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596節
“所以混亂是一個很好的發現,只有混亂,才有可能找出特殊的新材料……”王浩仔細解釋說道。 何毅頓時精神了。 湮滅力場實驗組的研究陷入了瓶頸,主要是因為混合材料制造的強湮滅力場是存在上限的。 場力強度方面想要繼續突破,一個方法是改進設計,但即便改進到完美狀態,按照計算評估來說,最高強度也只在‘10倍’左右。 另一個方法就是更換材料。 如果一階鐵反重力特性的測定實驗,能夠幫助研究出全新的材料,讓湮滅力場技術繼續提升,就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王浩也思考著。 實驗結果混亂,也有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想找出規律非常困難,必須要進行大量的實驗。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很多理論性為主的研究工作,可以通過建立任務獲得靈感值來完成,但偏重于實驗為主的研究,就必須有足夠多的數據支持。 現在連方向都找不到,自然先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找出一定的規律,之后才能根據規律去做研究。 第一步的實驗工作很重要。 正因為如此,科技部門召開會議的時候,他才會特別建議建立一個‘湮滅力場實驗的材料組’。 如果有專門的材料實驗組,專門負責材料湮滅力場特性驗證,相關的工作就容易太多了。 現在還只是‘反重力特性’驗證,以后可能會有‘強湮滅力場特性驗證’,相關的實驗驗證工作就會變得更加復雜。 王浩拍著何毅的肩膀道,“這段時間,你先忙一下。再過兩個月,相關的工作就可以交給其他組了?!?/br> “其他組?”何毅并不知道新實驗組的消息。 王浩道,“也不能說其他組,提前和你說一下,科技部門已經同意建一個新組,專門做材料特性驗證工作,到時候,這個新組會掛在研究中心名下,是湮滅力場實驗組的分支?!?/br> “應該叫……湮滅力場實驗材料組?” “你手下多一個大型實驗組。何主任,恭喜你,你要升官了!” 王浩笑嘻嘻的說道。 何毅苦笑道,“我對這個已經不感冒了,升官不升官的都沒關系?!?/br> “是嗎?” “當然了?!?/br> “要不這樣?!蓖鹾坪眯Φ纳塘康?,“到時候,你額外增加的工資和獎金都打到我卡里?你不在乎,我在乎……” 何毅扯了扯嘴角,奚落道,“王院士啊,您都大富豪了,還算計我們窮苦打工人這點工資?” “哈哈?!?/br> …… 另一邊。 阿邁瑞肯也正努力推進強湮滅力場技術的研究,高層會議一致通過草擬了《格魯姆湖計劃》。 《格魯姆湖計劃》,最初一切都非常順利。 每個人都知道湮滅力場技術有多重要,幾個做決策的高層認為計劃推進會非常輕松。 很快,他們就發現想的有點多。 當《格魯姆湖計劃》被送到參議院,就受到了一大堆參議員的質疑,參議員們質疑的不是研究本身,而是投入的經費、資源太多。 經費,是個大問題。 過去的幾年時間里,科研領域大手筆支持超導以及湮滅力場相關的理論和科技研發。 其中反重力方向就投入了大量的經費,尤其是橫向反重力技術以及科技,‘空艦系列’飛行器的出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制空權的重大問題上,他們自然要努力實現趕超。 阿邁瑞肯軍方和相關企業借助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不斷測試橫向反重力飛行器,花費了不計可數的經費。 國家還支持了好幾個科研項目,希望能在橫向反重力上趕超種花家。 這項研究還牽扯到超導電池技術。 橫向反重力技術相對還好一些,投入大量經費后還是有成果的,也論證可以用于制造飛行器。 超導電池技術進展就很慢了。 他們原本掌握著超導儲電技術,可從儲電縮小到電池,技術難度根本是以指數級別提升。 其中的技術差距就像是建造核電站和核動力航母。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可以建造核電站,但就只有阿邁瑞肯掌握完善的核動力航母技術。 