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14節
東港大學事件調查結果出來以后,談起這件事就感覺他們更失敗了,因為他們是以一個錯誤的判斷,把一個國際級別的數學天才解聘,等于是送給了西海大學。 阮海龍笑說道,“這個事上新聞的時候,我還在發了微博,可惜沒有幾個粉絲,就只有幾個回復,還都是同事發的?!?/br> “當時我就說這個事里面不對勁兒,因為我知道你,那種主要實驗工作的計算失誤,是不可能出現的?!?/br> 說一個頂級的數學家會出現簡單的計算錯誤,簡直就是對數學家的侮辱。 當然了,每個人都會出錯。 但像是重要實驗的數據計算,肯定不只是計算一遍,會進行仔細的檢查驗算,可能會用不同的方法驗算好幾遍。 這種認真的狀態一下,出現好多個計算失誤,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之后他們又談起了梅森素數的研究。 阮海龍建議王浩去水木大學數學科學中心發布成果,“如果是國際會議上發表成果,那就必須要用英文,而且是很正式的做報告?!?/br> “如果是去水木大學就不一樣了,因為你的論文已經投稿,并不需要再做英文的報告,做中文的說明就可以了?!?/br> “去水木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也比較自由,而且,對發展人脈也有一定的好處?!?/br> 他說著談起了另一個話題,“國內來說,數學圈子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主要有影響力的就只有六個高校?!?/br> “這個有什么說法?”王浩感興趣的問道。 “很簡單,院士分布?!比詈}埖?,“科學院的數學院士就這么多,大部分院士都集中在六所高校中,其他分散的很少?!?/br> “你想想,如果是評選院士,自己院校的院士,肯定更愿意推薦自己院校的教授?!?/br> 王浩理解的點頭。 只要是人就會有私心,換做是老院士也是一樣的。 如果兩個水平差不多的教授一起參加院士評選,有投票權的人毫無疑問會投給親近的那個。 單一領域院士集中的高校就形成了圈子,圈子的邊界很模糊,但確實是存在的。 阮海龍繼續道,“院士人數最多的就是首都大學和東港大學,這兩所高校的數學上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br> “如果你一直在東港大學,做報告肯定是本校最好,但現在你在西海大學,還和東港大學有了點矛盾,有了成果,去水木大學數學科學中心是很好的選擇?!?/br> “多認識一些數學領域的頂尖人士,肯定沒有壞處,對不對?” 王浩了然的點頭。 雖然他可以說是無‘派系’人士,并沒有在所謂‘院士最多的六所高校中’,對于發展什么人脈也沒有興趣,類似的事情也只是聽聽而已,但是去水木大學做報告,確實相對輕松一些,還可以用中文做報告。 現在有關梅森素數的成果,都可以說進入到了應用狀態,成果已經被世界所認可,報告做不做都沒有關系,主要還是為了讓其他人對研究更加理解。 去水木大學做中文的報告是很不錯的選擇。 王浩和阮海龍一邊喝著啤酒,談天說地的到了晚上九點鐘,看看時間也就回了酒店。 第二天早上,他又去了進入金屬實驗室,準備轉一圈,打個招呼就離開了。 等進入實驗室以后,他就發現有些不對,每個人都忙忙碌碌的,似乎都在認真的做準備。 萬益明見到王浩,拉著他就往會議室走。 這時候,王浩才知道他們是準備進行一次新的試驗。 “這也太快了吧,我的分析還沒做完???”王浩感到有些不理解,“不是說經費不夠嗎?做實驗要花很多經費吧……” “經費不夠也是相對的,有新的思路,肯定要做實驗!”萬益明理所當然的說道。 王浩進了會議室,彭輝立刻熱情的招呼,讓他坐在自己的左手邊,也說起來今天的實驗內容,反復的詢問他的意見。 王浩帶著些許迷茫表態說,“我還準備中午坐飛機回去,如果是做實驗,我就再留一天,但是我就是看一下實驗,對合金制造,我真的是不了解、知道的很少?!?/br> “王浩教授你這是太謙虛了,如果你都不了解,我們算什么?” “你昨天說的那些,真是讓我們大有收獲?!?/br> “……” 王浩都感覺世界改變了。 他昨天確實說了很多東西,但就只是就著自己的理解說一些內容,提了一點小建議也只是說一下,即便都是正確的,感覺影響也不是很大。 這就是他對于合金材料研究的不了解了。 合金材料的研究,每一點進展都是大進展,不像是數學的內容,要有很多思路才能解決一個問題,合金是真正的制造問題,每一個小的改進都可以說是巨大的進步。 正因為如此,彭輝才急著要求進行下一次實驗。 實驗室進行的會議,主要是對于實驗制造的整體流程進行樹立,確定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中途也讓王浩說上幾句。 王浩感覺確實沒什么可說的,他就照著昨天的話說了幾句,隨后有了點小靈感,又繼續說幾句,“我覺得吧,這個淬火方法可以改一下?!?/br> “最后一次的淬火,你們準備用的是等溫淬火,但速度有些慢吧?可以選擇更快的冷卻淬火方法,速度越快,效果就會越好?!?/br> 王浩再提出了意見以后,其他人就開始針對討論起來,最終對于淬火方法進行了修改。 等再把整個流程細節梳理一遍以后,彭輝當地就宣布開始實驗,根本就沒有考慮時間問題。 