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844節
顯然,理論經驗的作用并不明顯。 在運氣非常好的情況下,沒有理論經驗也能夠研究出高性能的材料;只有理論經驗,缺少運氣的情況下,即便投入再多的經費、再多的精力,最終也可能是一無所獲。 現在欒永尚看著結果,就只能感嘆一句,“王院士,真是太了不起了……”他感到疑惑的是,王浩的臉上并沒有什么興奮,甚至還帶著一點不滿。 他小聲問道,“王院士,數據不是有很大提升嗎?” “提升還是太小了?!?/br> 王浩搖頭道。 “一下子提升160度還小……”欒永尚滿臉不理解,繼續問道,“王院士,你一直沒有說我們的研究目標是什么?” “嗯~” 王浩想了一下,說道,“溫度數據最好是兩千度以上,光能轉化率要明顯超過30%?!?/br> 他補充道,“其實最初,這個技術并沒有轉化率的要求,但用在光壓發動機上就必須要求轉化率,否則就會制造太多無用的熱量?!?/br> “太空上,散熱是個大問題?!?/br> 欒永尚明白了。 太空中散熱確實是個大問題,當初在真空環境的時候,依靠的大多都是輻射散熱。 如果處在封閉的空間中,散熱的難度就會更高。 王浩繼續道,“發電不一定要在封閉的空間,但如果是純粹的熱量就會讓物質溫度不斷上升?!?/br> “所以,我們對材料的溫度要求,最好是超過兩千度?!?/br> “這個數據才能保證溫度平衡?!?/br> 溫度平衡,也就是制造熱量和散熱達成一種平衡,導體以及其他物質的溫度就不會再上升。 這時,李國偉忽然開口道,“王院士,要求兩千度確實太高了。材料承載溫度是有上限的,新材料的熔點也只有1500攝氏度,如果是兩千度,肯定會融化成液體,溫度再高,其中的硫化物就會氣化?!?/br> “這種新型復合材料,要保證磁化特性,有些元素并不是一階,不可能保證每一種原材料都有高熔點……” “要求兩千度,就需要融化后的液體材料依舊擁有光轉電性能?!?/br> 李國偉是以平淡的口氣說出來的,他是就事論事的討論問題,但聽在其他人耳中就像是在質疑王浩。 欒永尚頓時不滿的瞪了他一眼。 孟爭也推了他一下。 王浩則是聽的滿臉欣喜,他收到了系統提示的靈感提升,頓時認真道,“李教授,你繼續說?!?/br> “???” 李國偉愣了一下。 他也意識到剛才的話不妥,還以為王浩會很不滿,結果卻讓自己繼續,他想了想還是硬著頭皮道,“我是這樣想的?!?/br> “想讓材料在液體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光轉電的性能很容易,但要維持導電性能就太難了?!?/br>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添加一種液態活躍金屬,比如,鋰元素?!?/br> “鋰元素的熔點很低,但它的外層電子非?;钴S,就能讓材料在融化的狀態下,繼續保證電子高活躍性……” 等李國偉說完以后,王浩肯定的點頭,“有道理??!李教授,你這個想法實在太好了?!?/br> 他確實非常高興。 李國偉的想法一下子讓靈感值提升了‘45點’,就能確定是正確的方向,他馬上召集其他人一起進行研究。 很快。 新的材料制造方案出臺。 他們在新材料方案中,添加了一階鋰元素化合物,還討論了添加鋰元素化合物的工序。 下一步就進入到實驗制造。 時間又過了三天,第二種新材料制造出來,馬上被運送到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讓王善慶團隊進行檢測。 這次的檢測和上次不同。 上一次檢測的材料是一種高熔點的固體,只需要加工成薄片,放置在場力中就能進行檢測。 現在的新材料中,有一種成分的熔點很低,加熱到過千攝氏度時,一部分就融化為液體,材料的性態就會變得很不穩定。 王善慶、張春利就想了一個方案,是利用抗高溫的透光管來承裝材料,然后再放置到場力中進行檢測,而抗高溫的透光管,可不是直接就能拿到的,需要等待合作工廠進行制造。 “王院士,那邊說最少要等一個星期?!?/br> 王善慶做了報告。 王浩很清楚不可能第一時間檢測,倒是沒有太在意,李國偉的想法讓他們找到了新方向。 有了新方向以后,靈感值就在不斷地提升。 這也讓新材料制造進入到高產階段,王浩召開了幾次研究會議,就制定了六種新材料制造方案。 現在就剩下等待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研發成功!七個月以后,兩則重大焦點! 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光壓磁化發電研究組的工作變得忙碌起來,他們本來以為材料測試工作很容易,新材料運送過來后才發現沒有那么簡單。 之前測試的材料全部都是固體材料,他們只需要把材料制造成薄片,放置在場力中就可以直接進行檢測。 新材料則是‘融化后’進行磁化發電,就讓王善慶、張春利等人感到頭疼,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高熔點的玻璃材料把新材料進行封閉,再放置在場力內也可以檢測。 