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災害多,不是重點,重點是,不能及時的解決, 天災,人心齊可解,人心險惡,就難了。 一些畜生橫生枝節,收斂兼并土地,糧食給不到位,讓這天災擴大了災難,甚至早在太宗時期就已歸附的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在這時,也反叛大唐,自稱可汗; 同年,雍州、絳州、同州等九州發生干旱蝗蟲災害……齊州、定州等十六州爆發洪水…… 若非霄族暗中出手解決不少問題,真挺不到永徽二年。 那半年沒災沒害,李治終于有了喘息機會,想要解決內憂外患,然而……還沒準備好,地震又來了。 晉州第六震時,李治都以為或許老天爺真在警示于他,警示他與原本是庶母的武則天…動了情! 照規定,新皇必須要在先皇死后,前往感業寺燒香。 那一年所有人都欺負他孤家寡人,甚至他年紀輕輕就要被長孫無忌強迫封太子! 什么情況才封太子?那是皇帝樂意了,才會封太子!可他不是,他是被逼封的王皇后中意的太子。 直到武則天的進宮,他才覺得自己是皇。 當然,這里有王皇后的功勞,她為了打壓蕭淑妃,想要武則天分走蕭淑妃寵愛,而武則天入宮,起初也不過是他李治的一步棋子,可是在永徽二年,他發現武則天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樣。 武則天封為昭儀這年,李治找到機會如何擺脫長孫無忌, 這個所謂的長孫無忌,世人都以為是武則天殺的,實際上不是。 長孫無忌本是李治的親舅,可他不僅欺負李治,更將李治同父異母的哥哥李恪打上了謀反的名。 當年,李治都不用審訊就知道李恪根本沒有參與謀反,他是被冤枉的,可當他詢問長孫無忌是否放人,長孫無忌只有一句—— “如果將來有人在以庶長子身份做文章,這就是對皇上的威脅!” 那是李治最后一次在舅舅面前露出孩子的怯弱,他哭說:“舅舅,吳王兄是我的兄長,我不能赦免他死罪嗎?” 第135章 徐懟懟懟 記憶中的長孫無忌舅舅,冷冷的望著自己道——“陛下該以社稷為重,不應困守于手足血rou之情!帝王家,最是無情!”于是,李治閉上眼,仿佛還是昨天。 他的哥哥吳王李恪,在永徽四年二月被殺,年僅三十四歲。 很巧,李治如今也到三十四歲。 哥的死讓李治明白,哪怕本無意謀反的人,卻因擁有了庶長子的身份而有了借機謀反的可能性,因此被置于死地,實屬—— “眾望所歸”。 而這歸根結底,用霄冬至的話來說—— 是嫡長子繼承制度的原因,甚至可以說,是整個皇帝制度的問題。 適合當太子的,因為身份而不得不遵循君臣之禮,不適合當太子的,一直都忌憚有能力有才干的皇子,只有當嫡子之間的競爭不存在的時候,才能解決一切。 最好是—— 王朝也不復存在! 一切制度都去掉,可在那之前啊—— 他李治也必須慢慢得成為了殺伐決斷,笑著殺親舅舅的人。 他也記得自己那日坐穩高臺,目送他的親舅舅離開長安,一轉頭,手一揮,他就知道—— 長孫無忌,在路上……必死無疑了。 至于,未來誰才是大唐的皇位繼承人? 答案,有一萬種可能。 他需要,他也想要一個真的能為天下著想,讓百姓安居樂業者,不論身份,也就在這時……武則天帶著農書出現了。 李治至今也不確定自己走的每一步棋對不對,但捫心自問,他是想要一試的,所以,當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派系先土崩瓦解,李治脫離了眾位元老的掌控,就扶持了武則天起來。 對內給武則天處理,自己對外,同波斯等國家交往,再從軍事上,籠絡了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也是這個時候霄冬至“種”了毒,但是,這混賬是自己調制的毒,等他李治解決了朝中的根深蒂固的問題,殺了那群老混賬,今后,暢想著—— 無論是恢復科舉,還是編撰《唐律疏義》,再繼續均田制等……都可以。 那一年,李治和霄冬至時常交流到深夜。 真是眼看大唐從頻繁的災害中恢復了欣欣向榮,可這欣欣向榮只是表面。 霄冬至在某個夜晚割破了手,李治親自為他包扎,他眼睛只是盯著他一路找來的地圖道:“要真正的解決,恐怕得有人死,非死不可的話,這次讓我來吧?!?/br> 霄冬至說完,包扎好了手上的傷口,隨即微笑看他,遞上早就準備好的農夫策—— 白皮書案由此拉開序幕。 對于徐有功明降——不說從紅袍大臣變成縣尉了,就說他從前是縣令,被貶為縣尉……這就等于是一擼到底了,然河陽那地方卻實在是好,有道是寧為城里一座宅,不要鄉下百畝田。 河陽歷史悠久,徐有功這官擼的,叫人不敢太小瞧,就更別說他手里還有的殺手手冊捏著,誰敢說話? 徐有功剛剛離開朝堂,就被武則天傳召。 后宮,書房。 徐有功跪地道:“臣徐有功,向來不擅長編造謊言。那本所謂的殺手冊,其實是天后陛下您用來威懾、警醒許敬宗...甚至,所謂的殺手,背后指不定也是得到了朝廷、或許,是天子的默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