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839節
但是,他們認為王浩的提議也很可行,畢竟就只是一項‘被淘汰’、‘沒有實際價值’的技術。 所以科技部門就在強湮滅力場技術上松口了。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連續做申請,希望能在強湮滅力場的研究上,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進行合作,但一直都是被直接拒絕。 湮滅組織,屢敗屢戰。 一次申請被拒絕,就再申請第二次,反正也只是做一下書面申請,萬一就能談談呢? 比爾-布萊恩是這么想的。 尤尼爾-諾沃提尼也這么想。 但他們認為合作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因為區域性強湮滅力場已經確定和湮滅粒子技術直接相關。 “湮滅粒子技術,可不一般??!” “種花家那邊,幾乎不可能和我們合作,他們還依靠湮滅粒子技術,想制造出光壓發動機……” 比爾-布萊恩苦悶的說道。 諾沃提尼跟著點頭。 他們知道想要進行合作根本是不可能的,但還是忍不住非常的郁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合作問題,而是格魯姆湖項目組研發出了‘直流反重力技術’。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早就不爭奪‘第一’了,他們把格魯姆湖項目組看做是直接競爭對手,落后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沒關系,只要能超過格魯姆湖計劃組就可以了。 結果…… 還是落后了! 比爾-布萊恩甚至在為明年的經費發愁,他預計經費最少會被砍掉一半兒,到時候,很多研究都要被迫暫停。 尤尼爾-諾沃提尼忽然驚呼一句,“比爾,你肯定猜不到我收到什么?!?/br> “科技部門的回復!” “他們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說……和我們談一下其他領域的合作?什么意思?” 比爾-布萊恩馬上站了起來,果斷道,“管他什么意思,趕緊派人過去!不,我自己去!” “我也去!” 諾沃提尼也非常的果斷。 他們的想法都是一樣的,依靠自己進行研究,花掉大量的經費都不一定有成果。 格魯姆湖計劃組花掉幾十億美元,研究出了高壓混合材料支持直流反重力技術,他們花掉幾十億美元,也許會一無所獲。 他們的經費遠遠比不上格魯姆湖計劃組。 自己做研究,得不償失! 如果和種花家進行合作,直接得到技術,就能進行大量的基礎實驗,至于技術原理是什么,后續可以慢慢的研究。 另外,有一臺區域性強湮滅力場設備在手,還會擔心沒經費嗎? 他們馬上決定一起飛往種花家。 第五百六十五章 達成合作,庫博:這不公平,這是技術傾銷! 比爾-布萊恩來了。 尤尼爾-諾沃提尼也來了。 從首都機場下了飛機以后,他們第一時間去了科技部門,但因為沒有提前打招呼,一直在酒店住了兩天時間,才等到科技部門的接待,接待他們的還只是個下級部門主任。 他們倒是沒有白等。 強湮滅力場技術方面,科技部門確實是松了口,也知道布萊恩和諾沃提尼的來意,只是兩人的地位實在差太多,就只是湮滅組織負責人而已,或者干脆就只是學者,接觸更高一層的負責人也沒有意義。 接待人員透露了一個消息,“我們有意加強和歐洲方面的科技研發合作,尤其是在粒子標準模型、量子物理等方向?!?/br> “另外,我們正準備籌備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br> 一句話,讓布萊恩明白過來。 科技部門希望合作的對象是核子組織,國際湮滅粒子組織也只是附帶的,但和核子組織的合作,也不能只是和學者談判。 學者們是沒有決策權的,還是必須官員之間的接觸才能決定合作內容。 這就是試探性質的接觸,并不確定真正要合作。 合作與否還是要看后續的談判、籌碼及需求等等,進行綜合性的考慮后才能做出決定。 比爾-布萊恩明白意思以后,讓諾沃提尼留下來,他自己都快速返回了歐洲,找到了核子組織的負責人,以及重量級的官員說了起來。 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的吸引力太大了,只是放出了消息就吸引了一大堆的學者,也包括有決策權的官員。 這個人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夠在科技方向上,和種花家的科研機構、企業進行合作。 即便不能參與強湮滅力場的研究,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可以,對他們來說,和種花家進行科技研發合作,百利而無一害。 這是因為世界科技形勢的變化。 現在種花家是具有科技優勢的,包括湮滅科技、超導科技、材料科技等領域,種花家已經領先太多太多,也輻射到軍工科技、高端制造業以及民用電子信息技術等多種領域。 直白來說,種花家已經成為了科技霸主。 科技優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好多國家支柱級級的大企業,市場占有率連年下跌,利潤正在快速的下滑。 種花家的企業截然相反,都在快速擴張發展。 