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59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第六百五十四章 開疆拓土豈為空? 王炳和楊廷和匆匆趕到皇帝住的院落中時,顧佐、顧人儀、靳貴等一眾官員皆已到了。 尤址快走兩步到皇帝面前,“陛下,兩位閣老來了?!?/br> 朱厚照擺擺手招呼他往邊上站,等這二人向他行禮以后,他先問道:“那邊的事料理的怎樣了?” “陛下放心,老臣已經仔細交代了宋衡,兩日后必會給陛下一個滿意的交代?!?/br> “賜座?!?/br> “謝陛下?!?/br> “既然人齊了,那就開始。楊慎,你將兵部的急奏念一遍與眾人聽?!?/br> “是?!?/br> 楊慎現在還年輕,站在靳貴的身后,只要不提到他,便是一點兒聲音都不發出的那種。 “……臣甘肅總兵、靖虜伯周尚文跪奏圣上:正德十年二月,哈密衛指揮使凌衛鋒上報,哈密忠順王拜牙即密會吐魯番國使臣,雙方密謀于室,互相勾結,雖表面波平如靜,實則暗流涌動。二月末,有吐魯番汗國一路兩千人騎兵抵近哈密為之造勢,經我軍將士喝斥而不退,足見其包藏禍心,圖謀不軌。三月初,拜牙即勾結吐國,以士兵假扮為匪,欲接其出逃。雙方短兵已接,哈密衛殺敵五十余人,己方亦有傷亡十余人。 哈密王拜牙即者,天性狡猾、深諳陰謀,以言辭蠱惑人心,行如蛇蝎,事跡敗露即矢口否認,世受大明天恩而不知圖報,反而在哈密處處維護吐魯番汗國使臣。臣謹記陛下圣訓,祖宗之地一寸不可讓人。今內外jian賊行事愈發猖狂,兵鋒已至城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故臣恭請圣上,秉持大義,準臣出兵以征,剿滅jian賊,收回故土。我軍之將士,亦必奮勇殺敵,誓死以待!” 朱厚照看著表情平靜,其實他心里的火比前些天還要大。 “出了這等事,想必后續還會有軍報再來,但兵部轉來的這份奏疏,基本也夠咱們君臣看個大概了。朕的確出巡在外,但這等軍國大事不可耽擱,今日叫諸位前來,就是要做個決斷。剛剛楊用修念得很清楚,我大明有十余名將士傷亡……” 皇帝眼神掠過他們的臉龐,“殺我士兵,這是沒將明軍放在眼里啊?!?/br> “臣以為!”王炳忽然開口,“朝廷應當同意靖虜伯所請,支持其率精騎出河西走廊,收復哈密,震懾吐魯番國!” 朱厚照笑了起來。 大明朝的這些個臣子,經過他這些年不懈的‘改造’,總算不在這件事上和他鬧別扭了。 其實王炳想得也很清楚,楊一清和王鏊連皇帝親征都同意了,他在這里表態支持周尚文出兵,這又有什么問題? “好?!被实坌α似饋?,“那這份旨意的基調便這樣定了。出兵?” “出兵!”王炳作揖行禮。 “其他人呢?” 另外的文臣也全都站了起來,“臣等也同意,應派靖虜伯出兵!” 靳貴補充稟報,“微臣記得,去年甘肅鎮有存糧四十余萬石,軍糧應急足夠了,不過臣以為應當再命陜西巡撫將寧夏等地的存糧再調撥給靖虜伯。軍需糧草,總是越多越好。而所需的開拔銀兩也可從陜西府庫臨時調用,事后再由朝廷補齊?!?/br> 這是具體的方略了。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 “朕柄國十年,幾乎鮮少和諸位愛卿談論過這樣一個議題,今日來了,也不得不討論了。靳貴剛剛說的,朕都同意,戰端一啟,是該如此。不過朕還想請諸位思考一個問題……這場仗,準備怎么個打法? 是將來犯之敵從哈密趕出去,懲戒拜牙即,廢了忠順王,還是允許周尚文繼續往西?再去攻打吐魯番國?如果打下了吐魯番國,朝廷又要如何治理?” 換句話說,這是一次簡單的防守作戰,還是以此為借口長驅直入,真正的拓邊百里。