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792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古怪 玄武門事變的次日,魏嗣王一家就已經遷居至長安城內延壽坊的李家大宅了。 之后先是京兆戰事,后李善又領兵征伐河東,家人以及部分門下、親衛一直居住在延壽坊。 如今李善在大唐的地位已經無需多言,不過因為率大軍出征,所以并不納客,朱氏閉門自守,而崔十一娘更是大腹便便。 不過所謂的不納客,是對外人所說的,比較親近的幾家自然是來去無虞,比如今日來訪的長孫氏,她的丈夫、兒子如今都在李善麾下,而且今日她還帶來了還沒有正式冊封的太子妃。 太子妃這樣的身份,出現在李家,自然是有著政治意味的,這位歷史上的賢后談笑風生,與朱氏、崔十一娘都相處的很好。 眼看著就要放衙了,就在長孫姐妹即將告辭的時候,外間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隨之而來的是小蠻興奮的呼喊。 “什么?”太子妃霍然起身,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代州大捷?!” “真的!”小蠻氣喘吁吁的說:“來的是阿郎親衛朱峰,其他人都進了皇城,阿郎以露布報捷,忻州、代州連接大捷,突厥大潰,或死傷慘重或棄馬而降?!?/br> 聽到露布報捷這四個字,崔十一娘與朱氏對視了眼,與凌敬一樣,她們也都發現了,如此大張旗鼓這不是李善慣有的風格。 此時已經是滿城哄然,代州大捷的戰報在短時間內遍傳長安,太子妃一再恭賀之后迅速回宮,而朱氏與趕來的張氏一再詢問朱峰……她們并不關心戰事成敗,只關心李善的安危。 朱峰剛說了個開頭,外間就有通報,平陽公主也趕了過來。 “慢慢說?!逼疥柟髂樕⒗?,指了指朱峰,“從并州開始說起?!?/br> “jiejie?”崔十一娘有些意外,適才朱峰一再保證,此次阿郎未有親身上陣,毫發無損。 平陽公主眼珠子動了動,盯著朱峰問道:“你知道那封信的內容?” “不知曉?!敝旆逵行┿露?,這次來長安除了露布報捷之外,一共還帶了三封信,分別是太子、凌公以及平陽公主。 事實上其實是四封信,還有一封是由平陽公主轉交給李淵的。 “平陽?”朱氏不禁有些擔心。 “先聽他說?!逼疥柟靼参苛藥拙?,“他乃懷仁親衛,若是不妥,早就言明了?!?/br> 朱峰不得不從并州陣前敘話說起,聽到兄長張虔雄、侄兒張文瓘脫險,張氏大大松了口氣。 而平陽公主臉色越來越不好看,心里暗暗叱罵了幾句,非要如此弄險! 雖然在謀略上稍有遜色……呃,應該是大大遜色,但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能力和眼光是不弱任何人的。 聽了朱峰詳細的講述戰事之后,平陽公主立即判斷出,李善此次大戰的謀劃其實就是在走鋼絲……太弄險了。 因為李善將最精銳的兵力都交給了蘇定方、尉遲恭,中軍只留下了劉黑兒、秦瓊等將領,而且大都是并州軍殘部,戰力不強。 從并州啟程北上入忻州追擊突厥,李善自身的兵力不足以破敵,反而處于劣勢,也就是突利可汗比較廢,如果換成頡利可汗、都布可汗,說不得就要返身再戰……唐軍大潰都是有可能的。 就算是忻州戰事,若不是定襄縣那場大火,戰事走向還真得挺難說的。 平陽公主聽完后默默思索片刻,突然問道:“這幾封信是何人所擬?” 朱峰茫然道:“有西河郡公……對了,還有馬賓王?!?/br> 平陽公主再次追問道:“真的未有負傷?” “決計沒有!”朱峰指天發誓,“自從晉州北上,吳國公、阿黑、姑臧郡公、翼國公先后為先鋒,即使是在忻州,也是潞國公、翼國公領兵?!?/br> “待得阿郎率中軍趕到繁峙合圍突厥,當時都已經大局已定,阿郎都見不到突厥人呢?!?/br> 朱氏插嘴問道:“余者可有傷亡?” 