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856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這番話一說,歐陽鐸心中有幾分親近之意, 因為顧人儀這個人在他面前真實了。 所以忍不住有一種知己相遇的感覺。 但正要放松之間,忽然驚醒:一朝首揆怎么會如此簡單? 別的不說,交淺言深這種忌諱他肯定明白,而之所以看起來說了心里話,大概也是一種‘話術’。 這樣想來他不禁佩服,不愧是人精中的人精,只見面的幾句話就快贏得他的‘好感’了。 不過,他能混成閣老也不簡單,畢竟識破了嘛,然而逢場作戲,識破也只能當做未識破。 “顧閣老見諒,原先下官一直在地方,還真是有些誤解……不過今日聽閣老之言,方知閣老也是性情中人。既如此,下官也就不隱瞞了?!?/br> 顧人儀一擺手,“有什么事情盡管講就是?!?/br> “便是這全國道路網建設指揮部指揮使一職……這完全是個新生的職務,在此之前還未有過,而皇上又期許甚重,下官心中倍感壓力,不知如何才能做到盡善盡美,若是顧閣老有所見解,還請不吝賜教?!?/br> “賜教談不上,其實皇上應當也與崇道說了吧?!?/br> 歐陽鐸點頭,“說了??傮w就是那首汴河懷古?!?/br> 說起詩詞,顧人儀這個大學士當然沒問題,他感嘆念起:“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千百年來,朝代更迭,天下幾經易姓,但留下這等惠民之業的卻是不多,皇上是希望崇道將此路修成,千載萬世之后也仍是大功一件?!?/br> 這首詩前兩句知道的人多,后兩句則少。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意思是若是隋煬帝的目的不是貪圖龍舟宮殿這樣的享樂,而是為了天下、為了百姓,那么他的功勞就可以與大禹治水相媲美了。 “皇上確實是此意。而且就是不要‘水殿龍舟事’,至于具體如何做,皇上并無要求?!?/br> 顧人儀并不意外,轉而:“崇道有何為難之處?” “以往門前冷落鞍馬稀,如今卻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了?!?/br> 這都是引用,表達的就是現在他那里的熱鬧意思。 “進諫是常有的,合則用,不合則棄?!?/br> 歐陽鐸有些苦惱,“可下官初入內閣,正是風秀于林之時?!?/br> 顧人儀意思很簡單,你管別人怎么說,你覺得可以就接受,不可以那就拒絕。但實際上他或許是能做到,現在圣寵正當時,得罪了什么人都沒關系。 但歐陽鐸本就年輕,還突然拔擢為內閣,有些‘生意’他如果不同意,萬一得罪了什么大人物,那就麻煩了。 這個倒不是說他膽子小,或是不夠硬,實際上正常人都要考慮考慮的,似海瑞那種不管不顧的向前猛打猛沖的人,相當稀少。 既然是這樣,顧人儀就說起另外的話。 “當初,我與子衡(王廷相字)向皇上推薦閣臣,我們兩人都沒有推薦你。即便把范圍放在地方督撫之中,我們也沒有想到你。你能入閣,是陛下親自簡派,陛下說歐陽鐸是個辦實事的?!?/br> 他擺了擺袖子指了他一下,“這就是你在陛下心中的評語。這個指揮使的確惹人眼紅,而且這才剛剛開始,后面更不知多少人等著、盼著要從這里弄到銀錢。你是財神爺,若說沒有壓力那是不正常的。不過既然入閣,便沒有輕松的事。陛下為了什么要你入閣來了?難道只是缺個票擬的人嗎?” 說到這里他低頭長嘆,“還是那句話,至今千里賴通波。只要想著這個,即便有些小錯,陛下也不會過多追究的?!?/br> 歐陽鐸有些百感交集。 其實顧人儀說得很模糊、也很隱晦,他沒有提清廉這等很具體的詞,實際上是提點他做官要和光同塵,因為這項大事不知有多少困難,所以不能把所有人都得罪死,否則修不成路,光留一個清廉之臣給皇帝有什么用? “下官明白了?!?/br> 顧人儀追問了一句,“真的明白了?” 