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452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總不會真的一見如故吧? 李善隨口聊著,卻忍不住在心里遐想,如果他日與裴宣機一起回京,稱兄道弟,也不知道裴世鉅和李德武臉上會有什么樣的表情。 似乎發現了李善有點心不在焉,裴宣機加重了語氣,笑著說:“雖然沒有耕牛,但據說殿下此次赴隴州,種植的棉花也不過數十畝?” “是?!崩钌泣c點頭,“不超過二十畝?!?/br> 裴宣機好奇問:“那為何要那么多耕牛?” 二十畝田地開耕,實在不行從城中富戶家中借兩頭耕牛就夠了,但李善希望裴宣機能籌集百頭耕牛備用,這么大的數量,裴宣機還真無能為力,關中太缺耕牛了。 李善笑了笑說:“畢竟出任司農卿,此次也是以巡視屯田的名義赴隴州,見官田廢棄頗多……” “原來如此?!迸嵝麢C沉吟片刻,低聲道:“倒是有個取巧的法子……” 李善眉頭一挑,自己既缺人手,也缺耕牛,雖然自己有所準備,但也不妨聽聽。 兩刻鐘后,李善、裴宣機一行百余騎出現在汧源縣東側的大震關附近。 “武德五年,突厥破大震關,劫掠甚多,流民四起?!迸嵝麢C指著遠處聚集起來的流民,解釋道:“隴州還好,但大量靈州百姓家破人亡,淪為流民,四處逃竄?!?/br> “宣機兄的意思是?” “耕牛難尋,不妨以人力開耕,反正只不過是流民而已?!迸嵝麢C很無所謂的說:“如今天氣轉暖,田地也不像半個多月前那般堅硬,人力足以開耕了?!?/br> 李善有點蒙逼,人力與牛力怎么比? 耕牛拉著犁一路走過去就行了,如果是人力,那就得一點點刨過去……僅僅山谷周邊的百多畝田地,一千青壯,兩個月都未必能開耕完。 裴宣機勸道:“殿下以司農卿赴隴州,所為的當不僅僅是十幾畝棉花,不然在長安周邊就醒了,何必要來隴州呢?” “若是有其他用意,耕牛是暫時弄不到的,這些流民……只要一口吃的就夠了,再說了,以后還能驅使種植?!?/br> 看李善沉吟不語,裴宣機壓低聲音道:“即使勞累而死,也不會惹出麻煩?!?/br> “真的不會有麻煩?” “當然,不過些流民罷了?!迸嵝麢C嗤笑道:“難不成還有人為其叫屈?” 李善在心里盤算了下,用這些流民來開耕田地,那是扯淡,但收容點難民,的確能多些人手,這倒是件好事,不過,裴宣機這種將流民視為牲畜的態度讓李善有些難以忍受。 其實這種態度,在這個時代相當的普遍,李善在代州時候就發現,不說那些世家門閥,即使是鄉間豪族也不把人命當回事,這些流民性命的分量在某些人心中,很可能沒有一頭羊來的重。 這也是李善在代州根基深到讓繼任者李靖束手束腳的一個原因,像李善這樣善待底層民眾的官員,在這個時代非常的少見。 去年李善回京之前,王君昊、張仲堅重組親衛隊,挑中的親衛全家都要遷居長安……王君昊私下告訴李善,好些人都以行賄的手段入選。 這也是李善身邊親衛隊戰力強勁、忠心耿耿的主要原因。 李善覺得,這個時代很多的世家子弟穿越到后世,如果不淪為犯罪分子的話,最適合的職業就是醫生。 這些人基本上沒有什么憐憫心,絕不會想很多剛剛畢業的醫學生一樣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導致放棄、換行。 李善正要開口應下,但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眼角余光掃了掃,發現裴宣機這廝臉上果然有些許急切神色。 “那就多謝宣機兄了?!崩钌菩σ饕鞯溃骸按舜胃半]州,總管冷淡,幸得宣機兄襄助?!?/br> “分內職責罷了?!?/br> 李善驅馬往前,隨口道:“此次來隴州,與宣機兄一見如故……那宣機兄就有話直說好了?!?/br> “什么?” 