朱峰搖搖頭,“此次親衛未有參展,只在繁峙戰后搜捕殘軍,不過代州總管黎城縣公、幽州司馬虢國公陣亡,洛州總管重傷?!?/br> 平陽公主還在那皺眉苦思,崔十一娘小聲對朱氏解釋,“黎城縣公即秦武通,阿郎掌代州時為朔州司馬,虢國公即黃君漢,仁智宮事變時為阿郎節制,洛州總管即程名振,當年就是阿郎許其斬劉黑闥頭顱復仇?!?/br> 朱氏對前朝諸事比較了解,但最近些年不太理睬這些,一邊應著,一邊心想兒子這關系網……真是哪兒哪兒都能搭上關系。 這倒是真的,仁壽宮、仁智宮兩次救駕,救的可不僅僅是李淵、李世民父子,還有那么多官員呢,此次統率大軍,麾下的天策府一脈都俯首帖耳,也有這方面原因。 那邊平陽公主想了好久都沒想通,最后只能問道:“如今戰事已然落幕?” 朱峰遲疑了會兒,小聲說:“那倒沒有,其實受阿郎遣派回京,但其余信使都是從并州出發的?!?/br> “嗯?” 朱峰再次壓低了聲音,“繁峙一戰,突厥陷入絕境,大潰而散,小部竄入恒山,突利可汗與千余突厥被困于山頭?!?/br> “噢噢噢噢!”平陽公主這次終于明白了,不由得……先是恍然,然后了然,最后苦笑不已。 說白了,與上一次李善雪夜下蕭關之后自請回京一樣,不過上一次是內憂外困,而這一次…… 將朱峰打發出去后,平陽公主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遞給了朱氏,“懷仁來信,言戰事慘烈,數員大將陣亡,他也中箭難以起身,請回京修養?!?/br> 朱氏心里一個咯噔,崔十一娘點頭道:“阿郎行事向來如此,情理之中?!?/br> 平陽公主苦笑道:“但突利可汗都被困住……難道讓父親、二弟另選人領軍?” “河東道行軍元帥府……副手就是蘇定方,總不能是長史西河郡公溫彥博吧?” “尉遲恭、秦瓊也沒這個臉……” “從朝中另選人統軍……誰肯?” 朱氏也不禁點頭贊同,兒子都將所有的事都做完了……接任者抵達繁峙后,頂多是下令擒殺突利可汗。 這朝中……誰不要臉面??? 此番突厥十余萬大軍攻朔州,破雁門,掠代州,困并州,兵鋒遠達晉州、絳州,都快到打到黃河邊了,而李懷仁率兵北上,一個月內連戰連捷……這樣的戰事是肯定要留于史冊的,誰愿意在史書上留下這樣不要臉的名聲? 雖然三個人都很了解李善,但年齡最小的崔十一娘想的最明白,當然了也是因為李善私下與其說過……關鍵在于要表現出態度。 至于能不能成功……崔十一娘心想,應該是沒辦法了吧,誰肯去接手? 而此時已經進了兩儀殿的凌敬瞄了眼剛剛在尚書省見了一面的太子。 呃,凌敬眼睛還挺尖的,察覺到李世民臉上怎么也掩飾不了的古怪笑意。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古怪(續) 兩儀殿內,李淵舉著報捷文書笑得臉上的皺紋都在跳動,就差撫琴讓李世民起身旋舞了。 一共只有四個嫡子,一子夭折,長子、幼子謀逆,如今只有二郎李世民一人,而且還是軍功蓋世,威望當世無二,說白了,李淵如今已經沒有太多的欲望了。 其實在仁智宮事變之后,李淵的心態近乎于擺爛……后世對自己的評價肯定是比不上二郎的,但說到底,雖然是二郎實際上打下了天下,但大唐開國皇帝還是我! 但在遭遇到突厥入京兆、逼長安之后,李淵實在是忍不了,才會有了使李善征伐河東的想法……不能太丟臉??! 但李淵也沒想到,接下來居然這么詭異而順利,都布可汗的自刎逼得李善不得不冒險出擊,雖然在前些時日接到戰報時候有過悔意,但一切都以完美的方式落幕。 李善這封軍報詳細的敘述了從并州開始的追擊,蘇定方、尉遲恭的突襲雁門關,程名振、黃君漢在蔚州的死戰,以及定襄縣的大火,到最后將突厥困于死地。 “朕數年前即言,此為世間第一流!”李淵大笑著看向李世民,“二郎,以你觀之,如何?” “略有弄險,但懷仁籌謀得當?!崩钍烂裥χc頭,“若是早生十年……” “哈哈哈,此所謂惺惺相惜?!