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432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真的不好打?也有應對之法的吧?” “有,可是不能提?!?/br> “你不是和陛下說沒有嗎?” “不能提,不就是相當于沒有嘛?” “???” 王芷彎彎繞的話,真給他這種頭腦簡單的人給繞暈了。 “有什么能提不能提的,你不是說陛下要的就是我們的誠心?” 王芷無奈的歪過頭,有些不耐煩了,“二哥的話有些多?!?/br> …… …… 軍報是個大事。 但火篩四萬兵馬入花馬池。 君臣之間倒也沒有太過慌亂,畢竟準備充分。 雖然明顯是為了復仇而來,但大明和他們還有仇呢。 只是有一樣。 也就是兵部尚書王炳正在說的。 “按照先前與大同總兵周尚文的往來信件商量,若是邊軍遭掠,則大同兵馬要盡快擊敵后方,若能將敵前后夾擊,一舉擊敗,則復套大業可成?!?/br> 他的意思是,朝廷要下旨讓周尚文出兵了。 不過話講完,皇帝卻抬頭看著掛在墻上的簡易地圖沒有表示。 王鏊也奇怪,抬頭輕輕叫了一句,“陛下?” “……你們說,達延汗有沒有可能分兵,再入大同?” 幾名老臣一聽,心里都微微驚了一下,但是很快否認了這種可能。 “韃靼行軍極少分兵,在如今大明有騎兵的情況下,合兵一處,連營百里,才是最好的選擇。分兵兩處,再入大同,入了大同又能做什么?只要周尚文回援,他就是羊入虎口。再者,韃靼人打仗不是這樣的?!?/br> 朱厚照問:“那是哪樣?” “打草谷,路過一處搶掠一處,一處不行,則再搶他處。若是入大同,極有可能被回援的我軍關門大狗。如此,不是決一死戰了么?” 朱厚照雙手抱胸,右手摸了摸鼻子。 他媽的,兵部尚書說得不是沒有道理啊,古人也不能小瞧。 以往韃靼人都是要搶掠財貨,難道就單單這一次要入大同,和明軍主力對戰嗎?是不是有點想得過多了? 如果只是搶掠財貨,那么大同并無特別,在哪里都是一樣的搶。 按照這個思路想下去, 確實應該命令周尚文點兵出征了。 先前的糧草、軍需等準備都是提前做好的,就差一道圣旨。 可萬一呢, 萬一周尚文領兵出去,大同空虛,韃靼人再攻大同,就像王芷說的那樣又怎么辦? 朱厚照終于感覺到了,真實的重大抉擇所關乎的東西太多,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不是游戲,也沒有什么所謂的主角光環,封建時代,所能得到的消息更加有限。 現在的情況是, 如果他命令大同按兵不動,那么最多就是花馬池第二,大明和韃靼照舊這樣相互對峙僵持。 上次花馬池之戰,至少還有當時的楊尚義兩萬騎兵相助。這次連這個也沒有了。能否取得像上次一樣的戰果還難說。因為讓周尚文去支援,那大同還是空了,風險和讓他突入草原是一樣的。 萬一打得不理想,那就是說他這個皇帝治國兩三年,并沒有走上所謂的中興之路??紤]到先前各種改革,他本身還是有政治壓力的,軍事上不是更大的勝利對他來說就是政治的失敗。 如果大同在整個前后的戰事之中,并沒有敵人來犯的話,壓力更大,畢竟花這么多錢,養這么多兵馬,結果不用。什么意思? 可真的要派周尚文出去,他就得冒險。一旦韃靼人過了大同,直奔京師,京師必定震動。到時候內患再起,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說,這種抉擇真的容易嗎? 或許作為旁觀者是容易,但他真的承擔著后果,那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是膽子大一點,還是小一點,這是個問題。 第四百七十三章 王守仁、第一仗 一封軍報完全改變了宮里的氛圍和節奏。 其實朱厚照很想御駕親征,他有這個沖動。這個時候的信息傳播實在過于慢,他現在拿到的這封奏報都不知道是幾天以前的了。 兩眼一抹黑的抉擇,和賭博沒什么兩樣。任何一個后世之人都能被這種狀態急死。 但是親征…… 一方面永壽宮的懷顏、懷笑雖然已經臨產,可畢竟還沒生,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另外的一后三妃肚子更沒有動靜。 另一方面他心中有內患的隱憂。 所以這個時候任性出京,實在不是個好選擇。 戰爭可是關乎無數人性命和國家前途未來的事。 不過再爛的選擇,也比不選擇要強。 斟酌再三,朱厚照最終開始開口了,“擬旨吧?!?