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495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有的官員目光炯炯的看向后排的李善,雖然早已經名聲遠播,雖然早就聽聞邯鄲之名在草原可止小兒夜啼,但沒想到卻有這樣的分量。 有的官員覺得這個條件還挺劃算,畢竟此次突厥都攻破了大半個原州,若是涇州擋不住的話,突厥的確很有可能攻入京兆。 也有的官員厲聲叱罵,癡心妄想,居然要大唐自斷臂膀! 太子李建成冷笑道:“使者說笑了?!?/br> “絕非說笑?!卑⑹纺恰に寄@道:“兩國征戰,本是常事,但李懷仁此僚,郁射設、欲谷設兄弟皆亡其手,蒼頭河畔累累尸首,更恨其挑撥是非,使族內大亂,互相攻伐?!?/br> “若是唐皇愿將李懷仁交付,可汗必感激不盡,約為兄弟,立即退兵,不起兵戈?!?/br> 殿內百多朝官,其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李善當年在代州都做了什么,更不知道是李善一手攪動風云,使突厥提前幾年出現了內斗。 大部分人的視線都落在了那位好像一直一語未出的青年郡王身上,也有幾個人看向了裴世鉅……上一位挑撥是非,使突厥內亂的就是這位了。 面如寒霜的李善舉步出列,盯著回頭看來的阿史那·思摩,緩緩一步步向前,“阿史那·社爾此人,倒是有些韜略?!?/br> 李建成沉聲問道:“邯鄲此言何意?” 李善輕笑一聲,“大唐雖立國不到十載,但數年平定天下,其因何在?” “因太子殿下坐鎮京中,因秦王殿下攻伐四方,戰無不勝,更因為陛下晉陽起兵,得天下之望?!?/br> “交付朝中大將,以換取胡人退兵,李懷仁一人生死何惜,但一旦交付,朝中何人膽敢在領兵上陣,殺胡立功?” “這么蠢的事,陛下這樣的明君不會做,太子不會做,秦王也不會做?!?/br> 周圍的宰輔宗室紛紛點頭,李淵也露出了一絲笑意,“所以,懷仁之意……” “阿史那·社爾此人通漢學,曉韜略,不會不懂這個道理?!崩钌凄托Φ溃骸安贿^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罷了?!?/br> 這話一出,再蠢的人都聽懂了,都布可汗提出了這么一個不可能的條件,無非是為了接下來的談判中,能占據先機而已。 阿史那·思摩卻有點蒙逼,可汗真的不是這個意思,是真的只要李懷仁一個人??! “可汗的確……” 不等阿史那·思摩說完,清亮的聲音響徹太極殿,“臣李善請戰!” 李善上前兩步,高聲道:“兄弟之邦不可信也,當年臣與突利可汗義結金蘭,以兄弟相稱,如今還不是舉刀而來!” 義結金蘭? 阿史那·思摩臉色一變,居然還有這種事……難怪顧集鎮一戰,唐騎來襲,突利可汗立即引兵退去,使得頡利可汗終遭大敗。 “陛下,臣愿率軍出征,必敗突厥,復三州之土,擒梁師都、梁洛仁于御前問罪!” 李世民心頭一動,不禁啞然失笑,看來不用擔憂了,懷仁此刻已然用計。 阿史那·此人倒是有些韜略,明明知道不行,取法七山,的夫妻中。 第八百四十章 人選 兩儀殿內,李淵端坐上首,太子、秦王分坐下首左右,三省宰輔一個不缺,人人面色凝重,側耳靜聽。 李淵一次次的揮手應下,無論是抽調兵力、戰馬、鎧甲、軍械都無不應允,并下令讓與李善關系很不錯,也曾經合作過的中書舍人西河郡公溫彥博出任靈州道行軍長史,專門負責糧草供應。 到這時候,終于說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將校人選。 “臣請調左監門大將軍趙國公蘇定方、左監門衛將軍張仲堅、右監門衛將軍馬三寶、右千牛衛將軍闞棱隨軍?!?/br> 李淵立即點頭,他也是沙場宿將,一軍主帥能不能如臂所使是大戰的關鍵,這個道理他不會不懂,而李善點出的這幾個人都是北衙禁軍的將校,要么是李善的親信要么是李善的舊部,而且都不是東宮、秦王府一脈。 雖然只有一夜,但在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的幫助下,李善早已經打好了腹稿,“副將人選還請陛下定奪,此外十六衛尚需抽調將校以補?!?/br> 幾個月內連續兩場大敗,再加上之前天臺山一戰的折損,十六衛體系中不少中高層將領陣亡,這也是李善為什么要調用親信、舊部的一個原因,除了蘇定方、張仲堅之外,北衙禁軍中的親信基本上都會隨軍北上。 