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02節
它會讓‘拓撲物理’走向輝煌,并掀起全球性超導研究的熱潮!” 兩句帶有感嘆號的點評,吸引了無數物理人士的注意,隨后馬上看起了論文,然后他們就知道為什么查爾斯-凱恩會那樣說了。 超導定律,計算元素超導臨界溫度! 這是什么樣的成果? 百年前,超導現象發現以來,超導的理論機制研究和超導應用技術研究,一直處在似乎無關的分割狀態。 從五十年代的bcs理論,到八十年代的超導拓撲相變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超導理論研究,都無法給予超導應用技術直接支持。 超導應用技術的研究,依靠的還是‘實驗測試’,而不是依靠基礎理論研究支持。 比如,金屬鈮。 鈮的超導臨界溫度為9.25k,達到了單質金屬臨界溫度最高點。 在發現鈮的高臨界溫度后,物理學家們就開始不斷測定含有鈮的化合物,就得到了一系列臨界溫度更高的材料。 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理論支持的參與,完全是通過‘碰運氣’實驗進行的。 這就是理論和應用的分離。 在超導理論上投入大量的研究,結果理論發展跟不上應用,做研究還是要‘靠運氣’,也是超導技術難以有突破進展的重要原因。 現在的‘超導定律’,則是把理論和應用直接聯系在一起。 依靠理論,計算元素超導臨界溫度。 那么以此就能展開后續研究,去以理論計算其他化合物、有機分子的臨界溫度,而不是碰運氣式的做實驗,就會給應用技術的研究,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這是第一個理論聯系應用的研究,是‘從0到1’的重大突破! 在《自然物理》雜志發布新一期后,論文很快被全世界凝態物理團隊注意到,同時也都投入到了研究驗證中。 他們和論文評審做的工作一樣。 按照上面所說的方法做計算,而且不是簡單做一項計算,而是很快把超導單質金屬驗證了個遍。 最終得到的結論都是一樣的。 偏差值,百分之一以內。 差異極小。 這說明研究論文中提到的方法是正確的,偏差只是因為‘臨界常數’的不準確而已,而‘臨界常數’的測定肯定和實驗相關。 沒有任何的超導團隊,可以保證對‘臨界常數’測定精準。 那需要海量的實驗次數。 在好幾家大型團隊、機構確定了結果以后,很快相關研究就跳出了‘學術圈’,并登上了各大科技媒體的版面報道。 一時間,全世界仿佛都跟著震動起來! 第二百一十七章 國際沸騰,實現應用的可能,阿邁瑞肯要來做交換? 《超導研究迎來突破性進展:超導定律與臨界常數!》 《最年輕的菲爾茲得主,發布震撼世界的凝態物理成果!》 《自然雜志公布最新研究:計算超導臨界溫度!》 《21世紀,超導最重磅成果,即將引領科學界的瘋狂!》 《從今天起展望,科技騰飛!》 《王浩的新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已被預訂!》 …… …… 王浩在《自然》雜志刊登的論文,引發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大量機構和科學家認的認可后,很多科技媒體都做出了報道。 其他媒體也跟著做出了報道。 報道數量以指數型增長,短短不到一天時間,就占據了大量的新聞版面,引發了來自全世界的關注。 好多人看到新聞,一時間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仔細一看才知道是超導的研究有了進展。 他們最開始還覺得沒什么,因為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則科技的突破被報道,內容大多數都是看不懂的。 有關超導的研究也是如此,相關的進展早已脫離了普通人的理解范疇。 比如,拓撲超導材料。 拓撲超導材料就是近十年來凝態物理領域關注的焦點。 這種材料被認為可以廣泛用于量子計算機,而無論是拓撲超導材料還是量子計算機,似乎都和普通人的生活無關。 當新聞真正火熱起來以后,也就有很多媒體開始進行了科普。 科普內容簡單的總結就是,“這個超導的最新成果,可以大大提升人類對超導理論的認知,會引領實現超導領域技術的突破?!?/br> 再繼續總結,就是,“超導技術迎來騰飛,人類科技即將迎來第四次革命!” 媒體上有很多科普的報道,包括超導技術騰飛以后,人類科技發生什么樣的改變。 比如,和電有關的科技,都會迎來大大的提升。 比如,磁懸浮將會成為未來的首選交通工具。 比如,能源供給不再是問題。 等等。 《新華青年報》報道中的一句話,說明了超導技術發展會帶來的改變,“超導技術的騰飛將會改變現有的科技格局!” 超導技術實在太重要了。 