148以6九流3加入,每日追更補番圓寺這個了言曾經熱愛的地方贖罪。 只是到現在……他卻忍不住想自私一回。 他的這手廚藝磨練了一輩子,從前無比高傲,覺得無人有資格學他的廚藝。如今終于見到一個有資格又愿意學的裴宴,他想不帶遺憾地死去。 靜羅跟陳師傅之間的事情,裴宴也沒什么立場去管。 只略過這個問題:“您說明年春天之前?” “或許更早,”陳師傅說,“你要學的話,越快越好?!?/br> 陳師傅鉆研素齋一輩子,在素齋以及一些招牌素菜上的造詣,遠比裴宴要高。 雖說裴宴有一籮筐的事情要忙,但這種學習機會,她自然不可能愿意錯過:“我每周六會提前幾小時來?!?/br> 陳師傅皺了皺眉,雖然知道裴宴忙,但是這時間未免太少,他不確定能把自己的手藝教完:“你確定不能抽出更多時間?” 裴宴笑容淺淡:“我們先試下吧,如果不行,我會努力抽更多時間?!?/br> 老年人睡眠少,既然說要提前幾小時來,陳師傅四點不到就到素齋館后廚等。 本以為要等上號一會,沒想到進去后廚,裴宴已經在那坐著打瞌睡。 聽到動靜,立刻站起來:“我們今天做什么?” 陳師傅是直接教她,跟以前在古代互相切磋學習的情況不一樣,更偏向師父和徒弟的關系。 說到“師父”,裴宴能想到的唯獨步卓。 陳師傅和步卓確實有點像。 頭一次見面,參加他的測試,裴宴就感受到這一點。陳師傅對她顯然有些惜才之心,也因此對她提高要求,顯得幾乎像是在刁難她。 不過哪怕這樣,陳師傅依舊沒有步老太監那般嚴厲刻薄。 她從前跟在步卓屁股后頭學,別說凌晨四點,兩三點就得就位的情況也很多。 早早過來,并不覺得辛苦,反倒覺得理所當然。 陳師傅倒是頗為意外地看了她一眼,沒想到這年頭年輕人,還有這么能吃苦的:“先做的,就是之前我給你嘗過的那道白菜豆腐湯?!?/br> 陳師傅手還沒好,雖說是教,但也只能口頭指導。 本以為這樣會多費很多功夫,沒想到裴宴上手極快。 “先吊素高湯,煎兩個雞蛋——這種生不出小雞的蛋,方圓寺的僧人是能吃的?!?/br> “煎至定型后把蛋黃戳破,加入黃豆芽、香菇蒂、蟹味菇、番茄塊、切斷的玉米炒香,加水熬上半小時。為了不讓菜煮得太爛,黃豆芽的根得仔細去掉,而且要按照火候不停檢查?!?/br> “高湯吊著的時候,準備其他配菜。白菜葉子和香菇、筍切絲,豆腐也切絲——跟文思豆腐的絲差不多粗細,不過要長一些。這切絲的方法知道么?” 裴宴點頭,將焯過水的豆腐中間切一道,用直刀將豆腐切成薄片。 每一刀都是垂直的,隨后將豆腐片攤開,將豆腐片切成細絲,用清水洗去周圍斷絲,將切好的絲放入清水碗中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