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97節
“我們準備從電子波角度出發,來研究超導微觀形態和電子波之間的關系……” “根據王浩院士的研究成果,我們已經知道單介質金屬的半拓撲微觀形態……” 汪承林明顯是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他說明的研究方向就是以傳統的超導凝態物理,去聯系半拓撲理論。 如果能打通雙方的關聯,就可以讓超導機制更進一步,畢竟傳統的超導凝態物理研究了幾十年,有很多相關的成果,肯定可以推進完善超導機制。 汪承林不只說了研究方向,還說了實驗準備以及整體的項目規劃,仔細聽一下,分析其研究過程就知道,他的項目最低經費需求也在兩億以上。 “汪承林真是獅子大開口??!” “一下子就要兩個億……” “不過也很正常,基礎科學中心原來的項目被卡了,那可是1.8億的項目,現在還要在申請一個……” “而且他的方向很好,聯系傳統的凝態物理與半拓撲理論,肯定會得到支持?!?/br> 汪承林的水平確實不差,研究方向還是被認可的。 王浩也同樣認可。 他覺得汪承林的方向很有意義,上一次見到汪承林,也是在大型學術會議上,對方就有意研究溝通凝態物理和半拓撲理論。 當時王浩覺得自己也可以開啟相關的研究,但后來他并沒有在繼續,因為已經能夠憑借理論研究出超導材料。 但是,王浩并不認為,汪承林能申請下來項目。 因為…… 他正準備申請一個,溝通超導凝態物理與半拓撲理論的超大型項目,其核心就在于,研究ca005的半拓撲微觀形態。 這個項目需要的不是一個實驗室,是很多實驗組一起進行研究,需要的經費也是海量的。 所以只能說聲抱歉了。 下一個是杜建華。 杜建華是科學院材料所的超導材料專家,他說明的研究方向和汪承林非常類似,但還是有新穎之處的。 這主要是因為,站在杜建華身后的是科學院超導重點實驗室,他們有足夠多的人才,足夠多的超導凝態物理以及材料研究經驗。 杜建華做出了方向說明后,還明確表示會和基礎科學中心進行合作。 顯然。 杜建華和汪承林私下里達成了一致,他們拿出了很好的方向,又可以合作進行研究,同時,擁有豐富的科研實力,申請大項目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杜建華做完了報告,下臺的時候滿臉都是笑容。 甚至,他還得到了會場內熱烈的掌聲,都是那些‘同陣營’的超導相關學者。 雖然杜建華和汪承林申請的項目和他們無關,但最少杜建華和汪承林代表的是‘傳統超導陣營’,能申請到大項目,就是‘傳統超導陣營’的勝利。 之后,王浩走上了臺。 王浩自然是非常受關注的,但臺下的‘同行們’,對他多少都有一些意見。 他確實是引領超導技術變革的人物。 但是,他的研究卻讓好多同行失去了項目、失去了經費,甚至都不知道該做什么研究,有的甚至連工作有保不住了。 自然。 王浩也很難受到多少真誠的歡迎。 面對一眾‘不怎么歡迎’自己的同行,王浩微笑的站在臺上,隨后淡淡的說了一句,“我準備申請個理論項目?!?/br> “需要五十億經費!”他說著伸出一個巴掌。 全場愣住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各懷心思,導彈反攔截變軌噴射器! 一個巴掌…… 五十個億經費? 會場內響起了一片喧嘩之聲。 王浩是被會議特邀的學者,他其實不是作為項目組負責人或者實驗室、企業代表來的,而是特別要講來做超導研究以及方向性的報告。 會場里的人都沒有想到,王浩走到臺上第一句話就是要經費,而且一開口就是五十個億。 這個數字實在很有震撼力。 汪承林、杜建華是大型實驗組的負責人,他們剛才上臺也講了項目的問題,并沒有談到具體的經費,但預估也是一、兩個億。 研發經費超過一個億,已經算的上是重大項目了。 王浩一開口就是五十個億,已經超出了單一科技支持部門的總預算。 科學基金會肯定是拿不出來的,他們對于超導研究支持的總預算也不可能達到五十個億。 類似的重大項目只能是最高領導組審批,要召開特別的項目會議,由國家財政部門、科技部門指定撥款。 這已經超出了會議的決定范疇。 哪怕會場內所有的官員代表、學者都認可王浩的研究,也無法決定審批如此重大的項目。 在一陣嘩然聲之后,會場內頓時變得安靜下來,他們都有些不太明白,為什么王浩會在這個場合,說起如此重大的項目。 正常來說,類似重大的研發項目,因為需求的經費太高,就和大型粒子對撞機、頂尖大工程類似,首先是要進行論證,召開特別的會議,然后由科技部審批,后續再討論展開進行。 在這里說,有什么意義呢? 