不過副帥的人選,是需要李淵來定奪的,這是昨晚房玄齡的建議,李淵臉色平和,顯然很滿意李善這句話。 “右千牛衛大將軍竇軌出任靈州道行軍副總管?!崩顪Y考慮了一下,“其余將校,懷仁在十六衛中抽調?!?/br> 李善有些意外,居然選了竇軌,這位外戚也屢立功勛,但手段酷烈,性情倨傲,不過與自己關系還算不錯。 李世民突然插口道:“父親,左武衛將軍段志玄、右千牛衛將軍李客師均為勇將,或能隨軍?!?/br> 李善閉上了嘴巴……劇本就這么寫的啊,李善可是個守規矩的演員。 李建成臉色有些難看,在天臺山一戰后,秦王一脈元氣大傷,但在大局上卻與東宮分庭抗禮,甚至隱有超越之態,其中關鍵點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李世民真正行使尚書令的職權,其二是天策府諸多將校、謀士開始進入朝堂。 要知道之前這些年,秦王嫡系在朝中出仕的官員并不算多,也就封倫、宇文士及、唐儉數人,但在天臺山一戰之后,房玄齡、虞世南、凌敬、陸德明陸續在吏部、吏部任職,張琮、段志玄、侯君集、李客師均在十六衛體系中出任將軍。 李世民給出的這兩個人選無可挑剔,都在十六衛體系中,一個早年就與李善叔侄相稱,另一個與李善結仇,但在天臺山一戰盡棄前嫌。 李建成恨的牙根癢癢,他在軍中根基不深,但好歹貴為東宮太子,十六衛體系中自然也是有人手的,十六衛將軍這個級別的也有幾個……可惜先后兩戰跟著襄邑王李神符、管國公任瑰折損殆盡,死在華亭的裴龍虔就是個例子。 不過北衙禁軍這邊倒是有兩個人選,李建成正猶豫間,李淵那邊略一沉吟就點頭了,只吩咐道:“大戰將起,二郎交代段志玄,不可在軍中嬉戲?!?/br> “父親放心,志玄如何何敢抗令?”李世民笑著說:“不然益都縣公要鞭撻長子了?!?/br> 李淵也笑了,自回京后,曾經在自己面前幾次斥責李善的段偃師一改態度,幾度贊譽,還曾經親自去了日月潭下帖,不過畢竟段志玄是秦王愛將,李善還是推辭了。 一直垂著頭的裴世鉅警惕的看了眼李世民,心想估摸著又要出幺蛾子了……李善自請出戰,盡攜親信、舊將,就連闞棱都帶走了,但北衙禁軍中,東宮、秦王府兩方勢力是制衡的,一方有馮立、李高遷,另一方有李客師、張琮。 但李世民卻點出了右千牛衛將軍李客師……后者隨軍,那東宮一方在北衙禁軍中的勢力不說壓制,但也隱隱比秦王一脈略高。 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李善轉頭看向李建成,“還有一事請太子殿下襄助?!?/br> 李建成勉強笑道:“懷仁快說,為兄定然全力相助?!?/br> “當年芙蓉園內……”李善支支吾吾的解釋:“還望太子相勸,當以國事為重?!?/br> 李建成自然聽得懂,當年芙蓉園內,李善將羅藝的弟弟、兒子打成那樣……為此兩人結仇,而現在羅藝在原州、隴州邊界處,守御數道關卡,將會是此戰的關鍵人物。 還沒等李建成拍著胸脯保證,李世民插口道:“父親,管國公以隴州總管出任靈州道行軍總管……” 李建成忿恨的視線投向了李世民,他倒是不覺得李善的話有什么不對,畢竟李善與羅藝有仇,求到自己頭上也是理所應當,但沒想到二弟趁機作祟。 而裴世鉅卻在想,昨夜遣派的人手被敲暈在巷子里,秦王與李善肯定密謀良久……配合的太好了! 李淵揉了揉眉心,“常達已調任岐州刺史……” 頓了頓,李淵看向中書令楊恭仁,“吏部可有人選?” 楊恭仁是以中書令兼任吏部尚書的,不假思索的提出了幾個人選,都是外地一州刺史、總管入朝覲見,還沒來得及離開的。 李淵思索片刻后道:“中書稍后擬詔,江州刺史郭孝恪調任隴州總管,隨軍北上?!?/br> 李建成臉色更加難看了,郭孝恪是正兒八經的秦王一脈,早年瓦崗出身,是李世績麾下大將,投唐后爵封陽翟縣公,在洛陽虎牢一戰立下大功,戰后李世民在洛陽宮設宴,將張士貴、郭孝恪并列第一,功在諸將之上。 武德五年山東平定后,郭孝恪出任貝州總管、趙州總管,去年調任江州刺史,這一次是因為天臺山一戰中天策府將校折損頗多,所以李世民才會調其回朝,原本是準備出任太府少卿,現在正好派上了用場。 李淵之所以選中了郭孝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此人是朝中少有的草莽出身,這倒不是說其出身瓦崗寨,而是指此人祖上是庶民,無出仕者,雖然姓郭,但與太原郭氏完全扯不上關系。 