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平安 第217節
范釗:“皇上,臣第一次上戰場就是跟著您去的,自那之后咱們君臣再也沒有分開過,這次臣也要隨您去打梁國!” 魯恭攥了攥拳頭,他也想去,可他知道,皇上自有深意。 果然,興平帝呵斥范釗道:“你是御前軍統領,負責洛城安危,沒有朕的命令一步都不得離開洛城。魯恭率四萬步軍駐守城外,一旦洛城附近出現敵情,你可隨機應變?!?/br> 洛城是他的都城,城內有太子有二相有擔負整個大裕軍務政務的文武百官,更有一群功臣武將的家眷,是最不能有閃失的重地。 范釗有勇,二相有智,便是大軍壓境憑這三人也能率兩萬御前軍與百姓們守住洛城一年半載,城外更是有智勇雙全的魯恭做最后一道防線。 魯恭跪下領旨:“請皇上放心,臣在一日,便不會讓敵兵靠近洛城半步?!?/br> 京防交代清楚了,蕭穆才勸諫興平帝:“皇上,陵國、梁國兵將都是跟前朝交戰六年而留下的精銳之師,且二國已經休養生息三年,糧草充足,我大裕前年臘月建國,滿打滿算才休養了一年零三個月,各地兵營半數都是擴招的新兵,因此臣建議,此次西、南用兵皆以守城為主,待北邊安穩下來,涼州、青州、南線的邊患都解除了,再細細商議伐梁伐陵之策?!?/br> 魏琦、宋瀾都贊成老爺子的話。 興平帝笑道:“朕明白,朕到漢中后會等你們這邊的戰報,如果全局形勢于伐梁不利,朕不會輕舉妄動的?!?/br> 言外之意,如果形勢利于伐梁,他還是會進軍梁國。 蕭穆還想再勸,對上的卻是興平帝眼中的雄心壯志。 論身份,興平帝是帝王,他是臣,論資歷,興平帝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他只是一個帶兵三年都不到的老夫。 猶豫的功夫,魏琦道:“皇上,朝務有宋相一人輔佐太子便可,讓臣隨您同行吧!” 興平帝擺擺手:“朝務繁忙,你們還要監管四路大軍的糧草調運,你們兩個都要忙得焦頭爛額,豈能再走開?!?/br> 宋瀾有智,但宋瀾壓不住太子、范釗,魏琦必須留下。 連魏琦都不能改變興平帝的旨意,蕭穆便將嘴邊的勸諫咽了回去。 . 東營、西營加起來三十萬步軍,興平帝從東營點出十萬,剩下五萬給齊恒父子,齊恒父子倆又去魯恭的西營領了三萬。 蕭穆、趙瑾也要來西營領八萬步兵。 東營、西營的十五萬步兵都是青壯,區別在于有半數是上過戰場的老兵,半數是才cao練一年的新兵。 魯恭盡量把老兵都分給了齊恒、蕭穆。 老兵新兵看精氣神就能看出來,蕭穆勸道:“將軍留守都城,肩上的膽子比我們還重,還是多留一些老兵吧?!?/br> 魯恭笑道:“我把老兵分給你們,你們穩住南線的勝算就越大,南線都穩了,我這四萬兵便沒了用武之地。而且您老放心,你們在南線鎮守多久,我便能繼續cao練這些新兵多久,三個月后跟老兵也沒多大區別了?!?/br> 蕭穆欽佩道:“皇上留將軍守城,真是英明啊?!?/br> 提到皇上,魯恭臉上的笑淡了下來,將蕭穆請到一旁,低聲道:“皇上恐有伐梁之意,我越想心里就越不踏實?!?/br> 梁國占據的是川蜀之地,其險要比晉州猶甚,縱使皇上三十年幾乎沒有敗績,此時伐梁也非智舉。 蕭穆:“將軍既然不贊成,為何不勸諫皇上?” 魯恭:“皇上只說了他會見機行事,并未言明一定會伐梁,您老勸了,我們再勸,皇上定會不喜?!?/br> 大家都是薊州將領的時候,是同僚也是摯友,有不同意見直言就是,如今同僚變成了君臣,雖然情分猶在,君臣之別卻讓他們不得不謹慎開口。 魯恭:“為今之計,只有麻煩您老了,就算您老有能一舉對付謝堅的本事,也請您多拖延一段時間,只要荊州形勢未穩,皇上便不會冒然伐梁?!?