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04節
王浩笑道,“我們先要檢測到持續性,才能夠研究其和熱源強度的相關性?!?/br> 廖建國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也知道,但還是想提前了解一下?!?/br> “我也不能確定?!?/br> 王浩道,“規律肯定是要后續實驗驗證的,我只能確定在低熱源的情況下,f射線的持續時間和內部熱源強度正相關?!?/br> 廖建國繼續問道,“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如果熱源強度達到一定數值,f射線就能夠一直持續?” “……這個,也有可能?!?/br> 王浩不確定的搖頭,“那會是一種理想的情況。想要達到那種程度,也許熱源就不能只是小型核反應堆,而是劇烈的核聚變?” “核聚變!” 湯建軍捕捉到了關鍵詞,他眼前一亮問道,“王院士,是否有可能在里面進行核聚變反應?” 王浩苦笑道,“這你要問廖主任了?!?/br> “如果能檢測到持續性,后續的研究就是廖主任負責了,核聚變反應太過劇烈、難以控制,內部添加小型核反應堆,應該會給未來控制核聚變的研究打基礎吧?!?/br> 湯建軍看向廖建國也有些尷尬。 在廖建國來到實驗基地以后,兩人還是正常的交談,似乎什么也沒發生過,但湯建軍總是感覺很尷尬。 廖建國倒是不在意了。 在重量級的大工程面前,和湯建軍那點小別扭根本不算什么,他只是憧憬著能接手大項目研究。 廖建國對湯建軍說道,“我們后續會申請f射線的持續性研究,在內部添加核反應堆,肯定會是個大工程?!?/br> “相關的實驗數據,肯定能夠為未來核聚變研究打下基礎?!?/br> 湯建軍也憧憬起來。 雖然只是‘打下基礎’,但最少也有希望了,他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實現可控核聚變的那一天。 在幾人的交談聲中,實驗已經開始了。 整個實驗流程和上一次的實驗基本一致,只是f射線釋放口增添了光學檢測設備。 當f射線準備釋放的時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伴隨著黑影一閃而逝,他們馬上看向了角落一臺電腦屏幕,電腦連接的是光學檢測設備,數據會及時的上傳過來。 “已經有數據了!”廖建國率先驚呼一聲,“0.078秒!” “是這個指數嗎?” “沒錯!” “是0.078秒,比想象中的還要長!” “精度達到0.001秒?真了不起,數值都快接近0.1秒了……” 所有人都很激動,“檢測的持續性,就說明新技術釋放的f射線能夠維持住,太了不起了!” “我們成功了!” “成功了!” …… 實驗結束。 所有參與實驗的研究員,都針對實驗做記錄或寫報告,然后一起做了實驗總結會議。 之后王浩、劉云利、廖建國等人,就一起寫了一份《f射線持續性做進一步研究》的申請計劃書。 申請計劃書上說明了最新的實驗發現,以及以實驗基礎進行的技術理論推導,并闡述了f射線持續性研究的重要性。 廖建國還在報告上標準了‘超級武器’四個字,并說明f射線持續性研究能制造出‘超級武器’。 超級武器,并沒有夸張的成分。 研究的核心是新的f射線發生技術,而技術提升方式是在內部添加核反應堆,從實驗發現角度上來說,內部熱源強度增大不止能增加f射線的持續性,還可以增強強度和傳播距離。 想想…… f射線具有了高強度、覆蓋超越距離以及可持續性特點,發生設備還變得簡化許多,甚至可以對釋放口的角度進行調整。 那絕對可以稱作是‘超級武器’。 《f射線持續性做進一步研究》申請書,很快被提交到了軍-方以及科技部門,上級負責人徐老師和張將軍都看到了報告。 他們的反應都一樣。 “這是真的假的?” “超級武器?也太夸張了吧!f射線還能持續,還能轉角度?” “什么空中目標,都會變成靶子吧?” “太夸張了!” 雖然申請書內容寫的非常驚人,但因為王浩也是申請人之一,可信度自然就大大提升。 徐老師和張將軍商議一下,就決定一起過去看看。 于此同時。 王浩沒去等上級部門的反應,就已經回到了西海大學,他先是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去看一下新團隊情況。 