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03節
“把相關理論結合在一起,再進行針對性的實驗驗證?!?/br> “這就是未來的主要方向?!?/br> 查爾斯-凱恩的表述也代表了很多物理學家的想法。 王浩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傳統的超導機制研究關聯性不大,但卻直接聯系到了應用,可過去的一些理論進展,也是得到實驗驗證的。 如果能夠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肯定會對于超導理論機制的完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因為對一些信息不了解,查爾斯-凱恩的想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阿邁瑞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菲利普-羅雷爾是一名很重要的凝態物理專家,他一直在為國家實驗室工作,并從事一些保密性的研究。 十五年前,他參與了交流重力的研究,研究一直持續了七年,因為相關研究再也沒有進展,實驗數據就被封存起來。 現在他得到了最新的消息,王浩的研究很可能和交流重力實驗有關。 阿邁瑞肯的官方得到這個消息并不困難,甚至說是非常容易的,因為物理實驗室最開始復刻交流重力實驗,并沒有對外界保密。 后來復刻實驗成功以后,交流重力方向的研究才歸為保密,但也只是相關的數據和技術保密,而不是研究信息對外完全保密。 事實上,也只有那些非常重大的研究,才會連研究信息都對外保密。 比如,無法被外界接受的人-體實驗。 比如,軍事最新科技的研究,還有一些被禁止的核研究。 等等。 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還遠遠夠不上這個檔次,甚至都趕不上一些諸如‘電磁炮’之類的研究。 原因很簡單——不實用! 研究聽起來似乎很厲害,但想從理論走向應用實在是太難了。 國家科工局內部對于研究的評估是,“未來兩百年,根本不可能用到?!?/br> 一個,是因為技術難度太高。 第二就是成本太高。 哪怕實現了百分百的反重力,想要投入到應用還差距很大,一次超導的實驗就能耗費幾百萬經費。 可想而知,反重力研究到應用的成本有多高。 類似的研究想要投入應用,前提是先實現了超導的大規模應用。 即便超導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反重力想應用也非常困難,交流重力場是存在區域的,而實現反重力的設備本身就非常重。 想想其中有多少的技術難關,‘兩百年內用不到’并不是空話。 菲利普-羅雷爾得到了消息,知道王浩最新的研究可能和交流重力實驗有關,他還是感覺非常震驚的,因為他也參與過交流重力實驗,可就只是提升了交流重力場強度而已。 十五年前,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團隊研究交流重力,研究一直持續了七年時間,最終還是放棄保密封存了。 他們希望能在交流重力實驗中,研究出真正的反重力技術。 在耗費掉三十億美元的經費以后,他們給出的成果只是提升了交流重力場的強度,至于原理是沒有任何進展的。 “這主要是因為超導機制的研究沒有太大的進展?!?/br> 菲利普-羅雷爾是這樣總結的。 實驗數據被封存以后,研究也就停滯下來,甚至已經快要被遺忘了。 菲利普-羅雷爾重新看到了相關消息,才知道他們的研究是走錯了路,“原來交流重力實驗,是能夠輔助研究超導機制的?!?/br> “我們一直都錯了,反重力太遙遠了,一切還是以超導的研究為基礎?!?/br> 現在菲利普-羅雷爾只感覺很尷尬,面對來研究調查員質疑的目光,他只能解釋說道,“項目最初提供的方向就是提升反重力強度,而我們在強度的提升上也很有成果?!?/br> 這是實話。 投入幾十億美元的研究,自然是有很大成果的。 他們把交流重力場強提升到了34%,然后得出了一個結論,“百分之四十,接近了反重力的極值,不可能再有提升?!?/br> 他給研究調查員建議是,“這個研究沒有必要再進行保密,單獨依靠我們自己,即便再有突破也沒意義?!?/br> “現在,這項實驗被證實和超導機制研究有關,我認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公開,也可以和中國的團隊進行技術交換,或者是合作進行研究?!?/br> “如果能在超導技術上有突破,不管是對于我們,還是對于他們,都是很有價值的?!?/br> …… 西海大學。 在國際輿論的熱潮下,王浩自然受到了巨大的關注。 大量的媒體記者都希望能采訪到他,大學對此已經有經驗了,他們再次禁止了采訪,記者要進行采訪必須要做申請。 上級部門也很關心研究成果。 物理實驗室已經給上級做了詳細的匯報,國家科工局聯合科技處的領導和專家,組成了一個團隊到了西海大學。 領頭人就是科工局副局長周敏華。 周敏華帶領團隊來到西海大學以后,馬上找王浩詢問研究有關的內容,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兩個方向。 一個是超導機制的理論研究。 