李善抬手指了指前方聚集的流民,看這規模至少得有千人以上,笑道:“多有青壯,若是鬧事……” 裴宣機搶著說:“誰不知道邯鄲王身邊親衛堅守顧集鎮,北上追擊突厥,這些流民手無寸鐵能做些什么!” “哈哈哈!”李善大笑道:“宣機兄都想到這兒了……那就說說吧,為何非要塞給孤?” 裴宣機一愣,眨了眨眼睛,干笑了幾聲,心想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啊,這事兒是常達昨晚交代的,沒想到邯鄲王片刻之間就察覺到了。 第七百五十二章 流民(中) 李善驅馬慢慢往前,在心里默算,不止千人,差不多有兩千人了,這人數不算少,不過其中似乎有不少的老幼婦孺,看來有可能是家族性的。 一位身材雄壯的青年手持一根木棍遠遠盯著這邊,李善細看了幾眼,看上去雄壯,但實際上臉上的rou都沒了,站在那兒都顯得虛浮,看來餓的不輕。 不過這青年頭發微卷,皮膚白皙,鼻梁高聳,似乎有胡人血脈。 李善隨口問了幾句,正在打腹稿的裴宣機小聲說:“邊境處,胡漢雜居,常有混血?!?/br> “嗯,宣機兄繼續?!?/br> “呃……” 李善笑道:“難道宣機兄不想解釋嗎?” “其實也沒什么……”裴宣機似乎沒做好準備,強行解釋道:“這股流民倒不是從靈州來的,而是從隴右道竄入隴州的?!?/br> “隴右道?”李善有些意外,想了想問道:“涼州嗎?” “嗯?!迸嵝麢C小聲說:“去歲有小股胡人攻入隴右道,劫掠涼州、蘭州,陛下大怒?!?/br> 這件事李善回京后聽說過,據說也不過兩千多胡騎,居然攻破涼州,越過長城,一路殺入了蘭州,險些殺入秦州……秦州就是隴西李氏的郡望所在。 差不多就是李善正在追擊頡利可汗的時候,李淵命淮安郡王李神通以右府大將軍率軍鎮守隴右道。 “這些流民就是從蘭州竄來的,州府不愿接納,所以四處流竄……” 裴宣機瞄見李善似笑非笑并不開口,只能補充了一句,“總管也是怕流民作亂?!?/br> 李善嗤笑了聲,“出京前,孤查閱隴州、原州等地奏折,記得就在去年末、今年處,會州、原州兩地頻頻有民亂,甚至有民眾躲入深山,淪為盜匪?!?/br> 之前裴宣機一說起流民是從隴右道竄來的,李善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了,靈州那邊曾經去年末有過奏報,隴右道流民竄入靈州,洗劫了一個小鎮子,唐軍出擊大勝,斬首五十有余。 八成是常達怕這股流民也鬧出事來,順手塞給自己……也難為裴宣機找出個人耕代替耕牛的理由。 裴宣機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了,但畢竟才剛剛出仕不久,謊言被戳破后居然有點臉紅,搓著手小聲說:“殿下若能幫這個忙,他日必有回報?!?/br> 必有回報? 李善嘴角動了動,他日你知曉內情……這種回報,還是不要的好啊。 裴宣機打量著李善的神色,小心翼翼問:“那就……” “宣機兄還沒說完吧?”李善打了個哈欠,昨晚睡得太遲,今日又起的太早,“若是怕流民淪為盜匪……不過小事而已?!?/br> 如果是怕流民作亂,只需要給點吃的就能安撫的話,常達至于塞給自己嗎? 怎么著都有辦法解決,這其中一定有什么緣故。 一旁的裴宣機有些猶豫,李善懶得搭理,只顧著細細查看這些流民的狀態,一路看過去,基本上面黃肌瘦,瘦骨嶙嶙,但其中胡漢混血的人有點多,其中還有幾個金發藍眼的。 李善有些好奇專門看了幾眼,來到這個時代后也見過不少胡人,但這種看上去很像歐洲人的胡人,還真沒見過呢。 一個金發碧眼的女孩子躲在人群中,探出小腦袋,怯生生的看著李善,視線撞了撞,小腦袋立即縮了回去。 裴宣機考慮周全了,示意李善往邊上走去,低聲道:“這股流民是何潘仁舊部?!?/br> 李善這次一臉茫然,“何潘仁?” 裴宣機看李善不像是裝模作樣,低聲解釋了一番,李善這才明白這位的來歷。 