新團隊,就是湮滅力場材料實驗組。 實驗組的負責人是盛海亮,其他成員也都來報道了,總計有二十三,被分成了三個小組。 他們的工作地點暫時還是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之前何毅一直在負責湮滅力場材料的實驗,他已經有很多工作經驗了,現在只是把工作交給新的實驗組。 好的在何毅的幫助下,盛海亮很快就適應了工作。 王浩到研究中心見了盛海亮,又見了其他的新人,他簡單發表了講話,就是強調湮滅力場材料實驗工作有多重要。 他確實對于新實驗組工作很期待。 王浩一直希望能以金屬材料為基礎來制造強湮滅力場,對比高壓混合超導材料來說,金屬超導材料的優勢太大了。 比如,電流承載能力更強。 從理論上來說,更強的電流承載能力,也就意味著內部存在更多的半拓撲結構,并使得制造出的湮滅力場強度更高。 另外,金屬超導材料使用對環境需求低,制造強湮滅力場發生設備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上來說,能以一階鐵元素制造出強湮滅力場發生的基礎材料,對于探索特意現象、破解一階元素奧秘等,也會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這些都是優勢。 當然了。 新的實驗組想要真正的發現,還需要時間以及很大的運氣成分,王浩短時間內倒是沒什么期待。 在完成f射線新技術的研究后,他就回到大學里進行常規的研究,大部分時間都是和黃震、丁志強、海倫以及保羅菲爾-瓊斯等人,一起進行湮滅理論以及相關實驗現象的理論探討。 下午。 王浩正躺在椅子上,悠閑的喝著咖啡、看著電影。 丁志強走進辦公室高喊了一聲,“王老師,有新發現,可能和特異現象有關!” 王浩頓時坐了起來,問道,“什么發現!” “看這個!” 丁志強把平板電腦遞了過來,上面顯示的是新發型的《材料物理》的電子期刊。 其中有一篇研究論文,名字叫做《一階鐵元素外層電子異常研究》,是r本國立材料研究所的栗村吉雄完成的。 栗村吉雄研究一階鐵元素的過程中發現,一階鐵元素的外層電子活躍性‘不合常理’。 這種不合常理性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一階鐵元素更穩定的化學性態,比如,其金屬化合物擁有比常規鐵更低的電阻值。 研究中列舉了很多物理特性。 當對于這些物理特性做對比的時候,就發現有些物理特性表現是相反的。 比如,更穩定的化學形態,可能會意味著更高的電阻值。 這一條結論并不是肯定的,但好幾條放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就很不一般的,對比其他常規元素的特性來說,“一階鐵元素以及其金屬化合物,電阻值理應更高而不是更低?!?/br> 這就是問題所在。 經過多個方面的論證以后,栗村吉雄的研究得出‘一階鐵元素外層電子活躍性異?!慕Y論。 “我覺得,這可能和特異現象有關!” 丁志強道,“這個研究找到了異常的地方。如果是常規的元素,外層電子不可能如此活躍?!?/br> 王浩思考著問道,“如果外層電子活躍,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會代表其化合物性態不穩定吧?” “對?!?/br> 丁志強用力點頭,“但是,一階鐵的化合物,甚至要比常規鐵化合物性態還穩定的?!?/br> 他說的是化學鍵的穩定。 化學鍵的穩定表現就是,想要讓化學鍵分離就需要更大的能量,通過化學反應分離也會釋放更大的熱量。 王浩仔細思索著,忽然想到了另一個實驗。 何毅做湮滅力場材料實驗的時候,就發現有些一階鐵材料表現出的反重力特性很不一般。 在超過臨界溫度幾十k的時候,材料就能制造出微弱的反重力場。 兩者,是否有聯系呢? 第四百一十章 重歸材料研究,成果:一個月四種新型超導材料! “一階鐵元素的外層電子表現活躍,正常情況下,也就代表組成的化合物會不穩定?!?/br> “可一階鐵比常規鐵的化合物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