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66節
王浩沒有給他多少時間,只是沉了一下,就繼續說道,“另外,這個發現很容易,我們只是添加了高磁場裝置而已?!?/br> “阿邁瑞肯那邊,菲利普-羅德爾大概也有發現了吧?” 何毅頓時聽的一驚,肯定的點頭,“他們肯定已經有發現了?!?/br> 這是必然的。 現在他們添加高磁場設備、制造強磁場的實驗想法,就來自于菲利普團隊公布的新發現。 之前舉辦的反重力國際會議上,有兩個反重力研究的新發現被公布出來一個是疊加立場邊緣讓物質發生磁化反應,是王浩和林文基一起公布的。 另一個就是菲利普-羅雷爾,公布發現高磁場會讓反重力區域產生定向偏移。 現在的研究就是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研究高磁場對于疊加力場的作用。 之前菲利普-羅雷爾的團隊,就已經發現了高磁場對于反重力區域的影響,又知道疊加立場邊緣對物質的磁化效應,回去以后肯定會做相關的研究。 他們準備實驗的速度會更快,因為他們已經有了高磁場制造裝置,只需要制造出兩重以上的疊加力場而已。 “但是,國際上還沒有相關的報告?!焙我阏f道,“是他們不想公開?不過,不應該保密啊……” “現在我們知道他們肯定有發現,而他們也知道我們會有發現?!?/br> “他們是先發現的,不公開可能就會被我們公開,或者其他團隊,只要認真研究也會有發現……” 王浩道,“正常來說我們會是第二個,其他團隊制造的反重力場強不高,就像是弗洛里達大學的團隊,制造的疊加力場,只能勉強檢測到磁化特性?!?/br> “即便是添加了高磁場裝置,磁化效應的差別也很難確定下來?!?/br> 王浩簡單的做出了判斷,也沒有再去想為什么菲利普團隊不公開消息,而是思考起其中的原理邏輯。 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結果,但他更傾向于磁化效應增加,是因為疊加力場邊緣的厚度增加。 原因很簡單,因為強磁場增強湮滅力強度,理論上根本是說不通的,不可能是強湮滅力可以吸收磁場能量吧? 如果只是增加了厚度,才可以用一些邏輯進行解釋。 王浩和何毅不斷思考說著。 很快。 實驗結束了。 等設備全部關閉以后,他們就走出了安全屋,直接到了會議室里,做一下簡單的總結,也等待王善慶的檢測結果。 半個小時以后,王善慶帶著一份報告,有些激動的走進了會議室。 他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隨后迎著所喲人的目標,帶著興奮說道,“我們詳細檢測了參與實驗的十幾種物質?!?/br> “其中有的物質,磁化效應出現明顯的增強;有的物質磁化效應明顯減弱,有兩種只有微弱磁化反應的物質,甚至干脆檢測不出數據?!?/br> “我們把這些物質歸類,再結合實驗過程,就發現物質磁化效應增強還是減弱,和物質本身的性質無關,直接相關的是他們穿過疊加力場的方向和位置?!?/br> “從二號機一側穿過的物質,磁化效應明顯增強;四號機位置則明顯減弱?!?/br> “通過簡單的比對,我們就發現磁化效應增強的方向,和磁場方向是垂直的?!?/br> “這是我們目前的結論?!?/br> 雖然只是簡單介紹了磁化效應以及一些推論,但新發現毫無疑問非常的重大,會議室里每個人都跟著思考起來。 向乾生就說道,“一側減弱,一側增強,但也不一定是強湮滅力效果增強吧?” “是不是有這種可能?是一種場力覆蓋區域的偏移?就像是菲利普團隊的發現,我們的強度更高,而且是疊加力場,所以反重力場產生了偏移?” 這個問題其他人也想到了,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應該就是偏移,只不過我們檢測到的效果更好?!?/br> “場力區域偏移是非常微弱的,羅雷爾教授做報告的時候也說了,偏移非常微弱?!?/br> “這就說明偏移和邊緣強湮滅力直接相關?!?/br> “也就是說,磁場和強湮滅力直接發生作用?兩個場發生作用?” “對!” 王浩很確定的說了一個字,“我也更傾向于偏移的說法,但我們還需要更詳細的分子檢測?!?/br> 他說的是最初檢測出強湮滅力薄層的方法,就是給固定的氣體做標記,從拍攝到的空氣流動、密度分布,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發現強湮滅力薄層的變動。 下一次實驗很快就開始了。 在一系列的準備以后,當天下午的時候,研究中心就進行了檢測實驗。 通過對攝像機拍攝到的影像進行專業的分析,他們成功發現了疊加力場邊緣狀態的變化。 簡單來說,可以把疊加立場邊緣薄層想象成是一個環狀的氣球,當環狀氣球被一側強風(高磁場效果)吹的時候,正對強風的一側就會變薄,內部氣體被擠壓到對面,那么側對強風的一側就會變厚。 因為各個位置的受力方向不同,薄厚變化并不是均勻發生的,而是有的部分凸起研究,有的部位則是被吹的只剩薄薄一層,甚至薄到都可以忽略不計。 其形態變化可以理解為‘0——&>c’,正對風向的一側可以忽略不計,另外一側則產生了明顯的加厚,越是靠近中心位置就越厚。 這個結論讓王浩眼前一亮。 他對于湮滅理論的理解,不是其他人能夠想象的,有了真實實驗的發現,就能夠輕易得到一個結論—— 強湮滅力場和磁場沖突,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排斥反應。 