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蓖醣纱嘁徊蛔龆恍?,道:“臣以為朝廷定的方略,應當不止于哈密,而應同意靖虜伯繼續向西開拓疆土。有兩個理由,其一,吐魯番國侵犯我大明在先,他不仁,豈能怪我不義?其二,朝廷限定了停止線,反而令官軍難以完全施展,這等自縛手腳的做法豈可為之?” “如果是這樣的話……”顧佐插話道,“那便有可能是滅國之戰了。未慮勝,先慮敗,萬一靖虜伯行軍不力呢?他會不會勉強為之?” “可令靖虜伯便宜行事?!鳖櫲藘x建議道:“臣以為剛剛靳侍從所言不錯,甘肅鎮雖有應急之糧草,但戰事一旦開啟,便無法控制,因而朝廷應當自今日起往西北調撥軍需,以備不時之需。只要朝廷供應的軍需不斷,便讓靖虜伯依據戰場行事靈活調整……” 朱厚照接過話頭來,眼睛中也閃爍著光芒,“能打下多少,就打下多少。至于打下來以后……” 王炳磕頭,“治理有何難?到時候老臣愿為陛下牧守邊疆!” “好!” 他有這樣的話,朱厚照就不吝嗇稱贊了,便是眼睛里也有贊賞。 王炳的確是在楊一清、王鏊之后,可這么些年他也沒掉下去,除了自身有些滑溜以外,他還是抓住了一些關鍵的東西的。否則又怎么能立得??? 商議的中間,外面又遞來新的消息, 這等事情,一個個都不敢拖沓,第一時間往屋子里皇帝的手上送。 朱厚照看了一眼,忽然間喜笑顏開,“雖說今日咱們都被這要緊的軍情急報給驚到了,事情也不算什么喜事,不過朕卻依然很高興。因為朕的四位閣臣、大學士竟然都是同樣的意見?!?/br> 他晃了晃手中的東西,“楊一清也是兩個字,出兵!王炳、楊廷和,朕都不太記得上次你們四人同時拿定一個主意是哪一天了?!?/br> “君臣一心,朝廷、邊鎮也是一心,臣敢說,我大明此戰必定能克敵制勝,大揚國威!”王炳先把馬屁給拍上。 “好!”朱厚照也升起了幾番豪情,他轉悠了兩圈,理了一下思路,“傳朕的旨意,封靖虜伯周尚文為大軍主帥,掛西征將軍印,加兵部尚書銜,率甘肅鎮步卒及精騎四萬五千人蕩平哈密不忠之臣。 朕要尤為強調的是,這是國與國之戰,不是剿匪、也不是平亂,戰事一旦開啟,自朕而下,所有人都應以擊敗敵人為首要,無論是誰,凡行止不利于戰,朕必加倍罪之??! 再有,依靳貴、顧人儀所請,臨近甘肅的幾鎮雖然沒有出兵,然同為明軍,應當全力支援,不管是糧食、武器,還是藥品、戰馬甚至衣物,都要按甘肅軍所需供給。 最后,甘肅鎮以外的邊軍各鎮、京營各衛即日起要加強戒備及整訓?!?/br> 最后的半句話不必講,大家也都知道這是正德皇帝的風格,雖然周尚文失敗的概率不大,但戰爭這種事說不好,之所以要其他兵馬這個時候做好準備,就是說萬一戰事不利,那要能立即接上。 一切也正如王炳所預料的那樣。正德五年到正德十年,皇帝一步步的在準備著應對西北的局勢。如今時機一到,哪怕是在南巡途中,那也不能讓皇帝的決心有所改變。 正德十年的這次出兵,也比正德初年要順利許多。 盡管如此,顧佐還是建議,“陛下,戰事突發,御駕是不是先回京師,以穩定軍心民心?” “朕讓其他邊鎮和做好準備,這叫做好完全的準備,但南巡并不停止,這是必勝的信心。這個時候匆匆回京,反倒顯得朝廷措手不及?!?/br> 朱厚照端正的坐在上方主位,沉聲道:“出了這扇門,你們所有人都要對外人講,朝廷對于西北用兵早有準備,哈密之變也盡在掌握。正德皇帝親口說的開疆拓土,更非空話!” 第六百五十五章 旨傳、縱奔 1206年,蒙古乞顏部首領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并建立大蒙古國。 統一的蒙古帝國一共有四任可汗。 鐵木真之后,是他的第三子窩闊臺汗。 而后是窩闊臺長子貴由汗。 貴由汗僅在位三年,他去世以后,黃金家族開始經歷一定程度的內爭,最后是鐵木真幼子托雷的長子蒙哥勝出。 