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62節
“如果真能延伸幾十公里,那就不是延伸,是發射了吧?我們有了這種高端技術,而他們也有了發現……” “你們覺得,我們之間的技術差距有多大?” “這個……” 好幾個人都仔細想了起來。 最后還是張恩華做了個形容,“我覺得吧,就像是竄天猴和精確制導導彈……” “我們古代就有了竄天猴,但就只當成是一種炮仗,根本沒研究其中蘊含的原理?!?/br> “現在他們是當成制造技術……” “意思都一樣?!?/br>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有發現、有大發現!制造高密度金屬材料! 汪百川的實驗團隊,對于核聚變點火技術感到非常的震驚。 這也增加了進行實驗研究的信心。 每個人都非常的積極,氘氘反應項目進行的很順利,利用不斷進行點火爆炸實驗收集到了很多的數據。 于此同時。 其他相關的核聚變論證研究項目,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當公開進行大量實驗論證相關研究,參與的人數自然是非常多的,想要做到完全保密就不可能了。 國際上也有了不少的報道。 好幾個機構匯總消息都認為國內已經開啟了核聚變論證的研究。 這個消息令人驚訝。 很多學者也以此討論起來,“現在進入了實驗論證階段,也就意味著未來很可能正式進入研究?!?/br> “論證階段就是技術積累階段,是為可控核聚變項目裝置設計做準備的,如果能夠通過論證階段,下一步就是設計了……” “當真正進入到設計階段,大概率就會開啟項目?!?/br> “即便現在只是進行論證,也是唯一了……” 之前國際上有過很多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學術會議,但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會發起進入核聚變項目論證。 兩者的階段完全不同。 學術會議就只是討論相關的技術。 大部分研究都是從討論開始的,積累了足夠多的技術和理論基礎以后,再由個人、機構或國家牽頭,并尋找足夠多的投資贊助才能開啟研究。 可控核聚變技術進入論證階段也很不容易,因為牽扯的技術實在太多了,真正進入到項目中,投入的經費也是海量的。 這種研究要以舉國之力來完成。 國際上的輿論多數還是不看好研究的,主要感覺核聚變技術太高端,不是近年能夠掌握的。 核聚變研究被認為是百年項目。 有科學家就曾經表示說,“如果人類能夠在21世紀內,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速度就已經相當快了?!?/br> “想要完成控制核聚變,我們還有很多未攻克的領域?!?/br> “從材料到設計,從設計到技術,即便只是討論,都有很多無法想到解決方案的問題?!?/br> 這也是輿論的主流論調。 不過國際輿論并沒有影響到核聚變的論證項目,因為國家是真正投入經費去進行論證研究的。 個人以及參與的機構,也只是負責自己領域的研究,他們拿到了經費,自然也希望能有成果。 同時,有些人還有了信心。 比如,汪百川的團隊。 他們最開始對于核聚變的研究也沒有信心,但后來了解了最新型的點火技術以后,忽然覺得控制核聚變是有可能實現的。 汪百川私下里就說道,“我們知道了點火,那肯定是一項非常非??植赖募夹g?!?/br> “在湮滅力場的技術領域,我們是世界第一?!?/br> “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很可怕的技術?或許都超出我們的想象?!?/br> “現在這個研究是王浩院士發起的,他們掌握什么保密性的關鍵基礎也不可能說出來?!?/br> “就像是空艦飛行器,超級隱形技術……能想象嗎?” “反正,我覺得有希望?!?/br> 王浩的名字確實能夠帶給人信心,放在實際上,他也足以被稱作是‘傳奇人物’。 很多人都覺得跟著王浩做研究是有前途的。 這就是信心的來源。 