強湮滅力場被磁場排斥! 其實最基礎的原理,可以這樣去理解,質量單位在湮滅力的作用下,相互關聯、結合、作用,就形成了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三種微觀力。 每一種微觀力的形成,都是質量對湮滅力的‘抵抗’表現。 若是沒有這種微觀力產生,質量存在本身就會被湮滅掉。 磁場,屬于電磁力表現范疇,同樣的‘抵抗’湮滅力的表現形式,但磁場是湮滅力擠壓粒子才會形成的。 現在則是驟然制造出了‘外來’磁場,對于常規的湮滅力已經適應了,但會對于‘增強的湮滅力’產生‘排斥’效果。 當然場力的沖突,底層原理是非常復雜的。 因為沒有其他相關的研究發現,也沒有進行深層次結合微觀理論的研究,王浩也只能以理論基礎,進行簡單的推斷和理解。 ……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反重力實驗組。 菲利普-羅雷爾坐在電腦前,看著最新的實驗報告,表情嚴肅而認真,他轉而又注意到了來自能源部官員的問詢郵件,雙手放在鍵盤上遲遲不動,都不知道該怎么回復。 能源部官員是詢問他們有了新發現以后,再進一步的研究方向,但菲利普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就像是王浩和合意的判斷,他們早就已經發現高磁場對于疊加力場的作用,而進一步的研究,幾乎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也就是‘繼續增強高磁場對疊加力場邊緣的作用’。 那么就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方法就是增強磁場強度;另一個方法就是增強疊加力場的強度。 前者,已經走不通了。 他們的實驗組使用的是最先進的磁場制造裝置,所能制造的穩定磁場強度高達14t,中心位置的強度也達到8t。 這幾乎已經是人類能制造穩定磁場強度的極限,最少是十年內的極限。 磁場發生裝置使用了最頂尖的超導技術,僅僅是成本就高達六億美元,使用成本也非常的高昂。 第二個方法是增強疊加力場的強度,但他們制造的裝置已經是四重疊加力場,不能說完全是極限,但再增加反重力場數量很不現實,最大的限制依舊是經費。 如果是五重、六重疊加力場,就必須要重新做設計,而且制造裝置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甚至是提升幾倍。 所以唯一可行的就只有增加反重力場的強度。 他們的反重力裝置,使用的是最新的超導材料,制造出的場強為百分之六十一,已經是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 “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增加單個反重力的效率?!?/br> “種花家擁有最頂尖的技術,制造的場強超過百分之七十?!?/br> “而我們……” 菲利普思考著搖了搖頭。 最近半年時間,他們在橫向反重力場的研究上有突破,但常規反重力場強度上,幾乎沒有任何的技術進步。 唯一進步的是超導材料。 但是超導材料技術的進步,顯然和他的實驗組沒有任何關系。 這就是尷尬的地方,即便他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同樣也知道,根本不可能再有進步了。 百分之六十一,已經接近極限了。 “種花國能制造超過七十的場強,已經是確定的消息,他們是怎么研究出來的?估計很大可能,還是材料差距……” 這是菲利普-羅雷爾無法把控的。 菲利普-羅雷爾不知道該怎么回復能源部官員的問詢,他也不知道是否應該申請發布成果。 這個研究已經有了成果,新發現肯定能夠引起國際物理學界的熱議,正常來說,實驗有了新發現,一定要快速發布出去。 另外,他們還很確定,種花家的團隊也會有同樣的發現,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他們正常發布成果,種花家很快就能依靠成果復刻實驗,因為種花家擁有更高的反重力技術,復刻的實驗甚至能夠輕易超過他們的研究。 但如果不發布,種花家團隊也同樣會有發現。 所以…… 菲利普-羅雷爾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他現在無比后悔上一次反重力國際會議上,公開了高磁場對于反重力場的定向偏移效果。 如果不公開,種花家想發現可能還需要運氣。 現在等于給他們指引了一條道路,也讓自己的團隊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成果肯定要發布,但下一步的研究怎么辦?” “繼續研究反重力技術,根本沒什么意義,難道只能看著種花家,看著王浩做研究?” 菲利普很不甘心,他又想起了上次的回憶,心里再次升起了悔意。 “會議~~” “會議……對??!” 菲利普忽然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現在限制他們進一步做研究的,確實是很難再突破的反重力技術,但同樣的,能花費大量經費制造出五重、六重的疊加力場,差一些的反重力強度問題,就可以直接被忽略掉,也許研究上就能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