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袁紹和袁術的差別(2)
第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袁術占據的揚州,豫州和徐州雖然靠近當時人才積累最為豐富的潁川,許都和陳留一帶。 但是這一片同時也是曹cao的實力范圍,在人才吸引力上,袁術遠不能和曹cao相比; 袁紹不同,除了潁川許都一帶之外,河北之地也是三國另外一個人才集中之地,袁紹和袁術中間剛好隔了個曹cao。 原本潁川,許都一帶的人才去了曹cao那里,河北之地的人才云集在袁紹麾下,此消彼長之下,袁術更不能和袁紹相比。 可是這兩兄弟感情也就那回事,為什么袁術還要去投靠袁紹呢,就因為都是袁家人嗎?都不是,也有幾點原因。 第一,就是袁紹有意南下,可借其力量報仇 袁紹雖然比袁術出色,手底下卻有很多出色的文臣武將,完全不輸給人才濟濟的曹cao勢力。 通過多年征討,袁紹統一了北方,年富力強的袁紹當然不會就這么在北方當大地主,享受生活。 那么他的下一個目標是什么呢?當然是占據中原腹地的曹cao。 除了自身勢力發展的原因外,袁紹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前文就提到他打算擁立劉虞。 但是曹cao擁立了漢獻帝,是全天下都承認的東漢皇帝,袁紹想稱霸,唯有將他搶過來。 所以袁紹和曹cao終有一戰,無法避免。 袁術投靠袁術,將來就可以和袁紹一起進攻曹cao,報仇雪恨。 第二、縱觀周邊諸侯,唯有投靠袁紹靠譜 袁術是一個空有野心,卻沒有能力和眼光的人。當他占據了淮南的大片土地時,他沒有好好經營,而是橫征暴斂,以滿足自己的私欲。 久而久之,他的地盤上怨聲載道,失去了民心。 在這種情況下,他居然稱帝,袁術的稱帝缺乏統治基礎,更惹來了其余諸侯對他的反感,袁紹也是,即使是和他同盟的呂布也叛盟了。 袁術的藩屬勢力孫策也表示反對,并自己獨立,使袁術的實力大大減弱。 當袁術失敗時,呂布已經先他一步去地府報告,因此,當時袁術周邊的諸侯,要么是反感他稱帝的,要么是和袁術對立并打過架的。 然而當時局勢窘迫,袁術左思右想,似乎也只有和他有血緣關系,而且沒有實際利益沖突的袁紹最合適投奔,也最靠譜。 第三、袁紹實力最強,是最可靠的大樹 袁紹不但是高干子弟,而且家大業大,擁有整個北方,合計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兵馬錢糧十分充足,是當時最為強大的諸侯。 袁術要投靠其他勢力,袁紹是最佳的考慮,能為他提供最可靠的保護。 如果袁術被袁紹納入勢力范圍,那么此前因為稱帝一事而仇視袁術的勢力,也不敢輕易攻打他。 第四、袁氏政權當然得由袁氏子弟繼承 袁術盡管倒行逆施,但是說到底也建立了一個政權“仲”。 盡管不被世人承認,但是袁術當時有傳國玉璽在手,袁氏政權似乎也有一段天命,袁術因此對之十分重視。 根據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家天下是一個政權的根本,因此袁術失敗了,要投靠其他勢力,也得將自己建立的“仲”政權傳位于他人。 袁紹是自己兄弟,是袁家的子孫,加上在北方擁有偌大勢力,是“仲”政權的有效、有力繼承人。 投靠袁紹,想必也是袁術傳承“仲”政權的選擇吧。 袁術失敗后投靠袁紹,并非只因血緣關系,還有一些深層次的考慮在里頭。 袁術雖然稱不上禍國,卻是殃民。 總之就是一句話,袁術該死。 …… 曹cao得到消息后,第一反應就是派兵阻擋袁術,不讓他和袁紹匯合。 袁術雖然被他打敗了,但是手上還是有幾萬兵馬的,該派誰去。 首先是兗州南方,劉表,張繡兩個諸侯,雖然張繡被他暫時收服了,但是張繡還有賈詡呢,萬一在賈詡的串掇下突然攻打穎川威脅許都。 所以他在穎川部署了夏侯淵帶著三萬人防守。 然后就是汝南這個地方,要防備,曹cao安排的滿寵,在加上淮南地區已經穩定了,所以把李通調來協助滿寵,還有蔡陽。 這是南方的防線。 司隸地區是曹仁負責防守袁紹的并州和段煨。 還有不久就要和袁紹開戰了,該派的人都已經派出去了,于禁已經帶著人去了武原,還有劉延在白馬。 防備袁紹的支援兵馬。 至于青州,雖然被劉協帶著人大敗了袁譚,但是該防的還是要防的,他擔心車胄無法抵擋袁譚,所以安排了臧霸。 跟隨曹cao本部出征的夏侯惇,曹洪,李典,樂進,還有劉協的人,徐晃,張遼,高順,董承。 劉協的人曹cao不可能讓他們帶著他的軍隊去打袁術,也不放心啊,自己的人都在整頓兵馬,訓練大軍,都脫不開身。 恰好這時候劉備來了,雖然曹cao不想用劉備,但是這個時候,已經無人可派了,所以派劉備帶著五萬人馬,帶著關羽,張飛,朱靈,路昭前來徐州,匯合車胄打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