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第422節
李世民在朝堂上大笑著說弟弟不可能謀反,一下朝就臉色陰沉,直覺又有刁民想要害弟弟。 給李玄霸寫信痛罵這件事的時候,李世民氣得把筆桿子都撅斷了,換了一支筆繼續寫,在信紙上留下好大一團墨痕。 李玄霸接到信的時候腦袋一歪,下意識地吐槽:“哥寫信的時候不會氣得把筆都捏斷了吧?氣性也太大了?!?/br> 宇文珠和李玄霸一起看完信,氣得擰了李玄霸胳膊一圈:“他們誣告你謀反,你怎么能不氣?你怎么能說兄公氣性大!我們為你生氣,你卻和沒事人似的!” 李玄霸被難得暴怒的宇文珠擰得直跳腳。 天知道被擰胳膊,跳腳有什么用。 “他們都誣告我謀反了,我不做點什么讓群臣震驚的事,多對不起他們文采飛揚的彈劾文章?”李玄霸好不容易安撫住暴怒的妻子,揉著胳膊推行他的計劃。 他原本想委婉點,以免給二哥添麻煩。 現在二哥的信導致他被宇文珠罵,李玄霸就不想再為他二哥著想了。 群臣的嘴管不住,但二哥你這個皇帝居然能讓人彈劾我謀反,你不反省一下自己嗎! 還有房玄齡杜克明魏玄成,你們三個都回長安了,居然能由得別人彈劾我謀反,你們不反省一下自己嗎! 小五你也是,你就是這么當弟弟的! 李玄霸決定采取最激進的策略。 來到交州后,開商路在李玄霸正在處理的事務中重要性還要靠后。身為地方官,李玄霸現在最緊要的事是戶籍。 整理戶籍才有賦稅,賦稅才是國家的根本。戶籍和土地政策綁定,也和現在正在執行的府兵制綁定。李玄霸要把大唐在中原推行的均田制推行到整個交州,才能以交州為中心,把大唐的戶籍土地賦稅征兵政策緩慢地推行到整個嶺南的直管州。 只有最基礎的戶籍賦稅征兵政策與大唐統治核心地域看齊,嶺南才算融入了大唐。 大唐的均田制基本延續自大隋,大隋的均田制卻不是照搬北魏,而是和北齊相似。 北魏的均田制為了保障豪強的利益,宣布奴婢也能授田。奴婢授田無限額,豪強可以通過蓄奴,無限制地分得田地。 大隋為了補足這個漏洞,學習北齊,奴婢不授田。為了安撫豪強,大隋給每丁授予二十畝?;蛘呗橛罉I田,可以買賣,以便于豪強花錢兼并土地。奴婢只每五口授予一畝園宅地建房子。 但大隋大量給諸王和官吏賜予永業田,且永業田不限制為桑麻,導致百姓在隋文帝晚年就已經無地可分。 那時還是剛直之臣的蘇威曾經進言,“欲減功臣之地以給民”,被隋文帝駁回。 蘇威的心是好的,但這件事注定不可能成功。 無論哪代王朝都是與功臣、士大夫共治天下,安撫住官員為皇帝賣力,遠遠比幾個餓死的平民重要得多。何況平民百姓沒田,又不是不能去豪強家里當佃農和奴婢。 大唐的均田制也有一樣的弊端。 在原本歷史中,因李淵過分寬待功臣,李世民又因玄武門之變上位,也需要安撫舊臣,所以大唐的均田制比起大隋更加傾向于豪強。 除了慷慨地給功臣授永業田之外,大唐連永業田之外的口分田也能自由買賣,幾乎敞開了土地兼并的大門。 若前一年沒有豐收,到第二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只能借貸糧食以度日。大唐初年的君臣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貞觀年間農村高利貸年利已經超過百分百。 直到開元年間,唐玄宗才下令約束農村高利貸,規定每月取利不超過六分。但對農人而言,六分也很致命了,還不起高利貸就只能賣田。唐朝的均田制在唐玄宗時就幾乎已經瓦解。 