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58節
“原來是偏微分方程啊,這不奇怪,我仔細研究過,王浩最初的研究方向就是偏微分方程?!蹦切┩瑢W馬上分析起來。 許杰則是道,“確實是偏微分方程,我的題目是證明一類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光滑界的存在性問題?!?/br> 這個話一說出來,同學群里頓時炸了。 “高難度??!” “這怎么可能!” “這種問題,我感覺應該是博士或者教授的研究內容吧?即便是最簡單的,也不可能出現在研究生復試題目里啊?!?/br> 許杰繼續道,“你們著什么急?我還沒有說完呢,這一類偏微分方程你們肯定聽過,名字叫做okes,怎么樣,感覺熟悉嗎?” “……” “……” 群里出現一堆省略號,最后有一個人打字問道,“你做出來了嗎?” 下面的省略號變得更多了。 …… 在數學方向研究生錄取工作結束以后,信息學方向的研究生復試也開始了。 這次王浩倒是沒有再給學生出題,而是現場提問了幾個有關代碼、算法的問題。 相比數學方向的高要求來說,王浩認為信息學方向,更重要的是個人知識能力水平,能多一些數學做基礎,當然就是最好的。 王浩對信息學的學生要求也不高,絕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想要指望學生未來拿到什么國際獎項,可能性實在是太低了。 這方面運氣比篩選學生更重要。 倒是計算機學院的教授們,很關心王浩招研究生的問題,陳慶華老頭就感興趣的問了一句,“你對于學生的有什么期待?”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猶豫著說道,“不比張志強差就行了?!?/br> 陳慶華仔細琢磨了一下,做出個小小的點評,“其實張志強的水平……” 他拉了好長的音,最后道,“他很努力?!?/br> …… 一周后。 物理系的何毅、肖新宇,就和王浩一起去了飛往了首都。 肖新宇是物理系的另一名教授,在超導材料上,尤其是高溫超導很有研究,但顯然超導和高能物理沒什么關系,他只是過來湊個人數。 一路上王浩倒是和肖新宇聊的比較多。 肖新宇講了超導的最新研究,和非常吸引人的‘反重力’直接相關,“之前沒有哪個科學家敢說是在研究反重力?!?/br> “斯坦福大學每年投入1億美元在這項研究上,但幾乎沒有任何成果可言?!?/br> “前一段時間,一個阿邁瑞肯的物理學家,用實驗證實超導體磁盤在接近絕對零度的實驗環境下高速旋轉,就能夠在固定磁場范圍內,造成部分物體的質量流失?!?/br> “實驗測定質量流失大概有1%,數據非常小,但也絕對是一項巨大的突破性發現?!?/br> 肖新宇總結說道,“這是在實驗環境下產出反重力的學術成功?!?/br> 反重力的研究無疑是非常吸引人的。 科幻電影中出現的飛行汽車,能夠直接原地漂浮起來,看似就用到了反重力技術。 而想要制造出那種汽車,也只有反重力技術可以實現。 只是這樣技術還屬于‘未來科技’,即便是實驗環境下,達成反重力的學術成功,但人類還沒有從宇宙中發現任何具體現象,證實反重力的存在。 有人認為宇宙只有正向的引力,不可能存在負質量的斥力。 王浩和肖新宇一路來著,都感覺非常有意思。 何毅似乎有些‘不甘寂寞’,也談起了譜儀探測實驗會議,“這項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來發現粒子衰變的不對稱性?!?/br> “這項研究最主要就是,希望能發現正反物質不對稱的證據?!?/br> “之前的譜儀探測實驗,已經可以測定正反科西超子的不對稱參數,精度可以達到千億級,對粒子標準模型進行了驗證?!?/br> “這次我們要參加的實驗更加大型一些,據說最終要對百億個j/psi粒子,進行詳細的數據分析,預計測量精度會提升三倍以上?!?/br> 何毅說完就等著兩人提問。 結果王浩和肖新宇只是聽著,然后又繼續談起了‘反重力’問題,顯然相比黑科技的反重力,粒子標準模型的測定、微小粒子的不對稱性測定,吸引力實在是差太多了。 當然他們來首都的目的,還是參加譜儀測定實驗會議。 經過四個小時的飛行以后,飛機降落在了首都國際機場。 出了機場,他們打車去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正負電子對撞中心,并見到了西京交通大學的團隊。 西京交通大學的領隊叫薛文卓,他熱情歡迎的西海大學三人組,對王浩比明顯對其他兩人熱情的多,“歡迎、歡迎,王浩教授,你能來我真是沒有想到?!?/br> “讓我們的團隊實力大增??!” “有了你這個未來的菲爾茲,我們被分配什么工作都不怕了?!?/br> 薛文卓的一大套吹捧,讓王浩都感覺很有壓力,他連忙擺手道,“菲爾茲可不敢當,我就是跟著何毅教授來看看,來給學校湊個人數的?!?/br> “別謙虛啊?!?/br> 薛文卓拍著王浩的肩膀道,“現在全國誰不知道你在數學界,就是國內最頂尖的,沒有其他人比得了?!?/br> “比你年輕的,沒有你成果高;比你成果高的,可沒有你年輕?!?/br> 這個套話說出來根本無法反駁,因為王浩距離30歲還遠,國內大部分有成果的數學家,年齡都在30歲以上。 幾人寒暄了一番,就去看了普儀探測裝置。 譜儀探測裝置,是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一部分,高有6米重嗯達500噸,外表看上去就是個大家伙,實驗會議也是圍繞這個大家伙展開的。 