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74節
當聯系到設計工作,他們就知道框架可能就是核聚變裝置。 大家都來到會議室以后,王浩也坐在主位上說了起來,“正常來說,研究組剛剛組建,大家可能才來到西海,第一次會議就是認識一下?!?/br> “我們也不是做爭分奪秒的研究,似乎也不用太著急?!?/br> “但是,我希望設計趕緊完成,快點進入到下一步,就能夠更快一些制造出核聚變裝置?!?/br> “研究不是爭分奪秒,但我不喜歡浪費時間?!?/br> “大家來看……” 王浩說完以后直接進入講解狀態。 所有參會的人都有點兒發懵,他們沒想到第一次開會就直接進入工作,甚至對此毫無準備。 他們一直在心里感慨,“不愧是王浩院士!” “雷厲風行??!” “做事一點都不拖沓,或許就是這樣的工作態度,才能完成那么多研究吧……” 顏靜、丁志強、羅大勇等人早就習慣了。 王浩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做研究就是做研究,干凈利索的進入正題,趕緊把研究做完才是正事。 其他的都不重要。 外界乃至于研究組里,很多人都認為核聚變設計工作是一個持久性的研究,可能會持續幾年時間。 但他們卻認為…… 也許,很快。 具體多快也很難說。 “若是不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大概一年……夠了吧?”肖新宇思考著做了個判斷。 “半年,差不多?!鳖侅o這么樣。 羅大勇悶頭不說話,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丁志強…… 他正在用力捂著腦袋,痛苦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要加入核聚變設計組?到底什么時候,才能脫離王浩老師的魔掌……” 第四百五十四章 摒棄前嫌、同心協力?模擬計算問題 會議室里。 王浩開始講解核聚變裝置的主框架。 主框架包含幾十頁的內容,設計圖上主要包含外層螺旋磁場、強湮滅力場、內部的反重力場以及下方的支持設備,周圍則有包含冷卻系統、能源控制系統、以及連帶的輸出端口控制系統,等等。 每一個部分都包含了很多內容。 他主要講解的是幾個大型的系統,比如磁場控制、底層力場支持構架、電子控制系統,也包括輸出端口的設計等。 所有內容都是主要構架,并沒有細節到材料或技術。 主設計組的工作也是完善構架,細節化的內容有其他組來負責。 每個人都認真的聽著。 多數人最開始都認為王浩拿出的只是粗略版本,給出一個大體的框架就差不多了,可沒想到的是,他講解的內容非常精細,框架已經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內容,給人的感覺就已經很完善了。 等大部分講解完成以后,他們發現主內容都已經有了,心里不由得很是驚訝,“這個設計比理想化的托卡馬克裝置,實現的可能性高的多?!?/br> “主框架已經牽扯到了控制核聚變的每一個難點……” “好像設計已經完成了?” 有些人甚至感覺工作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完善細節?分配工作?我感覺這個設計已經不能修改了?!?/br> 實際上,還是有很大完善空間的。 王浩在不斷講解的過程中,依靠《教學的饋贈》也獲得了不少的靈感,他順帶就加了上去,很直白的講了出來。 這也讓大家對于主框架的認識更加全面。 他們都感覺設計已經可以了,接下來就是解決各部分材料和技術的問題。 這種感覺很荒謬。 因為研究才只是剛剛開始,設計組也還處在籌建過程中,連人員都缺少很多,結果主框架設計似乎完成了。 這就好像是面臨一個解題過程非常復雜的數學問題。 王浩已經把解題步驟都設定好了。 他們只要按照解題的步驟,一個個去填充細節的內容,題目就能夠順利的解決。 當然,結果不一定正確。 不正確的原因在于,研究會收到材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有些設計看似是合理的,真正去細節化研究的時候,就會受限于技術水平導致無法實現。 比如,內層材料計算得出,需要能夠承受一萬攝氏度的高溫。 顯然。 現在沒有任何材料能承受如此高溫,相應的問題自然就無法解決,設計也要再進行修改。 但不管怎么說,王浩給出的主框架已經有了整體的思路。 “有這個設計做打底,即便是設計最終完成不了,感覺也可以交差了……”有個老院士扯著嘴角說道。 “現在就能做到這種地步,王浩院士準備的很充分啊?!?/br> “看來核聚變論證能通過也是很正常的,他們可能很早就開始研究相關內容了?!?/br> “我發現研究比想象中的容易……” “……” 等會議結束以后,王浩就帶著丁志強、羅大勇等人,去了分配給他們的辦公室。 會議廳還要有很多人。 他們也不由的激烈討論起來,周東偉院士忽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注意到,王浩院士做的主框架設計似乎沒有其他的反重力設備?” 很多人頓時反應過來。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公開過他們的設備照片,所謂的強湮滅力場發生設備,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幾臺反重力發生設備圍成一個圈,設備占據了大量的空間,所制造出強湮滅力場卻只有中間一個球。 所以,很多人想象中的核聚變裝置,會有好多反重力設備在周圍環繞,就不可能騰出空間,放置其他的大型設備。 王浩做的主框架設計根本沒有這些反重力設備。 “這是怎么回事?” “那些反重力設備在哪里?如果按照這個框架來說,根本沒有空間啊?!?/br> “不太對吧?” “還是說王浩院士沒有考慮到其他反重力設備?只是搭建了和核聚變裝置有關的框架……” “……” 在眾人的談論聲中,湯建軍自得的一笑,開口說道,“反正你們早晚也要知道,我就在這里說了?!?/br> “什么?” 所有人都看了過去。 湯建軍很享受被矚目的感覺,他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才不急不慢的說道,“其實我們早就有了,用一臺設備制造反重力場、強湮滅力場的技術?!?/br> “你們看王浩院士畫的主框架,下面方方框框的東西,就是湮滅力場支持設備?!?/br> 所有人頓時驚住了。 他們努力的消化了這個信息,但好半天還是感覺非常震驚。 周東偉滿心驚訝的說道,“我們的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已經高端到如此地步了?” 其他人也跟著討論起來,“這樣就能制造強湮滅力場?怪不得能夠支持核聚變裝置,安全性大大提升?!?/br> “框架里,冷卻系統會支持下方的材料,難道用的是金屬超導材料?” “肯定是!” “如果是高壓混合材料,就不太需要冷卻系統支持?!?/br> “金屬材料支持?這個技術太高端了吧?!?/br> “阿邁瑞肯那邊的研究,好像說就是依靠一階材料,來制造強湮滅力場,我特別關注過,好像依舊是以疊加力場技術來制造,所以說,他們是走錯了方向?” “方向肯定錯了?!?/br> “那豈不是說,格魯姆湖計劃,550億美元全都打了水漂……” 湯建軍聽著大家的討論,也沒有糾正其中的問題。 他們把設計的內容當做了‘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實際上,只是f射線發生技術,準確的說是‘直流反重力技術’。 現在直流強湮滅力場技術,使用的依舊是高壓混合材料。 這些都是保密內容,自然不能隨便說出去。 但即便是搞錯了內容,也足夠所有人震驚了,他們一時間對于研究更有了信心。 既然已經有了如此高端的基礎,完成核聚變裝置的設計項目,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會議室里,表情淡定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湯建軍。 另一個就是汪百川。 汪百川的心里也很驚訝,但他比其他人淡定許多,因為更驚訝的技術他已經見識過了。 這讓汪百川心里產生了優越感,不由美滋滋想著,“真是小題大做!” “你們這群人,要是知道那種超級武器似的點火技術……別一口氣兒憋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