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我家老小看賽龍舟回來,就上吐下瀉的,大夫給開了藥,倒是止住了吐,但是一直還拉肚子,渾身冒汗。大夫說缺一味藥,得過幾天才能從南邊運過來。缺的那個藥正好是薄荷。我家老小說吃過這個冒涼氣的藥材,我一打聽,說是你家有,我就一直等著你回來?!?/br> 李二嫂這兩天為了兒子的病著急又上火,見到寶月就跟見了救星一樣,把這些天的苦悶一股腦地都說出來了。 寶月這才明白,原來是要薄荷入藥的。估計李二嫂家的老小是中暑再加上吃壞了肚子,兩癥疊加,這才這么嚴重。 船營縣這樣的地方,照理說端午節這個時節不應該有中暑的,可能是人太多了,被悶到了。薄荷解暑效果確實好,但是要綠葉入藥,藥房里的薄荷,一般都得從南邊運。一般都是夏天的時候才能用到大量的薄荷入藥。 藥房大夫也是養過薄荷的,但都沒躲過寒冬,所以也就放棄了,每年夏天,直接從南邊運過來,種在盆里,開藥方的時候用,現在還沒到薄荷運過來的季節,所以藥房才沒藥。 既然是用來入藥的,寶月自然不能要錢了,薄荷全株都可拿來入藥,寶月就掐了薄荷的莖葉,拿給了李二嫂。 李二嫂千恩萬謝地拿了薄荷走了,寶月這才回了屋休息。剛回到家,還有一堆事情要拾掇,寶月也就不開鋪子了,哄睡了安安,跟著相公忙叨起來了。 從娘家拿回來的三只雞,兩只母的,一只公的。寶月在娘家已經吃過雞rou了,暫時也不饞嘴。打算先養一陣。家里沒養雞的地方,小木頭就坐在葫蘆架下做雞籠子。 從娘家拿回來的雞蛋可以留著做槽子糕,鴨蛋做成咸鴨蛋,鵝蛋可是好東西,必須要留著自家人吃。 鵝蛋困上一陣子,直接煮熟了蘸大醬吃,味道別提多香了,鵝蛋清呈半透明狀,又嫩又有韌勁,那奇妙的口感,寶月饞得都要留口水了。 一想到有好吃的,寶月一點遠途出門的疲勞都沒有了,開始調制鹽鴨蛋的咸水。寶月正洗著鴨蛋呢,就聽見了敲門聲。 小木頭開了門,發現門外的是惠仁堂的坐堂大夫。小木頭還挺詫異,鄭大夫來自家干嘛啊。 惠仁堂是鄭大夫開的,就開在船廠附近,這條街上的人有個頭疼腦熱的,基本都找鄭大夫,鄭大夫是這附近的名人,小木頭雖說很少去藥鋪,但還是認識鄭大夫的。 “周小哥,聽說你家有薄荷,還種了一大片,我這次過來是想買點回去入藥,不知可否賣我幾棵?”鄭大夫不喜歡拐彎抹角,見了小木頭就直接說明了來意。 小木頭見生意上門了,自然沒有往出推的道理,家里這些薄荷本來也用不光,要是能換錢,那簡直太好了。 小木頭跟鄭大夫也不算熟悉,所以賣起薄荷來,毫無心理負擔。小木頭不知道薄荷的行情,怕自己貿然開價,讓人看了笑話,就直接問了鄭大夫的出價。 鄭大夫給了三株薄荷一兩銀子的價格,小木頭對這個價格很滿意,也沒還價,直接應下了。 小木頭帶著鄭大夫進了院子,讓鄭大夫自己挑。鄭大夫看著這一院子郁郁蔥蔥的薄荷,整個人都傻眼了,原來薄荷可以長得這么壯實嗎? 鄭大夫這些年一直在南邊買薄荷,運過來的薄荷都是小小的一株,單薄得可憐。鄭大夫曾經也試過自己養,但實在沒有種地的天賦,養的這些薄荷從來沒有活過冬天的。 看著眼前的薄荷,鄭大夫有些心虛,自己給的價好像有點低。不過要是讓他提價,肯定是做不到的,就當自己撿到了便宜。 鄭大夫覺得自己賺到了,小木頭也覺得自己賺到了,誰能想到這三株小薄荷竟然這么值錢,這可是沒本的買賣啊,凈賺啊,真是好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啊。這一單買賣做下來,兩人都覺得賺了。 第57章 搟面皮和炸面筋 船營縣可是個大縣…… 船營縣可是個大縣, 大大小小的藥鋪有七八家,小木頭見薄荷這么值錢,挖了一株自家的薄荷種在小木盆里, 挨家藥鋪去推銷。 解暑的方劑各家都不一樣, 不過用薄荷的成本比較低,而且薄荷的解暑效果確實好, 所以大部分藥鋪都挺需要薄荷的。 小木頭家的薄荷長得壯實,價格也不貴, 除了自家有貨源的藥鋪, 剩下幾家不大不小的藥鋪, 倒是都買了薄荷。 小木頭按照四百文一株的價格, 正好賣出了十株薄荷,再加上在鄭大夫那里賺的一兩銀子, 直接把家里建倉庫的錢都賺出來了。 寶月打算把倉庫建大一些,以后家里的臭豆腐和相公做的木頭制品就都可以擺在倉庫里。跟鋪子需要華麗顯眼不一樣,倉庫就隨便蓋蓋就行。 小木頭在縣城附近的村子里定了土磚, 土磚是村民們自己做的,價格十分便宜, 建一個大倉庫的土磚都用不上一兩銀子。 不過因為要建個火墻, 火墻的那面需要用青磚。一面墻的青磚就花了二兩多銀子, 再加上青瓦的價格, 賣薄荷賺的這點快錢, 全都搭在倉庫里了。 小木頭已經把地基早早就挖好了, 天越來越熱, 寶月可不想自家相公太過勞累,就讓相公雇人一起干。船營縣最不缺的就是壯勞力,小木頭找了兩個人跟他一起干, 三天就把倉庫四面的墻砌好了。 倉庫晾曬了幾天后,老趙頭帶著趙家的老少爺們,幫著小木頭一起上了房梁。來了這么多幫工的人,上個房梁還是挺簡單的,早上來上房梁一點都沒耽擱上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