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許敬宗被駁得再次啞口無言,面色鐵青。 他揮袖大怒:“一派胡言!天后陛下,徐有功他妖言惑眾!公然藐視律法,理應處死!” 徐有功神色坦然的環視四周,聲音鏗鏘有力:“若真有錯,那白皮書,算什么!” 說話間,展開白皮和白皮以外的所有簽名—— “差不多得了!許敬宗大人!所謂執法為民,豈能不講人情!這——就是我帶來的人情,你若是只在朝堂上用你那些不三不四的親信們來跪下,一起污蔑于下官,那這朝堂呆著還真是沒什么意思!” 武則天喝止,“徐有功!你放肆了!” 武則天的開口讓朝堂上本就緊張到極點的氣氛愈發的緊張,而當眾人屏息以待時,武則天又放緩了聲音道—— “徐愛卿,其實言之有理,所謂律法需有人情味,執法需為百姓子民,此乃太宗之治國理念……” 許敬宗聞聽此言,面色大變,接著就跪下,“天后陛下,臣只是為了……”這搬出來太宗,許敬宗就怕了。 武則天抬手:“無妨,起來吧許愛卿,你只是為了維護律法,并無大錯,而徐有功……你雖然是察覺了這些,可是想要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屬于你濃墨重彩一筆,還需要在這塵俗中,再行打磨,這些白皮書很不錯,但是……你以下犯上多次,是為不忠,為了查案與家中斷絕關系,又屬忤逆不孝……如此心態,哪怕你才華橫溢,斷案高超,本宮也無法容許你胡來放肆,還需再錘煉,什么時候你心態變了,再行給本宮上書,又或——長安需要你時,再行召來?!?/br> 武則天一句句說完,走下來,徐有功則是微微一笑直接俯首謝恩—— “臣,替天下萬民,萬農,領旨謝恩!臣這就辭官……” 這場辯論,至此,無疑是徐有功取得了勝利。 但崔玄聽得有點煩,可心里也清楚,這事兒其實沒有徹底落實下來,就算是說好了,也不會把田地全部解決,可能還是會變,天后陛下若就這樣讓徐有功走了…… “誰說你可以辭官了?”武則天聲音忽然又冷了下來,徐有功一頓,抬起頭,疑惑。 這不是之前說好的么?他都計劃好了…… “周興,你可還記得?”武則天問,徐有功猛然抬起頭,倒是給這家伙忘了也不是忘了,而是這家伙留著制衡他爹給李治看毒病,徐有功心里就把他劃出去了。 “此人去年進士及第,也是精通律法之人,今授河陽縣令,你便臨時做個縣尉,協助與他將該地的刑案過往案件處理,至于之后,再行商議,諸位,可還有異議?” 徐有功聽到河陽便略感不妙,這地兒,不太合適他去,太繁華,且歷史悠久。 秦為河雍,漢置河陽,竹書紀年記周襄王去過河陽,春秋更記,天王狩獵都于河陽…… 這么個處置,真的不是明貶實升么… 旁人也驚愕,但是不敢說話,因為許敬宗沒說過徐有功。 更有一點是,許敬宗不想反武則天,只能說徐有功好命,朝堂上不少還有權貴心腹,都是以許敬宗為首,眼看許敬宗偃旗息鼓,紛紛也只能低頭作罷! 徐有功抬頭,看到武則天溫柔和認可的目光,心跳遲了遲,這次是真謝恩,畢竟他是要長遠走下去的人,是要長遠活下去,要跟這群惡賊,混賬斗到死的…… 不止許敬宗,還有李素節!一個都逃不掉! 同堂的許敬宗閉眼長嘆一口氣,無可奈何; 同景的四皇子李素節也是長嘆一口氣,他已經休養好了,可是心也好累。 好長一段時間里,他每日看著自己的傷勢恢復,也每日看朝中局勢,可是……還是看不清! 看不清帝后,到底他的父皇是真病了,還是被控制了,又或者……還有更深的計謀? 他反正不敢亂來,不敢再對付武則天了,畢竟如果他的父皇李治都不是對手,他憑什么?? 而同景下的李治,在回憶,在翻閱,這段時間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倪秋什么都與他直言,他大抵是等不到徐有功活成藥引子的。 人要死,都會忍不住回顧這一生。 李治翻閱著大唐的歷史—— [貞觀十一年,太宗令,民間多發展農業,提農耕術,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輕徭薄賦,崇尚節儉,遣散宮女三千多人,下令免去四方珍貢,農業及民生欣欣向榮。 十一年二月,除京師外,全國各州縣都置勸農使一員,招撫流亡回鄉,授田給予耕作以安定民生?!?/br> 這是他的父皇李世民的; [貞觀二十三年,八月,河東道地震,晉州地震,累計死五千余人,群臣議論。又三日,二震,還是晉。免除二年的賦稅徭役,又給宗室、元老功臣們加官進爵。十一月,晉州三震。冬無雪。] 這是他李治才上任時的。 太宗走的突然,他接任時就是接連的天災人禍,冬天甚至沒有雪…好容易挨到改元永徽,不想晉州…繼續又震。 當年他雖為皇,卻也只是二十歲的少年,只能對大臣們承認錯誤說:“朕登上大位之后,定是賞罰不公、政教不明,導致晉州等地多次發生地震。諸位愛卿,要上書,評論朕的過錯,讓朕及時整改。以祈求風調雨順……” 這也是被載入史冊的,可認錯轉變不了什么局面,晉州還是第五次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