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12節
現在難度提升了兩個檔次,對于基礎了解就變得更加重要。 基礎才是研發的支撐,連基礎都不具備,如何解決問題呢? 王浩對接下來的方向很明確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對于實驗數據以及實驗本身,有個非常全面的理解,才能加快研發速度。 下午一點。 綜合樓辦公室又熱鬧起來,倒不是因為人多,而是王浩再次登上了新聞。 企鵝集團發布了找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梅森素數。 “企鵝集團的數據中心和西海大學王浩教授合作,利用了他對梅森數的研究成果,找到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梅森素數?!?/br> “這個梅森素數的序號是m7xxxxxxxx,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以2為開頭的億位數字?!?/br> “同時,這也是人類目前找到的唯一超億位的素數?!?/br> 這個新聞公布出來就引起了震動。 國際好多媒體都進行了轉載,但還不等輿論徹底發酵,gimps也跟著宣布了一條消息—— “我們將會在下個月對于prime軟件的底層算法進行升級?!?/br> “感謝西海大學王浩教授對于gimps的無償支持,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給了gimps,我們可以根據他的成果,調整代碼覆蓋那些更有可能是梅森素數的數字?!?/br> “在此次升級以后,依照現有gimps覆蓋的算力,預計將會平均三個月時間,就能找到一個全新的超大梅森素數!” 最后一句話徹底引爆了輿論。 gimps參與者們都感到很振奮,他們之前幾年才能夠找到一個梅森素數,當所謂‘梅森數科學實驗室’,連續找到梅森素數以后,他們都覺得gimps會直接消失,因為他們的參與根本已經失去了意義。 現在gimps宣布的消息,就是應用王浩的成果,去尋找更加有可能存在的梅森素數。 這等同于讓每一個gimps用戶,都能成為‘梅森素數的專家’,他們不用像是以往那些數學家一樣,對梅森素數進行分析,去研究哪一個數字更有可能是梅森素數。 以往那些數學家的做法也讓梅森素數的發現,幾乎被專業的數學家、計算機專家壟斷。 現在王浩以自身的成果支持gimps,gimps就可以以此分析出‘可能是梅森素數的數字’,并把數字隨機分配給參與者。 數學家們就失去了數字分析優勢,因為他們的分析絕對不可能達到王浩的程度。 gimps對軟件算法的升級,會讓尋找梅森素數會更加公平。 企鵝集團發布找到億位梅森素數,疊加gimps發布的消息,頓時徹底引爆了新一輪對梅森素數的報道,也就引導了輿論的熱情。 王浩再次登上了新聞,登上了輿論熱搜,輿論已經不止限于國內,國外的討論甚至還更多一些。 有好多學者站出來表示贊嘆,“找到億位的素數,是數學基礎理論研究的里程碑!” “王浩共享成果給gimps,會讓gimps用戶,能更加精準的找到梅森素數,相信未來肯定會有很多的梅森素數被發現?!?/br> “我已經對王浩發布成果期待不已了,據傳聞是投稿給了《數學新進展》,可惜還要一個星期才有新的一期……” 王浩再次成為了輿論焦點。 西海大學方面肯定是非常高興的,他們正努力的申請經費打造梅森數科學實驗室,有了這一波新聞浪潮,不僅僅是北疆省會通過,國家經費都能申請下來。 有了足夠多的經費支持,再加上已經有了很大名頭,梅森數科學實驗室只要建起來,可能就會被評為省重點實驗室。 大學等于是直接多了個省重點實驗室,建起來就是省重點實驗室,往上評國家重點實驗室,需要就只是積累成果、時間問題而已。 王浩倒是對輿論不感冒,他已經連續登上好幾次輿論熱搜了。 有一、有二,再有三,感覺就平淡很多了。 當辦公室里其他人討論的時候,他很平淡的坐在那里聽著,而后就繼續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數據研究。 當事人都滿不在意,討論也就很快結束了,其他人也做起自己的事情。 張志強去了計算機實驗室,針對梅森素數的研究發現,他可是出了不少力,未來梅森數科學實驗室建立起來,他肯定會是個研究員,要很努力的參與到建設工作中。 顏靜則是長期看不到人,她的研究已經進入到忙碌期,一直在實驗室奔波著。 羅大勇還是那副老樣子,喝上一口咖啡,對著一大堆復雜列式沉默著,偶爾看向窗外,一看就能持續二十分鐘以上,仿佛已經陷入了人生哲學的思考。 朱萍也被帶動的連續看了兩個多小時的書,她還做了四頁的筆記,等回過神自己都感覺不可思議。 “我竟然能這么努力?一個下午都在看書?” 然后她再抬起頭,注意到羅大勇和王浩的狀態,只能感慨高校教師真的是太卷了。 