這是被國際關注的研究,意義非常的重大,超導技術的發展,被認為能夠引領人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王浩說道,“我的研究能夠計算元素超導臨界溫度,但是微觀形態依舊很不完善,下一步的方向,我還沒有確定的思路?!?/br> 這是實話。 外界都認為,他的研究是超導理論和應用關聯從0到1的突破,會引領超導技術實現快速騰飛。 但實際上,一項全新的研究會出現很多難關。 現在他的研究限制于單質元素,從單質走向化合物,都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他希望能夠看到實驗中出現‘特殊’現象。 實驗中并沒有出現,就導致后續研究還沒有找到方向。 周敏華了然的點頭。 外界很多新聞報道中,說的好像超導技術即將大規模應用,但他們很清楚距離還很遙遠,只是剛實現了理論和應用的關聯。 這個關聯已經走到了‘1’,但‘大規模應用’,估計要走到‘100’才有可能。 之后王浩又說起了交流重力場強度的研究,“我們實現了二十個點以上的場強,后續再加以改進,我認為突破四十個點沒有問題?!?/br> “雖然場強是不能夠疊加的,但是,從理論上來說,在一個實驗應用兩種不同的超導材料,可能會實現更高的場強?!?/br> 等王浩做完了說明以后,團隊的其他人就去參觀物理實驗室,也對實驗研究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 周敏華撇開其他人,單獨和王浩在辦公室里,開口問道,“王教授,你覺得我們自己進行研究,未來是否能實現可以反重力技術?” “???” 王浩都聽的愣住了,他有些驚訝的問道,“周局長,您說的是實現,是……應用?” “比如,制造出軍-事用途反重力飛行器?或者是把反重力技術應用在航天領域?”周敏華舉了兩個例子做說明。 王浩搖頭道,“如果只是靠我們自己,幾十、上百年內,都不可能吧?” “其他人也是這么看的,但我還想聽聽你的意見?!敝苊羧A感興趣的說道。 王浩仔細想了想,道,“其中牽扯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反重力的應用,前提是超導技術能夠實現低成本的大規模應用?!?/br> “超導技術是前提,低成本,可以這樣去理解,比如,反重力飛行器,如果是軍事用途,可以參照現在的飛機?!?/br> “民用的飛機,幾百萬就能制造出來,但是軍事用途的飛機,可能要幾億、十幾億,造價會高出百倍以上?!?/br> “所以技術上來說,必須要實現超導技術低成本的大規模應用?!?/br> 王浩繼續說道,“第二就是科研經費和精力?!?/br> “就只是在基礎的研究上,因為一切都靠我們自己,所有的技術難關都要自己去攻克,尤其是理論上的研究?!?/br> “我的研究中提到了一個‘臨界常數’,只是這一個常數想要變得精準,就需要無數次的實驗,可能總計耗費的經費,最少也要幾百億,甚至幾千億?!?/br> “后續的研究也一樣,有很多類似的問題,都需要大量重復性的實驗?!?/br> “這就不是一個團隊,兩個團隊能完成的,可能需要上千、上萬的科研人員,也需要極為海量的時間和經費?!?/br> “所以說單靠我們自己,想要實現反重力技術的應用……” 王浩說著搖了搖頭。 他對于反重力的研究非常感興趣,也非常想要實現反重力技術應用,但任何一項新領域的研究,都不是一、兩個團隊能完成的。 這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即便只是完善底層理論,都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再到實現應用技術,要攻克的難關太多了。 周敏華聽罷點點頭,說道,“阿邁瑞肯方面找到我們,想交換交流重力實驗相關的技術數據,還說可以進行合作研究。你怎么看?” 王浩頓時感到很意外。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突然了,突然到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他思考了一下,說道,“那就要看他們能提供什么技術和實驗數據了?!?/br> “我們的實驗最核心的是節點布控,后續可能牽扯到多種材料混合進行實驗的技術,實驗基礎理論可以交換,關鍵技術上絕對不行?!?/br> “他們想要在這兩個方向進行突破,需要很多精力和時間?!?/br> “在反重力的研究上,擴大規模以后,要做到絕對保密是不可能的,但是,新的領域,我們必須要掌握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周敏華點頭道,“王教授,這方面你是專家。如果最后有了決定,不管是和他們合作,還是交換信息,還是要你來把握內容?!?/br> “這個沒有問題?!蓖鹾坪苷J真的點點頭。 第二百一十八章 技術交換談判,找人打架的道理——新的數學方向!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是隸屬于阿邁瑞肯能源部的大型實驗室之一。 實驗室因參與到‘曼哈頓計劃’,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建立的最初原因也是核-武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