李善身邊多有從草莽中簡拔的英杰,郭孝恪這樣的出身正合適。 第八百四十一章 果然有幺蛾子 諸事談定,李世民神色平淡,而李建成卻是眼露恨意,毫無疑問,00000000000這一次秦王大勝,東宮大輸特輸。 段志玄、李客師兩員秦王愛將隨軍出征,出任隴州總管的郭孝鉻也是秦王嫡系,秦王府從各個方面都壓倒了東宮。 也難免嘛,李建成連續兩次舉薦的李神符、任瑰都敗北,這次李淵沒有啟用秦王,對東宮來說,這個結果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 但即使如此,李建成還是難以接受……自從洛陽虎牢大戰之后,自己的局勢從來沒有這么被動過,即使是當年自己自請出征,還沒啟程魏縣大捷的消息就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已經傳來的那一次。 關鍵是,父親現在并不站在東宮這一邊……想到這兒,李建成微微垂頭,掩飾著眼中的恨意。 就在這時候,李善突然開口道:“太子殿下,此番出征,需勇將相佐,左監門將軍馮世立,勇力非凡,不知殿下是否許其隨軍?” 其實這一次兩儀殿議事大敗,雖然知道李善不是“刻意”的,但畢竟是因為李善才導致的,李建成難免忿恨,但恨意剛起的時候,就聽到這樣的話,那種忿恨登時無影無蹤了。 看看,這就是李懷仁??! 去年東宮占盡優勢,李懷仁未來相投,而今年秦王府翻身,而李懷仁亦未投靠! 果然是不偏不倚! 李建成先看了眼不作聲的李淵,才笑著說:“馮立乃孤王愛將,還望懷仁關照?!?/br> “那是自然?!崩钌普溃骸榜T世立其人,不僅有勇力,更清廉自守,為士卒所敬?!?/br> 李淵微微點頭,“那便如此,另外此戰得勝,羅藝當回朝議功?!?/br> 這下子李建成臉色總算緩和下來了,李世民也沒說什么……當日突厥大敗任瑰,一路南下,淮安王李神通竄回隴右,燕郡王羅藝迅速南撤,雖然導致胡演、錢九隴被擊敗,但也使最關鍵的原州南下隴州這條要道始終被唐軍控制。 若不是羅藝,突厥急襲之下,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只怕也承受不住突厥的突襲,到那時候,即使是秦王出征,也未必能扳回局勢,突厥的戰力可比梁師都要強太多了。 不過李建成臉色好看了一點,而裴世鉅臉色不好看了,心里有說不出的膩味,果然出幺蛾子了! 難怪李世民肯放李客師隨軍呢,原來早就商量好了,李善一轉頭就將北衙禁軍中依附東宮最有能力的馮立帶走了。 好嘛,東宮這邊李高遷,秦王府那邊張琮,正好又是相互制衡的局面。 要不是李建成已經應下,裴世鉅都要攔住了……你李懷仁不是與李高遷兄弟相稱嘛! 哎,李高遷雖然早年有功,而且名列太原元謀功臣榜,但本身的能力因為前年大敗而受到質疑,在北衙禁軍中名望不高。 說白了,如果裴世鉅要慫恿太子兵變,因為任瑰兵敗生死不知,薛萬徹遠在代州,李建成最依仗的就是馮立,而不是李高遷。 李善微微偏頭,笑著與裴世鉅對視了眼,遞去一個只有對方才懂的挑釁眼神。 要兵變,那就要真刀真槍! 不信你憑著李高遷那個廢材能搗鼓出一場能囚禁李淵,擊殺李世民的成功兵變! 要知道雖然天策府此次元氣大傷,但李世民實力太過雄厚,根基太深,麾下英杰迭出,僅僅幾個月,先有名列十八學士的于志寧、蓋文達回京。 后李世民又從陜東道大行臺調左丞韓良回天策府出任從事,越州都督龐玉、江州刺史郭孝鉻、清水縣公公孫武達先后回京。 就在昨天晚上,李善還聽李世民提及,正準備將幽州都督王君廓、潞州刺史黃君漢、齊州總管李世績調入京中。 李善當時聽得咋舌不已,有的名字留名青史,但那幾個李善沒聽說過的,也個個不凡,比如龐玉就是李世民嫡系,淺水原一戰就是此人堅守營盤,使秦軍猛攻不克,之后才有李世民率騎兵側擊破敵的好戲。 不說這些名將入京帶來的影響,即使只是這些將領身邊的親衛集合起來就是一股極為強大的勢力了,不夸張的說,一擊之下,足以大敗長林軍。 李善不相信在這種局勢下,馮立被抽調,玄武門還有馬周那廝,東宮起兵還有成功的可能……更何況,李世民日夜防備,絕不會失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