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08節
“不可能!” “設備是不是出錯了?” 當看到指針偏轉位置的時候,好多人都以為是出了問題,因為結果實在是太驚人了,他們之前最高的數值也只有二十五。 正常情況下,數值越高肯定越難提升。 現在就直接奔到了五十? 這可是反重力強度! 反重力強度達到百分之五十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任何物體,放在反重力的區域內,重量都會降低一半。 這實在太驚人了! 等實驗全部結束以后,所有人都開始進行數據匯總。 薛常帶著激動做了匯報,“交流重力場強度的準確數值是……” “百分之51.32!” “呼啦~~” 整個會議室都沸騰起來。 244工廠參與交流重力實驗的研究團隊,總共有二十多個人,即便是有了心理準備,每個人都感覺非常震驚。 51.32! 這個數據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就是直接實現跨越式的進步。 之前的提升速度也很快,但也需要大量的實驗來慢慢提升,而現在則是跨越式的提升,直接提升了一倍以上的數值。 “能提升到超過五十個點,是不是意味著,可能會提升到百分之百?” “百分之百??!” “哪怕只能持續一段時間,耗費的經費很多很多,百分之百的反重力,也應該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吧?” “即便是五十,也可能有應用價值,最少航天領域,應該會感興趣!” “我們是真完成了大成果??!”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開消息,國際再次沸騰!王浩:我想邀請菲爾茲得主! 51.32! 這個數值讓所有參與實驗的人員都到吸一口涼氣。 交流重力場強度超過了50%,當然是非常重大的成果,在完成實驗數據的整理后,數據馬上被送到了王浩手里。 同時,實驗成果也給上級做了匯報。 實驗團隊的直屬上級,科工局副局長周敏華才剛完成了阿邁瑞肯團隊的討論,收到消息立刻被驚住了。 阿邁瑞肯提供的技術,能制造25%的交流重力強度,新的技術肯定能給研究帶來提升,可沒有想到會帶來這么大的提升。 “難道是因為,王浩教授和對方交流的過程中,從對方的只言片語中,知道了對方的關鍵技術?” 周敏華思考的想著,“又或者是,王浩教授又有什么突破性的研究?” 她想不通。 另一方面,王浩也得到了實驗結果和詳細數據,他對于交流重力場強度能提升到超過50%也感到有些激動。 這個數值比預料的還要高一些,同時也讓他對于交流重力實驗,或者說,對于所研究的單質導體內的微觀形態,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果把微觀形態比喻成一個三維圖形,有些材料內部的微觀形態是個各方向對稱的圖形,有些材料的微觀形態不是對稱的,比如在一個方向上有凸起。 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導體內的微觀形態就會破碎,就會向四周散發出一定的場力,對稱的圖形散發的場力很均衡。 比如,朝著左側散發了100的場力,同時也會朝右側散發100的場力。 這樣就抵消了。 有些材料的微觀形態不對稱,朝著左側散發100的場力,朝著右側只散發20,右側就會出現能檢測到的特殊場力。 這就是交流重力形成的原理。 現在他們的實驗就是把這種不均衡擴大化。 如果是在復雜的材料上,因為材料的元素組成不同,形成的微觀形態肯定有很大不同,每一種材料都需要研究對應的材料布局,才能夠不斷強化特殊場力。 所以,他們針對的只是單質金屬材料,材料內部只有一種原子,內部微觀形態很可能是相似的,找到方法最大化疊加單方向的場力,就能夠不斷提升交流重力場強度。 “五十個點的數值,大概也快到單質金屬的極限了吧?” “如果換成是復雜材料,可能會更高,單質金屬的微觀形態相對簡單,不可能形成太大的凸層,能達到這個數值,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這是遺憾的地方。 雖然研究確實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提升也只是理論上的,技術上來說已經達到了瓶頸。 “所以接下來,必須找到一種通用的幾何拓撲方式,來覆蓋所有微觀形態的半拓撲表達,否則牽扯到化合物或更復雜的分子,根本就無法進行微觀形態的塑造……” 接下來王浩對于半拓撲的研究更加重視了。 