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可愛室友(GL)、邪神裝成救世主、你拽什么拽啊abo、被罵喪門星?全京城大佬搶著寵我、戀愛腦郡主清醒后、為什么不自己當皇帝、圣騎士黑化才不是我的錯、滿級幼崽綜藝造星艦爆紅、今夜入夢幾多回、社畜罷遼(NP)
最后是潘悅不忍心年少女兒為各類學科勞累不堪,強行中斷了高潔的鋼琴、芭蕾和烹飪課程,只讓她學興趣最濃厚的素描。 實則在生活上,高潔的物質條件絲毫未落后于父母未離婚時,這全部有賴于母親的堅強,因為母親的堅強,他們能把沒有父親的生活過得順風順水。 高潔從來不過問母親關于父親的任何事情。 只因,父親這樣一個人,從此之后就沒有在她的面前出現過,已經不關乎她的生命。 還因,她的母親自從離開父親,離開臺灣之后,開始念佛誦經,家中備有蒲團香案,供奉白蓮。母親坐在蒲團上時,或許是她不自知的,眉頭緊鎖,神情苦痛,無一刻放松。 這時,高潔也苦痛,小小的心莫名地揪成一團,但她總會伴在母親身邊,用彩色鉛筆,繪那案前白蓮,一筆一筆地畫,把時間拖得長長的,心靈也會跟著稍稍清凈下來。 十六歲的時候,高潔憑著遺傳的興趣,模仿母親的作品,自學珠寶設計,從制圖開始,繪了很多粗糙的手稿。潘悅瞧見了,就親自教起她表現技法和產品設計。 自此之后,她跟隨母親學珠寶設計,懂得了制圖、表現技法和產品設計,又同小時候做學習機器那樣,投入全情全力,很快就能夠熟練運用jewel cad 畫出漂亮的設計圖。 為了防止高潔又像小時候那樣將所有時間花費在電腦前,畫圖畫出勁椎病,潘悅會在她寒暑假時,帶她一起去瑞麗的中緬珠寶市場調研。 高潔學習能力強,很快認識了各種玉石,并且了解了它們的價格。 她最喜歡的那一種玉石很便宜。每回市場上的緬甸商人都很不在意地把一堆茶色、黑色、白色的玉珠子全部倒在地毯上賤賣,一百塊錢能買三四個佛豆。 但是高潔問玉商哪里能買這種玉石的毛料,毛料更便宜,一百塊錢買來的就足夠她在上面動出她的小腦筋。 她悄悄地畫好設計圖,偷偷央了母親公司里的技工加工好——那是頂漂亮的一株白蓮,細巧的盛開造型,純白如素。 她將白蓮水沫玉墜掛在母親胸前,樂滋滋地對母親講:“媽咪經常誦經,代表我對媽咪純潔、堅貞、清凈的愛?!?/br> 潘悅將白蓮墜子捧在掌心,又驚訝又歡喜,鄭重地問高潔:“怎么想到用水沫玉做出這樣的設計的?” 高潔說:“因為價格我支付得起呀?!?/br> 潘悅打開電腦,調出一些圖片,圖片上就是高潔所買的水沫玉。她靜靜聽她的母親講:“水沫玉是翡翠的伴生礦,主要成分為鈉長石,但是透明度和水頭很好,和翡翠冰種和翡翠玻璃種很相似。這是一種低調的玉石,堅持著自己的美,卻因為得不到承認,沒有辦法被雕琢出更美麗的造型?!?/br> 高潔很有信心地告訴她的mama,“水沫玉很便宜呢!有一天它呈現出最美麗的樣子的時候就會得到別人的承認了。別人也會知道它的價值了?!?/br> 潘悅打開一張圖片,“我在很久以前就對水沫玉的陳色和彈性的升值空間有了興趣,根據玉石的特性,設計了這樣的造型,只是老板一直沒有將水沫玉列入業務計劃,只能暫時擱一擱?!?/br> 那是一張可以讓高潔過目不忘的設計稿,圖紙上的設計大膽而直接,簡單而熱烈,純銀做底的眼形網狀吊墜,正中綴一顆剔透而圓潤的透明水沫玉,透過玉而見銀眼,透過銀眼亦能見玉。 潘悅給圖紙命名“清凈的慧眼”。 她指教高潔,“最好的設計,要摒棄復雜的修飾,烘托主題。水沫玉的市價待估未必不是一種佳品隱市,得暫時清凈,修煉得體,將來或許有大放異彩的機緣,但是沒有,也不必去強求。這就是‘清凈的慧眼’的價值?!?/br> 高潔并不十分通透,只為這簡單而美麗的設計著迷,她問:“不去強求,豈不是遺憾?這么好的東西,就應該得到它應得的?!?/br> 潘悅愛撫地撫住女兒尚且稚弱的雙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br> 高潔仍然不懂,“媽咪,這又做什么解釋?” 潘悅解釋:“不要有太多欲望,就會比較簡單快樂!所以我又不太想發掘水沫玉,任它作為翡翠的伴生石存在,在礦源間獨享永不入世的樸實?!?/br> “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十六歲的高潔體味不出母親的深意,很快把不解的問題拋之腦后。她的知識、常識和認知,只讓她將母親的設計稿看了又看,不論是銀飾眼網,還是水沫玉眼珠,組合得天衣無縫,真的就像一雙慧眼,靈透極了。 她贊嘆又贊嘆,說:“媽咪,以后有機會了我們就做這個產品吧?” 潘悅遲疑了一陣,關上電腦說:“以后的事情再說吧!” 出乎高潔意料以外的是,當她再一次看到“清凈的慧眼”,是在《聯合報》上。 那是一則不過百字的短訊,寫“美國珠寶零售商設計大賽公布,臺灣選手吳曉慈憑別出心裁的作品勝出,獲得銀獎”。配的是一張只有二厘米寬的照片,但那已經足夠了。那樣大膽而直接,簡單而熱烈,純銀做底的眼形網狀吊墜,正中綴一顆剔透而圓潤的透明水沫玉,透過玉而見銀眼,透過銀眼亦能見玉——她永遠都忘不了的“清凈的慧眼”。 高潔握著報紙,坐在母親的墓前,怔怔望住自己放在墓前的手絹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