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451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第七百四十九章 太天真了吧! 隴州,隸屬關內道,位于關中與隴右交界,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雖有山脈橫跨,但卻也地處平原,河流縱橫,向來是關中糧倉之一。 州治汧源縣內,總管府中,為邯鄲王李懷仁的接風宴正在進行中,席上諸多官員都很好奇這位傳奇的青年郡王,幾個眼尖的察覺到李善似乎有些不太自在,不免心中嘀咕……畢竟還年輕啊。 李善是真的不太自在,甚至是不知所措……手啊腳啊都不知道該放在那兒了,其他人不明就里,下首位唯一跟著李善赴宴的王君昊卻是心里有數的,不由得面色古怪。 因為,今日宴席,隴州總管常達對李善態度很是冷淡,這個李善是有心理準備的,原因很簡單,常達乃陜州陜縣人,但是幼年遷居而去,祖籍溫縣。 李善向來與人為善,少有仇家,除了穿越之初就不得不面對的李德武、裴世鉅之外,真正稱得上仇家的人并不多。 如果不算頡利可汗、阿史那·社爾那些人的話,也就王仁佑、段志玄等寥寥數人,但這其中也有一位出身河內郡溫縣的人。 如今的右監門衛中郎將,駐守玄武門的常何。 啟程前,凌敬打探消息后告知李善,常何與隴州總管常達乃是族兄弟,早年就來往頗多,后常達在前隋出仕為鷹揚郎將,久在河東任職,是圣人李淵的老部下,也是晉陽起兵的老人。 當時聽了凌敬的一席話,李善浮想聯翩,他曾經聽馬周提起過,當年李密兵敗洛陽,最早勸其投唐的部將中就有常何。 常何降唐后是少有的保全爵位的瓦崗寨將領,當年他被李密授予雷澤郡公,降唐后也是雷澤郡公,沒有第二個人有這樣的待遇……其他的名將如羅士信、程咬金、秦瓊、李世績并不是第一時間降唐的,甚至是從王世充麾下叛逃的。 李善與凌敬都猜測,常何有這樣的待遇,很可能與常達有關……甚至有可能就是常達勸說常何投唐的。 只不過,羅士信、程咬金這些人后來都跟著李世民打天下,而常何悲催的在洛陽大戰之前降王世充,雖然策反不成,李淵嘉其變通,授車騎將軍……但爵位卻一擼到底。 常達雖然名聲不顯,但卻是李淵的嫡系,極受重視,從武德元年開始出任隴州總管,直到今日……當年常達曾被薛舉生擒,凜然不屈,淺水原一戰后,常達得以生還長安,李淵贊其氣節,復拜隴州總管。 可能在李淵看來,能力是第二位的,而品行卻是第一位的,能不能打勝仗不重要,但打了敗仗不降敵更重要……當然了,這也與李淵本身的政治傾向有很大的關系。 當年裴寂兵敗河東,劉武周、宋金剛都快打到黃河邊了,若不是李世民,剛剛建立的唐朝說不定就要被覆滅,李淵當時大怒,裴寂被下獄,但很快就得以復職了……沒辦法,這位是李淵掌控朝政的嫡系。 這也是秦王不想奪嫡,也必須奪嫡的原因之一。 秦王一脈的將領、幕僚都認為,諸軍大敗,每一次都是李世民力挽狂瀾,而那些敗軍將領即使被削職除爵,也往往很快就會起復……而自己這些跟著秦王打天下的卻無進身之階。 說白了還是利益之爭啊。 常達很得李淵看重,而其族中兄弟常何卻在代州被李善羞辱趕回長安……自然不會給李善什么好臉色看。 這一點,李善是有心理準備的,不過席間其他幾位隴州屬官倒是挺熱情的,長史楊則、別駕張世隆、司馬藺興粲都對李善是久聞其名了,這位邯鄲王在洛陽大戰之后異軍突起,短短數年名揚天下,更率軍出塞,三破突厥。 但讓李善想不到的,渾身都難受的,不知所措的是……席間諸人中,最熱情的是錄事參軍事裴宣機。 這位四十多歲才得以出仕的官員面色白皙,雙目狹長,正吐沫橫飛的對李善大加稱頌,從品行、戰功、內政、文才各個方面不遺余力的贊譽……有些詞匯李善都聽得有點臉紅了。 這么賣力,自然是因為朝中皆知,李懷仁得以赴任代州,皆出自門下省侍中裴世鉅的舉薦。 如今長安城內的朝臣、名士對裴世鉅頗多贊譽,一方面是因為裴世鉅老而彌堅,不愧是前隋選曹七貴之一,擅于識人,硬是選出了這么一位名將名臣,另一方面是因為裴世鉅與李懷仁無甚交情,據說年節時候邯鄲王送上禮品,裴世鉅都斷然回絕……為國擇才,何以相謝? 呃,前年馬邑劇變,逼降苑君樟后,李善曾拜托回京的崔信給裴世鉅捎帶了一份年節禮品……郁射設頭上還沾著血跡的皮帽。 