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31節
王浩能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會被公認為世界最頂級的數學家之一。 排名,最少前五! 這有多牛? 欒海平都有點不敢想象。 …… 于此同時。 數學物理科學部的一間辦公室里,吳暉院士正在查看超導重點實驗室,向乾生的研究團隊提交上來的報告。 他驚訝的喊出了道,“交流重力場強度達到4.1個百分點?” “有4.1?”對面的樊慶學也感到非常驚訝,他們最新知道的消息是,首都基礎科學的實驗,把交流重力場的強度,提升到了3.6%。 那已經是很高的數據了。 他們負責相關的研究項目,能知道一些小道消息,向乾生的研究團隊是被重點關注的,三個星期前數據還只有3.5%。 現在就直接達到了4.1%? 吳暉感到非常的驚訝,看完了成果簡介以后,他就開始仔細看內容。 很快,他就找到了關鍵點,“他們對于超導材料布局進行了改進,調整了節點和導體的寬度,整體外形沒有任何變化,但設計似乎更合理一些?!?/br> “報告上說,超導材料布局的改變帶來了0.4個百分點的增長?!?/br> “很厲害??!” 吳暉說完評價了一句,“看來,其他兩個機構是沒機會了,物理實驗室也不行?!?/br> 樊慶學聽著也有點對物理實驗室不看好了。 他參與物理實驗室第一次實驗,得出的結果感到非常震驚,但第一次實驗提升多,不代表后續就一定提升大。 4.1%的數據,實在有些太驚人了。 當然還要看其他的研究怎么樣,交流重力場強度提升指示一個因素。 如果提升強度差距不大,就要對比其他方面的研究內容了。 當然,速度也是很關鍵的。 向乾生的團隊第一個提交了報告,說明他們的研究速度也非???。 這是可以加分的點。 兩人正說著的時候,吳暉再一扭過頭,發現有新的報告傳了過來,他點開一看頓時有些疑惑,“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的報告?” “不可能吧?這么快?” 吳暉疑惑的問向樊慶學,問道,“基金會的經費是不是剛剛劃撥?” 樊慶學說道,“應該剛到賬吧?我早上還去問了一下,好像是今天打款?!?/br> “那他們怎么就提交報告了?” 樊慶學當然不知道。 吳暉干脆點開了報告查看,只看成果簡介就被驚住了,“交流重力場的強度6.5個百分點?” 他說完還用力揉揉眼,仿佛擔心自己是看錯了,“上面還真是寫的6.5?!?/br> 樊慶學立刻湊過來看。 兩人不約而同的深吸了一口氣,他們自然知道這個數據代表了什么。 哪怕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只是這個數據就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6.5%對比4.1%,可以說是跨越式的提升。 如果數據是真實的,向乾生的團隊一點機會都沒有,當然,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也沒有任何機會,成果數值差距太大,其他方面都不用去對比了。 以這個數據所做的實驗,即便不做分析也知道,肯定是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吳暉苦笑著揉了揉額頭,說道,“王浩還真是總能給人驚喜啊,向乾生想搶他的項目,看來投入都要打水漂了?!?/br> “我們這次又要派專家組過去了?!?/br> “這次……” “我就自己過去!” …… 西海大學,教學樓西側大教室。 這間會議室是學校里最大的教室,最多能容納四百人左右。 其實最開始學校是準備在大展廳進行公開課,因為報名王浩公開課的人數非常多,都快趕上一場大型的演講。 這種活動都是在超大會議室,甚至露天cao場進行的。 王浩聽了以后,馬上搖頭拒絕了,因為演講、表演和數學講解完全不一樣。 一些演講不用跟著仔細去聽,中間過來聽也能聽懂。 數學不一樣。 在講解某個知識的時候,中途有一個地方跟不上,后面就很難再聽懂了。 如果他在臺上講東西,下面的人基本都聽不懂,就根本不可能帶來靈感值,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另外,他講解的內容也是有難度的。 普通的學生根本聽不懂,最少也需要數學系大三、大四的水平,才能勉強聽懂一點,想全部聽懂,最低也要數學博士或優秀的研究生。 本科級的學生,來聽課的意義并不大。 所以最后就選擇了大教室里。 教室的座位全部被占滿,過道和后排還擠了人,有的干脆自己拿個凳子坐下聽。 來聽課的大部分都是數學系的研究生、博士,還有一些是物理系、化學系的學生,剩下的則都是學校里的教授、講師。 王浩站在講臺上,看著臺下一大片人頭,有些期待的點點頭,他試了一下麥克風,隨后開口道,“我這個課的主題是哥德巴赫猜想?!?/br> “當然,大家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沒有被證明,所以我開始的部分,就是講解一下已有的哥德巴赫猜想相關的研究?!?/br> “后面的講解一些,可能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問題的想法、思路?!?/br> 這句話有些出乎意料。 王浩說講解可能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想法,是說起其他人的解決思路,還是說自己的解決思路? 有些人微微皺眉。 比如周清源,他有些擔心王浩會公開自己的研究。 在研究在沒有確定發表之前,即便只是想法、思路,也可能會被其他人抄襲。 王浩還沒有開始講,他也不知道具體要講什么,就只是耐心的聽著。 “我們就先從陳景潤先生對于1+2的證明開始?!?/br> 王浩開口說了起來,“我認為陳景潤先生,在篩法的運用上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他運用篩法證明1+2,這已經是極致了?!?/br> “那么我們首先就來說一下篩法……” 王浩迅速投入到教學模式,他從陳景潤的1+2證明開始,大體講解一下思路以后,就講了一些其他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成果。 這些成果使用的并不是篩法,還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在把已有的成果講解完畢以后,時間過了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大家有了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 王浩也和幾個教授交流一下。 周清源問了起來,“你接下來講什么?什么解決問題想法、思路?” 王浩道,“接下來是講解我的研究,以群論的角度切入去分析覆蓋哥德巴赫猜想,但是我的研究只進行了一半?!?/br> 他有些遺憾的搖頭。 周清源立刻皺眉頭,“你這樣直接說起自己的想法、思路,不太好吧?要是讓某些小人知道,把你的想法、思路拿過去,繼續去研究……” 接下來的話沒說。 旁邊好幾個教授也是這么想的,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是最重要的,怎么能在公開的場合說出來? 即便是不完善的想法,也都是學者最寶貴的財富,也許想法和思路就是正確的,就能夠完成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王浩聽著笑了笑,他掃了一眼任務靈感值,發現靈感值已經上漲到了83點。 百點高竿,只差17點! 如果能公開的講一下自己的想法、思路,其他人就會順著去理解、思考,能帶來的靈感值肯定是非常多的。 到時候,就能一口氣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誰還能比他快? 哪怕是把他的想法、思路都記錄下來,再去做研究分析,甚至是直接寫相關論文,應該也沒有他快吧? 而且,他只是講解一部分的想法思路,只是最開始的部分,新的想法肯定是不會講的。 那些內容加在一起,都不會超過證明的五分之一! 第一百七十六章 知識是無價的,知識也是沒有國界的 大教室。 王浩站在講臺上,講解了自己對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思路和方法。 “我是以群論為開端的,群論是一個很好的分析方法,后續牽扯覆蓋分析法?!?/br> “這個思路,就是用分析覆蓋哥德巴赫猜想,只要能證明素數兩兩結合可以覆蓋所有的偶數,自然就能證任何一個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素數的和……” “1加1等于2,并不是唯一的,有很多,甚至說絕大部分的偶數,都可以分成更多的素數相加組合?!?/br> “覆蓋法不需要證明所有的組合,只需要覆蓋所有偶數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