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名柯同人] 偵探們都以為我是渣男、[名柯同人] 威士忌今天被逼瘋了嗎、[排球少年] 他說月色之外、[綜漫] 論六眼與普通人的適配性、[綜英美] 如何避免成為羅賓鳥、[HP同人] 長腿叔叔、[綜漫] 肝帝辭職不干了
“下了一場雨,天氣應該涼爽起來了吧?!?/br> “肯定呀,晚上再也不用熱得睡不著覺了?!?/br> 這雨從白天一直下到晚上,下得劉隆都變了神色,憂心忡忡道:“該不會又是澇災吧?!?/br> 次日大雨依然在下,室內依然涼爽,但劉隆的心卻焦急起來。 雨嚇得太大,現在出門肯定會渾身濕透,他只好呆在屋里看書,每次聽見雨聲小了,就問江平道:“雨停了嗎?” 江平每次都是搖頭,這雨一陣大一陣小,但始終連綿不絕。 大雨一連下了三天,仍未放晴。劉隆趁小雨來到崇德殿后殿,就看見母后一臉憂心。 “母后?!苯浇辛艘宦?,來到鄧綏的身邊,問:“母后又在為外面的大雨擔憂?” 鄧綏臉上勉強露出笑意,讓劉隆坐在她身側,說:“今年秋稼豐茂,我原以為……沒想到還是遇到了水澇?!?/br> “河水要漲起來了?!编嚱棁@道。 劉隆說不出什么安慰的話,心中是同樣的擔憂,狂風和連日暴雨這對于莊稼來說絕對是致命的。 “無礙,這些年都熬過去了,還怕這澇災嗎?”鄧綏看見劉隆神情低落,臉上露出自信的表情。 “隆兒,你為民擔憂是好事,但 不可過于傷神。盡人事,聽天命。水來疏,旱來灌,蝗來撲,一切都要前看?!编嚱梽袼?。 劉隆聽了,點頭道:“我知道了?!敝懒?,但有時并不意味著能做到啊。 一人的共情能力都能強,而鄧綏比劉隆更強。不然,鄧綏也不會在親人去后形銷骨立,也不會通宵達旦地處理政務。 外面的雨又下大了,如同瓢潑一般,一片昏黃,樹木在風雨中顯得格外無力和脆弱。地下落了一層殘枝亂葉,順著積水不知道要飄到什么地方去。 這時,外面進來一寺人通稟說:“啟稟皇太后,三公、特進、尚書令、御史中丞、光祿勛、司隸校尉和河南尹都已侯在前殿?!?/br> 劉隆轉頭看向鄧綏,鄧綏起身說:“我召他們前來商議救災的事情?!?/br> “現在雨太大了,母后稍等一下再去?!眲⒙】戳搜弁饷?,屋檐下水流如注。 鄧綏道:“不用了,從屋外的游廊走過去,只不過沾濕鞋履罷了?!?/br> “那我與母后一起去?!眲⒙〉?。住在德陽殿果然不方便啊,像這大雨他幾乎就沒法出門和母后一起面見大臣。 鄧綏和劉隆一前一后走在游廊下,左右有人打傘為他們遮擋風雨。 劉隆扶著鄧綏進了前殿,看見幾張熟臉,屋內的裝飾幾乎與以前一樣。 幾人拜見皇太后與皇帝后,河南尹開始說起各地的災情:“現在遠縣的消息尚未傳來,但雒陽附近低洼的地方成了一片汪洋?!?/br> “百姓傷亡多少?” “目前有十數人失蹤,三十六人溺亡,受傷約莫有一百多人?!?/br> “傷稼多少?” “五十里。此外,還有零星的洼地。只是……洛水河面上漲,恐怕有決堤之患?!?/br> “都水校尉怎么說?” “附近支渠和支流的水都往洛水里流,若雨水再過一天還不停,只怕就要疏散附近的百姓了?!?/br> “令人繼續監視洛水,你們也派人通知各家做好疏散的準備,免得到時候過于慌亂?!?/br> 鄧綏和河南尹商議完,然后看向群臣說:“今年秋稼豐茂,不料遇到yin雨。yin雨連綿,想必是人怨導致。武吏威暴、文吏寡恩,鄉吏生jian,為百姓所患,怎能不生怨氣 ?” 司空李郃道:“陛下所言極是,近年來下臣見百姓生活困苦,官吏橫行鄉里。刺史端坐府衙,與郡國一千石豪族相交,每回上書都云太平,任由豪族武斷鄉曲,百姓水深火熱。臣請罷刺史?!?/br> 劉隆聽了心中一震,目光落在李郃身上。 司隸校尉出言反駁道:“司空所言過了。刺史乃是舊制,一一刺史品行不端,豈能怪罪到刺史制度上?若有刺史尸位素餐,按例罷去就?!?/br> 李郃搖頭道:“不然,刺史到今日已經弊端橫生。之前刺史尚能監察郡國一千石豪族,以位卑權重制位尊,但現在刺史晉升為坦途,監察不監察都能晉升,因此刺史多懈怠,與世家相交以邀令名?!?/br> 劉隆暗中為李郃所言點頭,漢武帝時刺史初設,一群六百石的刺史一腔熱血為他打生打死,以期獲得政治坦途。 然而到了東漢,刺史按部就班就能有個好前途,這樣一來誰還愿意得罪這些世家豪族郡國一千石?這些人背后都有人在朝堂上做高官呢。 不求他們如前輩一樣行事,但求他們閉門只守,可惜就這樣大部分刺史都做不到。 時代不同了,地方豪族的勢力已經開始進入中央,郡國一千石仗著背后有人更是無所畏懼,反而是刺史顧慮重重,只能怠政。 鄧綏聞言,沉吟道:“州部刺史乃是舊制,罷去不妥。司空所言也有道理,不若……不若刺史依孝武舊制,近郡每歲來京奏事,遠郡每兩年來京奏事?!?/br> 御史中丞道:“刺史職責重大,除了監察郡國一千石和豪族外,還要賑濟百姓,彈壓不臣,若冒然回京只怕會生亂子?!?/br> 第67章 鄧綏想借著這次的水災改革刺史制度。如今刺史一職的監察職能逐漸減弱,反而更多地涉入地方行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