這個過程中會有光能的損耗,因為玻璃材料也不可能百分百透光,必定會有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量。 有百分之一轉化為熱量,也會讓光轉電的效率降低百分之一。 在定制了高熔點的玻璃密封管以后,他們本來以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就發現金屬復合實驗室又用來了新材料。 這次的新材料要求更高了,不只是‘融化后’進行磁化發電,還要測定‘高壓液化’狀態的磁化發電。 復合材料是由多種材料組合在一起的。 有些材料的熔點低,有些材料的熔點高,溫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會有組成材料融化,甚至會達到氣化狀態,其他組成材料則繼續保持固體狀態。 比如,硅元素化合物、金屬合金的熔點都很高,作為介質的硫化物以及鋰元素化合物的熔點很低。 如果有材料組成高溫下發生氣化現象,材料特性必定無法保持住,那么就必須讓材料維持原有的體積,也就是高壓狀態下讓其繼續保持‘液化’狀態,也就是‘高壓液化’。 所以承載材料的管道必須有高抗壓的特性。 高抗壓并不是什么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關鍵問題,承載材料的管道必須是透光的,否則外在光源就會被管道阻隔,‘光轉電’也就無從說起。 “抗高壓的透光管道……” 王善慶想想都很頭疼,他們自己肯定解決不了問題,只能找大型材料機構進行詢問。 他的運氣很不錯。 首都的高分子材料所依靠一階硅元素,研究出一種全新的透光材料,并且就有高熔點、高抗壓抗爆的特點,也同意制造一部分新材料交給湮滅力場實驗組,先是從高分子材料所拿到了新材料,馬上送到合作工廠進行制造。 整個過程都是‘加急’趕制,依舊耗時兩個多星期才完成。 這時候,王浩率領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研制的幾種新材料,都已經運送到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看著cao作間堆積的新材料,王善慶和張春利苦笑的感嘆著,“他們研究新材料的速度,比我們做檢測還要快?!?/br> “這真是……” “不講道理了!” 他們都覺得自己拖后腿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繼續等待。 王浩已經等不及了。 他在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個月時間,帶領團隊完成了總計八項新材料的制造。 這時候,他就發現靈感值增加速度很慢了,說明李國偉提供的新方向已經走到了盡頭。 雖然還沒有確定研究完成,王浩還是決定離開蘇東大學,他先是回了西海,休息了幾天以后,就又去了湮滅力場實驗組。 湮滅力場實驗組有很多的工作。 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研究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的實驗,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難度是s+級別,顯然不是簡單設計實驗就能夠完成的。 但王浩還是支持他們繼續做實驗,即便是不能釋放出f射線,實驗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新發現,幫助提升研究任務的靈感值,另外,實驗過程中的數據也很重要,每一項實驗都是打基礎、做積累。 王浩到了實驗組就查看實驗資料。 丁志強一直在參與實驗,他給王浩做了詳細的報告,只是神情有些低落和郁悶,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發現。 王浩聽完了報告,并詳細查看實驗數據以后,就發現有了‘1’點靈感值增長。 雖然只有‘1’點增長,放在一個任務上可以忽略不計,但要知道,進行的是s+難度的任務。 1點增長也很了不起! 王浩發現丁志強神色有些低落,他馬上安慰道,“小丁啊,你們已經做的很好了,沒有發現不是你們的問題?!?/br> “實際上,我并不指望你們能真正制造出f射線,現在你們做的就是積累經驗、打好基礎?!?/br> “我剛才仔細看了,你們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優秀!” 王浩滿是認可的話語,卻沒有讓丁志強的心情變好,甚至還更感覺郁悶了。 因為…… 他覺得王浩在‘正向pua’。 他們的實驗明明什么都沒有發現,結果王浩還在肯定他們的工作,為什么呢?不就是‘正向pua’嗎? 不斷地贊嘆、不斷地肯定,即便做的不好也夸獎…… 傻子才信這些! …… 在關心了一下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的實驗以后,光能磁化發電技術研究組也終于得到了透光高壓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