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98節
“但總歸,整個項目是主團隊管理的,其他實驗室就是配合,分配實驗任務……” “異想天開了吧!” 最后一句是汪承林小聲嘟囔出來的,他正和杜建華坐在一起,也針對的討論起來,“反正我的團隊肯定不加入項目,別管是五十億還是一百億,即便是一千億,我們也不加入!” “我也一樣!” 杜建華肯定的點頭,“記得最初王浩做交流重力研究,我們也根本沒考慮合作,更不用說,現在的理論研究了?!?/br> “加入項目,不就是做次項目嗎?研究受制于人,實驗都是分配過來的,研究還是要自己做,才會自由……” 汪承林認可的點頭,“是啊,即便是做幾千萬的小研究,最少自由啊,要是加入王浩的項目,就是分配任務,即便最后有成果,也都是他們材料實驗組,和其他團隊都沒關系,最多就只成果加個機構名字?!?/br> 杜建華道,“是啊,有什么意義?那不就等于是給別人打工,經費、研究都受制于人……” 他說著還不斷搖頭。 雖然國內超導領域的實驗機構,項目經費大部分都來源于科學基金會,但他們也只認同科學基金會的統籌項目方向。 如果加入了王浩的項目,就等于頭腦又多了一個‘上級’,研究也失去了自由度。 “根本得不償失!” “我們本來就是數一數二的團隊,為什么要加入其他人的項目……” “異想天開??!” “即便是王浩也不行……估計也沒幾個團隊會加入,放心吧,這個項目進行不了!” “項目批下來也沒意義,我感覺方向還是不確定,即便理論說的通,但半拓撲理論已經很清晰了,難道還能更進一步?” “應用上也一樣,都已經制造出120k的材料,還能制造出150k,200k?” “不可能的!” “項目根本沒多大意義……” 最后談的是超導的發展問題,其實不止是杜建華和汪承林這么看,好多人都是這么看的。 現在已經有了半拓撲理論,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讓理論更進一步簡化,但簡化也只是數學計算分析領域,實際上并沒有質的突破。 應用上來說,已經制造出超過120k可用于工業的高溫超導材料,后續再想有進步就很難了。 好多學者都認為,超導材料也是有瓶頸的,也許后續幾十年、上百年都無法再進行突破。 常溫超導,暫時依舊只存在于想象而已。 汪承林和杜建華你一句、我一句,都表示自己對項目沒興趣,覺得王浩是在異想天開,他們否定項目、否定方向,也斷言自己不會加入到項目中。 他們倒是沒有質疑項目是否能申請下來。 這是王浩開口說起的項目,他他的個人影響力,審批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可以說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現場的反應和他們的說辭完全不同。 當王浩說完了所有內容以后,會場內頓時響起了極為熱烈的掌聲,鼓掌最激烈的,就是一些中、小型實驗室的代表。 他們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不是每一個團隊都是大型實驗室,國內能說是大型超導研究中心的,就只有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基礎科學實驗室以及科學院超導重點實驗室三家。 即便是鄧煥山的超導材料實驗組也差的很遠。 對于中、小型的超導團隊來說,能加入到五十億大項目,分到一些經費也是很好的。 一則是因為經費確實吸引人,加入到項目中,最少能獲得不少經費,至于配合研究,根本就不是問題,好多團隊做項目,目的本來就是經費,而不是要做出什么重大研究。 另外,因為半拓撲理論以及新材料成果,好多團隊都快‘活不下去’了。 當生存都出現問題的時候,加入超大型項目分到經費,就是個超級好消息。 …… 會議的剩余時間里,傅向東也上臺說了一下計算組的工作,并談起后續的研究方向。 他的上臺就是為了說明一下,代數幾何組的工作方向,也順帶露個臉為后續申請經費打下基礎。 傅向東走下臺以后,又有個實驗組代表上臺,只是說了十幾分鐘就下來了。 之后上午的會議結束,好多人就圍在了王浩身邊,問起了他說的‘五十億’項目問題。 一些中小型實驗團隊的負責人,很干脆的表示,“王院士,我的團隊要加入項目!” “也算我一個,實驗室幾十號人,以后就聽王院士的了!” “你讓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絕對沒有二話,王院士,我們團隊也是有實力的……” 這時候,杜建華、汪承林就感覺被孤立了,兩人站在一起遠遠的看著,都表現的很不甘心,“這些人怎么就沒有骨氣呢?