/br> 蕭穆:“不瞞將軍,我也是這么打算的,只是將來皇上若因此怪罪老夫貽誤戰機,還請將軍替我說情?!?/br> 魯恭:“您老放心,若皇上責怪下來,我與您老一起承擔?!?/br> 蕭穆:“忠勇侯那邊?” 魯恭笑道:“侯爺父子勇武過人,謀略照您老就差遠了,我不囑咐,他們都未必能順利奪取秦思柱的兵權,我囑咐了,他們沒準要敗,還是算了吧?!?/br> 蕭穆倒是想到了已經在秦思柱身邊做了半年多副將的潘勇,不過魯恭的顧慮也有道理,守城、奪取兵權才是他與齊恒的第一要務,連他都沒有順利完成軍令的把握,憑什么去給齊恒先綁上一道枷鎖? 領了兵,蕭穆、趙瑾便帶著八萬將士先去南營安頓了。 說是八萬,其實是十四衛共七萬八千余兵,剩下的都是伙夫等后勤兵。 眾人抵達空蕩蕩的南營時,發現營前候著一隊十人,其中兩人站在最前方,后面跟著八個近衛。 趙瑾當然認得佟穗了,朝老爺子笑道:“看來夫人這次又要跟著您老出征了?!?/br> 雙方離得近了,蕭穆、趙瑾與十四個衛指揮都下了馬。 陪在佟穗身邊的公公朝蕭穆、趙瑾笑笑,再取出圣旨,對佟穗道:“安國夫人接旨?!?/br> 佟穗是披甲來的,此時也以武將之禮單膝跪下領旨。 興平帝的旨意,便是封安國夫人佟穗為副將,讓她與趙瑾一同輔佐蕭穆擊潰陵國敵軍。 而這道旨意是佟穗親自進宮求來的,興平帝派個公公來南營宣旨,便是要當眾為佟穗樹立副將的威信,好讓眾將士們知道,佟穗是興平帝欽點的副將,而非蕭穆因私心從家里帶出來的孫媳婦。 “臣領旨!” 佟穗雙手接過圣旨,站了起來。 與此同時,站在蕭穆、趙瑾身后的十四衛指揮使之一的江天闊率先跪了下去,拱手朝佟穗道:“末將見過佟將軍!” 另外十三個指揮使見了,立即也跪了下去,齊聲道:“末將見過佟將軍!” 佟穗手握圣旨,淡然道:“免禮。 第218章 大軍明日就要出發, 今晚老爺子直接宿在軍營了,派佟穗回城與家人們道別。 按照從南往北的順序,佟穗先去的喬家, 得知蕭姑母已經去了國公府, 佟穗便離開安業坊, 來了佟家所在的恭安坊。 佟有余是個閑不住的人, 來洛城后一直想找點事干。佟穗跟蕭縝、老爺子商量過后, 干脆把蕭家兩府的兩百頃田地交給了父親打理, 地給佃戶種, 佃戶有莊頭們管束, 佟有余要做的就是監管那些莊頭們, 不許他們欺凌佃戶、克扣田租。 正逢春耕時節, 佟有余這幾日都在莊子上住的,今晚也沒有回來。 周青與侄媳婦田氏在家。 佟貴成親比蕭野早, 去年冬月田氏號出的喜脈,現在已經顯懷了。 周青最近一門心思撲在侄媳婦身上, 但自打佟貴與蕭家一眾兒郎去打烏國后, 周青就跟蕭姑母一樣都擔心南邊兩個偽帝會趁機打過來, 一開打, 老爺子與女兒就有可能要帶兵。 這會兒看到女兒穿著戰甲走進家門, 周青的心就沉了下去。 佟穗將母親、堂嫂扶到廳里,笑著道:“我跟老爺子去荊州,這次咱們是守城, 沒攻城那么危險,放心吧?!?/br> 田氏不懂那些, 緊張地看向婆母。 周青不想侄媳婦擔心,就順著女兒的意思說, 等母女倆單獨相處時,周青才抱住女兒,難受道:“以前你跟著老爺子打仗,那是沒辦法,現在好不容易太平了,皇上身邊那么多大將,你們這一老一少的,何必再去逞這個能?” 佟穗:“將軍多,要打的地方也多,老爺子是其中翹楚,皇上當然要派最有勝算的將軍去?!?/br> 周青看著還笑得出來的女兒,嘆口氣,道:“罷了罷了,你想去就去吧,記住,娘跟你爹都在家里等著呢?!?/br> 佟穗給母親磕了三個頭,沒讓母親再送,快步離去。 周家這邊,周景春、周元白會留在京城,周獻周桂都準備好了,會繼續跟著佟穗隨軍。 約定好明早出發的時間,佟穗終于回了蕭家。 兩府眾人都在國公府這邊,蕭姑母、蕭姑父也在。 