1258年,蒙哥汗在進攻南宋的時候于四川釣魚城下受阻,數月不能攻克。次年,突然暴亡。 因為死的實在太過于突然,根本沒來得及指定繼承人。 蒙古帝國又一次經歷內亂。 蒙哥的二弟忽必烈、四弟阿里不哥為了汗位而內戰五年。 內戰的結果是忽必烈勝利,并在東亞地區建立元朝,然而由于忽必烈的自行即位及行漢法主張,引起蒙古大多數宗派的強烈不滿。 于是蒙古帝國分裂出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在在1368年被朱元璋攻滅。 察合臺汗國在1346年分裂為東西兩部,西邊的形成了帖木兒帝國,在中亞地區也很有影響力。 東邊的形成了東察合臺汗國。 1365年,已經分裂的東察合臺汗國再次分裂,東邊是由羽努思汗建立的土魯番汗國。大致區域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市。 西邊仍以東察合臺汗國自稱,并在1514年也就是正德九年,被葉爾羌汗國吞并。 這時候土魯番汗國已經傳位到第三位大汗速檀滿速兒。 滿速爾(亦稱曼蘇爾)在位時間較長,以漢人的紀元來算,就是從弘治十七年一直到嘉靖二十四年,正好完全覆蓋正德。 其人聰明睿智,處事謹慎。對內鎮壓異己,對外積極擴張。 歷史上,同樣是正德九年,忠順王拜牙即突然反叛歸附滿速爾,哈密國被滅。之后滿速爾又多次兵犯肅州,致使嘉靖皇帝最終將關西七衛遷回內地,并放棄嘉峪關以西全部土地。 所謂的關西七衛是明朝在嘉峪關以西設立的七個羈縻衛所,因為衛所的首領都是蒙古人,實際上就是國中之國。 嘉靖皇帝將他們遷回內地以后,這部分‘蒙古難民’基本上是樂不思蜀,史書記載:種瓜放債,生計百出,皆不愿回故國。 整個就是把甘肅視為人間天堂。 所以歷史上明朝想要依靠這些當地人恢復哈密國,根本就是沒影的事兒。 而因為關西七衛有羈縻統治的傳統,所以根本不為當下的朱厚照所重視,他可不想再來個國中之國。 正德五年以后,他逐步派遣漢人軍隊,以他們作為哈密衛,進入哈密城。 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滿速爾的野心,但似乎也沒有天兵坐在那里,敵人便望風而逃的效果。 這,就是此次周尚文突然有此奏的全部背景。 十年治國,明朝早已不是當初的明朝,甘肅遠離中原,而且人口僅有百萬,環境又比較惡劣,本來是難以聚攏力量的。 但如今,周尚文不僅有四萬余精兵,而且在其后方,朝廷有力量淵源不斷的運送各種物資。 一句‘加倍罪之’,更是莫大的政治支持。 朱厚照又不是沒干過這樣的事,當年封鎖韃靼,內地仍有商戶私通資敵的,那都是全家抓起來砍頭。 京師。 內閣是楊一清和王鏊同坐,這日午后從淮安府傳來消息。 王鏊安坐不住,他起身急問:“陛下怎么說?” 楊一清一字一字念出來:哈密者唐伊州故地,屯田舊郡非若珠厓可捐也。國家大一統之盛,珠厓盡入編戶,而謂伊州外之為可乎?此不可棄之名義也。陛下的意思是說,漢唐故地,不可失。 這是開宗即明的核心原則。 而后還有。 王鏊接到手里來,“……保哈密所以保甘肅也,保甘肅所以保陜西也,若曰哈密難守則棄哈密,然則甘肅難守亦棄甘肅可乎?因棄甘肅遂棄臨洮、寧夏可乎?西北二邊與虜為鄰,退尺寸則失尋丈,是故疆場棄守之議不可不慎也?!?/br> 這是皇帝回應那些西北邊陲,人煙稀少,加之無益,失之無損,而且本身就難以防守的說法的。 到這里,意思已經全部出來了。 后面便是封周尚文職銜的意思。 楊一清沒有絲毫拖沓,他說道:“我等即刻遵照圣上旨意而行,濟之,你親自擬文,而后我們一同向皇長子稟告用印,再以八百里加急遞給周尚文?!?/br> “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