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高氏還開發了樹脂的新用法。農家人平常糊鞋底都用漿糊。一層又一層地糊鞋底十分浪費漿糊。有一回,漿糊不夠用了,高氏突發奇想用松樹脂糊了個鞋底,發現竟意外得好用。 松樹脂粘合力好,用松樹脂糊的鞋底不開膠,穿久了,鞋底不僅依舊平整,還十分耐磨。而且用松樹脂糊的鞋底還防水,鞋穿著也十分舒服。 現在王有銀一家全都穿著松脂鞋。高氏藏了個心眼,除了錢氏,松樹脂能糊鞋底這事誰都沒告訴。 松樹脂除了粘東西,還能燒,這東西要比木頭抗燒。 寶月把松樹脂做成了蠟燭的形狀,放了個燈芯,就可以當蠟燭用了。 松樹脂雖然能當蠟燭用,但是跟蠟燭比還是差不少。 松樹脂燒得快,而且燒著的味道還有點嗆鼻子辣眼睛,不過放在燈籠里拎著走,味道就散了,不會嗆鼻子辣眼睛了。松樹脂現在唯一的缺點就是燒得太快,幾人燒完了五根松樹脂蠟燭,天才微亮。 雖然驢車很慢,但畢竟是提前兩個時辰就出發了,王有銀三人到縣里的時辰比上次提前了不少,也如意地找到了更好的地方。 王有銀三人剛進縣城,就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h里沒啥新鮮事,縣里人也很無聊,見個驢車拉那么高的一車東西,都十分的好奇。 王有銀賣貨賣習慣了,跟圍觀的路人介紹自家的好吃的。有幾個性子急的,想在路上就買,被王有銀好言好語哄到了菜市場。王有銀扯下蓋在粉皮上的蘆葦簾子,直接開始賣。 上次買過粉皮的人回家嘗過之后,都覺得粉皮的味道不錯。食物種類單調,縣里人吃得花樣也不比村里人多多少,好不容易見了新鮮玩意,味道好價格便宜,大家吃完了還想著買。 王有銀是個記性好的,碰到上次賣過東西的老顧客還會寒暄幾句。 見自己買個東西還能被人記住,買東西的人也挺開心的,買完東西也不走,站在驢車旁邊,免費給王有銀家的粉皮當“托”。 現在賣東西還沒有后世那么多花里胡哨。不用花錢做營銷,也不用費盡心思蹭熱點,現在買東西,只要吆喝聲大點就有人圍著你,吆喝的話要是再順口些,就有一幫人圍著你,吆喝的話要是又順口又有趣,就會有一大幫人圍著你。 寶日在這邊吆喝得起勁,回頭客那邊推薦得真誠。有這么大的助力,王有銀家的買賣想做得不好都難。 第14章 老黃瓜 雖然這次帶到縣里的粉…… 雖然這次帶到縣里的粉皮比上次多了不少,但依舊在中午前就都賣完了。倒是一點沒耽擱回家。 三人這次來縣里收獲頗豐,而且還有意外驚喜。幾人拿來路上解渴用的番茄和黃瓜也賣了出去。 那個被王有銀記住的老顧客熱情地幫粉皮做宣傳,等貨快賣完的時候,王有銀為了表示感謝遞了根黃瓜給他。老顧客見是個新鮮玩意,也沒推讓,直接用袖子擦一下就啃了起來。 冉冉夏日,大家熱得鬧心,冷不丁聞到這么個清香味,都很好奇。王有銀雖然花錢摳搜,但做事還是大方的,見大家都好奇,就把黃瓜掰了幾塊,分給眾人。 第一次吃這么新奇的玩意,大家都被黃瓜的口感征服了??h里的人大多是本地人,都是從來沒見過黃瓜的。不過也有一些外來人口,認識黃瓜。 “這東西我記得是天竺那邊傳來的吧,我以前在南邊做買賣吃過,咱這邊也能種嗎?”有個見多識廣的人,見一個老農民竟然毫不心疼地把這黃瓜送給別人吃,他猜這黃瓜肯定是農人自己種出來的。 “是我家地里種出來的,菜種還是惠民局的官爺們幫著找的,我們買菜種回去就種上了,還真就種出來了。這東西水分大,吃了解渴還敗火,我夏天愛上火嘴起泡,吃了幾根黃瓜,水泡沒幾天就下去了,比吃藥都好使?!?/br> 王有銀一聽自家這滿菜園子的黃瓜竟然還是從天竺來的,驕傲極了,不自覺就吹捧起黃瓜來,就連媳婦嘴起泡這事也被他按在自己身上了,把黃瓜的功效吹得神乎其神的。 除了第一次去鎮上和去船營縣那次,寶月就沒跟自家爹爹一起出門做過買賣,自然不知道自家爹爹現在的嘴皮子已經利索到這種地步了。 要是讓寶月看到自家爹爹這樣,肯定特別有熟悉感,這nongnong的傳銷味實在是太嗆了,想忘記都難。 王有銀本就對惠民局的官爺們感恩戴德,要不是舍不得錢,恨不得把官爺們供起來,此時找到機會,更是把惠民局的官爺們大夸特夸,而且夸得真情實感,連帶著圍觀的大家都對惠民局有了不錯的印象。 “您見識廣,您再給看看,這玩意是從哪里過來的?!蓖跤秀y是個自來熟,好不容易碰見個厲害人,趕緊把番茄也拿出來顯擺。 “這東西應該是南洋那邊來的。這玩意又酸又甜可夠味了,我當時做買賣的時候也吃過,沒成想,這番茄也讓你種出來了。你這種田有兩下子啊?!蹦侨艘娡跤秀y對自己說話客氣,也不吝夸贊了一句。 眾人見這人見多識廣,紛紛表示贊嘆,這人謙虛地回應著,但開心確是掩不住了,嘴角都快咧到耳根邊了。 大家見王有銀的黃瓜和番茄都是新鮮玩意,就有人提出要買。王有銀沒想過這東西也能賣,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定價,有點猶豫。最后還是王有錢橫下心,說一文錢兩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