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39節
“評審?王浩的研究還需要評審嗎?你的頭腦簡直和豬一樣愚蠢!”瑪格達麗娜怒道,“坎貝爾先生,我正式通知你,你被降職了?!?/br> “你想保住工作,就從審稿編輯重新做起!” “你不滿意可以去找工會,我手里有你和科尼迪那個表-子郵件往來的證據,這個決定還是念在你工作了十幾年,否則你會被直接開除!” “真是很難想象……” “你竟然會被那個快六十的老女人迷的神魂顛倒,我真懷疑你是不是有什么令人惡心的特殊癖好……” “還是說你早就失去了基本功能,只是在尋找一種類似于母親的慰藉?” “……” …… 一周后。 《科學-物理》刊登了王浩最新的研究論文。 在《科學-物理》最新一期發布的短時間內,他們就收到了大量新的訂購信息,官方網站的流量大增,而研究論文《導體內微觀形態半拓撲解析》,更是在短時間內收獲了大量的下載量。 一時間,全世界的數學、物理學者們仿佛都安靜下來。 媒體輿論上還是轟轟烈烈的報道,但并沒有專家在站出來做出解釋,很多頂尖的學者們都去研究《導體內微觀形態半拓撲解析》內容了。 《導體內微觀形態半拓撲解析》,內容是非常復雜的,想要理解全部的內容,需要函數論、幾何學、代數幾何、拓撲學、復雜性理論等多方面知識。 一般的學者很難同時擁有這么多領域的知識。 所以大多數學者的選擇并不是理解全部內容,而是要研究論文內容具體是什么,對于超導定律的拓展究竟有多么廣泛,以及做計算的復雜度究竟有多高。 很快他們就震驚了。 論文的具體內容和《科學》雜志的快訊消息是一樣的,說的就是把超導定律擴展到全部的材料范圍。 按照論文的表述來說,任何材料都可以計算分析超導臨界溫度,不過元素含量越少的材料計算就越簡單。 雙元素,肯定是最簡單的。 所以一些團隊就開始研究雙元素的內容,但他們發現計算還是非常的復雜。 當然,只要是能夠做計算,復雜一些也沒什么關系。 之前斯坦福大學專門組建了團隊來研究擴大超導定律涵蓋范圍,但他們只剛組建團隊,甚至經費都還沒有籌集好,王浩就已經完成了研究。 現在他們的團隊恰好一起研究王浩的成果,他們的研究速度也是最快的,只用了四天時間就驗證了一種氧化金屬材料。 他們進行了超導臨界溫度的測試,證明計算結果和測試結果非常相似,差別只在0.1k范圍內。 這個結果已經能說明問題了。 斯坦福大學團隊負責人,布魯克斯教授針對驗證結果接受了采訪,“我們做了一個驗證,證明誤差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為誤差不一定是在計算上,也可能是在實驗上?!?/br> “這個研究是否正確,我們還不敢百分百確定,但在雙元素上基本是準確的,那么拓展到三元素,四元素,或者更多的元素也可能是準確的?!?/br> “因為研究非常的復雜,我們并沒有辦法直接做判斷?!?/br> “但不管怎么說,這個成果已經無限接近于破解了超導機制,我們整個團隊都非常驚訝,那仿佛是破解了宇宙的奧秘,破解了神靈的奧秘?!?/br> “只可惜,計算方式非常復雜,只是雙元素的計算,我們整個團隊也花費了四天時間?!?/br> “元素數量的增加,計算復雜度是爆炸式增加的,我說的爆炸并不是平方,也許是立方、4次方甚至更多次?!?/br> “我們初步判定,最簡單的三元素組合,也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br> “除非未來計算方式能夠進行大規模的i簡化,否則四元素的組合,幾乎是不可能計算出來的?!?/br> 布魯克斯說著滿臉都寫著遺憾。 因為只是能計算出雙元素的超導臨界溫度,而雙元素超導臨界溫度是很低的,基本不太可能實現高溫超導,也就是不太可能超過30k。 很快。 鷹國牛津大學的專家辛德勒-詹姆斯,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們也同樣判定了一個雙元組合的正確性。 辛德勒-詹姆斯肯定了研究成果,也和布魯克斯一樣驚嘆了好幾句,隨后說起了計算問題,“有關元素組合的超導臨界溫度計算,主要用到的是代數幾何和數學分析的方法?!?/br> “針對這個研究,我相信未來能夠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簡化,但依舊需要精通代數幾何的數學家才能完成?!?/br> “其實就像是解一個方程,只需要用代入數值法就可以進行計算,只是計算過程非常的復雜?!?/br> “我認為這個研究最重要的有兩點,在應用上來說,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超導臨界溫度的奧秘?!?/br> “而在學術上來說,他把代數幾何、拓撲學以及物理聯系在一起?!?