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817節
別人掌握芯片技術,我們買芯片研發設備就好了。 別人掌握計算機技術,我們買計算機研發軟件就好了。 別人掌握衛星技術,我們直接接入衛星網絡,做個代理商人輕松賺流量錢……它不香嗎? 為什么一定要競爭? 那些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也沒非要和發達國家競爭科技產業??! 做高端技術的下一級研究,也挺好! …… 西海市。 城郊軍事管制區南側寫字樓,被劃歸為光壓發動機設計項目組的研發基地。 所有人都到了研發基地。 其中各領域頂尖的專家學者,就有超過五十人,其中有一半都是航空、航天領域的材料和技術專家。 在人員調配的時候,他們就只知道是王浩主導的保密項目,具體研究什么也不清楚。 等來到基地簽訂保密協議以后,才知道是‘光壓發動機’設計項目。 每個人都感到非常震驚。 有些人湊在一起忍不住討論起來,“真的假的?光壓發動機?不是開玩笑吧?” “王院士還真是不同凡響啊,上一個大項目是核聚變,就已經很驚人了,這次是光壓發動機?” “我感覺……” “核聚變比起光壓發動機,根本就不算什么。核聚變是能理解的,也做過很多的研究,光壓發動機……完全沒有基礎??!” “這就是一個超越時代的技術!” “核聚變說是百年內能實現,光壓發動機……千年是否能實現?” “現在都設計了,肯定用不了千年!” “有基礎嗎?怎么制造強光源?理論來說,還需要五萬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吧?有什么材料能承受?” 一群人沉默了。 曹東明也在討論的人群中,他也主動申請參與了項目,期待和王浩的新一次合作。 他開口說道,“之前王院士問了材料問題,需要一種承受六千攝氏度以上高溫的涂層,我們剛好有個成果,一種鎢硅合金,熔點高達一萬攝氏度?!?/br> “后來我們送到了西海大學?!?/br> “我估計,王浩院士做這個研究肯定是有基礎的,也可能不用那么高溫度?還有,光源的問題或許已經解決了?” 其他人頓時好奇問道,“還有什么內幕消息嗎?” “曹院士,你和王浩院士是老相識了,肯定知道一些東西吧?提前和我們說說……” “對,說說,光源問題怎么解決的?” “我也好奇這個?!?/br> “還有,溫度問題怎么解決,有什么理論?” “……” 面對一大堆的詢問,曹東民頓時后悔開口了,他知道的消息就這么多,結果就被追著詢問。 他確實和王浩是老相識。 但是,保密性的研究怎么可能知道消息? 最后還是王浩幫忙解了圍。 王浩來了。 當王浩來到了基地辦公樓以后,就有人在樓道里大喊一聲,“王院士來了”,一群人頓時沖了出去。 王浩不是自己來的,還是帶著研究組的其他人。 面對眾人的熱情,他表現的很和善,和每個人一一握手,隨后招呼著大家進入到會議室。 等大家都做好了以后,投屏頓時了擬定的發動機框架圖。 王浩開口道,“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我們這個設計項目的研究內容是光壓發動機?!?/br> “這個研究很超前,但是我們已經有了基礎技術?!?/br> “首先,光源問題,我們已經擁有了湮滅粒子技術,能夠把核反應產生的中子,全部轉化為純凈的光能量?!?/br> “第二,溫度控制問題?!?/br> “我們的研究認為,強湮滅力場作用下,不需要五萬攝氏度的高溫環境,就能制造出強光壓,另外,一階光的光壓高于常規光壓,兩者疊加在一起,我們只需要制造六千攝氏度的穩定環境,就可以制造出強光壓?!?/br> “以上,就是關鍵技術?!?/br> “我們的研究也是以此為基礎進行光壓發動機的設計……” 王浩的話語很平淡,內容卻讓會議室所有人感到震撼,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參加個研究項目,會聽到如此震撼的技術和理論。 “湮滅粒子技術?” “六千攝氏度制造強光壓?” “這是真的嗎?不是在做夢吧!” “呼啦~~~” 在短暫的沉默以后,會場迅速陷入一片嘩然! 第五百五十章 發動機自帶激光武器!曹東明:王院士是在考察我? 會場。 王浩站在臺上說明了研究內容,并解答了大部分人對于研究的疑惑,他主要說明了兩點。 一點就是穩定控制的湮滅粒子技術。 另一點就是溫度需求降低到了六千攝氏度。 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驚,他們已經顧不上會場紀律了,帶著驚訝忍不住討論起來。 湮滅粒子,他們當然是聽說過的。 普利爾為科學英勇犧牲的‘爆炸事件’,就是以王浩的研究組發表‘湮滅粒子理論’告一段落。 爭論,也由此而起。 很多國外的物理學家更相信反物質理論,他們認為爆炸事件中出現了正反物質湮滅現象,由此制造出了不可控的能量。 阿邁瑞肯方面還推出了一個印度裔的物理學家,以爆炸事件的實驗為切入點去研究反物質技術。 后來就出現了第二次爆炸事件。 那個新聞讓全世界感到震驚,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想到阿邁瑞肯的研究會在兩個同樣的地方摔倒,就感覺有些好笑。 當然了。 科學實驗事故是需要嚴肅對待的,他們只能嚴肅的持有默哀態度,覺得好笑也只能憋在心里。 中途高能所則是宣布,和反重力性態中心合作,并在實驗中制造出來超光速粒子,驗證了湮滅粒子理論。 以此,湮滅粒子理論被更多的學者認可。 在高端學術圈里,湮滅粒子理論的名氣很大,但大家都默認就只是一項理論,高能所制造出超光速粒子,也只是一定程度上驗證了理論。 結果…… 王浩團隊已經掌握了湮滅粒子技術? 這太駭人了! 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一項全新的理論從提出到被驗證,再到轉化為技術,最低也需要幾十年時間,更不用說掌握完善的技術了。 那需要更久遠的時間。 他們聽到說掌握了穩定控制的湮滅粒子技術,第一時間都感覺王浩是在開玩笑,覺得實在是太不真實了。 那可是湮滅粒子技術! 湮滅粒子技術,可以直白的理解為‘物質轉化為能量的技術’,和反物質技術的理論不同,但結果是類似的,都是制造出超強的能量,其能量轉化效率為‘百分之百’。 相比來說,核聚變技術就只有0.7%。 核聚變技術就已經相當驚人,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無限能源技術’、‘最清潔的能源’,但和湮滅粒子依舊不在一個檔次上。 兩者之間的能量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一點也很重要——‘穩定控制’。 如果不能夠穩定的控制反應,就比如核聚變反應的,反應發生以后釋放能量以指數形式遞增,控制就會成為主要研究內容。 核聚變控制的研究用了多久呢? 在湮滅力場技術出現以前,人類對于核聚變的研究超過七十年,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經費、人力成本,研究進展都是非常有限的,距離真正實現控制核聚變還很遙遠。 湮滅粒子技術才剛出現,就能做到穩定控制,就感覺更加不可思議了。 “這就等于說是,我們已經掌握了理論極限的能源技術!” “無法想象!”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了解一下湮滅粒子技術,沒有任何的先兆,直接就出現了?!?/br> “我根本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研究?!?/br> “不愧是王浩院士啊,真是了不起,他既然能平淡的技術說出來,如果換做是我,可能會激動的憋過氣……” 所有人都在關心湮滅粒子技術。 有了這項技術為基礎以后,光壓發動機的研究不再是幻想,而王浩也談到說,依靠強湮滅力場的作用,溫度需要降低到了六千攝氏度。 實際上,六千攝氏度是一個模糊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