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558節
新元素、新材料,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任何學者都明白其中蘊含的科研潛力以及經濟價值。 如果是一階鐵材料特性的大成果,肯定會被馬凱平重視,但如果是和湮滅理論的研究有關,似乎就是給王浩的研究錦上添花? “現在還不確定呢!” 袁陽繼續道,“當然,我們肯定希望沈會明是真有了大發現?!?/br> 馬凱平也跟著點頭,有些違心的說道,“當然了,希望吧……” 他當然知道沈會明有大發現,對他們團隊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可想到措施了重大實驗發現,心里還是忍不住非常的郁悶。 這就像是兩個朋友一起買彩票,本來說好中獎一起瓜分,中途覺得朋友的彩票沒希望,就干脆不在意的說,“你中獎都是你的?!?/br> 結果朋友可能中了五百萬! 難受! …… 另一邊。 沈會明迫不及待的整理實驗材料類,交代好組里的工作以后,第二天就帶著方勇生去了西海大學。 他們實在是太迫切了。 方勇生是金屬所的副研究員,也是沈會明組里的二把手,直接負責很多實驗工作,或者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進行后續的實驗合作,方勇生肯定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方勇生表現的比沈會明還要激動,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夠被王浩院士看中,和王浩院士合作進行某種研究。 這件事說出去都感覺很驕傲,更何況,還是他們有了明確的實驗發現。 他們的實驗發現,解釋起來也很簡單,激發輻射就是利用各種方法,比如說最簡單的射線照射,讓一階鐵材料‘反射’出能量波。 他們會對于反射出的能量波進行測定。 因為使用了各種方法去激發輻射,反射出的能量波就有很多種,包含各類型的電磁波、電子波等,想要測定就要‘分門別類’。 對于某一類型能量波的測定,就必須要排除其他類似能量波的干擾。 低頻光波是其中一個類型。 沈會明所說的‘低頻光波’,包含了紅外線、可見光以及紫外線等,頻率相對比較低的光波。 其中紫外線的頻率相對高一些,但實驗室環境下來說,紫外線也只能算作是‘低頻’。 只有達到x射線的程度,才能被稱作是‘高頻’。 他們測定低頻光波時就發現,對比同樣數量低頻光波,激發一階鐵發出的低頻光波的能量更高。 這是不正常的。 同樣手段激發的兩束光波,能量強度自然是一致的,出現明顯差異就有研究價值。 沈會明和方勇生一路上都在討論著,“王浩院士的意思,好像是讓我們結合強湮滅力場實驗做研究,不過具體怎么研究,完全想象不到……” “王浩院士非常重視我們的發現,但它代表了什么呢?” “也許是很重要的發現,有關一階鐵的特性?也可能和湮滅力場的研究有關?” 他們對于湮滅理論了解有限,自然不清楚實驗發現,怎么去結合強湮滅力場去做研究。 很快。 肥城到西海的飛機抵達了機場,沈會明和方勇生迫不及待去了西海大學,并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見到了王浩和團隊的其他人。 王浩對于沈會明的到來非常重視,他特別等在研究中心,還找了顏靜、肖新宇一起陪同。 他也很直接的問起了實驗發現,沈會明拿著資料詳細做了解釋。 “整體能量提高了百分之六以上……” “結合其他的數據……” 王浩仔細思考著,“或許是蘊含在可見光范圍內?” “可見光?不太可能吧!”顏靜有些驚訝的說道,他們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低頻光波’包含紅外線、可見光以及紫外線,若是其中有‘一階能量波’,很可能是紅外線或者紫外線,兩者一個頻率高,一個頻率高。 可見光的頻率處在兩者之間,是可能性最低的。 王浩搖頭道,“也許‘一階能量波’和頻率無關?” 顏靜和肖新宇都思考起來。 沈會明聽不明白內容,干脆問道,“王院士,你們在說什么,一階能量波?和一階鐵材料有關?我們具體要怎么配合實驗?” “不是你們配合實驗。這次實驗是你們主導?!蓖鹾频?,“簡單來說,我們是在尋找一種‘湮滅’抵抗強度更高的能量波?!?/br> “之前我們發現了一階鐵,實驗證明一階鐵處在普通強湮滅力場中,不會產生磁化反應?!?/br> “現在是能量波,我們要尋找一束不能被湮滅的光波?!?/br> “……” “……” 沈會明和方勇生對視一眼,同時半張著嘴驚住了。 一階鐵? 一階能量波! 沈會明深吸一口氣,好半天才道,“所以我們的發現,很可能和一階能量波相關?換句話說,我們可能發現了一階能量波?” “對!” 王浩肯定的點頭。 沈會明和方勇生一起懵了,他們一路上都在討論著,即便再怎么去討論,也完全沒想過,他們的發現竟然會如此重大,重大到能和‘一階鐵’并列。 一階鐵,什么概念? 如果拿物理學界的獎項做參照,一階鐵的發現,最低也可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么一階能量波…… 沈會明和方勇生都感覺像是被一個億的彩票砸在頭頂,滿臉都寫著興奮和驚喜。 