何潘仁是前隋時期活躍在關中的一位胡商頭領,當時隋朝的首都已經遷到了洛陽,甚至隋煬帝都已經南下江都了,關中一片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何潘仁不管是因為保護自己的產業還是有所野心,反正聚攏了一股多達六萬人的勢力。 之后李淵在晉陽起兵,留在長安的平陽公主變賣產業,賑濟災民,豎起義旗,聯絡各方勢力,其中最顯眼的就是何潘仁。 據說是馬三寶奉命招攬,何潘仁欣然相投,這直接導致平陽公主手中的兵力超過了十萬,之后李仲文、史萬寶、向善志、丘師利、李神通紛紛來投,平陽公主率軍數敗隋軍,在李淵主力度過黃河之前就打下了一大片領地。 但是之后史萬寶、向善志、李仲文、丘師利等人紛紛得以封爵,而何潘仁卻無所獲,甚至都沒能撈到什么官職……這自然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在于何潘仁的勢力過于強大,讓李淵有著本能的警惕,當時李淵麾下直屬兵力也不超過十萬,而何潘仁麾下有五六萬的人馬,另一方面因為何潘仁在投奔平陽公主之前過于跋扈,得罪了不少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子殺手”李綱。 李綱早年與李淵就有交情,李唐建國后,李綱出任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是東宮第一幕僚,極受李建成禮敬。 而在此之前,李綱被何潘仁擄去,強迫出任長史……有這樣的仇家在,即使考慮到太子,又有誰肯為其出頭呢? 最后還是平陽公主出面,何潘仁才在薛舉、李軌兩股割據勢力被剿滅后,得以出任蘭州長史。 聽了裴宣機長篇累贅的講述,李善詫異問道:“那如今……” 如果只是和平陽公主有關,也沒必要讓自己來接手啊。 “武德四年,并州總管李仲文……也是平陽公主舊部,據說是暗通處羅可汗,在長安被斬殺?!迸嵝麢C小聲說:“當年舉報李仲文的是驃騎大將軍可朱渾定遠,這位是淮安王李神通的故交?!?/br> 李善眼珠子轉了轉,不會那么巧吧,如今淮安王李神通正在隴右道,“那何潘仁現在……” “死了?!迸嵝麢C解釋道:“去年淮安王率軍入隴右道,即刻拿蘭州長史何潘仁下獄,據說是暗通胡人,意欲舉蘭州獻敵……” 李善打了個嗝,這是什么破事啊,都不用再去琢磨了,八成是當年在關中,平陽公主掌總,何潘仁、李仲文與李神通有仇……就跟前年劉世讓與李神符一個樣。 還真是嫡親兄弟啊,李神通、李神符這對兄弟一個德行。 李善嘆了口氣,“那朝中如何說?” “平陽公主曾經……”裴宣機攤手道:“但何潘仁舊部一哄而散,分數股流竄,在靈州、會州襲擾村落,洗劫城鎮?!?/br> 李善撓了撓下巴上的短須,覺得有點癢,人都死了,而且舊部淪為盜匪,也難怪常達不愿意懷柔……正好自己這個與平陽公主關系密切的邯鄲郡王來了,正好塞給自己。 李善知道只怕自己還真的得接下來,但心里有些不爽,常達那廝倒是有些心計手段,你給我走著瞧! 第七百五十三章 流民(下) 山谷內,李善站在山坡上向下俯視,將近兩千流民聚集在廢棄的村落南側,雖然看見百余親衛騎馬佩刀圍在不遠處,但流民們并不sao亂,只是警惕的打量周圍。 李善突然笑了笑,覺得有些意思,適才已經清點過,兩千流民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幼婦孺,但青壯們將這些沒有抵抗力的弱者護在中間。 “三郎?!?/br> “郎君?!睆堉賵猿隽懈┥?。 “遣派人手去汧源縣索要糧米?!崩钌齐S口吩咐,“直接去總管府,總不能讓常達那廝占完便宜一點代價都不付吧?!?/br> “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