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第421節
李玄霸認真地問道:“這么遙遠的未來,你們也信嗎?” 輪到豪強們沉默了。 半晌,他們都站起來,但不知道說什么,更不知道做什么,甚至連作揖行禮道謝都忘記了。 李玄霸沒有提醒他們。 他再次品茶,又再次放下茶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一處興盛之地曾經不是蠻荒之地?先祖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后世子孫才能在桑榆之下乘涼?,F在諸位苦,是因為我等皆為先祖?!?/br> 李玄霸的話,終于讓那位提問的老者找回聲音。 他拱手問道,背彎得與地面一樣平:“晉王殿下,還要等百年嗎?” 李玄霸道:“我沒有出現在這里,就要等百年。我告知了你們未來,后世子孫在桑榆下乘涼的時間能提前多少,就看我們的努力了。不過老翁……” 李玄霸起身,將老者扶起來,非常冷酷地道:“就算我們再努力,交州出現第一位進士的情形,或許也只有你的兒孫輩才能看到?!?/br> 老者笑著道:“別的中原大官來告訴我們嶺南會好起來,總是說立刻,很快?!?/br> 李玄霸道:“本王不輕易承諾,因為世人皆知本王會讖緯,會相信本王所說為事實,而不是期許?!?/br> 老者繼續笑著道:“是啊,世人皆信殿下所言為事實,草民也相信?!?/br> 他十分無禮地推開李玄霸扶著他的手,再次對李玄霸作揖:“草民信你,信那個百年后、幾百年后、千百年后的未來!” 在他的帶領下,其余豪強也皆行禮。 年老的作揖,年輕的叩拜,皆言相信李玄霸。 但李玄霸不相信他們的話。 或許有人被自己的言語激勵,但大部分人都只關注當前,對百年后的事并不感興趣。 不過李玄霸也不計較他們是否真心。只要有人信自己,愿意為自己做事,當他們獲得了利益,剩下的人自會向自己靠攏。 萬事開頭難。他在交州豪強撬開了一道口子,再要用金錢權力腐蝕他們,就十分容易了。 接下來李玄霸詳細地詢問了這些人的祖地和擅長的經營。 所謂擅長的經營,就是他們壟斷的貨物買賣。 李玄霸沒有讓他們吐出自己壟斷的貨物買賣,只是讓他們與朝廷合作,成為朝廷的“官商”。 “官商”能從朝廷獲得新鮮的貨物,能在中原商路上暢通無阻。相對的,他們需要承擔朝廷的采買任務,并且要繳納減免后的足額商稅。 李玄霸說得很明白。 他知道商路上的盤剝,也知道豪強避稅的手段。他給官商保駕護航,給官商類似“官”的身份,相應的官商也要放棄躲避稅收。 他們可以試試白拿好處。但如果白拿朝廷的好處,若被查出來,那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可與普通偷稅漏稅不同。 好處很大,風險也很大。 李玄霸知道在自己掌握下,官商是一個激活嶺南經濟文化的好工具。但換一個吏治不清明的時候,肯定會滋生嚴重的腐敗。什么官商勾結,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但他無所謂。 他現在要做的是將包括愛州、交州在內的嶺南道全部與中原黏合在一起,讓人員和財富流通,讓當地豪強迅速富裕到能夠支持其貧寒宗族子弟也讀書科舉的程度。 至于百姓,嶺南百姓已經夠苦了,嶺南豪強富裕起來,哪怕是多招收點佃農和幫工,都能讓他們的日子比現在好過。 要說再好過一點,李玄霸也沒辦法。中原百姓也飽受欺壓。 他在堆積大山,推翻大山是千年后的人的責任。 一個時代的人做一個時代的事。他所做的就是把嶺南和中原的道路上的荊棘砍掉。 給客人們畫了百年后、幾百年后、千百年后的餅,又給他們呈上了馬上就可以充饑的餅,李玄霸讓陳鐵牛出來送走了客人們,自己才得空去關心他現在真正最關心的事——那群占城國的奴隸。 張亮在李玄霸身后護衛。 他面有猶豫之色,似乎想說什么,又不住抿起嘴唇。 李玄霸道:“想問什么就問吧,這是給我當護衛的福利?!?/br> 張亮道:“是福利還是驚嚇?” 李玄霸失笑:“你和鐵牛學壞了?!?/br> 張亮憨笑了一下,問道:“殿下所說嶺南未來是讖緯,還是……” 李玄霸道:“還是幻想?” 張亮小聲道:“嗯?!彼傆X得太不真實了。 李玄霸道:“是讖緯,但也不全是真實。嶺南道很大很大啊?!?/br> 張亮沒反應過來:“嶺南道是很大……” 李玄霸道:“中原有繁榮的地方,也有貧窮的地方;江南有魚米之鄉,也有未開化的山林。