伴隨著強湮滅力場技術的出現,科研經費的投入就更大了。 給好幾個科研機構更多支持不說,單單支持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就已經確定支出近百億美元。 阿邁瑞肯對于科技研發一直都很支持,可即便是現在,預計明年的科研經費增長都超過二十五個百分點。 “如果再支持格魯姆湖計劃,明年的科研經費預算,會增加三十五個百分點以上?!?/br> “這根本不可能!” 即便是財大氣粗的阿邁瑞肯,科研經費投入也是極為有限的。 現在科研投入已經占用了其他方面的資金,再增加一個預算過千億美元的科研計劃,好多領域的經費就要緊衣縮食。 誰會愿意緊衣縮食呢? 參議員們反對的第二個理由,就是‘種花家的強湮滅力場研究,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經費投入’。 即便是沒有這方面的準確的數據,他們也知道種花家的強湮滅力場研究,投入規模遠遠達不到‘千億美元’的程度。 這么大的投入不可能沒有任何消息。 ‘千億美元’級別的龐大經費,想要隱秘的花掉都是不可能的,比如,肯定要大規模的采購,也會集合數量龐大的科學家團隊。 兩者加在一起,就肯定會留下痕跡。 參議院直接把《格魯姆湖計劃》駁回,幾個高層和專家們認真討論一番,得出的結論是,“想要讓計劃通過,經費不能超過600億美元?!?/br> 這就很郁悶了。 在商議《格魯姆湖計劃》的時候,他們制定了三個研究方向,一個研究方向是底層高壓混合材料的標準化設計。 這個研究方向參照的是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給出的建議。 利用底層材料布局的標準化制造,就像是制造出一大堆樂高零部件,就可以不斷的修改設計,來提升所制造的強湮滅力場。 標準化設計的好處在于,研究方向非常的明確,但同樣有很大的缺陷——需求的經費太高。 他們計劃用七百億美元支持標準化設計。 第二個方向是常規路線,制造出‘下一代’設備,就能直接提升強湮滅力場強度。 正常情況下,‘下一代’強度在5倍左右,需求的經費在百億美元左右。 如果有了一定的成果,就可以再支持建造‘下下一代’,就能慢慢的提升技術強度。 常規路線的好處在于可以穩步提升,而且需求的經費在可接受范圍內,同時壞處就是技術提升速度太慢。 最后就是新科技方向了。 這方面的研究很難說,好多專家學者提出了新科技方法,比如說,實驗用金屬材料研究疊加力場,再結合高磁場干預,近而研究強湮滅力場技術。 類似的說法非常不靠譜,但萬一能行呢? 金屬材料承載的電流強度高,所制造出的反重力場強度高,疊加所制造的強湮滅力場強度自然也就更高。 他們為新科技方向計劃投入三百億美元。 三個方向的研究加在一起,總計預算就是1200億美元。 這還是‘先期預算’。 現在…… 600億美元? 連一個標準化方向都不夠用! 幾個高層感到很頭疼。 種花家有句話說的好,‘貧賤夫妻百事哀’,經費不夠也同樣帶來很多問題。 當確定能通過的經費不超過600億美元,邀請來的專家們先是吵了起來,之所以能有‘三個方向’,就是因為專家們的意見不同。 之前說的是,三個方向都支持,大家自然是一團和氣。 現在明顯就只能支持一個或兩個方向,被砍掉的方向怎么辦?當然要用口水來爭取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只要是《格魯姆湖計劃》的討論會議,就會聽到好多專家吵個不停。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參會的高層都感覺很頭疼,但他們又沒有辦法簡單做決定…… 這時候,他們非常羨慕種花家。 種花家的相關研究只有王浩一個聲音,其他人的成果、威望根本無法相比,自然不會出現一大堆爭吵的情況。 問題就在于,王浩帶領團隊做研究,還能有那么多成果。 再看向這群專家…… 傷心! 難受??! 第四百零五章 f射線研究新發現,反重力場內進行核實驗? 在格魯姆湖計劃申請經費受限的情況下,主要投入的技術研發方向自然不是輕易能決定的。 阿麥瑞肯高層對于研究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