還加入項目,給別的團隊做次項目,有什么意思?” “說起來,王浩做的研究,好像和我們申請的也類似啊,會影響到我們嗎?” “可能會吧?” “管他呢!反正我肯定不會加入,即便王浩親自來說,我也直接拒絕,我們基礎研究中心完全能夠獨自做研究?!?/br> “我們也一樣!” 汪承林和杜建華對視一眼,臉上都寫上了堅定,并表示即便申請不了新的項目,也不會加入到王浩的研究中。 兩人一起走出了會場。 等到了外面分開了以后,汪承林不由得輕呼一口氣,仔細想了想,肯定了自己剛才的表現。 他剛才說的和心里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不加入王浩的項目? 開什么玩笑! 如果新項目申請不下來,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就沒有了超導相關的大項目。 另外,加入王浩的項目有益無害,他們還能夠以此來對于超導新方向的研究更加了解,同時還可以拿到不少的經費。 五十億的項目??! 基礎科學中心是國內最大的超導研究團隊之一,加入到項目中,也肯定是最大的團隊,拿到最多的實驗工作。 即便只分到總經費的十分之一,也會有五個億的資金。 汪承林很認真的想著,“新項目申請不下來,就加入王浩的項目?!?/br> “即便是項目申請下來,也可以考慮一下……” “杜建華那個家伙真是傻啊,竟然還不加入,最好是這樣。到時候,我的團隊就是最大的合作方,肯定能分到更多的實驗工作和經費?!?/br> “等有了研究成果以后,我們的貢獻不說第一,也能有個第二吧?到時候,也許成果上還能有我的名字……” 汪承林滿是期待的憧憬著。 另一邊。 杜建華和汪承林的想法同出一轍,他也念叨著,“這個汪承林,真是腦子有病,還骨氣?還自由?有經費才有自由!” “也幸好啊……” “我們擁有豐富的人才儲備,加入項目中,肯定能拿到大量經費,到時候……” …… 王浩來參加會議的目的,就是找個集體的場合,說明一下研究方向,并說服其他實驗團隊,一起加入到系統性研究中。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當天就有好多實驗團隊負責人找上門,拍著胸脯表示一定會加入項目中。 更甚至…… 晚上回到酒店的時候,他還連續接到兩個電話,一個是來自汪承林,另一個是杜建華。 兩人都說明白天人太多,沒辦法和王浩詳細的說,但是只要項目申請下來,基礎科學中心(科學院超導重點實驗室)一定會加入其中。 王浩都感覺怪怪的,他也沒有多想,兩家最大型的團隊決定加入肯定是好消息。 更多的團隊加入,才能更快的進行實驗,收集到更多的數據來完成研究。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王浩繼續參加會議,只不過內容大部分和他沒關系了。 后續的會議討論的都是政策、方向性的問題。 最后一天的內容很有意思,是確定兩個超導的應用項目,一個是電力相關的‘超導儲電工程’,另一個則是組建超導電動機研究組。 后者只是個應用性的小研究,只要有材料供應,慢慢的研究完善就可以了。 前者則是國家級的重大科技項目,直接關系到國家電力的存儲、供給平衡問題。 在參加過材料會議后,王浩并沒有直接返回西海,因為他收到了邀請,前往航天工業三區觀看新設備實驗。 這種新設備是以王浩的數學研究為基礎,加裝在導彈上以便讓導彈具有反攔截能力。 第二天王浩等待了航天工業三區派來接待的人,隨后他們乘坐飛機去了西京市。 在走出了西京機場以后,他就坐上了一輛軍車,去往航天工業三區,位于西京周邊的實驗基地。 那里將會進行一次導彈反攔截實驗,是利用最普通的測試彈,進行常規反導體系的反攔截,直至導彈擊中目標。 普通導彈針對反導體系的反攔截過程,利用的就是航天工業三區下屬137所,設計出的一款加裝在常規導彈彈頭下方位置的反攔截輔助裝置—— 導彈反攔截變軌噴射器。 第二百七十五章 導彈反攔截實驗,計算復雜?王浩:這不是很簡單嗎? 航天工業三區實驗基地,處在遠離城市喧囂的荒山中,汽車開了有兩個多小時,才到了實驗基地前。 有接待人員打開了車門。 王浩邁步走出了車子,就看到一群人迎面走過來。 走在最前面的是個六十多歲穿著襯衫軍褲的老人,頭發稍稍有些花白卻顯得精神奕奕。 老人走過來以后,雙手緊緊的握住了王浩的手,滿是熱情的說道,“王院士,可算是把您等來了?!?/br> 旁邊人員介紹道,“這是三區負責人趙興利院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