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05節
“還有,一階鐵所制造的超導材料,超于臨界溫度幾十k,就能制造出微弱的反重力的場……” “電子異?;钴S、化學特性……” 王浩用力皺著眉頭仔細思考著,把幾點發現全部放在一起,就能明顯看出不符合常規的異常。 但是,為什么呢? “外層電子的異?;钴S,會不會和材料反重力的異常表現有關?”他繼續思考著,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或者,半拓撲結構,也會存在不穩定性問題?” 穩定,不穩定,都是相對的。 一階鐵化合物的性態穩定,不代表其他特性也會穩定,導電狀態所形成的半拓撲結構,以及超導狀態的自選離子晶格,也許就會和其化學上的穩定性態表現相反。 半拓撲結構的不穩定性早就存在。 原來依靠疊加力場技術制造強湮滅力場,所使用的高壓混合超導材料,導電狀態下所形成的半拓撲結構就不穩定。 正因為結構不穩定,才會在沒有達到超導狀態時,就能制造出反重力場。 那就像是個單側有缺口的橘子,用力揉捏就會單側噴出大量的汁水,并對外形成一定的沖擊力。 “現在也是半拓撲結構不穩定,只是更嚴重了……” “也許不是一個缺口,而是多個,所以才會在超過臨界溫度幾十k時,就能制造形成反重力場?!?/br> “這些也只是猜測……” “如果想要弄懂基礎的原理,還是必須要有更多的實驗發現,更多的數據支持?!?/br> 他思考著做出了決定。 …… 一階元素相關的研究太重要了。 包括可能存在的特異現象,包括外層電子活躍與常規不符,也包括異常的反重力特性,等等。 這些都蘊含著深層次的奧秘。 王浩希望能揭露起底層原理,就必須要有更多的實驗支持,他直接去了超導材料研究中心。 等到了研究中心以后,他見到鄧煥山直接問道,“有沒有最新的一階鐵所制造的反重力材料?” “最新的?” 鄧煥山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就只有原來的幾種……” “你們都沒做研究嗎?”王浩吐槽的說了一句,也明白事情怪不到鄧煥山,他們的主研方向是超導材料。 在反重力材料的研究方面,他們已有的幾種材料已經足夠了。 比如,材料能支持制造常規反重力場強度超過75%,還能支持制造超過93%的橫向反重力場。 他們當然也想研究出新的反重力材料,但即便是研究出來也很難在性能上實現超越。 針對一階鐵、一階鋰來說,他們也只是替換常規鐵,制造出對應的超導材料而已。 這已經需要很大工作量了。 王浩思考著說道,“這樣吧,你建個新的實驗組,我要研究含有的一階鐵的全新反重力材料?!?/br> 鄧煥山驚訝道,“王院士,您要親自帶隊研究?” “對,這樣快一點……” “太好了!” 鄧煥山頓時驚喜萬分,他實在有些迫不及待了。 近年來,超導材料研究中心的成果有不少,但對比原來很難說有‘質的突破’,就只是超導臨界溫度上提升一點而已。 一直到現在,他還清楚記得實驗室組建時,跟著王浩一起做超導材料研究的場景。 那真是‘驚人的快速突破’! 他們制造出的鐵基超導材料,臨界溫度從73k起步,快速達到了131k,提升速度極為快速而驚人。 等王浩不再參與相關工作,研究就回歸了正常的‘龜速’。 當有了‘快速突破’的感受以后,再‘龜速’的慢慢做研究,一點一點的有成果,感覺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鄧煥山心里頓時充滿了驚喜和興奮,馬上就下去安排建立新的實驗團隊。 王浩去了自己的辦公室。 他是超導材料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有一間專屬于自己的辦公室,即便很少來這邊工作,辦公室也一直有人打掃、整理。 等到了辦公室以后,他打開了電腦查看資料,也順帶打開了系統的任務界面,建立了一個新的研究任務。 【任務三】 【研究項目名稱:研究制造含有一階元素的反重力材料(難度:a)?!?