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12節
一周后。 王浩、何毅以及向乾生一起去了首都。 路上何毅都在嘰嘰喳喳的說著,他確實對獲獎非常的興奮。 實際上,他最開始申請復刻交流重力實驗項目,目的就只是‘拿到經費’。 有了經費,就能做實驗,就能讓實驗室支持下去。 這甚至可以用‘騙經費’來形容。 因為從最開始的時候,他都覺得不太可能完成研究,就只想著有一點成果,應付了項目以后,順便寫幾篇論文而已。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過分,實際上,就只是一個最普通研究員的想法,小實驗室很難申請到大項目,只是申請小項目也需要仔細做準備。 很多時候,普通研究員不是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的。 尷尬的地方就在于,想做什么研究,不一定能申請到經費,而想申請到經費,做的研究一定要有特色,或者是被評審專家認可的。 何毅完全沒有想到,研究能進行到這一步。 他們不止成功復刻了交流重力實驗,還申請到了后續的大項目,甚至因此拿到了科學技術一等獎。 這還是要感謝王浩。 研究一直都是王浩來把控的,相關的理論內容也是王浩進行的總結,物理實驗室也只是配合研究而已。 但不管怎么說,物理實驗室的項目還是獲獎了。 何毅是非常重要的參與人之一,他的心情激動也是難免的。 向乾生同樣很激動。 現在他確定自己來西海大學,就是最最正確的選擇,否則繼續留在超導實驗室,就只能等待退休養老了。 那可不是他想要的。 王浩則是一路很淡定,因為他去年的時候已經拿到了自然科學一等獎,今年再去一趟拿同樣的獎項,心情自然就平靜很多。 他們一路到了首都。 在酒店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就去了舉辦科學技術頒獎儀式的禮堂。 王浩走進禮堂以后,就被在場的學者熱情的招呼。 每一年自然科學頒獎儀式,獲獎人都是不一樣的,很少有學者能連續參加兩屆頒獎儀式。 所以王浩見到的學者也都不同。 他就是聽著一路的恭喜走進去的,等真正進去談頒獎的時候,好多人就沒有去談王浩的研究,而是說起了物理實驗室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影響力太大了。 即便是到了現在,新聞上還是有很多的報道,包括一些科普的內容,也包括期待未來超導以及反重力的研究。 很多凝態物理研究的機構、團隊,也準備申請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項目,有的機構、團隊已經做出了申請,而有的機構、團隊還在準備中。 一般的項目申請,都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自然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好多人來和王浩咨詢項目研究方向的問題。 王浩也解釋道,“這個研究主要是以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去研究超導發生機制?!?/br> 他透露了一句,“我們現在能解釋的只是單質金屬,其實我希望看到一種現象,就是某種超導材料在進行交流重力實驗的過程中,在沒有達到臨界溫度時,所產生的交流重力場強度要比達到超導狀態更高?!?/br> “這個現象非常重要,不管是對于理論研究,還是對于新發現,都非常重要?!?/br> “如果哪個研究小組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發現這個現象,絕對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br> 王浩的解釋被很多人記了下來。 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重力結合超導的研究中,王浩毫無疑問是頂級的專家,是他完成最初的理論基礎,可以說就代表了正確性。 到目前,還沒有其他機構或個人,完成其他的突出成果。 之后有人又問起王浩在做什么研究,王浩簡單的解釋一下自己申請的項目,“建立一個新的拓撲體系,希望能夠對更復雜的元素結構所形成的微觀形態做出解析?!?/br> 這個解釋,理解起來并不容易。 首都大學的朱剛教授,則是給其他人做出了更詳細的解釋,“我看了國際上的報告,阿克薩伊-文卡特什對王浩的理論研究的很深入,他說現在的王氏幾何,只能用來解析單質元素形成的微觀形態?!?/br> “微觀形態是一個三維半拓撲圖形,王氏幾何的定義很簡單,但如果想解析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所形成的微觀形態,其難度是呈現指數級上漲的?!?/br> “這就很太難了!” 朱剛認真說道,“王氏幾何定義簡單,也只是相對而已?!?/br> “比如說,一個數字的平方,理解起來當然很容易,換做是a+b的平方,就要復雜一些?!?/br> “王氏幾何,可不是a+b,真正說起來,或許可比十個以上未知數組成的列式,上面添加個平方、立方……” “其計算的復雜度就可以想象了,所以針對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進行微觀幾何解析,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復雜?!?