上午十點,鈦合金制造實驗正式開始。 王浩穿著一身工服站在cao作間里,隔著安全距離看著一個個的工序,整個知道流程就是先把打磨的各類粉末混合在一起,然后進行均勻的攪拌,混合溶液冷卻等等。 過程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單單是工序就有十多種,中途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處理,還用了一些非常專業的機器。 混合熔煉,再到冷卻淬火是最消耗時間的,因為添加了一次熔煉淬火的過程,用的時間就更長一些。 一直等到下午三點鐘,才完成了最后一步出了成品,就開始等待成品合金的自然冷卻。 因為他們不是制造金屬部件,是制造一種新的合金,最后并不需要特別再去冷卻淬火,來提升金屬表面的硬度。 那是沒有必要的。 四點鐘。 新的合金已經制造完成,就開始進行切割檢測,主要的檢測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檢測抗拉強度,一個是屈服強度。 鈦合金的常溫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一大群人就待在實驗室里,等待著檢測結果,彭輝就一直走來走去的,仿佛是恨不得進入設備間,去親自上手做檢測。 終于設備間傳來一身呼喊,一個工作人員走出來,滿是驚喜的喊道,“屈服強度,1380兆帕!” “確定了,是這個數值!” “我們連續檢測了兩次,一次是1373兆帕,一次是1388兆帕,都超過1370,平均下來就是在1380左右!” “呼啦!” 聽到強度的數值以后,整個樓道里都沸騰起來,彭輝更是滿臉驚喜的說道,“真的嗎?再檢測一次看看!再檢測一次!” 他驚喜的不敢相信,希望再驗證一下。 很快,另一個數值也出來了。 “抗拉強度,1410兆帕!”這個數值引起實驗室內又一輪的呼聲。 王浩對于鈦合金的性能指標還是有些了解的,知道鈦合金的常溫抗拉強度一般是在1400兆帕以下,最高可達1700兆帕以上。 正因為數值有了解,他有些不理解實驗室的興奮。 雖然大概是有所提升,但提升數值很少啊。 史桂芳發現了王浩的不理解,解釋道,“對應比上次制造出來的成品,抗拉強度、屈服強度都高出一百以上,這已經達到了研究的預期目標,都可以發公告并提交成果了?!?/br> “對,目標已經實現了!” 彭輝表現的非常興奮,說著話臉都是紅紅的,“我們不止是研究出一種新型的、強度有提升的鈦合金,而且制造方法還做了簡化,很大的成果??!” “可是……” 王浩扯著嘴角道,“我感覺,研究才剛剛開始吧?我的數據分析還沒做啊?!?/br> “如果數據分析做完了,有結果了,肯定能夠繼續提升,這種研究就要有質的提升,性能參數上多幾點,有什么用?” “額……” 彭輝感覺成果似乎被鄙視了,他有些跟不上思維,反應過來猶豫著道,“要不,再等等?先不公布?!?/br> 史桂芳提醒道,“應該可以公布吧?公布出來,也許還能申請新的經費?” “也對!” 彭輝思考著很用力的點頭,“那就這樣,公布一下,然后再看看、再等等……” 第一百零六章 陳建林:常規成果,不用擔心! 彭輝、史桂芳、萬益明等人的激動是有道理的。 他們制造一種新配比的鈦合金,抗拉強度達到了世界頂尖的1400兆帕,同時,制造流程還相對簡化,確實是值得激動的成果了,可以說達到了項目研究的預期目標。 鈦合金是國際非常重視的材料領域,有許多的機構都進行相關的研究,同時鈦合金的種類也非常多。 從內部基體組織結構上來區分,鈦合金可以分為α合金、β合金以及(α+β)合金。 國內以ta、tc、tb表示,其中的每一種都有幾個或十幾個型號,換句話來說,市場上售賣的標準鈦合金材料就多達二十幾種。 鈦合金的種類多,主要和應用方向有關。 在鈦合金的應用領域上,并不是說強度越高越好,事實上,如果只是對比強度,國內生產的特種鋼,強度最高能超過2000兆帕,可以說是國際領先的,但是那種鋼材不具備可塑性,加工、焊接都是個大問題,應用難度就會非常的高。 鈦合金對比特種鋼最大的優勢就是輕,因為密度相對比較低,同等的體積下,重量只有鋼材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正因為密度低的特點,鈦合金在航空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航空飛機、軍用飛機的很多部件,都會用到鈦合金來制造。 不過鈦合金的缺點也很明顯,最大的缺點就是昂貴。 鈦合金的昂貴并不是因為鈦含量少,而是因為‘鈦’元素高溫下,非常容易與其他許多元素發生反應,想要把鈦從其他雜質中弄出來,就會非常的麻煩,而且在最后成形的時候,往往要在惰性氣體或者真空環境中cao作。 這么一來二去的復雜cao作,注定了鈦合金材料的價格會非常的貴。 實驗室采用的是提煉好的鈦去制造鈦合金,高溫下的cao作也同樣要隔絕空氣,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只是因為是實驗室cao作,制造的也只是一小塊,一些需要隔絕空氣的步驟都是在專業的設備中進行的。 鈦合金第二個缺點就是加工和焊接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