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59節
汪百川第一個反應過來,呆呆的對其他人說道,“我感覺,我們好像是掌握了什么恐怖的技術……” “非??植?!” “超級超級的恐怖~~~” 其他人深有同感的用力點頭。 第四百四十四章 從點到線,技術實用化,最差也是防空利器! 半個小時以后。 汪百川、王燁等人等離開防空洞,乘坐汽車慢慢開向了爆炸地點,他們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防輻射服。 為了保證安全,距離爆炸地點一公里的時候,他們一起下了車,前面有專業人員做輻射探測,還有其他一系列的各種檢測。 等下了車以后,就能看出爆炸的范圍并不大,一公里處也只有一些沙塵堆積而已。 這也是預料之中的。 他們放置的高壓縮氘材料密度很高,但是總計數量并不大,即便是進行充分的核聚變反應,最多也只能達到小型原子彈爆炸的水平。 更何況,氘氘的聚變反應對環境要求苛刻,根本不可能達到充分反應的程度,否則他們也不會只躲在10公里外了。 材料有限,反應不會充分,爆炸的威力自然不會太強。 但是,每個人的內心都非常震撼,他們震撼的點有兩個,一個是成功完成點火,另一個就是點火方式。 “成功點火呀!” “氘氘反應……不可思議,應該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實驗室之外的點火吧?”汪百川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創造了歷史??!” “這種點火技術,我們完全不知道點火團隊,是在多遠的距離實現的點火……” 成功點火本身就很震撼。 之前氘氘的聚變反應只是出現在理論中,國內還沒有實驗室內成功點火的先例。 這也是很正常的。 雖然聚變反應的理論內容有很多,普通人查一下資料都能說出很多東西,但是氘氘反應的要求實在太苛刻了。 所有的氫彈使用的都是氘氚反應,氘氚反應的要求要低的多,反應強度則要高的多。 在實驗室的環境下,想要制造氘氚反應所需條件也是極為困難的。 一般的氘氘反應都是和氘氚反應一起進行,單獨的氘氘材料直接進行反應,至少到現在還沒有聽說過。 國內沒有實現,國外也大概率沒有實現過。 現在他們能夠實現點火氘氘的聚變反應,本身就已經創造了歷史,實現了人類的第一次。 點火方式,則更加令人震撼。 每個人都很清楚,他們確實掌握了一種很恐怖的技術,竟然能夠在遠距離實現核聚變點火。 點火速度也很驚訝。 其他人不知道的是,汪百川和王燁很清楚,點火指令發出的瞬間,點火就已經完成了,中途幾乎沒有停頓。 “如果是停頓,也可以歸在網絡延遲上……” 汪百川小聲說道。 王燁深有同感的點頭,“指令結束就完成點火,瞬間完成,應該是光速吧?” “百分百光速!” “這種速度……和我們的判斷一樣,應該和強湮滅力場有關……” 在第一次論證會結束以后,他們對于新型的點火技術已經有了判斷,從理論上也只能找到強湮滅力場。 強湮滅力場能大大增加粒子的活躍性,還能微觀上擠壓原子核、電子等,用來點火核反應再適合不過。 但即便是有理論上的判斷,他們依舊感覺很震撼,因為點火團隊并不是在原地制造出強湮滅力場,而是進行遠距離的釋放。 強湮滅力場還能釋放? “要是用這個技術,是不是能夠打擊其他國家本土的核彈?”汪百川小聲的一句問話讓兩人都陷入了沉思。 他們想到21世紀最激烈的一場戰爭——鵝巫之戰。 當時大鵝國和巫國邊界就有好幾個的核彈基地,和巫國本土距離都不遠,若是巫國掌握了這一遠程點火技術,豈不是能實現直接引爆大鵝國核彈基地? 那實在是太可怕了。 “也不知道點火設備有多龐大,是不是能用空艦運送到天上?在幾萬米高空,飛到其他國家本土……” “然后,對著核基地來上幾發……” 汪百川小聲嘟囔著眼中都有些狂熱,王燁則是用力咧了咧嘴,他想想那種場面感覺同樣很震憾。 王燁也好笑的說道,“你怎么不說直接送到太空,當衛星掛上去,都不用飛到本土?!?/br> “不可能的?!?/br> “湮滅力場,需要大量的電能攻擊,根本無法脫離地面自主啟動。不管點火是怎么完成的,最少短時間內,不可能?!?/br> 汪百川聽罷有點泄氣,他還是反駁道,“現在不可能,不代表未來不可能?!?/br> “如果真能實現,戰略上的優勢就太大了?!?/br> “到時候其他國家的核武儲備就不是對外的威懾力,而是給自己安裝的致命武器,成了隨時可能爆發的炸彈……” “還有啊……” “王教授,你想想,即便不能放到天上,它能點火氘氘反應,肯定能夠讓常規核反應變得極為劇烈,如果用在核動力航母上,打擊航母的動力室?!?