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574節
“9倍,或者,10倍,差不多就是極限了?!?/br> 他預估了個數據。 其他人聽罷反倒是非常期待,制造出9倍、10倍的強湮滅力場,技術上和原來根本是質的差距。 會議對于實驗進行了總結。 接下來就是等待材料檢測中心那邊的結果。 他們使用了二十多種單元素材料進行磁化反應,就是希望能發現第二種發生電子遷躍的元素。 三天后,初步結果出來了。 汪輝來到實驗組做報告,說道,“金屬材料都已經檢測完畢,并沒有特別的發現?!?/br> 這就代表沒有發現升階的金屬元素。 從理論上來說,金屬元素的磁化反應強烈,發生電子遷躍的概率大于其他元素。 汪輝要說的不止是這個。 他帶著極度的激動情緒,說出了下一句,“純鐵的測定中,一階鐵的含量有了很大提升,達到了百分之2.36!” 這是什么概念? 如果有一噸的原材料,就能提取出23千克一階鐵,純鐵根本是不值錢的,一階鐵含量超過1%,就代表著一階鐵能批量生產。 王浩的反應卻有些出乎意料,他皺著眉頭思考著,“只有2.36?” “對啊……” 汪輝愣愣的很是不理解,“還不夠高嗎?都能批量生產了?!?/br> “原來提取一克都需要幾百、上千萬?,F在含量這么高,如果不算原材料的成本,提取分離根本不再是問題?!?/br> “確實提升很大?!?/br> 王浩點頭認可了汪輝的說法,隨后道,“汪教授,你們也辛苦了。這個消息暫時保密,不要說給其他人,實驗組里也不要說?!?/br> “嗯?!?/br> 汪輝很認真的點頭。 等汪輝離開了辦公室以后,王浩思考著‘2.36’的數值,不由得皺住了眉頭,一階鐵的含量比預計低很多。 他也認可外界的判斷。 當湮滅力場強度再繼續增加,一階鐵發生電子遷躍的比率就會大大提升,而一階鐵發生電子遷躍的臨界線,大概是在6.6倍率左右。 現在制造的場力強度是7.83,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一階鐵含量卻只有2.36! 這個數據太低了! 另外,實驗仍舊沒有發現其他發生電子遷躍的金屬元素,也是想不明白的地方,同時也會導致后續理論研究沒有基礎。 理論,才是王浩最關心的。 當王浩正在思考的時候,就聽到外面傳來了對話聲,隨后辦公室的門被敲向了。 “請進!” 王浩抬頭喊了一聲,就看到徐老師的秘書張林走了進來。 張林是代表徐老師,也就是科技部門來的,他剛進來就迫不及待的說了個消息,“最近又簽下了幾筆訂單,賣掉了二十七克一階鐵的原材料,十幾億美元進賬??!” “那些國際大型企業,好像已經開始爭相研究一階鐵的提取技術了?!?/br> “還真是有前瞻性……” 張林最后做的點評有點諷刺意味,大概是覺得距離一階鐵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隨后問道,“王院士,最近武鋼、金剛,還包括航空材料院,都想了解一階鐵的問題,他們也想拿一些原材料?!?/br> “徐老師的意思是,國內企業售價便宜一些,供給上也要側重,畢竟關系到未來的競爭?!?/br> “對了,看你們最近都忙著做實驗,一階鐵原材料制造上有空隙嗎?” 王浩聽罷深吸了一口氣。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仔細思考了一下,開口問道,“你們才剛成交了幾個以‘克’為單位的大額訂單。如果這時候,我們大批量的提供一階鐵,會不會不太好?” “……什么意思?” “我們已經擁有了批量生產一階鐵的技術?!?/br> 第三百九十一章 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大發現??! 張林和王浩談了半個小時。 等走出辦公室以后,他沒有和其他人都說一句話,馬上就回房間收拾東西,然后快速返回了首都。 他都沒想到自己回去的這么快。 本來是想在實驗基地待上兩天,親眼看一下所謂‘新技術實驗’,回去也好做更詳細的報告,結果就聽到這么一個大消息。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重大了。 在回去的路上,張琳一直都在沉默著。 他心里想著大批量制造‘一階鐵’的消息,都不知道該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之前科技部門還在以‘克’為單位售賣一階鐵,還簽訂了好幾個訂單,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 結果,可以批量制造了?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報告,但‘批量制造’的形容,材料的重量單位怎么也是‘千克’吧? 從‘克’到‘千克’…… 一千倍??! “才剛剛簽下好幾個大單,現在就能批量制造了?!睆埩侄几杏X有些緊張了,“消息絕對不能傳出去!” 雖然他們并沒有違反協議之類的問題,產量提升的根本原因也只是技術提升,但事情傳出去以后,簽訂購買協議的大企業肯定會非常不滿。 好幾家國際大企業…… 最低也會對國際聲譽產生很大影響。 換位思考就理解了。 比如,有機構以一克一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國際某家大型企業的貴重材料。 在訂單還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就爆料出這家企業能夠批量制造這種材料,甚至每天都能生產一千克。 任何機構,面對這種情況,都會感覺自己被‘坑慘’了。 那些購買一階鐵材料的都是國際大型企業、機構,被‘坑’一次以后肯定不會再對種花家有任何好感,同時,也會影響到其他企業和機構的感官,下次再想售賣什么高端材料,估計就沒有企業、機構愿意買單了。 國際聲譽,還是很重要的。 張林一路思考著,腦子里就剩下兩個字——保密。 一定要保密! 這件事絕不能傳出去! …… 科技部門。 當張林把消息帶回去以后,幾個高端老師頓時聚在一起,他們第一反應是驚喜,然后就變成了擔心。 他們的擔心和張林自然一樣。 所以幾個老師第一時間做出決定,“一定要保密!” “這個消息可不能傳出去,湮滅力場實驗、材料檢測中心也要注意,派駐更多人手,保密性一定要做好!” 然后他們商定了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就是,新簽訂的訂單正常交付,過程中一定要做出正常的樣子,并表現出制造的困難。 接下來就是…… 等! “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我們先做內部研究?!?/br> “國內企業的原材料供給,還是按照商定好的來,可以比國際便宜一些,但也不能太過……” “即便不考慮批量制造問題,也不能留下利潤空間!” 這種做法是很有道理的。 即便是對待國內企業,材料售價也不能低太多,留下太大的利潤空間,比如,對國內企業售價低十倍,就可能會發生一個問題。 比如,有國外企業讓國內企業幫著購買材料。 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一克,一億美元,國內企業購買只需要一千萬美元,留下的利潤空間就太大了,到時候就可能出現,國內企業的高層購買材料并轉給國外企業的情況,也會讓其他人知道,一階鐵的成本不超過一千萬美元。 所以,價格可以適當低一些,但絕對不能低太多。 “先這樣!” “最少要等半年時間,到時候,看情況……” “接下來呢?” “接下來,先不接訂單了,就以實驗研究為由,拒絕所有的購買申請!” 徐老師咬牙做出這個決定。 其他人也是一副感到可惜的樣子。 一階鐵的售賣已經賺到了近六十億美元,若是繼續售賣肯定還會有收入,當然不太可能有大訂單,畢竟價格實在太昂貴了,但零零散散多賣個十億美元還是有市場的。 結果…… 十億美元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