/br> “剛才王教授說建立一種全新的拓撲體系,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不過建立一個新體系,難度……” 他說著苦笑的搖搖頭。 只要想想其中的難度和復雜性,他就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完成。 那是超級天才,才能夠解決的問題。 …… 終于,頒獎儀式開始了。 頒獎的流程和去年差不多,領導組到來以后,就是現場所有人的合影,領導和前排的人握手以后,就進入到頒獎環節。 首先頒發的還是最高科學技術獎,兩個走路顫顫的老院士,登上了領獎舞臺接受了領導的頒獎。 然后就是自然科學獎了。 今天的自然科學獎評選,據說就只有一個一等獎,獲獎人就只有王浩一個人。 在場的學者們都知道領導要宣布什么了,他們唯一想知道的是,王浩具體是以什么研究獲獎。 他手里有好幾個研究都足以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 包括哥德巴赫猜想。 包括ns方程。 包括超導定律相關的研究。 前兩者都是數學最頂級的研究,而后者則是物理界最頂級的研究,甚至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種級別的成果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在所有學者的關注中,領導宣讀了自然科學獎,“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我們在數學理論的研究上有了巨大突破?!?/br> “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包括ns方程,這些國際數學重大的問題都一一被解決?!?/br> “科學技術獎項評委會特別討論頒發,給西海大學教授,王浩,自然科學……” “特等獎——!” 第二百二十四章 這些內容放在一起,腦子不會炸掉嗎? “自然科學獎還能頒發特等獎?我的意思是,今年竟然頒發了特等獎!” “特等獎,從來沒有頒發過吧?” “這應該是歷史第一次吧!” “不過王浩確實值得這個獎項,他在數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太多,也太大了,ns方程、哥德巴赫猜想……” ‘……’ 當宣布獎項的領導,說出‘特等獎’三個字的時候,會場根本壓不住驚呼和討論中。 自然科學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兩個等級。 獎項也有一條特殊規定是,對于做出特別重大科學發現或者技術發明的公民,或者是完成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科學技術工程項目,并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可以授予特等獎。 規定是有這一條規定,但自從獎項建立到現在,從來沒有頒發過特等獎。 現在突然宣布了自然科學特等獎,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的震驚,有些人也驚訝的感嘆一句,“這次評委會保密措施做的不錯?!?/br> 特等獎第一次出現確實很驚人。 同時,給王浩頒發自然科學特等獎,也絕對是一種非常重大的肯定。 這個獎項的意義甚至比最高科學技術獎還要重大,因為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都會頒發,每年都會有兩個獲獎者,而自然科學特等獎是從來沒有頒發過。 王浩成為了歷史第一位獲獎者,或許未來十幾年都可能只有他一個獲獎者。 當獎項已經宣布完畢,其他人還忍不住討論著,“這個特等獎實在太難得了,有些年份連自然科學一等獎都會空置,更不用說特等獎了?!?/br> “給王浩頒發特等獎也是對的,他的成果確實比其他人強出太多了?!?/br> “就拿數學的成果做對比,陳景潤先生也獲得了自然科學一等獎,但是他只是接近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并沒有完全證明?!?/br> “王浩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更不用說,意義更重大的ns方程了!” “確實是這樣……” 在眾人的討論聲中,王浩慢慢的站了起來,他實在是有些措手不及,同時,心里也感到非常的激動。 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自己獲獎會感到這么激動。 之前他也獲得過重大獎項,但不管是陳省身數學獎,還是去年的自然科學一等獎,又或者是今年的菲爾茲獎,他獲獎時都沒有特別激動的感覺。 那大概是因為他早就知道自己獲獎了,即便是知道獲獎很激動,到了頒獎的時候,情緒也早就過去了。 現在則是非常的意外,好像是突然性質的,就得到了一個非常重磅的獎項。 這個獎項的意義非常大。 因為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自然科學特等獎,他會是拿到這個獎項的第一人。 國內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