/br> “那肯定很有意思?!?/br> 王燁跟著仔細想了一下,不由得深吸一口氣。 現在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所使用的原料,已經和原子彈的主材料相差無幾,材料豐度都超過了90%。 如果核動力航母內部的核反應堆,突然間猛烈的爆發出來,就可以等同于發生原子彈爆炸。 到時候…… 航母瞬間變成一個火球,被炸的支離破碎一點都不奇怪。 王燁忍不住長吸一口氣,他和汪百川對視一眼,湊過去小聲道,“怪不得上次咱們國家這么強勢,什么演習之類的根本不在乎?!?/br> “看來不止是空艦的新型隱形技術啊,還有這種更可怕的技術,更可怕的武器,對方的航母一旦靠近……” “是??!” 汪百川說著用力揉了揉胸口,他剛才只是想到就說出來了,順著思路仔細一想,就發現自己的想法很可怕。 那果然是超級武器呀! 但是他們的臉上都帶著興奮,因為新技術是種花家所有的,他們的心里也產生了一種巨大的自豪感。 他們說著的時候,一群人終于走近了爆炸地點。 整個爆炸的威力確實不大,但走到中心點還是很震撼的,爆炸中心周邊布置的膠合板棚,已經被炸到了外圍一百多米,而且邊緣有了明顯燒灼的痕跡,說明爆炸的溫度還是很高的。 一行人中有一個爆破專家,他根據現場的情況馬上做出了預估,“爆炸威力差不多相當于200噸的tnt?!?/br> “等我們拿到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可以一起做估算?!?/br> “從周邊的情況來看,威力不會超過300噸tnt?!?/br> 汪百川聽著點了點頭。 他們布置的反應裝置重量超過三噸,但大部分都是外層壓縮裝置,內部的主反應材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他對其他人說道,“如果反應能夠充分進行,從理論上來說,爆炸威力會超過一萬噸tnt?!?/br> “反應并不充分?!?/br> “但這正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 汪百川說的忍不住笑了。 核反應不充分是很正常的,就像是常規的原子彈,反應同樣會很不充分,一般氫彈的反應充分程度是遠高于原子彈的。 或者說,核聚變反應的充分程度要遠高于核裂變反應。 核武器也是分為三六九等的,最初級產品是耳熟能詳的原子彈,它是以核裂變作為主要能量釋放方式,主要有槍式和內爆式兩種構型,但不管是什么構型,都是利用炸藥爆炸壓縮鈾235、钚239等核裝藥,使其達到臨界質量,從而發生鏈式核裂變反應,最后瞬間釋放巨大能量。 原子彈的結構相對氫彈而言非常簡單。 一個中等體量國家只要獲得足夠純度的核材料,就基本可以保證造出原子彈,因此原子彈也被稱為核武器入門彈,但是入門彈就跟入門功夫一樣,天生就不可能擁有太大威力。 如果想要提高原子彈的威力,那么必須不停加裝核材料和炸藥,然而原子彈內核裂變材料利用率非常低,通常很難超過40%。 例如,廣島爆炸小男孩原子彈一共裝填了64公斤鈾235,但是最后真正發生裂變反應的只有約600克,即便是采用了效率更高的內爆式結構的長崎原子彈,其核材料利用率也只是剛剛達到20%。 目前,全世界威力最大的原子彈,是阿邁瑞肯五十年代常春藤計劃中試爆的mk18型原子彈。 這發原子彈的tnt當量接近50萬噸,但是重量卻高達7.8噸。 與之相比,阿邁瑞肯的b83熱核炸彈的重量只有不到1.1噸,但是爆炸當量卻高達120萬噸。 這就是原子彈和氫彈的差距。 氫彈內部使用的是氘氚材料,氘和氚發生聚變反應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時反應也會非常的充分,爆炸的威力自然就非常大。 現在,他們進行的是氘氘反應研究。 氘氘反應釋放的能量比氘氚反應低一個數量級,同時反應需求的環境更加苛刻,自然就很難做到反應充分。 但反應不充分,才具有持續性以及可控性。 如果把材料放置在一個容器內,反應不充分才能夠持續進行下去,否則一口氣全部反應完畢,即便能進行有效的控制,也不再具有持續性。 可控的核反應,就是要讓反應一直持續下去。 比如,核電站使用的低豐度核反應堆,反應能夠持續運行十幾年、幾十年時間。 “現在的實驗結果,已經接近預期?!?/br> “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