裴世鉅哪里會,哪里敢再收李善送上門的年節禮??! 但裴宣機一無所知,甚至沒有收到父親的任何消息,但在他看來,父親對這位邯鄲王是有提攜之恩的,既然沒有私交,那這份恩情……自然是要回報在父親唯一的兒子,自己身上嘍。 所以,昨日李善抵達隴州,裴宣機建言隴州總管常達出城二十里相迎……畢竟是郡王呢,常達的確去了,但臉色非常難看。 看李善有些不自在,長史楊則笑道:“久聞殿下文才,詩文一道蓋壓長安,初至隴州,邯鄲王可有新作?” 李善勉強笑了笑,“尚需推敲,不比安德郡公之捷才?!?/br> 楊則大笑,“聽思誼提及,邯鄲王每作思慮推敲良久,每作均可傳世?!?/br> 楊則出身弘農楊氏,早年出任靈州長史,后來安德郡公楊師道出任靈州總管,前者才調任隴州長史。 宴會結束后,常達面無表情的離去,楊則等人與李善作別,而裴宣機熱情的將李善一行人送到驛館歇息,還口口聲聲……已經準備好一處宅院,諸物齊備,明日便可入住。 李善也是無語了,這廝也四十多歲了,腦子里怎么全都是水呢? 自己受裴世鉅舉薦赴任代州,但之后與裴世鉅基本上都沒什么來往……你也不去信問個清楚就怎么熱情! 萬一以后裴世鉅再鬧出什么幺蛾子,我都不好意思對你下手啊,太天真了點吧! 第七百五十章 麻煩 二月中旬,換算一下,大概是后世的三四月份,雖然身處北地,大約是后來陜西、甘肅的邊界,但氣候已然轉暖。 深春季節,算得上風和日麗,李善驅馬出了城門,沿著由西北往東南的大河,往汧源縣西南側駛去,張仲堅、王君昊、趙大、朱八等親衛隨之其后。 “再往西十五里就是大震關了?!饼R老三指了指西面,他帶著幾人提前抵達汧源縣查探地形。 李善駐足在汧水河畔往西看去,從汧源縣到長安并不遠,快馬疾馳,兩日夜就能抵達。 武德五年,突厥偏師破大震關,引得長安震動,關內大量流民涌入京兆,還惹出了不少是非,當時日月潭還收容了數百流民,此次三百親衛中也有二十多人。 啟程之前,李善曾經向平陽公主、柴紹詢問過,隴州雖然在汧源縣左右有開闊平原地帶,但四周均有山脈林立,整個州府下設汧源、汧陽、吳山和華亭四縣,其中以華亭縣地理位置最為重要,扼守隴州咽喉之所。 張文禧如今就是華亭令,張文瓘也在華亭讀書,應該還不知道自己也來了隴州。 李善遐想了會兒,才笑著問:“君昊,據說那位太子左衛率駐軍平涼?” “是?!蓖蹙粦溃骸捌經隹h在原州府南側,距離華亭不過四十里?!?/br> 這是今日才傳來的消息,李善心想裴世鉅還是放心不下啊,不過自己的確不會對裴宣機做什么,倒不是因為這廝的態度,而是說到底,自己與裴世鉅之間,必然是以奪嫡分出勝負的。 有些小動作沒有必要做,當然了,前提是你裴世鉅不要再搞東搞西……李善不覺得自己每一次的運氣都會那么好。 裴世鉅的幾次謀劃,自己雖然都成功避過,而且還借此一躍而起,但終究兇險……在這方面,這只老狐貍的手段比李德武強太多了。 不過抵達隴州后三日,讓李善意外的是,汧源縣這邊幾乎沒什么準備,屯田大都廢棄了,這是沒辦法的事,在唐軍席卷天下的這幾年內,關內道一直是主要的兵源來源地,青壯時不時就要披掛出征,自家的田都來不及種,哪里還有人手去屯田。 再加上李神符、段德cao出任靈州道行軍總管,抽調靈州、會州、原州、隴州、肅州各地府兵組建靈州軍,導致人手更是缺乏。 從實際情況來說,的確是同洲更合適,而且幾個月前李善選擇同洲,多次派遣人手去同洲溝通,那邊什么都準備好了,最終卻換成了隴州。 李善此次出京,可不僅僅只是為了種植棉花,更有其他的用意……前世身為農家子弟的李善在侍候莊稼上也很有一手,這個時代的農戶在種植方面在李善看來,還是有些粗放。 不過,比起前年去百廢待興的代州,現在的情況可好多了,李善揮了揮馬鞭,“齊老三,帶路吧?!?/br> 首先需要選擇一塊田地,不能廢棄太久……廢棄的時間一長,那等于是要重新開耕,太費時間,而且地力也不足。 齊老三提前抵達汧源縣,主要就是為此而來,他驅馬繼續往西南方向,兩刻鐘左右后,一座巍峨的山峰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 齊老三指了指不遠處的山谷,“那兒原有一處村落,武德五年被突厥洗劫,村民四散,從此廢棄?!?/br> “不過周圍有兩條河流匯入汧水,取水還算便利,不遠處有近百畝田地,前年隴州總管命司農參軍招聘流民耕作,如今已然廢棄?!?