這一世李世民登基是民意推舉,不需要看太多舊臣豪強的臉色。又有李玄霸提醒,大唐的均田制政策幾乎延續自大隋,沒有再開口分田也能售賣的口子,并以官方的名義提供青黃貸,控制民間高利貸。 大唐均田制的惡化情況有所緩解,但不多。 李世民不可能不給功臣授予永業田,也不可能完全關閉百姓永業田可以買賣的口子。 在封建時代,就算百姓再重要,皇帝也是要靠士人治理天下(將軍也屬于士人)。 為官時再有撫民事跡的士人,也不會認為自己和平民百姓是一樣的。 如宋時王安石行“免役法”,從此官員要求農人去家里服役就得給錢,蘇軾就反對道,“士大夫捐親戚,棄墳墓,以從宦于四方者,宣力之余,亦欲取樂,此人之至情也。若凋弊太甚,廚傳蕭然,則似危邦之陋風,恐非太平之盛觀”。 蘇軾曾寫過許多憐惜百姓的詩文,當地方官時也有政績。他都認為士大夫讓百姓免費到家里服役,以便于自己取樂是正常的,皇帝不這樣做就是“危邦陋風”,可見這是封建士大夫的普遍想法。 在如此的生產力下,人才都在士人階層,就算提拔新的人才,也會變成新的士人階層。 連廢除百姓免費到官宦家服徭役都這么難,涉及最基本利益的土地,李世民和李玄霸即使知道如今推行的均田制的弊端,也只能先推行著。 反正還是那句話,相信后人的智慧。如果后人的智慧都靠不住了,那大唐也差不多要亡了,他們這些老祖宗都死了幾百年以上了。 李玄霸認為大唐的均田制已經夠惠及豪強,幾乎給豪強兼并土地只套了一條一扯就斷的草繩。 在二哥統治時期吏治清明,均田制還能順利運行。等換了個不太在意百姓的深宮皇子當皇帝,基層肯定會和豪強狼狽為jian,就算口分田也能假借永業田名義買賣。青黃貸更是只會成為斂財的手段。 但交州一些豪強當土皇帝當習慣了,連套條細繩子都不肯。 李玄霸在走街串巷練習交州土話時,也打探了交州豪強對均田制的接受情況。 碰巧的是,真心支持李玄霸商路政策的豪強,對推行均田制很積極,甚至主動幫貧困農人開辟荒地;不信李玄霸的豪強,也對均田制很抵觸。 李玄霸又多打聽了一番,發現支持李玄霸的豪強大多是貶官之后,哪怕是秦朝的貶官之后,對中原王朝的土地政策接受程度都較高;不信李玄霸的豪強多是真正的本地地頭蛇,幾乎祖祖輩輩都沒出過交州,也不想離開交州。 他們甚至發現李玄霸對他們很和氣,耍起了地頭蛇的脾氣。 嶺南有人試圖謀反是公開的秘密。李玄霸前來此次安撫嶺南,不希望嶺南生亂也是公開的秘密。 所以他們堅信李玄霸為了大局,肯定會縱容他們。 反正交州荒地多的是,他們不配合,讓配合的豪強出血,他們還能喝配合的豪強的血。 “又有官吏被打了?”李玄霸笑道,“農人自發抵觸,打了給他們分田的官吏?這是奔著法不責眾去的。而且小吏被打,當地宿老打不了賠禮道歉,還能把人關起來不成?他們下一步是不是要打我的人了?” 之前詢問李玄霸交州未來的老者沉著臉道:“他們確實想對晉王殿下的護衛動手?!?/br> 李玄霸道:“他們以為我會忍氣吞聲?” 老者道:“如果殿下顧全大局忍氣吞聲,他們就會得寸進尺;若殿下發怒,他們就把兇手和家人交出來,甚至交一兩個無足輕重的族人出來讓殿下息怒。殿下還能為了護衛一頓不重的打,滅了他們滿門不成?” 李玄霸腦袋里就有了主意,只是這個主意太損,會死太多人,會讓二哥為他收拾善后惹點麻煩。 現在李玄霸無所謂了,決定執行這個計劃。 “陳鐵牛,去挨頓打?!崩钚苑愿?。 雖然是李玄霸護衛頭子,但也是大唐開國功臣,還在建設的凌煙閣預定畫像人選,大唐最沒存在感的國公潞國公陳鐵牛答應道:“是,郎君?!?/br> 張亮露出了不忍直視的神情。 