薛文卓介紹道,“千萬別小看這個大家伙,它可是正負電子對撞機中最精細的部件?!?/br> “譜儀測定的研究核心,就是夸克問題以及正反物質不對稱起源問題?!?/br> “之前都是在研究正反科西超子的衰變,也成為了國內最大型的國際合作研究,上一次的成果非常顯著,完成了最精確的正反科西超子衰變參數和不對稱性測量,成果還發布在了《自然》雜志上?!?/br> “這次是準備重復上次的實驗,因為有相關成果的吸引參與的人更多,分析的也會更加的精確?!?/br> 王浩問道,“實驗什么時候開始?” “看情況?!?/br> 薛文卓解釋道,“計劃是在后天早上,但也有可能提前,也有可能推后,還是要看相關部門的協調?!?/br> “那我們做什么?” “等實驗結束做初期的數據分析,我們都是來干這個的?!毖ξ淖康?,“這種數據分析工作非常復雜,所以我才說,有了你,我們都感覺輕松多了,這里最缺少的就是數學家了?!?/br> 薛文卓還是有話沒說。 他們是高校派出的團隊,都屬于邊緣性‘被培養’的團隊。 譜儀測定實驗是國際合作研究,有一些國家也會專門派出團隊過來。 那些才是真正的主力。 高校組成的團隊里有些人并不專業,多數只能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數據分析工作,結果需要作詳細的報告審核。 之所以說是‘被培養’,是因為團隊水平夠不上做正規研究的檔次。 項目支持讓高校派團隊過來,主要還是考慮培養人才,目的是希望能出現更多優秀的物理學家,來為未來的研發做準備。 譜儀測定實驗也只是個小的國際合作項目而已。 即便是合作規模很大型,但對比歐洲粒子對撞機項目,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國內正準備設計建造大型的粒子對撞機,學術界好多人都擔心,對撞機建造好以后是給國外做嫁衣,因為國內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才來為大型對撞機工作,好多的崗位只能聘請國外的相關學者參與。 現在有很多高校能參與到次一級的項目中,對于高校中研究參與者的能力、經驗,是個很好的提升機會。 第一百三十六章 團隊很重要,但烤魚更重要! 第二天王浩就是在吸取知識中度過。 他再次去了正負電子對撞中心,和西京交通大學的團隊在一起,對于譜儀實驗的研究目的有了清晰的了解。 這個研究的終極目標,就是破解夸克物質之謎,以及找到正反物質的不對稱起源問題。 正反物質的不對稱,是粒子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現象,研究最初開始于楊振寧、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恒’定律,他們以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宇稱不守恒定律”認為,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存在“鏡像”空間反射不對稱性。 后來就產生了一種理論,認為正反粒子的‘衰變’不對稱,每十億個正反粒子湮沒的過程中,就有一個正物質粒子被留了下來,并最終組成了當今宇宙中所有的物質。 正因為如此,宇宙中才只有正物質,而沒有反物質。 這是對物質來源的解釋。 近幾十年來,粒子物理學家們都一直在尋找支持理論的證據,而他們做的方法就是研究‘cp破壞’現象。 ‘cp破壞’,也就是正粒子和反粒子衰變過程不一樣的現象。 ‘cp破壞’的研究手段還是研究特殊的粒子。 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科西超子,就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對象,自從十年以前,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團隊就一直在研究科西超子的衰變。 而研究科西超子,就需要研究j/psi粒子。 j/psi粒子的衰變會產生‘正-反科西超子’,之后,正-反科西超子還會繼續衰變、直到消失。 現在的實驗就是啟動設備來做新的對撞實驗,收集足夠多的數據,以更加精確的測定分析手段,去做詳細的研究,希望能夠有新的發現。 在了解整體的實驗內容以后,王浩關注的還是自己團隊的工作,也就是自己要參與的工作,畢竟實驗研究,最初就有幾百、上千人的團隊完成。 在幾百、上千人的團隊中,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第三天上午的時候,新一次實驗正式開始,但是除了參與實驗的工作人員以外,其他人什么都做不了,就只是等在房間里,聽著外面機器嗡嗡的響。 實驗過程沒有想象中粒子對撞的華美,就只是感覺聲音非常的煩躁。 大型設備里面具體發生了什么可以想象,但卻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參與實驗的人也只能從檢測裝置看到一些亮點兒而已。 這就是真實的粒子對撞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