近一段時間里,核聚變論證項目也進入到‘收獲期’,兩三個月時間已經足以讓一些論證和實驗有點小成果了。 所以湯建軍和王燁都非常的忙碌。 他們負責核聚變論證項目相關的工作,需要處理方方面面的事務,好多的成果和想法提交上來都需要去管理、審核。 他們商議了一下,決定建立核聚變論證項目委員會。 核聚變論證項目委員會負責組織專家評審團,負責一個個成果項目的評審記錄以及其他工作。 這樣論證項目就能有條不紊的推進。 與此同時。 王浩也忙碌起來,他去了f射線實驗基地。 目前,f射線實驗基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微米級顆粒性材料支持建造的f射線發生設備。 這個工作一直在進行。 現在他們終于在新裝置上安裝了螺旋磁場以及其他輔助設備,下一步就是激發內部的小型核反應堆。 為了保證裝置不出現任何問題,就必須要非常謹慎的進行檢測研究以及設備的調試。 王浩到現場看了一下實驗裝置,和核物理研究所的團隊溝通了一下。 他隨后提出了一個建議,“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問題,增加一些輻射相關的保護?!?/br> 廖建國拍著胸脯說道,“王院士,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已經有經驗了?!彼麄円呀浿圃爝^一臺內置微型核反應堆的裝置。 王浩道,“我說的不是裝置,而是實驗材料?!?/br> “實驗材料?” “對?!?/br> 王浩點頭道,“這臺新設備激發出的f射線,強度暫時無法預估,但最低也會超過十倍率?!?/br> “當強度超過十倍率,究竟會發生什么誰也不知道?!?/br> “但是我認為一定要特別輻射的防護……” 廖建國聽罷點點頭,忽然期待的說道,“等點燃了核反應堆,穩定下來以后,我們就能進行實驗,到時候,就能對f射線進行測定了?!?/br> “王院士,還是上次那個問題?!?/br> “直流場力強度和f射線強度究竟是什么關系?我回去仔細想了一下,依舊認為是正比關系,因為我們已經證明內置能量源強度和f射線強度是正比關系?!?/br> “巴拉巴拉~~~” 廖建國連續說了一大堆,似乎想說服王浩支持自己的觀點。 王浩倒是沒有想到廖建國這么在意上次的交談,他只是說排除了一個‘錯誤答案’,對方似乎非常在意? 他干脆點了點頭,“好吧,如果你堅持?!?/br> 他說完就和劉云利談起了實驗問題。 廖建國頓時憋悶的難受,他剛才說了好半天,結果王浩明顯是沒有在意,回復的一句話,一點兒誠意都沒有。 兩人看法不一樣,難道就不能討論一下嗎? 現在實驗還沒有進行,王浩怎么就如此肯定不是正比關系? 王浩可不想談一個確定錯誤的問題,他和劉云利說起了f射線實驗可能遇到的問題—— 輻射。 “磁化材料本身的輻射很微弱,但如果f射線的強度過高,就可能制造出帶有輻射的升階元素?!?/br> “從理論上來說,強湮滅力場無法制造出高純度的升級材料?!?/br> “這是因為升階元素的特異現象?!?/br> “瞬時的強湮滅力場環境,會激發升階元素產生特異磁場,而回歸常態湮滅力場環境,就可能會產生大量輻射?!?/br> 劉云利想了想,問道,“王院士,你說的輻射針對的是回歸常態湮滅力場,那么,如果是在強湮滅力場環境下,會不會有輻射產生?” 王浩道,“也有可能存在,只是現階段,我們無法到場內進行測定?!?/br> “那么,如果是高純度的升階材料呢?”劉云利思考著問道,“比如,高純度的一階鐵,湮滅科技公司能直接制造,制造好的材料處在強湮滅力場區域內,磁化反應數據會偏低嗎……” “確實會低很多?!?/br> 王浩點頭道,“我們做過實驗研究,最高能比常規低上幾個t?!?/br> 劉云利繼續問道,“磁化反應數據偏低,材料內部會不會因為這種特異反應產生什么變化?” “這個……” 王浩皺了皺眉頭,“你說的這個問題,湮滅科技公司應該有很多的研究數據?!?/br> 他隨時眼前一亮,贊嘆道,“還有,劉教授,你真是個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