交州豪強的刁奴和族人當街毆打大唐潞國公,這是要謀反吧? 張亮提醒:“殿下……郎君??!李將軍已經離開交州!” 李玄霸道:“正因為李藥師離開了交州,我才用這個計劃,不然他最近的念叨挺煩人。老師也同意了?!?/br> 張亮:“……”薛公居然會同意?! 張亮問道:“但李將軍離開,我們要從哪里借到能鎮壓謀反豪強的兵?” 張亮已經堅定不移地將即將毆打陳鐵牛的交州豪強家族定義為謀反了。 李玄霸沒說話,陳鐵牛疑惑地看向張亮。屋里其他不吭不響的侍衛也都疑惑地看向張亮。 張亮滿頭霧水。你們看我干什么? 李玄霸樂了:“我好歹算戰無不勝的玄甲兵的副帥,打仗還是會打的?!?/br> 陳鐵牛納悶道:“滅個交州土著滿門還需要郎君?我領兵就夠了?!?/br> 一個侍衛插|嘴道:“一個地頭蛇而已,還需要陳將軍?我帶人去抄他們的家?!?/br> 另一個侍衛道:“我們隨便誰去都一樣。我雖不會領兵,領個幾百人還是沒問題?!?/br> 其他侍衛紛紛點頭。 還有侍衛友好地詢問張亮:“你在問什么奇怪的問題,你自己不也曾經是個將領嗎?” 張亮:“……”對啊,自己也曾經是個跟著徐小將軍打過硬仗的將領。難道打個毫無準備的交州土著家族,還能比攻打滎陽城和洛陽城更難? 張亮這才明白,晉王殿下敢隨意挑選一個跳出來的豪強屠滅滿門,殺雞儆猴的底氣。 底氣就是晉王殿下手下包括自己在內的這批護衛,個個都是能帶兵攻城略地的猛將。 我在愁個什么勁??! 李玄霸問道:“真的用不著我披甲?” 陳鐵牛非常不尊敬李玄霸地翻了個白眼:“需要郎君披甲的時候,二郎君……陛下都要披甲了。我可不想被陛下罵?!?/br> 護衛們紛紛點頭。 當初晉王殿下上戰場,陛下可是一腳把晉王殿下踹下馬,把晉王殿下摔得七葷八素,他們都嚇壞了。 張亮也勸道:“為了避免陛下親征嶺南,郎君還是別披甲了?!?/br> 陳鐵牛和一眾護衛紛紛對張亮發來“自己人”的眼神。 李玄霸無語:“你真的跟著鐵牛學壞了?!?/br> 張亮露出憨厚傻笑。 李玄霸下定決心,又得到了薛老師“敢動你的人,都殺了,全都殺了”的肯定,便派陳鐵牛去碰瓷了。 潞國公原本是侯君集的爵位。侯君集現在沒趕上熱乎的從龍之功,也沒認識魏徵,現在身上還沒有爵位。 李玄霸惡趣味,就和李世民商量,給陳鐵牛的爵位定為潞國公。 “希望陳鐵牛有點反骨,別老跟著我,好好去朝中做官?!?/br> “他還叫沒反骨?!我們一眾舊仆從中,就他脾氣最大!連我的面子都不給!” “說得好像他給我面子似的?!?/br> “那不是你欺負他太甚,自己活該嗎?” 總之,陳鐵牛和潞國公的爵位很相稱。 即使在朝堂上都毫無存在感,幾乎讓人想不起他還是個國公的潞國公陳鐵牛帶著一幫小吏去清丈田地,并在路過某戶豪強莊園時見到豪強家族子弟欺壓百姓,仗義執言,被豪強家族子弟帶家丁圍毆。 李玄霸讓陳鐵牛被打一頓,陳鐵牛知道他家郎君真正的意思,抽出腰間大刀,大吼一聲沖進家丁中,一路砍瓜切菜砍了個對穿。 冒充小吏的玄甲兵護衛大喊:“潞國公遇襲!有人謀反!” 試圖毆打陳鐵牛的豪強子弟和家?。骸????”誰是潞國公?潞國公是什么? 跑老遠外,但還是探頭圍觀的百姓:“???”聽不太懂。 圍觀百姓中有一個是聽得懂官話的落魄士人,他翻譯道:“被襲擊的是大唐的潞國公,潞國公是大唐除了皇族宗室之外的大官,所能獲得的最高爵位了?!?/br> 百姓:“多高?” 落魄士人:“就是襲擊他們等于謀反,會滅滿門這么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