/br> 【靈感值:0?!?/br> “難度只有a?” “果然!” “有了足夠的基礎支持,反重力材料研究的難度并不高……” …… 鄧煥山的效率很高。 下午的時候,他就召集了三十多人到會議室,說明要建立一個臨時的實驗組,專門研究一種特殊的超導材料。 因為可能存在保密問題,他并沒有提到‘反重力’。 當得知王浩親自帶隊進行研究,來參會的技術人員們頓時非常期待,他們中有的是實驗室老人,最初跟著王浩研究過超導材料。 他們和鄧煥山有同樣的感受,都不由得回憶起曾經的‘快速突破’。 其他人也同樣很期待。 同時,有些人也感到很不解,他們所理解的超導材料研究,運氣占據了很大成分。 雖然超導領域有半拓撲理論支持,但理論也只是給予了一個方向,具體到材料研究,最多也就是‘三元素組合’,但他們所研究的超導材料,都是非常復雜的化合物,甚至是多種化合物形成的復合材料。 所謂‘三元素組合’、‘雙元素組合’,最多也就是給個方向而已。 想要研究出全新的超導材料,理論基礎、經驗、運氣,缺一不可,而運氣也許比前兩者更重要。 多數材料研究都是如此。 在理論基礎和經驗的支持下,想要有成果還需要運氣,運氣好的情況下,制造出一種新材料就具備超導特性。 運氣不好的情況下,再怎么去努力,制造出的材料也不具備超導特性。 簡單來說,超導材料研究有明確方向,但沒有固定的方法,很多時候,運氣能起到很大作用。 即便是王院士親自帶隊做研究,就能確定研究出新的超導材料嗎? …… 很快。 新實驗組確定下來,總計人數有二十七個,被分成了五個小組,之后的王浩出現在了會議室,簡單說明一下研究內容。 然后就是下一步工作。 王浩讓每個小組準備一份報告,寫一下實驗方向的想法,研究的第一步自然是集思廣。 之后他等待了三天。 第三天的下午,王浩重新來到超導材料研究中心,讓各小組把報告交上來,然后就召集所有人的開了個會。 他認真看每一份報告,并一一針對做出點評。 來參會的技術人員都感到很驚奇。 同時,很多人也感嘆王浩對待工作的認真,“我本來以為報告提交上去,能讓王院士看幾眼就了不得了,沒想到他會拿到會議上點評……” “王院士太了不起了,我們小組一起研究三天寫的報告,他看了一下就知道我們的想法?” “真是無法理解??!” “王院士對每一份報告做分析,是準備確定實驗方向嗎?” “他采納了我們的一部分想法,若是研究有成果,我們是不是也有很大貢獻……” 當確定王浩是根據各小組的報告,來確定下一步實驗方向以后,好多人頓時來了精神,都覺得過去三天的工作沒有白費。 于此同時。 王浩邊對報告進行分析,也邊注意著一條條系統提示—— 【任務三,靈感值+3?!?/br> 【任務三,靈感值+2?!?/br> 【任務三,靈感值+2?!?/br> 【任務三……】 【……】 “靈感值提升速度太快了,不愧是a級任務!” “大概也是因為,反重力材料研究有足夠的基礎,這些報告中,有很多內容都很有意義?!?/br> 王浩思索著,再看向其他人的目光都帶著欣慰。 在進行了第一次會議以后,實驗組就按照確定的方向進行基礎材料制備,研究也正式走出了第一步。 一個星期時間,實驗組完成了初步研究。 針對接下來的研究,王浩繼續讓各個小組去想實驗方案,并召開討論會針對性做分析。 然后,繼續下一步研究。 這種研究方式讓實驗組每個人參與感十足,他們都覺得實驗就是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并快速一步步推進下去的。 有些人心里依舊有疑問,“這種研究方式真的能行嗎?” 超導材料的研究,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組,和其他小組可以做交流,但要說什么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就根本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