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76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不過無論如何,三百騎突襲五倍敵軍,大敗之,斬殺大將董康,盡焚糧草,這是一場大勝,也是一場完美的夜襲。 幾乎沒有俘虜,要么沿著清河向東側逃竄,要么墜入火窟被烈火焚身,再要么就跳進清河……這樣的氣溫,幾乎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那些跪地投降的……被柳濬麾下唐兵一一砍翻,割下首級。 李善此次隨軍而來,沒帶任何兵器,只帶了些藥和布匹,立即替傷者上藥包扎。 手里干著活,李善一心兩用,心想這一戰會帶來什么影響,繼續南下應該不會再有什么問題了吧? 有心想站出來保證一句,但李善自己都有點怕了……還是閉嘴比較好。 雖然幾次都是意外,也都和李善沒關系……但老為這事兒受周趙、凌伯嘲諷,真不好受。 適才在審問俘虜的郭樸突然搶過來,“郎君,叛軍在武城還有數百兵?!?/br> “武城?”李善奇怪的問:“那在歷亭之北……” 范老三陰著臉走過來,“范十一被關在武城?!?/br> 李善一怔,你什么意思? 但下一刻,李善敏銳的察覺到范老三神色不對,周圍幾個唐軍士卒臉上也神情復雜,帶著期盼,也帶著疑問。 “不拋棄,不放棄!” 李善長身而起,重復道:“不拋棄,不放棄!” 看范老三神色緩和,李善招手叫來蘇定方,“武城還有數百騎兵,若是我等南下,只怕難逃追兵?!?/br> 蘇定方倒是鎮定,只問:“李兄的意思是……” “那個俘虜……康什么?” “康定?!?/br> “對,康定,還老實吧?”李善咳嗽兩聲,“讓他帶幾個俘虜,以大營被襲,糧草被焚的名義騙開城門……” 看蘇定方遲疑,李善湊近低聲道:“范十一被關在武城?!?/br> 蘇定方后退兩步,眼角余光掃了掃范老三,拱手道:“均聽李兄指派?!?/br> 李善有點不放心,“是否可行?” “營地遇襲,急行報信,只要騙開城門,理應順利?!?/br> 蘇定方的執行力足夠強,很快就聚攏騎兵向北而去,不過將朱家溝三十青壯都留給了李善。 李善看著騎隊消失在黑暗中,幽幽嘆道:“朱八,你說……我是不是對蘇定方太過優容了?” 朱八摸了摸腦袋,“郎君慧眼,蘇家大郎的確了得,郭叔也贊不絕口?!?/br> 和范老三不同,郭樸身為隴西李氏家將,是李客師的親衛首領,見識過諸多戰事,頗有見識。 之前幾戰還能說蘇定方武力超群占了主要作用,但今日夜襲,蘇定方的完美演繹讓郭樸也嘆為觀止。 李善又嘆了口氣,自從那日相逢之后,自己對蘇定方的重視……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 不僅突然真香出手救回蘇母,不僅任由蘇定方帶上老弱婦孺拖累速度,走哪條路也由蘇定方決定,甚至幾次出擊,都讓蘇定方做主。 李善對蘇定方的重視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史書的記載,這可是滅三國的名將……但對于范老三這些唐軍銳士來說,他們并不理解。 在范老三他們看來,蘇定方就算武藝絕倫,但畢竟曾是竇建德、劉黑闥麾下將領。 一路上,范老三和蘇定方之間的矛盾早就顯露,只是被李善強行壓下而已,但如果這次李善不肯出兵相救范十一……只怕這小小隊伍就要分崩離析了。 畢竟之前范老三只十來人,而現在唐軍兩百多士卒……難保不起亂子。 不過,李善也只是順水推舟罷了。 前世一個被爺爺奶奶養大的農村娃,一步一步從村辦小學到鎮中學,再到縣中學,最后魚躍龍門考入重點大學。 拼命活著,拼命學習,花費無數精力和心思,為了留在上海那座著名的三甲醫院。 這樣的人,能被評價為沒有野心嗎? 來到這個時代,李善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要在這兒活出自己的精彩。 野心從來都埋藏在這個男人的心底。 這次出擊,一方面是為了解決目前的困境,但另一方面也是李善增加自己分量的手段。 既然想多些分量,那么一次成功的夜襲之后,偷襲武城并不是讓人難以接受的選擇。 在尚是一片漆黑的平原上,李善牽著馬緩緩前行,心想這一場夜襲能給自己帶來什么? 刑洲已然失陷,曾經身為竇建德部將的齊善行并沒有投降,而是領兵南撤至洛洲。 但洛洲總管是廬江郡王李瑗,此人是東宮嫡系,他會領兵固守嗎? 距離李道玄兵敗已有兩日,戰報很快就會送入京中,太子李建成會選擇什么時候自請領兵出征? 第一百一十一章 范愿 武城縣衙內,鳩占鵲巢的范愿突然驚醒,摸了摸額頭,手上滿是冷汗。 略微梳洗了下,范愿走出臥室,眺望剛剛泛白的天空,心里還在回想昨夜做的那個夢,已經記不清內容了,但似乎預兆的不是什么好事。 回想這兩日,范愿心里有著不好的預感。 