好多人都帶著好奇的眼神看向臺上。 王浩略微停了一小會兒,開口就定了個基調,“這個研究,經費只是一方面?!?/br> 他解釋道,“我們在超導材料的研究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br> 會場里的人都明白意思,他說的是超導材料實驗室,研發出了可用于工業的高溫超導材料。 王浩繼續道,“其中有幾種材料都很有價值?!?/br> “我們了解每一種材料的元素構成、臨界問題,也包括其他的一些物理性質?!?/br> “我們的的研究就是以此為基礎,來聯系半拓撲理論。以實驗數據去溝通理論機制,以此對于超導的理論以及應用研究進行拓展?!?/br> “這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 王浩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在座的好多人都是超導領域的頂尖學者,其他也是學術界、科技部門的官員以及相關人士,他們跟著仔細一想就明白過來。 因為已經有了幾種可用于工業的超導材料,就可以制造出的材料為基礎,憑借其物理特性以及實驗研究數據,來聯系半拓撲理論的內容,從而推導出一些新東西。 現有超導材料的研究,憑借的也是半拓撲理論,但理論只是一個方向,材料研究會有很多不確定性。 一種材料為什么會具有高溫超導以及其他物理特性,可不是一個半拓撲理論就能解釋清楚的。 畢竟,半拓撲理論暫時無法論證的復雜元素組成物質。 所以再以制造出來的復雜材料,反推理論相關的內容,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只是…… 想真正研究出有意義的內容,也不一定能有成果? 有些頂尖的超導學者們,思考著研究上的問題,覺得還是有些不確定。 根據已有材料的特性,結合基礎理論,希望能研究出進一步的理論內容,確實是個可行方案,但卻不一定能有成果,而且很大概率是沒有成果的。 這主要是因為其復雜性。 半拓撲理論之所以只能論證雙元素組合,就是因為計算分析的復雜性,再進一步的三元素,就已經復雜到讓人頭皮發麻,四元素根本是想都不用想的。 那么面對十幾或更多原子組成的物質,只是根據其物理及其他特性,再根據基礎理論,就能有成果嗎? 其中的不確定性太高了。 他們當然不知道,王浩已經確定了一種材料的半拓撲微觀形態,其中缺少的就是這部分。 當然,王浩肯定不會在會議上全部說出來,他的目的也不是說服其他人支持項目。 五十億經費,說出來似乎是很多,但經費對王浩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 只要是正常的去申請,經費批下來只是時間問題。 不管是科學基金會、科技部,還是大型的企業,甚至是最高領導組,都會支持他的研發。 五十個億,并不是多么大的數字。 即便只是超導工業公司,未來都可以源源不斷的投入經費支持他的研發。 王浩認真說道,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的項目,需要的不止是經費,還有大量的人手、設備,還有海量的實驗?!?/br> “我們需要很多實驗、收集很多數據,并不是一個實驗室、兩個實驗室就能完成的?!?/br> “另外,實驗也不局限于超導理、機制領域,我們也需要進行一些其他的材料特性分析?!?/br> “所以需要很多的實驗團隊共同完成……” 當王浩說到這里的時候,會場內很多人都明白過來。 一個系統性研究的大項目,需要進行很多的實驗、研究,單獨一個實驗室根本完成不了,就肯定需要其他的實驗團隊配合。 如果沒有其他的實驗團隊配合,就只能去建立一個超大型的實驗團隊,需要的人手也許是幾千、上萬人。 顯然。 只是為單獨一個項目,建造這樣的實驗機構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單獨創建機構本身,需要的花費就是天文數字。 另外,即便有足夠的經費,短時間也招不到足夠的人才。 會場內好多人忍不住討論起來,“也就是說,王院士是要申請一個超大項目,但這個項目,他們自己根本完不成,需要好多其他的團隊配合?!?/br> “研究肯定是以他的團隊,也就是超導材料實驗室為中心?他們還有反重力團隊也能配合,而其他團隊,也會分配一些實驗工作?!?/br> “這不就是主項目和次項目?” “也可以說,是聯合其他實驗室一起做研究,不一定是主次項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