/br> 王鏊自告奮勇,“臣來執筆?!?/br> “首先,讓楊介夫回京。不管他巡邊到了哪里,都讓他回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這個不會打仗的欽差反而會有不利影響?!?/br> 楊廷和兩個月前出發,其實再過段時間也回來了。只不過沒想到韃靼人會在夏天的時候就忍不住興兵來攻。 “其次,朕與諸位愛卿要在能拿主意的事上堅決拿主意,不能拿主意的事情上,則要真正信賴戍邊的臣子。 給周尚文部的旨意,照擬,令他爭取收服右翼蒙古的兩個萬戶,突入草原,搗敵老巢,若是不能收服,則不必勉強,只要他們不進攻大明即可。具體怎么打,朝廷不要替周尚文定,可以讓他便宜行事。但有一條要講明,作為統帥第一位的是要保證能打勝仗,任何時候都要從軍事的角度而非政治的角度考慮問題。打贏,就是他最大的政治! 再向楊一清去旨,榆林、寧夏、甘肅之兵馬朕都給了他了,要他靈活機動,不以一城一地得失為要,而以殺傷韃靼士兵、戰馬為最高戰斗原則,必要時施行堅定的堅壁清野策略,如果能做到,盡力疏散百姓,減少傷亡。還有戶部尚書也來了?!?/br> 韓文跨步上前,“臣在?!?/br> “顧禮卿呢?”朱厚照又追問一句。 沒在。 “宣他進宮!” 劉瑾不敢耽擱,急忙吩咐下去。 朱厚照則繼續,“韃靼已經入寇花馬池,這一次非比尋常。戶部持圣旨,于民間征調漕船,內帑和國庫各撥五十萬兩銀子,從江西、南直隸、浙江購糧,北運入京。朕說的是購糧,不是搶糧?!?/br> 這些糧食他運進京城是要儲備起來。 既然知道自己的所謂軍事才能低于那些歷史留名的人,那他就打富裕仗,先把京師塞滿糧食。一旦楊一清敗了、周尚文遠在天邊,那他就很有可能要在京師固守。 這些糧食就是保證。 “臣遵旨!” 朱厚照想了想眼下的季節:芒種已過,北方到了要收麥子的時候了。 真是不巧。 “今年北直隸各府都在分田,朝廷花了大力氣幫助百姓春耕,內閣立即組織各地官府,加速收割各類糧食作物。諸位愛卿想過沒有,萬一有兵禍,糧食還在田里,就是不被打死,也會被餓死?!?/br> “再有,朕會令京營和各上直親衛即日起進入備戰狀態?!敝旌裾辙D過身來,神色堅定的對著自己的大臣說:“朕預感,這一次韃靼人輕易不會放棄,因為他們知道大明的皇帝換了,大明會對其施行堅定的封鎖策略。朕也絕對不會投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一仗,達延汗要打到什么時候,朕就和他打到什么時候!” 王鏊等臣子聽完心一驚,“若真有那日,臣等愿隨陛下赴死!” 朱厚照心里閃過奇怪的念頭,怎么是赴死,而不是南遷? …… …… 正如朱厚照所講的那樣。 當京師收到消息的時候。 實際上,戰場上已經出現了韃靼人的身影。 花馬池城最早建于正統初年,后來歷經天順、成化、弘治幾朝,城破人稀。 但自從弘治十八年春,大明與韃靼一戰之后,楊一清有感于此地地勢開闊,西邊寧夏、東邊榆林都相聚幾百里,實在兩邊不靠。 就在舊址往東二里,修筑了新的花馬池城。新城東西墻長1100米,南北墻長1050米,底厚10米,頂厚6.5米,高10米。 并令寧夏后衛駐防于此。 具體的位置,就是黃河‘幾’字形中間部位,寧夏在‘幾’字形左,榆林在‘幾’字形右。 花馬池往北,就可以到達河套。 這個時候這里都屬于陜西管轄范圍。 夏日炎熱,高懸的太陽像是惱火了一般,一直往地下撒著火毒。 花馬池城黃黃的城墻,落在這一片黃土地上就像是極會偽裝的動物,但城墻之上的哨所、冷箭以及稀疏的火器,還是讓人難以忽略這里。 王陽明巡撫陜西以后,首先干得事就是巡視邊防,陜西行都司暫且不去管他,陜西都司管轄內的,莊浪、蘭州、靖虜、寧夏等各處衛所他一一在走,走到靖虜衛的時候,聽聞韃靼犯邊的消息,于是改北上而向西,直奔固原總督府。 作為三邊總督,楊一清權力極大,這邊發現敵人,那便他就已經命令榆林衛、寧夏衛向內收縮靠攏,這是他在此練的兵,還算是能戰的,其余一些小堡、千戶所,各自筑墻固守。 至于說軍需糧餉么,楊一清倒不是特別擔心,朝廷這兩年軍需不缺,去年撥銀一百萬,今年又是一百萬。 這仗,能打。 以往韃靼人之所以在關內像游泳一樣開心,是因為雖然各類衛所、城堡修得不少,但長期糜壞,導致軍隊戰斗力急劇下降。 不要說士兵了,就是將領也不愿意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