他還是和林博涵一起做研究,遇到一些問題也會以郵件的方式請教比爾卡爾,因為有些問題不是一個郵件就能解決的,他們開始連續不斷的討論。 甚至有時候,他們會進行電話通訊進行討論。 因為數學是非常復雜的。 有時候,討論就會遇到問題,比爾卡爾和王浩都感覺到了很不方便。 王浩邀請比爾卡爾來西海大學,當面針對問題進行討論,還邀請他加入自己的研究,“考切爾,對于這個研究,你也肯定很感興趣,我們可以一起做這個研究,做這個項目?!?/br> 他特別強調了一句,“這是很重要的研究,而且會變得非常吸引人,馬上會受到全世界的關注?!?/br> 比爾卡爾有些不明所以。 他當然知道王浩的幾何塑造工作,似乎是和超導的拓撲機制有關。 超導定律,也引起了國際沸騰。 但是,以代數幾何研究半拓撲體系,和王氏幾何似乎沒有直接關聯,也只是數學性質的研究,為什么會引起世界關注? …… 比爾卡爾很快就知道了。 十二月中旬,國際上出現了一條物理研究的重磅消息。 中-國的超導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和阿邁瑞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同時宣布了一條消息,他們會公布有關‘交流重力實驗’的研究信息。 同時,也會公開‘交流重力實驗’和超導機制研究相關的理論內容。 這條消息一出來,頓時引起了國際熱議,最開始熱議的焦點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超導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竟然會宣布同一個消息,雙方自然是有過溝通聯系的。 另外,兩個研究中心也肯定都做過交流重力實驗。 阿拉莫斯實驗室,可是被列為機密的實驗室,曾經參與過曼哈頓計劃,從事的是高尖端武器的研究。 他們有一部分研究內容,和高精度武器無關,但也都是保密性的研究。 超導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是建立十幾年的新科研機構,一直以來都非常低調,似乎沒有什么重大的項目。 現在竟然出來說,要公布一個保密性的研究? 這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 當有很多媒體進行報道以后,輿論焦點就變成了交流重力實驗,國際上還是有一些公開信息的,很容易知道交流重力實驗具體是什么。 三個字,反重力! 這絕對是非常高尖端的研究,而且看兩家實驗室的架勢,也肯定是在研究上,有了一定的進展。 他們同時發布反重力研究的信息,也肯定在有過一定的溝通。 很多人都開始期待了,“交流重力實驗就是反重力的研究,是不是以后就能夠乘坐反重力交通工具了?” “這項技術太高端了吧,沒想到已經有實驗室進行保密研究了?!?/br> “現在竟然公開了?” 在大量討論中,只過了短短一天時間,兩家實驗室的官方網站,就發布了同樣的信息,他們各自提供了一個鏈接,可以通過鏈接下載相關資料。 其中包括公開的交流重力實驗的內容,也包括實驗聯系超導機制研究的內容。 交流重力實驗,是基礎的理論和基礎的實驗構造,可以制造出百分之十五的交流重力場強度。 實驗聯系超導機制研究,則是實驗結合分析微觀形態的內容,包括一些推導的理論解釋,也包括基礎的分析方法,等等。 這些理論相關的資料,可以看做是一篇論文,作者只有一個名字——王浩。 當其他一些機構拿到了資料進行分析以后,就驚訝于交流重力實驗的成果,同時也對于實驗結合超導的研究很驚訝。 之前王浩在《自然》雜志刊登的論文,發布了超導定律的成果,好多物理學家仔細研究了成果,就感覺似乎缺少了一部分。 他們還以為只是沒有詳細對實驗進行介紹,沒有想到是因為涉及到了交流重力的研究。 現在研究公布了出來。 雖然不知道具體公布了多少內容,但最少理論內容上是完善的。 這就足夠了。 國際上頓時有很多機構,都準備加入到以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進行超導機制的研究行列中。 很多物理學家紛紛做出表態,“這會成為最有意思的研究!” “以反重力的研究為基礎,去試著理解超導機制,我還是第一次發現物理實驗竟然會有這么酷!” “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我們首先需要組建一個團隊,我的小組人數還是不夠。我認為這個研究主要方向是對于王氏幾何的拓展……” “理論是王浩提出來的,但完善工作需要所有人一起做?!?/br> “這是必然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