祖孫倆的行囊都已經收拾好了,告別的話以前也說過幾次了,總之一片低落。 佟穗從袖子里取出一封信,遞給蕭姑母:“這是祖父讓我給您的,說是讓您回家了再看?!?/br> 信很厚,蕭姑母一接過來,眼眶就紅了。作為女兒,她不用看也知道老爺子會在信里說什么。 佟穗同樣能猜到,但她會拼盡全力讓老爺子的這封信變成一摞廢紙。 至于佟穗自己,她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囑咐,唯獨沒跟林凝芳說一句話。 夜幕早已降臨,佟穗勸眾人回房休息。 顏明秀想等佟穗同回侯府那邊,柳初挽住新媳婦的手,笑道:“走吧,今晚阿滿會跟你三嫂一起睡?!?/br> 顏明秀驚訝地回頭,二嫂三嫂感情這么好嗎? . 國公府東院的上房,阿真往床上鋪了一床從未用過的被褥,留下一盞燈便退下了。 佟穗沒有用夫妻倆的浴桶,在西屋簡單擦了擦就過來了,看見林凝芳坐在拔步床內的梳妝臺前,正在通發。 佟穗坐到床上,摸了摸那床珍珠白的錦褥,笑道:“還是你這邊的東西精致,一看就知道主人是雅士?!?/br> 林凝芳:“這床做好后還從未用過,因為我跟三爺都配不上,只有安國夫人才有資格用?!?/br> 佟穗:“……” 林凝芳離開座椅,示意佟穗坐過來:“我也給你通通發,在外面可沒這份閑心了?!?/br> 佟穗:“那倒是,軍情緊急的時候我都綁著發髻入睡,不過我可不敢勞動你?!?/br> 林凝芳:“又不累,我現在還沒感覺呢?!?/br> 佟穗這才坐了過去。 鏡子里映照出兩人的臉。 目光相觸,佟穗遺憾道:“不知道孩子出生時,我們能不能趕回來?!?/br> 林凝芳托著她的長發,一邊梳一邊道:“平安就好,幾時回來并不重要,就算你早早回來了,生的時候也是我自己的事,你又幫不了我,其他的,有大嫂明秀姑母舅母陪著我,婆母跟玉蟬也越來越懂事了,不用你惦記?!?/br> 佟穗故意道:“原來我在你這邊并沒有二爺、三爺他們調侃的那么重要?!?/br> 林凝芳笑,看著手里的烏發道:“你在外面好好的,我在家里就能好好的?!?/br> 她沒說后半句不吉利的話,佟穗卻聽出來了。 通完發,妯娌倆并肩躺下。 眼睛習慣了黑暗后,能看清拔步床的輪廓與紗帳的影子,佟穗握住林凝芳的手,數著她的手指道:“十年前南邊兩個偽帝剛跟朝廷對著干時,我們桃花溝的村民還挺高興的,盼著他們能打敗昏君,換個好人做皇帝,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br> “沒多久,朝廷兵力不夠了,要從各村征兵,我大伯我爹我大哥都被征了去,那時我又不覺得兩個偽帝好了,因為他們沒鬧事的話,朝廷就不會打仗,我們家的男人也不用去戰場上冒險?!?/br> “等朝廷跟兩個偽帝講和了,我大伯死了,大哥沒了下落,我爹瞎了眼睛,村里其他人也各有各的苦,但戰事總算結束了,我就盼著接下來能過安穩日子,誰知道又有了流民、山匪、反王,小戰變成大戰,沒完沒了?!?/br> “每波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流民是餓極了只能搶,山匪是被官府逼的,反王也是沒了活路才不得不反,可他們為了自己連無辜的百姓也殺,這一路走過來,真正為百姓著想的我親眼見到的只有兩個,一是老爺子,一是皇上?!?/br> “我覺得皇上是好人,陵國、梁國的百姓應該也覺得那兩個皇帝是好人,現在三個地方的百姓漸漸都要過上好日子了,可皇上登基之初就在為攻打陵國、梁國做準備,那兩個皇帝也抓住機會就來打咱們,這個時候,他們為的還是百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