/br> “尤其是代數幾何?!?/br> “數學界的普遍認知,代數幾何是純數學,和應用幾乎不存在關聯?!?/br> “這個研究之后,代數幾何可能會成為應用數學,它大大提升了代數幾何的地位,未來進行超導材料的研究,肯定需要大量的代數幾何專家?!?/br> …… 國內的反應和國外稍稍有些區別。 國內對于王浩是絕對信任的,而且王浩論文發表之前就已經提交過,并且已經得到了實驗驗證,就根本不需要再去做驗證。 國內的輿論還是以驚嘆和振奮為主,同時,各個高校的反應倒是有些奇怪。 他們感覺不對勁了。 好多國內的學者研究王浩的最新成果,尤其是雙元素的超導臨界溫度計算,就發現必須要代數幾何領域的人才。 因為研究中牽扯很多代數幾何領域的內容,即便是未來給研究內容做簡化,也肯定需要代數幾何領域的專家才能夠完成。 眾多高校忽然想到了西海大學。 之前西海大學大量招聘代數幾何的人才,他們還以為是為了營造代數幾何的科研環境,為比爾卡爾去西海大學做鋪墊。 現在他們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 西海大學哪里是做什么鋪墊,他們純粹是因為有第一手的信息,才馬上招聘了大量代數幾何領域的人才。 代數幾何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領域,人才都集中在幾個頭部的高校。 比如首都大學、水木大學、東港大學等。 這些高校幾乎都有代數幾何領域的人才被挖走。 現在看到王浩發表出來的成果,他們都有一種罵娘的沖動。 比如,高振明。 之前他擔心自己的優秀弟子張鶴,因為無法留在首都大學工作,很可能未來會放棄代數幾何的研究,然后他就建議張鶴去了西海大學。 西海大學很快就簽下了張鶴,速度實在是令人非常震驚。 高振明還為張鶴感到高興,而現在心里只有一股罵娘的沖動,他都有種去舉報西海大學的想法。 如果是放在證券交易里,西海大學的做法就是絕對違規的內幕交易。 高振明想到張鶴去了西海大學,就感覺心頭都在滴血,哪怕放在整個國內,甚至是放在全世界范圍,張鶴也是那種很優秀的人才,只不過是因為學的代數幾何,就很難在高校找到穩定工作而已。 和高振明有類似感官的人很多。 水木大學也被挖走了一個,還是邱成文親自推薦過去,他建立數學科學中心,也會希望讓里面的學者,未來能有一個好的前景。 當得知西海大學最新政策以后,他就把一個博士后推薦到了西海大學。 現在協議已經簽了,想再回來都不可能了! 高校引入年輕學者,就像是買股票一樣,之前代數幾何的學者,就是那種很難上漲的股票,招聘一個也只能持續虧損。 一般的高校只是為了人才多元化,簽下兩個代數幾何領域的年輕學者。 有一些很普通的高校,甚至不會在意代數幾何領域的學者,他們更注重的是能出成果的領域。 比如,偏微分方程。 比如,函數論。 比如,計算數學。 等等。 現在因為一個研究成果,代數幾何的股票獲得超級利好,后續可能會連續漲停很多次。 這種股票再想買入就很難了! 現在代數幾何的人才都成了搶手貨,就連一些材料企業都發出了信號,說想要招聘一些代數幾何相關領域的人才。 自己的人才被挖走了,接下來還‘買不回來’了。 怎么辦? 他們在再想到西海大學,都變得咬牙切齒起來。 第二百四十章 新的國際組織,‘m1型’元素組合為基礎的超導材料 西海大學成為了國內高校的焦點,他們短時間招聘大量代數幾何人才的消息,甚至都被放到了網絡上,引起了輿論的一番熱議。 好多人討論說西海大學是‘提前得到了內幕消息’,意思就是競爭非常的不公平。 最后還是王浩發了個消息,讓話題的風向變成了單純的八卦,他發的消息只有短短幾個字,“我是西海大學的教師?!?/br> 一句話,解釋清楚了。 王浩是西海大學的教職工,有了成果自然會讓大學報告,西海大學能提前得到消息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他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代數幾何學者的地位,拓寬了這個領域人才的就業范圍,他是創造了新的領域,而不是說和其他高校去競爭。 現在其他高校的郁悶,也只能理解為羨慕嫉妒恨而已,換做是他們有了類似的成果,也不可能公開告訴其他的高校。 這其中還牽扯到一個成果正確與否的問題。 如果研究是錯誤的呢? 提前透露出了消息,到時候就肯定會非常尷尬,正常來說,研究也不可能在沒有發表之前就提前透露出去。 其他高校羨慕的應該是西海大學有王浩,而不是羨慕他們提前得到消息,招聘了大量代數幾何的人才。 不過已經招聘的人才,還是需要安撫的,才剛和西海大學簽了合同,就知道自己突然間身價倍增,心態上肯定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