這個研究發布出去,他們肯定會名氣大震,一躍成為國際最頂尖的材料專家、實驗物理學獎,未來也許有機會站在諾貝爾的舞臺上,獲得學界的最重大的獎項。 …… 沈會明和方勇生一起去了實驗基地。 他們會在實驗基地里,設計激發一階鐵并檢測低頻光波的實驗,實驗設計還是非常有難度的,他們需要控制讓激發的低頻光波,直接穿透強湮滅力場。 然后,強湮滅力場的另一端,會安裝大量的檢測設備,來收集從強湮滅力場傳到出的光波信號。 若是能準確收集到信號,實驗就可以確定完成了。 到時候,收集的信號對應的,就是‘那一束無法被湮滅的光波’,否則激發的能量波全部被湮滅,自然也就代表了實驗失敗。 王浩并沒有參與到實驗中,因為實驗過程都是確定的,并沒有不可攻克的難點,他只需要等待結果就可以了。 他正在關心另外一件事情。 反重力形態研究中心,聯合超導材料研究中心以及梅森數科學實驗室,注冊創辦了一個學術期刊——《湮滅理論與物理》。 期刊發揮發布中英文版本,英文版名稱為《annihilate-theory-and-annihilate-physics》。 簡稱,atap。 這個學術期刊的創辦,主要目的就是發布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超導材料研究中心以及梅森數科學實驗室有關湮滅理論、物理學研究以及超導材料技術相關的成果。 之所以成立一個全新的期刊,目的就是為了發布成果上方便一些,就不用再給其他期刊機構投稿。 當有什么新成果要發布時,期刊的官方網站發布出來,期刊也會接受投稿,并在每個月一號選取優秀的論文進行刊印,同時,也會同步刊發期刊電子版的內容。 一個全新的學術期刊,想要發展自然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依托于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梅森數科學實驗室以及超導材料研究中心三家國際最頂級機構,《湮滅理論與物理》擁有肯定會被大量訂購、下載觀看的獨家成果內容,影響力根本就不用擔心。 在《湮滅理論與物理》成立的當天,三家機構的頂尖學者們,都參加了剪裁儀式,保羅菲爾-瓊斯、海倫、鄧煥山、向乾生等人,紛紛表示會擔任期刊的特邀評審。 王浩還接受了記者采訪,談了一下期刊問題,“《湮滅理論與物理》,只專注于兩個方向,一個是湮滅理論,另一個就是超導科技?!?/br> “所有與之相關的研究成果、實驗成果,都可以進行投稿,我也會擔任評審,會抽出一些時間進行審稿工作?!?/br> “同時,《湮滅理論與物理》期刊,會成為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合作發布平臺?!?/br> “我的團隊,有關湮滅理論的研究,也都會在《湮滅理論與物理》期刊發布……” 王浩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湮滅理論與物理》,并說明個人以及團隊成果會在上面發布,但影響力卻是非常大的。 《湮滅理論與物理》期刊成立一周時間,才開放了新一期的電子版預訂,當天預訂數量就超過了一百萬。 其中海外預訂數量有三萬,剩余都是國內的預訂。 這個數據實在太驚人了。 《湮滅理論與物理》期刊主編施紅磊,在編輯部辦公室談起預訂數量的時候,都驚訝的說道,“湮滅力場的研究,真是有很多人支持??!” 施紅磊是賓州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回國后在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工作,后來又到超導材料科學中心擔任研究組組長、研究主任,不管是科研還是行政都有不錯的水平,就干脆被邀請擔任新期刊的主編。 編輯部其他人則是討論道,“大概是因為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所有人都知道,反重力中心代表著湮滅物理的最前沿……” “我想,大概是因為王浩院士,他個人的影響力太大了?!?/br> “有王院士背書,什么都是小問題……” “不過,訂購的人,很多不是真要看內容,而是相當于支持、甚至是捐款吧?” 事實就是這樣。 國內好多人預訂新一期雜志,只是因為期刊有王浩背書,就干脆預訂了一下,相當于花點錢支持國家的科技研究了。 王浩知道消息以后,并不覺得是好現象,預訂了新一期內容,根本連下載都不下載,針對個人而言,肯定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研發經費,不需要依靠個人去捐款,《湮滅理論與物理》期刊也不需要。 王浩想想干脆到網絡上,發布了一則打趣的消息—— “《湮滅理論與物理》是非盈利目的學術期刊,盈利過多,錢只會放在賬戶里發霉。 如果大家想捐款,我個人倒是不介意提供銀-行賬-號! /大笑/大笑/大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