/br> 李善皺眉問道:“為何廢棄?” “據說是流民作亂?!饼R老三攤手道:“詢問的是總管府一位吏員,不過未必是實情?!?/br> 一行人驅馬進了山谷,轉了兩個彎,李善眼前一亮,不小的盆地上,廢棄的村落規模不算小,四周高山峻嶺庇護,實在是一處好地方。 “就選在這兒了?!崩钌坪芸熳龀鰶Q定,“齊老三,照慣例,先建窯出磚,修建房屋……給某修建的那棟大一些?!?/br> 自己來隴州不會只待一段時日,至少要等到秋收時候,母親放心不下,準備過幾日將小蠻和周氏打發來。 齊老三愣了下,“郎君不住在城內嗎?” 李善嘴角抖了抖,“所有人都住在此處?!?/br> 開玩笑,難道真的住進裴宣機準備好的那處宅院啊,還居然是住在那廝的隔壁……李善猜測裴宣機不知內情,但即使以防萬一也不能住進去。 裴宣機實在是太熱情了,李善都有點撐不住……今日一早就出了城,不然搞不好那廝又要來驛館堵門了。 李善雖然前世是學醫的,但沒吃過豬rou也見過豬走,在山谷中走了一遍后,選了一處高地,交代齊老三、周二郎等人如何布局。 一直保持沉默的張仲堅心里覺得有些古怪,為什么會選擇這處山谷呢? 從地勢來說,這處山谷易守難攻,靠近汧水,進退自如,但畢竟廢棄多年,實在沒有太多的價值。 呃,這是李善從前世帶來的習慣,一般情況下,他都會先做好防守,蹲在安全的地方,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再去禍禍別人。 穿越而來這幾年的遭遇,也讓李善覺得自己有招禍的體質,先做些準備總是好事吧。 不說突厥今年肯定會南侵,即使是距離這兒并不算太遠的裴龍虔也是需要防備一二的。 看著齊老三、周二郎在查看土壤,尋找地方準備起窯制磚,李善有些黯然,當日建窯多賴譚六譚七兄弟,這兩人去年一直在霞市做管事,專門負責磚廠,后來籌建顧集鎮才被調去朔州,最終戰死在城頭。 李善站在山坡上環顧四周,這處山谷風景頗佳,待得夏日,必然鳥語花香,一派好風光,不過山谷外那百多畝廢棄一年多的田地讓他有點撓頭。 雖然已經是二月中旬了,但田地開耕,沒有耕牛是個大問題,原先選了同洲,那邊倒是不缺耕牛,而隴州這邊耕牛不多,從民間征召……不是什么好主意。 就算是后世,普通農戶也極為重視耕牛,誰肯隨隨便便的借出去? 但那些田地廢棄年許,不用耕牛,還真不行啊。 這時候,王君昊神情古怪的過來了,低聲道:“錄事參軍事裴宣機來了?!?/br> 李善有些頭痛,那廝怎么這么死纏爛打的,別弄到最后,李世民成功登基,裴世鉅無奈認輸,自己都不忍對裴宣機下手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流民(上) 對于李善選擇在城外定居,而且還找了這么一個被廢棄的村落,裴宣機表示很不能理解……又不是出征,你還要表現一下與士卒同甘共苦? 哎,穿越到這個時代,李善雖然說短短幾年內聲名鵲起乃至名揚天下,但也步步兇險啊,躺在裴宣機安排的宅子里,實在是放心不下啊。 寒暄了幾句后,李善迫不及待的問:“宣機兄,耕?!?/br> 呃,裴宣機都四十多歲了,而李善今年才剛剛加冠,但一個只是錄事參軍事,另一個冊封郡王,出任司農卿,自然是這樣的稱呼了……其實李善剛剛到隴州還稱一聲裴參軍,無奈對方非要稱兄道弟啊。 裴宣機苦笑著搖搖頭,“昨晚就去找了總管,但是……” 常達雖然不擅軍略,但極得圣人李淵信重,兩度出任隴州總管,在隴州極為強勢,其他的幾位佐官如長史楊則、別駕張世隆都小有名聲,但都沒有實權。 但裴宣機卻是有實權的,一方面是因為錄事參軍事這個位置總領司農、司兵、司庫等等參軍,裴世鉅將兒子放在這個位置上既是為了鍍金,也是為了歷練。 另一方面常達雖然強勢,但也不得不給位列宰輔的裴世鉅面子,更別說人家出身聞喜裴氏,還有個首相的叔父呢。 所以,昨日裴宣機登門造訪,問起諸事可有礙難,李善很不要臉的順水推舟提起了缺少耕牛。 可惜希望還是落空了。 李善對此也有心理準備,更有備用的手段,只撇撇嘴道:“看來常達心胸甚窄!” 裴宣機也無言以對,當日常何被驅逐回京的消息傳來,常達大怒非?!@時候自然不會主動幫忙了。 李善好奇的看著裴宣機,既然沒弄到耕牛,那你來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