崩顪Y嘖嘖道:“也難怪懷仁早擇二郎,那時二郎還不肯接納呢?!?/br> 李世民拱手道:“是孩兒之錯,幸有父親慧眼?!?/br> 聽兒子這么吹捧,李淵更是得意……二郎統兵無敵,定關中,固河東,中原一戰擒兩王,抵定天下,可以說大唐之所以能在建國短短四五年一統天下,李世民才是no1。 但在天下一統之后,大唐的敵人是強大的突厥,而屢屢擊敗突厥的李善卻是李淵一手簡拔而起,這讓李淵如何不揚眉吐氣呢? 新進宰輔鄭善果算是宰輔中相對與李善不太熟悉的,回憶起適才的戰報,不禁嘖嘖稱奇,隋唐兩朝名將輩出,但如此年少就有如此軍功,更有如此膽略的,除了李懷仁也只有太子了。 不過兩儀殿內,李淵、李世民父子談笑風生,而下面的宰輔都凝神閉息,都沒有開口附和,只偶爾交換幾個眼神。 李淵也察覺到不對勁的地方了,蹙眉問道:“如此大捷,子聰似有不悅?” 諸位宰輔中,陳叔達是性情最為剛烈的,或者說是什么心思都擺在臉上的,徑直道:“代州大捷誠然有功,然魏嗣王以露布報捷,太過妄為?!?/br> 其他的幾個宰輔都不吭聲,有的如中書令蕭瑀、尚書省右仆射鄭善果也是這么想的,你李懷仁頻頻立功,先敗都布可汗,后潰突利可汗,還以露布報捷,太過狂妄了……或者說太過跋扈了。 陛下倒是信重你,但太子殿下這邊不會心生忌憚嗎? 太過張揚! 有的如尚書省左仆射以及額外被召入兩儀殿議事的吏部尚書杜如晦,這兩位也保持沉默,那是心里有數……李懷仁與太子殿下之間的關系可不像朝臣認為的那樣,更加緊密,相互之間也更加坦然。 還有如門下省侍中凌敬這種……只顧著看熱鬧了,按照某個人寫好的劇本,只需要在關鍵時刻開口就行了。 李世民笑吟吟道:“突厥凌中土數十年,魏嗣王李懷仁先后敗突厥三位可汗,戰功赫赫,于軍中威望極隆,難道諸位以為如此,父親便有猜忌之心嗎?” “陛下自晉陽起兵,負天下之望,選用良臣名將,用人不疑?!笔挰r起身道:“魏嗣王數度救駕,其忠無需言表,但畢竟年少,如此張揚,非長久之道,還請陛下斥責?!?/br> 李淵呵呵笑著捋須,“朕信得過懷仁?!?/br> 一旁的李世民笑著接口道:“如此說來,諸位是覺得孤有猜忌之心了?” “殿下說笑了?!狈啃g不得不起身說了些場面話。 其實等李淵回過神來,也察覺到了異樣,數年來李善統兵大捷也不是一兩次了,但以露布報捷卻是第一次,不太像是他的風格。 這時候,給眾人解惑的人出現了。 侍者通報后,平陽公主大步走近兩儀殿……這位歷史上大名鼎鼎以軍功留于青史的公主并不是個權欲心很重的人,基本上不參與朝政,最近幾年甚至都不染軍權,頂多是節制禁軍,護衛皇城。 所以,平陽公主進兩儀殿,只可能是因為魏嗣王李懷仁。 宰輔中對這一幕最為熟悉的是陳叔達與蕭瑀,這兩位記得很多次……平陽公主攜信入殿,那時候李善還在代縣呢。 李淵也并不意外的拆開信看了幾眼,還沒看完就大喜拍案,“懷仁,懷仁!” 李世民看似好奇的問道:“父親?” “繁峙一戰,突厥或死或降,小部竄入恒山,突利可汗被困于山間,難以遁逃?!崩顪Y高聲道:“此戰之后,突厥無力矣!” 殿內登時嘩然,突厥兩位可汗同時舉兵來犯,一個被逼自刎,一個即將被生擒,如竇軌、房玄齡立即知道了李善露布報捷的用意了。 下一刻,李淵突然臉色大變,霍然起身,失口驚呼道:“懷仁中箭,傷重難以起身?” 殿內眾人面面相覷,李懷仁傷重……這是大事,但與之前困住突利可汗的消息聯系在一起,大家伙兒竇心里有數。 如竇軌更是在想……都困住突利可汗了,不將其擒殺而提前送來戰報,無非就是為此了。 李淵也迅速的回過神來,看了眼平靜的女兒就冷靜下來了……如果李善真的傷重,女兒決計不會這么無動于衷。 記得以前懷仁也曾經傷重過,一次是三破突厥之后,另一次是涇州、原州大捷之后。 這是故技重施呢,李淵心思急轉,繼續往下看,看完之后臉色有些古怪,想了想低聲問:“平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