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847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道光在選擇繼承人時,是選擇老四奕詝還是老六奕讠斤。結果就這么一次關鍵的抉擇這他媽老道光還選錯了。 后來的咸豐皇帝雖然說不是什么昏君吧,但他身體不太好,老是叫慈禧協助處理政務,禍根就是在這里埋下的。 身體不好的另外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嗣君的年齡必然很小,必須垂簾聽政。 要是選老六就不一樣了,先不管鬼子六這個稱號背后的那顆鬼精鬼精的頭腦,至少他還活到了1898年呢,道光帝死是1850年,這中間半個世紀啊,如果是一個相對成熟、長壽一些的帝王,那至少中央權力還能穩固。 所以秘密立儲還有一個致命缺點, 就是它完全依賴皇帝的個人選擇,而人,是會犯錯的。 甚至有些混蛋執迷不悟,知錯犯錯,比如說受到寵妃蠱惑,就是要立寵妃的孩子,這時候和賢或者不賢沒什么關系。 而之所以思來想去,朱厚照還是考慮這個辦法 其實是他心中一個不能說的理由,哪怕是王守仁都不能說。 他剛剛沉默的那一陣,就是在想這個。 就是都現實一點講, 立長也好,立賢也好,那說到底又能有幾個靠譜的皇帝?國家能保證多久的安穩?真的就一代更比一代強? 拉倒吧,不管你用什么制度,三代、五代之后,肯定弱而生亂。 盛極必衰,這是規律。 現在是1527年,撐足了再給大明三百年的命數,那也差不多了。 皇帝治國,以一人敵天下人,這是個高難度cao作,能玩好是個別現象。 所以說,與其如此,朱厚照還不如在他的兒子和孫子中挑個好的,這樣祖孫三代加在一起,弄個六十到八十年的穩固時期。 先這幾十年輝煌一遍再說。 而且有個大幾十年的時光,至少可以把那些老古板的人全部熬死,生在新時代的人長大成為中流砥柱,這樣國家也不會發生徹底的轉向。 那么以漢族和中國的體量、規模、底蘊,總是會再次崛起的。 哪怕周遭都失去,只要中原一統,其強大的力量就會再次輻射周邊,到時候新的王朝就得把朱厚照的路在走一遍,為啥? 因為那是漢明故土。 因為你不能做到比明朝皇帝還厲害,你就沒有理由取而代之!哪怕臨時茍活,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也會時時反抗,逼迫新皇帝這樣做。 漢人就是這個毛病,就是要當世界第一,誰在位誰都得提這個目標,你說咱不搞那些,現在的條件也搞不到第一, 那簡單, 你下來,讓我上,你不行不代表我不行。 咱們會一直找到那個行的人,然后在他的帶領下繼續前進。 王守仁蹙起了眉頭,他和皇帝之間沒有那些個多激烈的話要講,就是一番利害陳述,陳述完了,誰能改變得了誰呢? “皇上真的想好了嗎?此事一出,必定朝堂大亂!” 朱厚照嘆氣一聲,他雖然是天下的九五之尊,但對于秘密立儲之后的大亂與爭斗卻沒什么辦法,“朕不想大亂,所以才拖延至今?!?/br> 王守仁明白,他忽然問起另外一個問題,“皇上,相信命不由天定?” 這話一出,皇帝直接停下腳步定住了身形,他眼神凝重的看了一眼王守仁,這老家伙則低頭行禮,未有多言。 “俗話說,過慧易折,你要是不那么聰明,興許可以活個七十大壽?!?/br> 王守仁笑了笑,“能有五十,已是偷天之幸?!?/br> 正德天子,不愧是正德天子,他這句話背后的意思也被領悟了。 說起來,立賢就是要皇子憑后天的努力,這就有點‘反動’的味道。 古時有所謂君權神授和君權人授的說法,不管是哪一種,君都是一種天命。封建朝廷為了維護統治,所宣揚的就是一種天生血統的論調。 你爹是王爵,你生下來就是比屁民高貴,屁民也得接受這一點,為什么你苦,因為你投胎沒投好。 人人認命,社會才會穩定。 如果后天能改變命,那么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憑什么我不可以呢? 所以王守仁是想和皇帝說,立賢還會帶來這種深層次的觀念的改變。 朱厚照想了想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早在秦代就有人這樣喊了。朕不是獨夫民賊,也不希望朕的子孫后代成為獨夫民賊,他們必須要明白,當年陳勝吳廣的這句流傳千年的強音?!?/br> “即便如此,臣還是覺得應當立皇長子。福親王雖有小過,卻也能知錯就改,沒有足夠的理由,皇上要行廢長立幼之事,實在難以令天下人折服?!?/br> 他說什么,朱厚照都接受,經過這番對談,他的心中其實明晰了不少。 “咱們且行且看?!?/br> 與其按規矩躺平等死,朱厚照選擇用一個合格的嗣君再輝煌幾十年。 所以有件事,他得辦了。 他現在尚未確定究竟選誰,因為他要綜合考慮一下孫輩。 …… …… 后宮諸妃大部分都是初次到南京皇宮。 女人聚在一起很容易嘰嘰喳喳,朱厚照也躲不過這一回,好在大家都說好,沒人敢抱怨什么。 至于說的事情,范圍也很廣,從氣候到花草到飲食到風俗到口音到……南京不一樣的街道。 朱厚照為了盡孝,到了南京以后去皇太后那里的次數也多了些,就是怕她有不適應的地方。 至于真正要說的話,是沒什么的,拉拉家常而已。 倒是夏皇后考慮的仔細, 慈寧宮中,她說,“母后,皇上,這入了冬,眼瞅著就到年關了。今年一過,載基便滿了十六歲,載壡也十五了。是不是該給他們尋個親事?” 張太后笑瞇了眼,問道:“皇帝以為如何?” 朱厚照以前是不著急的,放在宮里他可以多帶幾年,現在則改了口,“娶妻生子,這原也是應該的。母后,兒臣覺得可以。最好叫他們都多生些,叫重孫們都圍著您叫太奶奶?!?/br> 夏皇后跟著說喜話,“不止呢,載垨、載壦都有了兒子,等到他們長大再行婚配,到時便是五世同堂,咱們一起好好孝敬母后?!?/br> “哈哈哈?!睆執蟊欢旱脴菲饋?,“這倒是個大事,輕忽不得。人選也得仔細的選一選。唉,說起來時間過得真是快,那兩個小家伙都要出宮開府了?!?/br> “總是要的,就算朕忙于國事一時疏忽,皇后也定會記著的。順妃、敬妃,此事母后做了主,你們也該謝謝母后才是?!?/br> 有此一言,這兩人自是躬身稱謝。 左右無事,朱厚照就在后宮之中多陪她們一會兒。 聽著順妃講了幾個笑話,她一向膽大,加上有皇帝寵愛,所以幾十年便沒改過,也多虧了她,講些不知哪里聽來的奇怪之語,這才讓老太太開心。 當然,寧妃、昭妃因為載垨犯錯一事,臉上總是有些陰郁。 朱厚照看她們一雙姐妹也楚楚可憐的模樣,便在今晚去了她們宮中留宿。 到了以后,氣氛有些沉悶,她們不太敢說話。 就是默默的做著伺候他的事情。 最后是朱厚照受不了,他說:“載垨雖犯了錯,但你們不必如此害怕?!?/br> 寧妃見皇帝提了,立馬告恩,“此次幸得皇上開恩,臣妾、臣妾心中感佩?!?/br> “不必多說。記得你們初入宮的時候,朕就說過,后宮之中咱們以夫妻而論,朕從來都只想將你們當做是妻子,但天家特別……現在這樣,也不是你們的錯,只要……只要守規矩就好。你們見到載垨的時候也要常常教導他這一點。 現在后宮人多、事情多,要想每日如現在這樣和睦,只能明晰規矩。而且朕是皇帝,不能帶頭破壞宮里的規矩,所以還是都安穩些好,否則鬧出了什么事,便是朕想維護也不好維護?!?/br> 兩位同時低頭,“臣妾明白,謝皇上教誨?!?/br> “嗯,事情說過了就說過了,今后莫要再提。不管怎么說……”講到這里朱厚照把她們兩人的手一邊一個拉了過來,“咱們也是二十年的夫妻,咱們還是自家人。朕還是喜歡你們兩個一起伺候朕?!?/br> 說到這邊,寧妃偷偷笑了笑,昭妃則還是有些害羞。 她們雖然沒那么年輕,但保養的好,看不出一絲皺紋,但完全熟透之后則更有風味,尤其身材弧線更加夸張,這是皇帝在年輕妃嬪哪里找不到的山峰美景。 “皇上,天色晚了,讓臣妾與jiejie為您更衣吧?” 朱厚照看到,懷顏的眼神都開始拉絲了。 第九百四十六章 微服 有了和王守仁的山間之論,朱厚照對于立儲之事不再那么糾結,心情也隨之好了很多。 連續幾個晚上睡了又沉又安靜的好覺。 第二天天剛亮便醒了過來。 他回到明代這么多年,作息也改了,不再是夜貓子,這主要是因為晚上沒有其他娛樂事項,燈光不足,入夜之后看東西不方便,所以基本上在后世八點左右就入睡了。 所以說清晨時分都會自然醒,簡單洗漱之后,他命人將這兩日的奏疏拿來,一邊吃著軟軟的湯圓兒,一邊批閱奏疏。 已經連續幾天,都是如此。 這日,巳時三刻(九點四十五)左右,侍從室拿了條子進來,說是顧人儀和王廷相這兩個閣老求見。 他們這些歲數大的比皇帝起得更早,天子自己就勤勉,所以很看重臣子是否勤快這一條,像是之前的楊一清、張璁都是廢寢忘食工作的,所以這兩位也不敢怠慢。 其實以前上朝臣子也是天不亮就起,現在早朝免了許多,可他們還是要早早的把一天的奏疏票擬好,然后送進來。 這個階段朝中無大事,臣子密折也不算多,所以相對輕松。 “臣顧人儀(王廷相)參見皇上?!?/br> “喔,你們來了,賜座?!敝旌裾諘簳r放下朱筆,端坐于位,與他們親切的說:“兩位愛卿,何事求見?” 顧人儀回道:“啟稟皇上,臣與王閣老是為了內閣缺員一事前來奏請。本朝內閣雖無定員之制,但大多數時候都以三人為佳,可自張秉用去位已半年有余,若繼續延宕,不利人心安定?!?/br> 朱厚照明白他們的意思, 顧人儀這個人呢,重視自己的名聲。所以總是少一個人,旁人會說他貪權攬權。 這倒不是說三個人的工作兩個人分,所以心里不痛快,這是后世想摸魚的人的想法。真要碰著貪的人,恨不得搞獨相。 這些日子到了南京,江南文教又盛,怕是顧人儀又聽了什么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