歐陽鐸笑了一笑,“明白了,顧閣老要諫言陛下多造戰船,下官可隨同上奏?!?/br> 顧人儀一愣,這家伙倒也是個妙人。竟然還記得先前說過的戰船的事,看來……他是真的明白了。因為他明白這件事是自己的一種……怎么說,靈活性。而既然他能明白這個詞,想必他也是具備的。 但他表面上還是如常,“崇道是該一同上奏,多造戰船你才有南洋工可使?!?/br> “正是,正是?!?/br> 現在才來第一批,歐陽鐸還等著后面的呢,等他完成這個工程,所能通達的地方可比運河遠得多了! 第九百五十四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軍事與疆土 十三年后,用傳統紀元是為正德三十五年,在西歷中屬1540年。 這一年,皇帝滿五十歲整。 這個歲數與他的父親、爺爺以及祖爺爺相比都是較大的了,況且五十歲本就屬于高壽。 弘治四年(1491年)10月26日,正德皇帝出生在紫禁城。 所以正德三十五年朝廷有一個絕大的事項就是皇帝的萬壽圣節,一應準備基本從年前就開始了。 不止如此,所有在外辦差的皇子、勛貴、大臣也都有返京的計劃。 天子雖不贊同為了過個生日就這么大動干戈,而且要得花個兩三百萬元,實在是有些浪費。 但禮部尚書顧鼎臣和左都御史楊慎帶頭反對, 他們認為皇帝本身是五十大壽,御極天下又滿三十五年整,這在中外百姓看來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大事。 該辦而堅持不辦,會使民間生出議論,妄議宮中之事不說,說不得還會傳出什么閑話來。 外國人就更加注意著這里,既然大明是天朝上國,文化最繁榮、科技最先進、國家罪富有,可帶領臣民創造了這一切的偉大帝王竟然連五十歲的大壽都不過……這實在說不過去,總是需要一個理由的。 他們甚至會想,會不會是皇帝身體又不好了? 正德三十一年的時候,朱厚照生了一場大病,他自己覺得應該是上了年紀,身體機能衰弱所導致的,病癥就是眩暈、頭痛,且幾個月都不好,朝政都因此受了影響,疼痛倒是沒有的,他本來以為應該是高血壓,但后來也沒有復發過,所以也就逐漸淡忘了。 除此之外,朝臣反對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希望皇帝在萬壽圣節上展露一下自己的良好的精神狀態。因為他們都發現,在大明的對外交往之中,皇帝本人已經化身為一個符號,所以他在,就是不一樣。 當然了,與民同樂,普天同慶這種理由也是要說說的。 后來朱厚照覺得也有些道理,倡導勤儉節約不是說始終都要清貧度日,該高興的時候不該憋著,弄得上上下下都很難受也不對。 于是,這事就這么成了。 所以說今年的10月必然是熱鬧的很。 而那些戍守邊疆的將領怕是要辛苦些,趕一趟遠路了。 如今的大明,最北端伸展到當年蘇武牧羊的北海以北的一百里遠,那里的土地終年寒凍,無法種植與耕作,但皇帝下令在北海的北岸建立了大小十三座哨所和城堡。 里面也不是常年有人,基本只在夏季的時候由臣服于明朝的布拉特部落派人戍邊,就為了這一條,布拉特部落每年可以從大明獲得三千只羊,兩千噸鹽和一些棉衣、棉被等物資。 像是這種區域,你一定要打服他們,或許可以,但怎么守得住呢?而且派兵過來所耗的豈止這些物資? 所以剛柔相濟絕對是現實中需要采取的上佳之策,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那只存在于無腦幻想之中。 出了這些東西,大明的要求很簡單,第一就是宣布臣服于大明,并且四周領地全部屬于大明,只不過是皇帝賜給你們在這里放牧;第二,就是不能違反明廷關于蒙古各部落不能無端相互攻伐的絕對禁令。 這一點,已經草原上證明過好幾回了。每當有部落首領想要吞并別人的草場,擴充自己的實力,他最后得到的結果就是正德大帝對其堅決打擊。 所有這些戰役都是由一人cao刀,便是當今最能打得武將,皇帝的四兒子,親封豫親王! 