這就是科技優勢帶來的影響,而種花家的科技優勢,最核心的就是強湮滅力場技術,強湮滅力場技術支持制造了先進材料,先進材料進入市場讓各領域的科技實現跨越式進步。 由此可見,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的影響了。 對于學者們,尤其是物理學家們來說,區域性強湮滅力場的吸引力就更大了,強湮滅力場內《相對論》已經不適應,就意味著很多去全新的物理發現,只是‘光速提升’一項,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物理性態變化。 其中可研究的內容就太多了。 巴茲博格-蒙特拉是核子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也是核子組織派過來的代表,他得知有機會和科技部門合作,合作內容還包括強湮滅力場技術,表現的非常激動和興奮。 近年來,核子組織的情況也不太好。 一個就是常年沒有重要的物理發現,一次次的實驗也只有更高的數據和不確定的結果。 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核子組織的維持需要花掉大量經費,設備每一次更新換代都是幾十、過百億歐元來計算的,結果卻持續沒有成果,自然就讓組織內部人心渙散,申請經費也變得不容易。 另一個就是湮滅科技的影響了。 國際的目光都放在湮滅科技上,包括反重力、強湮滅力場、一階材料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內容,被關注的機構也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甚至是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 這種科技發展大背景下,想要申請經費就變得更不容易,研究想要有成果就變得更難了。 巴茲博格-蒙特拉來到種花家以后,和好多官員接觸、參與了好幾個會議后,才終于明白科技部門的打算了。 “他們希望重新加入核子組織,并展開粒子對撞實驗領域的合作?!?/br> “但不是普通的實驗,而是牽扯到強湮滅力場的實驗……” 后面一條就太吸引人了。 如果只是和核子組織合作,根本沒什么大不了的,牽扯到強湮滅力場就不一樣了。 這也就代表,核子組織能做一些‘想都不敢想’的實驗。 巴茲博格-蒙特拉和隨行官員討論了一下,就決定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到合作,其他機構想要接觸到強湮滅力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錯過了機會很可能就永遠失去機會了。 要知道,種花家已經確定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等新的對撞機建造好以后,他們就根本沒必要再和核子組織合作,有什么實驗都可以自己做了。 談判,很快開始了。 當更詳細的了解到合作實驗內容以后,巴茲博格-蒙特拉都差點開口直接說,“你們的一切要求,我們都同意!” 他太激動了。 科技部門提出的是,在強湮滅力場區域內進行粒子對撞實驗,并進行詳細的檢測分析。 這種合作根本無法拒絕。 所有的物理學家都羨慕強湮滅力場有關的研究,他們得知高能所利用覆蓋場力的粒子加速器測定光速,都像是看到有人用金磚蓋房子——太浪費了! 用強湮滅力場覆蓋加速器或是其他區域,可以做太多的實驗,也包括場力中心的粒子對撞。 這種實驗一定會有很多新發現。 到時候,就是全新的實驗、全新的數據,也就意味著全新的發現、全新的粒子物理研究。 談判進行的很順利。 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太重要,即便只是提供相關的設備,也讓科技部門擁有談判的絕對主導權。 最終,雙方達成一致。 種花家方面提供七臺‘3倍率到4倍率’的強湮滅力場設備,每一臺設備制造的力場能覆蓋直徑超過十米的區域。 其中一臺支持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其他的六臺則提供給核子組織用于粒子加速器的改造。 七臺設備,總計費用是120億歐元。 實驗合作方面,種花家會派出80人的學者團隊,分成四個小組參與加入核子組織新的實驗工作,同時還要派出官員參與核子組織的實驗以及管理事務。 80人學者團隊是和實驗直接相關的,還有超過50人的團隊,負責設備的安裝、維護,并監督技術保密工作。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方面也有合作。 科技部門提供的是強湮滅力場設備,而不是技術,自然要派出人員監督后續的實驗。 種花家也成為了湮滅組織的成員國之一,只不過只派出了‘實驗監督人員’,科學家團隊就是象征性的了。 實際上,監督也只是‘表面工作’。 當設備運送到歐洲以后,技術想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只是設備安裝過程中,高壓混合材料的底層布局就會透露出去。 當然,模仿也只是制造出同樣的設備。 在沒有底層理論支持的情況下,想要研發性能更強的強湮滅力場設備,不能說完全不可能,難度系數也沒有降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