卷死個人! 已經卷到除了上課就是做研究的程度了。 朱萍都有一種被卷到窒息的感覺,她發現在辦公室里根本沒人說話,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學習、做研究。 包括羅大勇、張志強、顏靜,也包括天才到,一年就能完成她幾輩子研究的王浩。 這種環境下還能怎么辦? 繼續看書吧! 朱萍只能苦著臉繼續投入到書本中。 下午五點多,王浩沒有繼續看數據了,因為實驗數據非常復雜,他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自己看不如有人講解…… 自己看數據內容的效率實在太慢了,因為缺乏一些核心制造相關的基礎知識,想要自己研究理解其中的內容,需要的時間會很長。 然后他果斷的給彭輝打了個電話,約定周五會去一趟西京交通大學,了解一下他們的實驗。 對面。 彭輝放下了電話,對史桂芳笑道,“我就說,錢不可能白花,王浩是真上心了,打電話過來說要來實驗室參觀?!?/br> “我估計啊,他是對合金制造不了解,想弄懂一些問題?!?/br> 史桂芳聽著點頭道,“確實,我看東港大學的公告上都說了,王浩教授對材料學不了解,數據上報沒看出問題就做了計算?!?/br> 彭輝道,“等他來了,好好招待一下,也帶著他轉轉實驗室,講解一下實驗?!?/br> “他參與過東港大學的項目。我們也要表現的好一些,多展現一下研究的專業性,也讓他見識一下,我們金屬實驗室的專業性、技術性!” 第一百零四章 這叫不懂材料研究?我們算什么? 西京交通大學的金屬實驗室,全名是新金屬材料技術實驗室,評級是國家重點,研究方向偏重于稀有金屬。 在金屬材料制造方向上,也就是偏重于通過添加稀有元素的方式,使得金屬材料的性能變得更加卓越。 雖然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定的很高端,但絕大部分時候都受限于經費問題,想要做相關領域的研究是很困難。 去年,金屬實驗室申請到了超抗壓合金材料項目,一直到現在有一年半時間,就一直在做這個項目,申請到的經費也達到了材料基金的頂峰—— 1200萬。 國家科學基金的材料科學部,每年資助的項目數量控制在二十個之內,而每一個項目申請的預算最高為1500萬。 絕大部分獲得審批的材料項目,資助經費都不會超過1000萬。 所以,能夠申請到1200萬的經費,可以說已經是國家基金項目資助的上限了。 但對比同類型的項目來說,1200萬的經費都可以用可憐來形容,因為材料研究是非常耗費經費的,尤其是金屬材料、合金材料,再牽扯到一些稀有金屬的應用,研究過程中消耗的材料成本,就會是個令人咋舌的數字。 東港大學合金實驗室是同樣的項目,獲得航空集團劃撥經費3700萬之多。 所以類似的項目大部分都是和企業的橫向合作,要么就是企業內部做研發,高校的材料實驗室申請到項目,想有成果也是非常困難的。 現在新金屬材料實驗室就碰到了問題,連續幾次實驗都沒有進展,而受限于經費的原因,他們沒有辦法持續的做實驗。 整個實驗室都看起來很閑,好多人都感覺無事可做。 同時,有些人也很忙,他們希望能找到問題,以便讓實驗變得更高效,爭取下一次實驗能夠讓研發有進展,而不是一直停滯不前。 萬益明和史桂芳,就是最忙碌的人之二,他們是計算材料科學方向的博士,也都是金屬實驗室的研究員。 萬益明已經有45歲,同時也是西京交通大學的教授,他主要做實驗數據分析工作。 史桂芳則是做數據計算。 在指導實驗方向方面,萬益明肯定是最有發言權的,但同時,他也是最沒有發言權的,因為他所做的數據分析,對實驗幾乎沒有幫助。 有能力,就有發言權。 如果一直以來的工作對實驗沒有幫助,工作就會變得失去意義。 萬益明一直想努力改變這種狀況,但復雜的數據擺在眼前,他用了很多種方法,都沒有辦法得出明確結論,他正在辦公室里抓著頭皮。 史桂芳接了個電話,“是彭教授?我知道了,這就去”,她放下電話就在急著往外走。 萬益明馬上問道,“是王浩教授來了嗎?” “對?!?/br> “等等我,一起去!” 萬益明干脆跟著史桂芳出去了。 他在辦公室里研究數據也沒有頭緒,同時也知道王浩是彭輝花十萬塊,請來幫忙做數據分析的,心里也有一種好奇和比較的心思。 數據分析是他的工作。 現在請了個‘外人’來,就等于是否定了他的工作。 雖然工作一直沒什么進展,‘外人’也不可能影響到他在實驗室的地位,但心里還是感覺有些不舒服。 王浩已經到校門口了。 他沒有麻煩實驗室派人去接機,就自己找了過來,到了以后才打來電話。 萬益明在校門口見到了王浩,同時也為對方的年輕感到驚訝,他主動伸出手嘆道,“王浩教授,真是年輕啊?!?/br> “我看了你很多報道。你這個年紀就已經完成了這么多頂尖成果,了不起??!” 萬益明對于彭輝找外人做數據分析工作有點不舒服,但針對王浩來說卻沒有理由表現出來。 “客氣了?!?/br> 王浩和萬益明寒暄幾句,另一個史桂芳已經見過了,他就跟著兩人去了金屬實驗室,路上也直白的說起了來意。