一方面是因為昨日有唐軍出沒,范愿命董康遣數百騎捕殺唐軍,他猜測這應該是從下博城逃竄的唐軍殘部,畢竟許善護兵敗身死后,貝洲均倒戈相向。 但董康昨日黃昏命人來報,四百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只十多騎逃竄回營。 能近乎全殲四百騎兵,這股唐軍殘部有多少人? 范愿不太相信董康的說法,只兩三百騎,就能全殲四百騎兵? 昨日黃昏已經傳信讓董康今日查探,會不會是魏洲、博州出兵北上,若是那般,留在貝洲的兵力加上鄉兵也不過三四千人,只怕應付不來。 范愿另一方面還在擔憂長子范興,下博一戰之前,軍中騎兵隨突厥騎兵散開,查探軍情,范興也隨之南下,來貝洲聯絡夏王、漢東王舊部舉兵起事。 事情辦的很順利,貝洲總管許善護兵敗后,諸縣均倒戈相向,但范愿沒想到,長子范興一去不返,再無蹤跡。 范家就是貝洲武城人氏,范愿主動請纓東行來貝洲督辦糧草,也是想查探長子下落。 范愿已然查清,長子在貝洲陸續去過青陽、漳南、武城,最終是在武城縣外遭唐軍追捕,敗北后向北逃竄,但接下來就渺無音訊了。 有可能是死了……范愿心里隱隱有著不好的征兆,但他不得不考慮另一個問題,當日隨范興南下的還有一股突厥游騎,身份貴重,如果也隨之陣亡,那漢東王和突厥之間就難以相處了。 “那幾個突厥人走了?” “昨日黃昏前離開?!币慌缘碾S從小聲說:“臨走時,在城東還鬧出點事來……” “張家?” “嗯?!?/br> “給他們點教訓?!狈对咐淅涞溃骸叭⒛切∽犹醽??!?/br> 一刻鐘后,范愿盯著被押來的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可想好了?” 少年郎昂首挺胸,只淡淡道:“清河張氏,留候后裔,從無附賊者?!?/br> 范愿臉有點黑,“夏王仁義,為李唐所害,漢東王如今席卷山東,若武城張氏不肯舉族歸附……” 清河張氏,乃漢初三杰的留候張良之后,南北朝期間出仕南燕、北魏、北齊、北周、隋,多有刺史高官,是貝洲僅次于崔氏的大族。 范愿咬著牙陰測測的繼續說:“河陰故事未必不會重現?!?/br> 這位少年郎名為張文瓘,聽到這句話神色微變,卻閉上眼睛沉默不語。 當年河陰之變,多少世族子弟被屠,隴西李、趙郡李、太原王、滎陽鄭均有多名子弟遇難,次一級的世家子弟更是數不勝數。 范愿以此相脅,可以說是撕破臉了。 但張文瓘還是不肯點頭應下,自武城縣倒戈相向后,武城張氏被逼著供給糧草,被逼著出人出力,這都算了,但投入劉黑闥麾下……這是可能使全族衰落的。 清河張氏祖上多有高官,但在隋末唐初的時刻,只有張文瓘的父親張虔雄出仕,任陽城縣令。 陽城,隸屬關內道澤州,是李唐的基本盤……這也是范愿選擇張文瓘的一個原因。 范愿早年在武城縣衙任小吏,后跟隨竇建德,又推舉劉黑闥上位,他認為竇建德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拉攏那些世家大族。 當然了,竇建德出身太低,實在拉不動……不過范愿認為,竇建德手段太過優容,太講究仁義,如果手段狠一點,未必不行。 范愿不敢去招惹五姓七家的清河崔氏,所以選擇了武城張氏,張文瓘的父親是陽城縣令,出仕李唐,正是個殺雞儆猴的合適目標。 而張文瓘雖然年幼,卻很是跳脫,去年虎牢關一戰后,唐軍入河北,張文瓘歡呼雀躍…… 當然了,除此之外,范愿還有個理由……武城唐軍捕殺范興一行,就是張文瓘慫恿的。 幾日前,范愿抵達武城,查探詳情,第一件事就是搜捕張文瓘,試圖以此人為突破口,讓清河張氏舉族歸附。 就算不能成功,張文瓘之死,也能震懾那些首鼠兩端的各州世族。 長時間的沉默,天色已然漸漸微亮,任憑范愿威逼利誘,張文瓘始終一言不發。 范愿終于不耐煩了,“當年夏王經略山東,對清河張氏多有優容,去年虎牢關一戰后,張虔雄立投李唐?!?/br> “九泉之下,要怪就怪你父……” 話未說完,外間有人高聲傳報,聲音帶著驚恐和焦急。 一個隨從慌慌張張的跑來,還不小心摔了一跤,連滾帶爬。 “何事慌張?” “經亭大營被襲,糧草……” “糧草如何了?”范愿瞳孔微縮,他東向入貝洲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籌集糧草。 下博一戰之前,劉黑闥舊部就在籌備此事,等許善護兵敗身死,諸縣倒戈相向,分兵東進,就是為了將糧草及時運往洛洲。 “被燒了,都被燒了?!彪S從哭喪著臉,“董將軍身邊親衛來報……” “董康這個廢物!”范愿罵了句突然一怔,“董康沒來?” 看隨從茫然搖頭,范愿臉色劇變,若是糧草被焚,董康肯定會親自來,只派幾個親衛來報…… 再聯想到昨日四百騎兵全軍覆沒,范愿可以確定,定是唐軍襲營,那來報的董康親衛…… 幾個念頭飛速的在腦海中閃過,范愿小跑著向外奔去,還沒出內院,廝殺喊叫聲已陡然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