在能源供給上來說,大部分電力還是就近使用,因為電力運輸造成能源損耗非常大,距離越遠損耗就越大。 如果能研發出常溫的超導材料,國內生產的電力直接運送到o洲,都沒有任何問題。 這會直接改變能源邏輯。 另外,很多和電有關的技術都會飛速進步。 比如,最常見的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好多技術都不需要在關注,只關注產品性能就可以了,因為超導的狀態不會損耗能量,也就不會帶來一系列諸如發熱、效能低等影響。 在導體處在超導狀態的情況下,就連磁力都是無法穿透的,就導致一些技術不會再有優勢,而另一些似乎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可能會突然間崛起。 這就是一項跨層次技術,帶來了科技邏輯的改變。 在媒體不斷的報道中,輿論也出現了大量討論聲,“這個最新的研究簡直就是bug,利用公式計算出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實驗都根本不用做了?!?/br> “這還是王浩大神做出的研究,大神,不愧是大神啊,換到了物理領域,也同樣能完成諾貝爾級的成果?!?/br> “不,超越諾貝爾級!” “過去幾十年,有好多物理學家都依靠超導理論機制研究拿到了諾貝爾獎,而他們的研究肯定趕不上這一個!” “這個研究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直接等于是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你們說的都太專業了,我看了很多科普報道,現在最期待的就是能開上一輛磁懸浮汽車……” “樓上,不用期待,等真的出來了,你也買不起!” …… 在大量媒體做出報道的同時,全世界很多的專業機構,也在對于王浩的最新成果進行研究。 每一個機構都非常感興趣。 就像是輿論方面的討論一樣,王浩的研究開創了一個超導機制研究的新方向,甚至可以說會成為主要方向。 他的研究把理論和應用直接聯系在了一起。 之前的超導理論機制研究,似乎和應用沒有任何關系,仿佛就是兩個領域的內容。 他的成果是顛覆性的。 很多機構也希望能從王浩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王浩研究的核心是什么。 王浩公開的成果論文中,對于自己的研究進行了說明,是以微觀形態,數學上來理解就是‘新型幾何’為核心的。 在一些科技媒體的報道中,新型幾何已經被命名為‘王氏幾何’。 所以能輕易得出的結論是,王氏幾何的塑造就是研究核心,王浩在數學家大會上的工作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 但是,塑造過程是什么呢? 有些人認為王浩是以電磁場力的研究為突破口,佐證就是在數學家大會上,王浩直接說起以王氏幾何來解釋電磁力。 那么王氏幾何怎么去解釋電磁力呢? 一些媒體記者采訪到了專業的物理學家,但他們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查爾斯-凱恩成為了焦點,一是因為他是論文的評審人,最重要的是,他的‘粒子特殊形態’研究成果和王浩的研究中所提到的微觀形態幾乎是一致的。 查爾斯-凱恩得到了很多的關注,他也公開的接受了媒體采訪。 “王浩的研究中,微觀形態就是粒子特殊形態?!?/br> “但是,他的研究要更深入的多,他塑造出了新型幾何,解釋了粒子特殊形態,并且有了實際成果?!?/br> 其實查爾斯-凱恩希望能強調自己的成果,但他的研究到最后也只是說,可能存在一種粒子特殊形態,并沒有針對其作出更詳細的解釋,甚至連表述都有些不確定。 不管怎么說,他的研究成果最貼近于王浩的研究。 查爾斯-凱恩繼續說明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他是完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或者是一種新方向的理論作為假設前提?!?/br> “比如,我知道他的湮滅理論?!?/br> “在這個理論的研究上,他只是公開了一些想法,但我認為是有關聯的?!?/br> “也許他會繼續深入研究?總之,肯定會有一種新的理論,以理論為前提才是有方向的?!?/br> “現在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把現有的超導理論、凝態物理的研究,和王浩的最近成果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在超導的機制理論上繼續進行完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