此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出人,男的要青壯子弟,女的要妙齡少女。這項政策被定名為抽丁,在許多地方都已推開了。 其緣由便是因為統治蒙古草原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就是不能放任他們的人口擴張。雖然說起來有些殘忍,但朝廷必須配備有‘減丁’政策。 后來的清廷就是這么干的。 這些丁口獻出來主要有兩個去處,第一是大明缺乏勞動力,朱厚照還是小看了產業發展的后勁,大生產時代,勞動力始終都存在緊張的局面。 第二就是參軍。 正德三十五年的大明在西北、正北、東北三個方向分別建有大軍區,其中西北方向規模最大,新疆軍區共有12萬裝備精良的騎兵。 正北方向次之,共有10萬兵馬駐扎于河套。 遼東方向最少,有3萬人馬駐扎于奴兒干都司治所。 總共是25萬裝備有精良戰馬、魯密四代火銃、超級大炮的精銳軍人。 但這些軍隊中主要人員還是漢人,蒙古各部落的青壯真正聚集的地方是豫親王手下的20萬西征大軍。 沒錯,皇帝除了封給老四一個親王稱號外,還封了他為西征將軍,并在復名大唐安西都護府之后再封他為大都護,代表皇帝行使位于西至里海,冬至新疆天山山脈的一大片區域的治權。 不必懷疑,這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皇子,他不僅能征善戰,而且會漢語、蒙語兩種語言。 也有人建議朱厚照,四皇子有蒙古血統,又驍勇善戰,蒙古部落一向推崇這種首領,所以不該給他這么大的軍權。 萬一草原上那幫人給他來個黃袍加身你怎么辦? 但朱厚照沒聽,大明要想組建這樣力量強大的西征軍隊,人數規??隙ㄒ先?,總不能像是當初征哈薩克汗國那樣弄個六萬人,那兩場激烈的戰斗一打就沒后續了。 而二十萬兵馬,不交給兒子,難道交給外姓人??? 至少他和老四父子之間這些年還是很好的。 再者說老四就是能打勝仗,不給他給誰? 當然,要說他完全沒防備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說,所有生產火銃、火炮、子藥和炮彈的工廠與技術一直都是絕密,而且技術工人一直把控的很嚴。 皇帝嘴上說著漢蒙一家,實際上并不允許外族人接觸這些東西。 而會打仗的將領一定明白,火器出現以后,戰場邏輯已經不再是誰的騎射好誰就能贏了。 明朝的軍事理論也在朱厚照的引導下往這方面發展,雖說不是武器決定論,但熱兵器時代的作戰武器彈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皇帝在正德二十七年下了一個明確的旨意:所有負責生產火器的官員、衙門不得與在外駐守的將軍有任何公開或不公開的聯系。 理由很簡單,也很直接,為了江山穩定,為了皇帝自己的位置坐得穩。 這沒什么好隱瞞的,邊軍將領自己也不準去打聽這類事,給你什么你用就是了。 以至于到現在,生產這些武器的工廠位置成了朝廷的軍事機密。 老四二十萬西征大軍的火器供應就是從新疆運過去的,在當地生產、調試、入役這倒是很經濟、也很方便,對啊,等他們這一代人走了,更方便后面的人直接獨立分裂,甚至轉過頭來打你。 這是在西邊。 東邊區域,奴兒干都司的轄區向東至苦兀島,向西至斡難河,南接圖們江,向北則是外興安嶺,再北方那里實在是人跡罕至,連漁獵民族都不樂意去。 奴兒干都司同樣被強化了一輪控制,經過成化犁廷以后,東北并無強大的反抗力量,所以幾十年來朝廷做的就是進一步把官僚體系搭建起來,同時把‘抽丁’的政策帶到了這里。 20萬西征大軍中,約莫一萬人也是這里補充的。 至于朝鮮已經被《明約》在經濟層面納入中原地區,政治層面它原本就是藩屬國,而且是和琉球一樣比較忠心的藩屬國,國王繼位需要過問大明皇帝,漢字、貨幣也全和中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