嶺南這么大的地方,未來自然有繁盛之地,也有貧窮之地。就是交州這一地……” 李玄霸笑了笑:“有一部分確實繁榮,還有一部分被不肖子孫丟了?!?/br> 張亮的臉色瞬間一沉:“他們有異心?!” 李玄霸搖頭:“他們沒有,那是千百年后的事了。我們不必憂心這個?!?/br> 張亮大著膽子道:“但我見殿下似乎在憂心這個,才會對嶺南道如此用心?!?/br> 李玄霸居然愣住。他停下腳步,回頭看向張亮:“我有嗎?” 張亮點頭:“肯定有?!?/br> 很明顯有。 既然殿下知道交州與中原分離是千百年后的事,那就說明在此時交州并無大事,何必現在就親自來交州? 李玄霸眉頭緊皺。 張亮有點不安。他是不是說錯了話? 他忙抱拳:“卑職見識淺薄,若說錯話……” 李玄霸打斷道:“別卑職不卑職的,自家府上太過客氣,聽得我頭疼?!?/br> 他深呼吸了一下,失笑道:“你沒說錯?!?/br> 李玄霸把折扇合攏插腰上,一甩衣袖,大步向前。 “沒錯啊?!?/br> “哈哈哈哈哈!” 張亮愕然地跟上突然甩著衣袖朗聲大笑的李玄霸。 說得好聽點,李玄霸現在的模樣就是標準的狂士。 說得難聽點,李玄霸笑得就像個癲子。 誰也不知道他為何發笑,他或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何發笑。 只是想笑,便笑了。 非要李玄霸說出個突然大笑的緣由,他只是想起了幼年時與二哥的對話。 “哥,窮則獨善其身,達才兼濟天下。我只顧我自己,不想顧別人?!?/br> “但是阿玄,我們不窮啊?!?/br> “我說的窮不是你想的意思……” “我們真的不窮!” “呃……” 好吧,我們現在確實不窮了。 第247章 派潞國公去碰瓷 奴隸確實來自占城國, 稻種也來自占城國。但奴隸是不是占城國會種水稻的老農,稻種是不是占城國已經改良的稻種,就要等一季稻子長出來才知道。 李玄霸略微了解了一下占城國奴隸的信息, 就把人交給顏真, 讓其安排其去官田種水稻。若他們真的是有技術的老農民, 就教他們官話;若不是,就等顏真明年重新當豪商時一同帶去占城國,也能當個向導。 交州的土話與官話已經有很大區別, 占城國的土話更是難懂。 以李玄霸的記憶力,學語言本應該容易,但難的是土話沒有較為系統的語言教材, 也沒有文字記載,只能靠著對話一個字一個字地學, 十分麻煩。 李玄霸穿越這么多年, 第一次在只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習上遭遇了難題。他還挺高興,覺得總算有點挑戰性了。 為了快點學習當地方言,恰好宇文珠把李玄霸的身體養好了,準備做正事,要走街串巷去研究交州人口中的“瘴氣”究竟有多少種病, 李玄霸便跟著宇文珠去走街串巷。 宇文珠只是去走訪當地游醫,不是去接觸病患, 所以李玄霸不擔心會染上病。 李玄霸陪宇文珠外出的時候,也沒忘記推進交州海港建設。 他離開長安時,李世民讓他隨意支取嶺南道賦稅。 朝中對此很有意見, 還有人說晉王招兵買馬謀反怎么辦。 雖然人人皆知晉王不可能謀反, 但他們不能開這個口子。 李世民對此哈哈大笑:“大唐后世子孫若想效仿朕與阿玄, 首先他們得是一對雙生子。哈哈哈哈哈, 阿玄要謀反,這是朕聽過的最好笑的笑話。他要謀反,還得讓朕給他當大將軍。難道你指望他那么病弱的人自己帶兵打仗嗎?” 李世民在朝堂上表現得很大度,幾日后已經回到朝堂的三位相公彈劾某些居心不良的大臣誣告忠臣,離間皇帝和晉王兄弟感情。 連曾說出“為了監督和勸諫,御史就算捕風捉影也沒問題”的魏徵也上書,說晉王正在交州吃苦,群臣卻彈劾晉王,實在是令做實事的人寒心。群臣再這樣胡搞,以后人人效仿盧祖尚沽名釣譽,大唐就要完蛋了。 哦,盧祖尚現在還在大理寺。 程序正義,大理寺要走流程,還要三位相公會審復核,實在是忙不過來,等春闈后再說吧。 李世民立刻贊同,貶了彈劾李玄霸要謀反的人的官,讓他們去偏遠的地方當縣令醒醒腦子。 朝臣就算外放也是當刺史,李世民一下子給人貶到縣令,朝臣中剛提拔上來的愣頭青總算明白,那些事就算用“勸諫”“預警”都不能說了。 被貶為縣令的人也很委屈。 他們腦袋真沒問題,都說了不是真的認為晉王要謀反,而是擔心陛下開了這條口子,后世有腦袋不清醒的皇帝也這么做,造成宗室謀反。 但皇帝認為他們居心叵測,就是想離間,就是想趁著晉王不在搞成“三人成虎”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