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38節
《科學》雜志和《自然》雜志很相似,主刊都是刊登一些快訊,也就是一些最新成果的介紹。 主刊的介紹只有一到兩頁,就像是讀個快報一樣,但針對王浩的最新成果,《科學》給了整整五頁內容。 一個研究成果用五頁來介紹,都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了。 這足以見得《科學》對成果的重視,也同樣證明成果的影響力究竟會有多大,新一期雜志一出來,半拓撲的成果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就像是《科學》上的成果評價,是唐納德-科尼迪本人撰寫的,“這是王浩和他的團隊一起進行的研究,是對于‘超導定律’以及‘王氏幾何’的拓展?!?/br> “‘超導定律’已經不僅限于計算單元素的超導臨界溫度,而擴大到了雙元素、三元素,甚至更多,包含了所有的物質?!?/br> “我們可以暢想,未來甚至可以計算出復雜有機物的超導臨界溫度?!?/br> “現在我們可以宣布,超導臨界溫度的問題已經完全被破解,而超導技術的應用,也即將迎來大爆發的時代!” 這絕對是超導機制理論的大突破,甚至可以說破解了理論機制。 王浩的研究把元素組成和超導臨界溫度緊密關聯在一起,根本不用去做實驗,就可以直接計算出某種材料的超導溫度。 《科學》新一期發行以后,研究立刻引起了國際熱議。 “之前的研究只是針對單元素,現在已經拓展到多元素,可以直接做到計算……” “這也太驚人了吧,據說斯坦福大學針對這個研究才剛剛立項,他們集合了很多數學家、物理學家,準備一起進行研究,結果王浩的團隊已經有成果了?!?/br> “看來他們可以直接解散了……” “但是計算肯定會很復雜吧?我聽一個專家說過,僅僅針對單元素的計算就已經很復雜,如果是雙元素、三元素,難度肯定會呈現指數型增長……” “不管怎么說,有了這個研究,肯定更容易研制出臨界溫度更高、能應用于工業的超導材料!” 第二百三十九章 震驚!西海大學竟然進行內幕交易! 國際輿論也很快傳到了國內。 實際上,國內收到消息的時間更早一些,只不過因為成果還沒有發布,有一些媒體發布‘小道消息’也沒有人關注。 現在研究已經發表出來,即便只是快訊的形式,還是吸引了很多人關注,主要是因為成果太震撼了。 這可是超導的奧秘??! 之前的‘超導定律’研究就已經非常震撼,已經破解了單元素和超導臨界溫度之間的關系,好多學者都認為下一步研究肯定需要等待很長時間,不要說是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是有可能的。 當時有了解內容的學者進行了科普,超導定律進行下一步拓展,復雜度是與指數形式提升的。 很少有人敢去想,只過了這么短的時間,王浩就能夠完成研究。 這種速度實在太震撼了。 同時,許多人也為成果感到震撼,國內輿論討論個不停,最主要圍繞在超導的研究領域,國內已經遠遠領先于國際。 王浩和他的團隊,自然是屬于國內的研究。 國內輿論出現了很多贊嘆的聲音,“超導就代表著未來幾十年科技騰飛的基礎,這個領域國內已經領先了!” “后續的應用也肯定會領先,王浩大神已經研究出了理論,后續就會涉及應用!” “高溫超導材料很快就有新突破吧?” “按照王浩大神最新的成果,需要在辦公室里坐的計算,就能夠知道什么樣的材料,超導臨界溫度更高,超導技術可能定會迎來騰飛!” 相比大眾輿論,學術界則更關心具體論文內容。 《科學》雜志只是發布了成果的快訊消息,并沒有具體的論文內容,更多學者想知道究竟該怎么樣去計算。 如果像是超導定律一樣做計算,那么肯定會引領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不要說是物理界的學者,其他領域的學者也很關心成果。 因為成果本身關系到了超導技術,而超導技術被認為和核聚變技術等同,能夠引領人類科技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么研究達到了什么程度? 是否能通過直接的計算,就能夠知道什么樣的材料,具有高溫超導的特性? 在看到正式論文之前,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水木大學。 邱成文坐在數學中心的辦公室里,看著《科學》雜志上的快訊報道,心里都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之前比爾卡爾離開的時候,和他說肯定會有大成果,但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么重大的成果。 “怪不得卡切爾一直待在西海大學,能有這樣的成果,即便是呆上一輩子也值得了……” 邱成文有些郁悶的想著。 如果成果真如同《科學》雜志刊載的那樣,其中的每一個研究人員的名字,都會在超導技術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邱成文甚至有些羨慕比爾卡爾,他確實是很著名的數學家,還拿到了最頂級的菲爾茲獎,但這個成果實在太震撼了,已經遠遠超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層次。 當一個研究能夠帶動人類科技取得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就已經不能夠用獎項來衡量了。 “看來林伯涵去西海大學是對的,卡切爾和王浩一起做研究也是對的?!?/br> “唉~~” 邱成文思考著不由嘆了口氣。 林伯涵去了西海大學以后,馬上就有了一系列的成果。 雖然大部分只是輔助做研究,只是在論文上掛一個名字,但能夠參與如此重大的研究也很了不起。 這肯定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感官。 比如,認識林伯涵的人。 數學科學中心有不少人都認識林伯涵,他們肯定會羨慕現在的林伯涵,那么他們會不會考慮去西海大學呢? 邱成文的擔心不無道理。 數學科學中心的好多學者都非常羨慕林伯涵,其中有做拓撲學研究的,就更是無比羨慕了,他們想著自己去了西海大學,肯定不比林伯涵做的差。 比爾卡爾也同樣如此。 比爾卡爾加入了水木大學以后,并沒有什么重大的研究成果。 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代數幾何領域的研究非常復雜,有些人一輩子也就想有什么成果,即便作為菲爾茲得主,想要有成果也是非常困難的,而比爾卡爾和王浩一起做研究,就能夠有如此重大的成果,即便只是掛一個二作也很了不起。 一時間,數學科學中心有些人心浮躁。 于此同時。 貝克-坎貝爾正坐在辦公室里,查看著《科學》雜志最新一期的內容,他從中很驚訝的看到了王浩的研究成果,而且成果的介紹還占據了五頁的內容。 只是一個成果快訊就占據如此多的版面,還是《科學》主刊近幾十年來的第一次。 當然,這并不是坎貝爾關心的。 坎貝爾關心的是為什么王浩的研究成果,會出現在《科學》主刊的版面上。 之前他還疑惑為什么遲遲沒有收到王浩的投稿,現在才知道王浩已經把論文投給了競爭對手《科學》。 為什么? 為什么! 《科學》雜志怎么會這么快發布,難道不需要審核嗎? 坎貝爾意識到自己好像被耍了? 他帶著氣憤給唐納德-科尼迪寫了一封郵件,但語氣相對還是好一些的,因為唐納德-科尼迪是一個女人。 只是詢問…… 然后他收到了唐納德-科尼迪的回復郵件,“你說上次問的問題嗎?” “我還是那個觀點,《科學》雜志當然需要審稿,即便是菲爾茲、諾貝爾得主的稿件,我們也會進行同行評審?!?/br> “但是,你之前并沒有提起王浩的名字?!?/br> “王浩是不同的?!?/br> “他也是菲爾茲得主,但在超導機制的領域上,他是獨一無二的。他開創了這個領域,全世界都找不到他的同行?!?/br> “難道愛因斯坦發來的投稿,我們也要進行審核嗎?” 坎貝爾被說的無言以對。 他對著郵件看了好半天,都不知道該怎么繼續質問,因為對方說的很對,換做是愛因斯坦投稿當然不用審核。 現在的物理學界,誰能和愛因斯坦相提并論呢? 而王浩…… 王浩針對超導的研究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體系,他就是體系的開創者,確實也沒什么同行可言,所以王浩針對超導的研究根本是不需要評審的。 但是,坎貝爾還是感覺很郁悶,他感覺自己是被一個女人耍了。 王浩明明是先投稿給《自然》,最終因為他的拒絕投稿給了《科學》雜志。如此重大的研究,《自然》就白白錯過了。 坎貝爾感覺心頭在滴血,他還來不及感受痛苦,辦公室的門就被狠狠的推開了。 瑪格達麗娜-斯基珀快步走進來,她把手里的雜志扔在了坎貝爾的桌子上,雜志和桌子碰撞發出‘砰’的一聲響。 瑪格達麗娜怒道,“貝克!坎貝爾先生!請你解釋一下,為什么王浩的研究會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我們的工作郵箱都是有記錄的,據我所知,他是先給你發的郵件吧!” “請你做出解釋!” “否則我有理由懷疑,你是不是《科學》的jian細?或者說,你已經考慮好去阿邁瑞肯工作了?” 門口,一群人圍觀著。 坎貝爾朝門口看了一眼,頓時無比尷尬,他趕緊說道,“瑪格達麗娜,聽我解釋?!?/br> “請叫我斯基珀女士!” “好吧,斯基珀女士,我只是考慮了一下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